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宮崎駿衝擊
2001年7月,當時正在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的我,經歷了一次印象最深刻的衝擊。京都的夏天,是出了名的悶熱。在京都的歷史記載中,夏天也被視為疫病的時節,由此衍生舉辦祭典(如「祇園祭」)來驅除疫情、消除厄運的風俗。對我來說,原本炎熱的夏日、熱鬧的祭典,應該是留在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但是,一部風靡整個日本夏天的動畫作品,在2001年7月20日上映了。
該部動畫作品,正是被視為宮崎駿最高代表作的《神隱少女》。當時,包括京都在內,日本全國的電影院都出現驚人的排隊購票入場風潮,並持續了整個夏天。依據當時日本媒體的報導,有兩千五百萬的日本人被捲入這場《神隱少女》旋風。換言之,每五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人看過這部作品。
原本在大學求學時期,我就對宮崎駿的作品有所接觸。在大學參與的文藝社,偶爾會放映一些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開設一些小型的討論會。也許是出於對科技與工業的興趣,我比較喜歡的作品主要是《風之谷》、《天空之城》這兩部動畫。但是,1997年的《魔法公主》,以及2001年的《神隱少女》,其造成的觀影熱潮,以及動畫內容所承載的大量訊息,讓我一頭栽進了宮崎駿的世界裡。
在京都大學的留學生涯中,我依然記得在課堂上與日本同學討論宮崎駿電影的社會與經濟效應。讓我記憶最深的討論之一,是觀察發行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東寶株式會社股價起伏。幾個同學七嘴八舌地計算出東寶股票的最佳買點,正是落在宮崎駿電影上映的前一百八十天。
回到臺灣任教之後,我依舊關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與此同時,基於興趣與授課需求,我也開始認真地研究日本內容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日本漫畫、動畫與遊戲產業的特色,以及其競爭優勢所在。在涉獵諸多的日本動畫作品之後,我發現日本動畫中有許多其他國家動畫沒有的特徵,可視為其市場的「關鍵成功因素」。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角色設定上大量使用「戰鬥美少女」這樣的「矛盾複合概念」。
我們可以這麼說,戰鬥美少女已經成為現代日本動畫最顯著、最廣為人知的符號。這是因為在觀影經驗上,美少女外型上的柔弱,以及在戰鬥時展現的剛強,在視覺上每每給予觀眾們很大的衝擊;而在市場經濟上,戰鬥美少女亦可衍生出許多周邊商品,創造難以小覷的經濟效益。在探討這個涉及日本社會文化、審美價值觀的複雜議題之際,我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找到了線索。我發現,無論是《風之谷》、《天空之城》等早期作品,還是《崖上的波妞》、《風起》等近期作品,甚或是《貓的報恩》、《借物少女艾莉緹》等吉卜力出品的動畫,都有戰鬥美少女的影子。沿著這條線索發展,於是有了這本書的誕生。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特別感謝共同作者鄭聞文對於日本「少女」意象的敏銳觀察。她的專業研究,奠定了本書論述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少女戰鬥理論基礎。此外,也要感謝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協助,以及陳建安編輯的居中聯繫與細心校對,本書才得以順利出版。最後,謹將本書獻予喜歡日本動畫,以及喜歡宮崎駿動畫的讀者。
李世暉
2020年7月謹誌於指南山城
序
窺探宮崎駿
「你最喜歡的宮崎駿動畫是哪一部呢?」相信許多熱愛日本文化的哈日族都被問過這個問題。
在筆者學習日語的契機和歷程中,日本動漫是語言學習的最佳原動力,甚至在走出校園成為庸庸碌碌的上班族後,深夜及休假時所鑑賞的動漫們,更變成了我的「精神糧食」。對我來說,一部好的動漫不僅是治癒身心的良藥,其精良的製作、流暢的畫面、動人的配樂,更是日本獨一無二的「藝術」。尤其是動畫大師宮崎駿及其工作室吉卜力的作品,向來都是「未演先轟動」,甫上映便席捲全球,成為話題的中心,也是許多人在提及「日本文化」或「日本動漫」時,最先浮現在腦海的印象。
宮崎駿作品的魅力無遠弗屆,不分男女老少皆會被其作品中深刻且富有寓意的故事情節,以及充滿魔法的奇幻世界所吸引。作品切入的角度也十分豐富,諸如「科技」和「自然」如何取得平衡,「人類」與「生態」如何從對立到和解,或是主人公如何將「逆境」轉換為「順境」等,無論在什麼樣的年齡,觀看宮崎駿的動畫總是能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想。
由宮崎駿執導的十一部動畫電影中,對「女性」和「少女」的刻畫時常是作品的主軸,諸如青春期的女孩、高貴的公主、能和動物溝通的魔女等等。她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遭遇許多難題,卻能以自身的毅力和意志力克服,證明了「堅強」可與「溫柔」並存,無疑是「新女性」的代言人。倘若仔細檢視這些動畫作品,不難發現它們共同具備以下的特徵:一、大量出現的少女角色;二、細緻的女性形象描寫;三、以角色的奮鬥或戰鬥故事為題材。
近年隨著女性進入社會、經濟獨立,並在日本政府主打「女性經濟學」和「女性活躍」的政策方針下,女性作為「勞動者」的一面在公領域發光發熱,這樣的脈絡也被刻畫進日本動漫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諸如「大型機器人」、「魔法少女」、甚至是近來蔚為風潮的「異世界穿越」題材,都可以看見奔走在「戰場」與「職場」的女性形象。這與宮崎駿動畫的主軸及角色刻畫有著高度重疊,甚至這些身體符號看似纖纖弱質的少女,卻以其細瘦之身展開激烈的打鬥、抵禦施展暴力的敵人,逐漸形成一類被稱之為「戰鬥美少女」的文類(genre)。而宮崎駿成名作《風之谷》中的女主角——娜烏西卡,更被譽為是「戰鬥美少女」的經典。
最先將戰鬥美少女脈絡化的,是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所著的《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一書。他將戰鬥美少女的成因歸因於御宅文化下日本男性對年幼女性的「蘿莉塔情結」,更由於戰鬥美少女身體表徵上揉合「性」與「暴力」的符號倒錯,使得戰鬥美少女成為滿足與「現實」日常疏離且孤獨的御宅族對「虛構」事物的憧憬,書中亦將這種現象直指宮崎駿的創作歷程和作品,他所創造諸如娜烏西卡、《天空之城》的希達、《魔法公主》的小桑⋯⋯此些角色,以戰鬥美少女之姿,彌補了御宅族幻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更成了滿足欲望的影射和寄託。
綜觀上述,宮崎駿動畫中少女角色複雜的面向,促成了筆者撰寫相關論文的契機。藉此感謝家人和同窗摯友在筆者疲於為畢業論文奔波之時,成為能夠一吐苦水的避風港,尤其感謝指導教授李世暉老師的提攜與幫助,除了在寫作論文時指點迷津、給予正確的方向,更邀請我共同完成《他與她的飛行》此書。透過本書,筆者希望藉由梳理日本明治時代萌芽至今的「少女文化」體系,剖析從日本獨特社會背景下誕生的「戰鬥美少女」群像,從而窺探宮崎駿動畫中的少女們,究竟是女性地位抬頭的代表?還是父系社會下男性凝視的縮影?亦或是御宅族無以名狀的欲望之去向?——留待書中分曉!
鄭聞文
2020年7月 謹誌於面向貓空山景的凌亂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