當代最好也最具爭議性的作家
珍奈.溫特森
入選英國《衛報》21世紀百大書單
《紐約時報》過去50年以來最佳回憶錄
「單獨讀這本書並不會減損其鋒芒......本書是利器,開過光,刀尖沾的是自己的血。這也不是形容詞,她也算死過一次。」――李屏瑤
▌2016年BBC全球百大女性
▌2016年入選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
▌2006年榮獲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2018年再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EB)
▌2019年入選曼布克獎
繼暢銷半自傳成名作《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後
最深入生命內心的完整自傳
★2019年獲選《衛報》「21世紀百大書單」
★《紐約時報》50年來最佳回憶錄
★2012年亞馬遜書店編輯百大選書
「我曾經想過―─
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就要去死。」
「為何女性會受限於任何人或事?為何女性不該對文學懷有野心,對自己有所抱負?因此,我寫了一本書,出版它,得了獎。還站在電話亭裡,和母親滔滔不絕談論文學,爭辯女性主義。」
一本關於失落與愛的回憶錄,兼具散文的優雅和小說的戲劇性,展現了文學與愛的顛覆力量。得不到愛的孩子,如何保有原始的生命力,在文字裡發現嶄新世界,在閱讀中找到慰藉,日後藉由書寫發展自己的語言,進而創造出作品,以及最終,創造出自己的生命。
「我必須能夠說出自己的故事。人生本是部分真實,部分虛構,而且永遠是個改編故事。我因為書寫而找到出口。」
珍奈.溫特森在只擁有六本書的家庭長大,與母親的關係緊張卻疏離,性別認同的課題使她更格格不入。幸好上了大學,文學為她打開全新世界。成名之後,她得知自己是被領養的孩子,失落感排山倒海而來。她尋找生母下落,這又是一段面對傷口的黑暗過程,直到她有勇氣穿過種種冷漠、忽視、孤單的記憶,仔細辨認諸多感覺,熬過內心惡獸的折磨,她才終於能藉由書寫來面對事實,承認自己是一個被領養的孩子。
「傷口是一種象徵。原本屬於你的東西,你不能否認。拋出去的總會返回,會清算、會復仇,或許也會和解。一定會歸返。傷口會把你帶到那裡。傷口是血的痕跡。」
歷經一段與內心黑暗進行險惡角力的時光,她逐漸領悟:她以為自己一直得不到愛,其實她也一直不懂得如何愛人。其實對自己的愛就是對生命的愛,值得你用盡力氣像鮭魚一樣逆游而上;而傷口是你永遠的身分,如果你試著清理它,也許它會先來復仇,但最後,傷口就是帶領你回家的印記。
本書其他獲獎紀錄
▌亞馬遜、《衛報》、《O:歐普拉雜誌》、《每日電訊報》、巴諾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美國石牆圖書獎得主
▌《紐約客》編輯選書
▌英國BBC廣播公司Radio 4當週最佳書籍
名人推薦
李屏瑤、言叔夏、胡淑雯、孫梓評、黃捷、楊佳嫻、葉佳怡、盧郁佳、韓良憶 聯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