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夢的苦難與輝煌:吊腳樓

臺中夢的苦難與輝煌:吊腳樓
定價:500
NT $ 356 ~ 450
 

內容簡介

二戰後,外省及外地移民來到臺中,警民協會在綠川、柳川蓋起吊腳樓,開始體驗苦難與輝煌!
 
  城市留下人的記憶
 
  記憶是個神奇的東西
  記憶在某一刻觸發,如同觸電一樣,全身細胞和舊事物有了重新連結,這一本書紀錄著受訪者細胞觸電的那一刻,把深藏的記憶重新召喚回到眼前感動,重新嘆息。
 
  受訪者紛紛提問?為什麼我會追尋這些沉入城市洪流中的往事?問我從哪裡來?問我要做什麼?從一開始的懷疑,到後來握著我的手哭泣,都再一次說明,他們多麼需要有人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
 
  我出生在臺中,長在臺中,會老死在臺中,卻不知祖父來自新竹州。跟著受訪者們一起申請戶籍謄本,才體會祖父及受訪者或長輩,決定離鄉背井,異地求生存,走進臺中這塊土地尋找夢想的過程。
 
  他們勇敢當起自己人生的編劇,真實上演劇情,臺中因他們的劇情有了特別的歷史,雖然官員和民眾總是用煩惱的面孔面對他們的劇情,或許在綠川、柳川討生活的他們,讓官員覺得城市無光,或許稠密的違章建築讓有潔癖的民眾覺得是城市之癌,但是,這些彼此相濡以沫的過程,讓臺中市人口大躍進,讓社會更多元,補足台中戰後的發展史。
  
  他們是綠川、柳川上的『吊腳樓』住戶。
  勇敢做著臺中夢的這一群人,他們用行動吸收這豐沃的土壤,養育子孫在此地成長,同時讓臺中這塊土地發光發熱。
 
  感謝本書的受訪者,從不認識到願意讓我聆聽他們的故事,回到人生重要決定的現場,拿出老照片、攤販證、戶籍謄本、讓後代子孫及後代臺中市居民,能理解當時的生活樣貌及民俗風情。
 
  感謝余立大哥,提供余如季老師的103張臺中老照片,余如季老師和所有故事的長輩一樣,不是出生在臺中,卻為臺中付出心力,持續關心綠川、柳川,推動『同心花園計畫』,持續追蹤吊腳樓及攤販搬遷的結果,留下大量老照片,成為本書閃亮的焦點。
 
  希望「過去成為未來溝通的語言」,您能找到您有興趣的線索。
 
  歡迎您,走進臺中市,認識臺中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秀珠
 
  我來自於一個菜市場,在菜市場長大。
  童年,生意囝仔批紅包袋在市場販賣,我做過。
  年輕,爸爸過世,市場的結拜兄弟抬棺幫忙下葬,我見到。
  年長,一心要逃離市場,過不一樣的生活,我做到。
  初老,一座養大我全家的建國市場要拆遷,我跳出。
 
  做,我學的。
  學,我想做的。
  我很幸運,都完成。
 
  完成『臺中夢的苦難與輝煌-吊腳樓』的出版,不是人生規畫的事,因為建國市場的拆遷,讓我發現建國市場的前世是個美麗的奮鬥史 - 綠川、柳川上的吊腳樓。
 
  建國市場自治會會長蔡鈴欽說,我是建國市場的女兒。
  為菜市場辦買菜幫導覽,粉絲說,我是買菜幫幫主。
 
  目前我是「看見建國市場」fb、「看見台中城-隱者地圖」fb的負責人與小編。
  持續推廣培育街友及弱勢族群成為「台中城市導覽員」
  雖然有很多身分名稱
  但我還是最喜歡你叫我【建國市場的女兒】
 

目錄

推薦序  
綠川歲月,豐富了我                      江秀雲
我是「吊腳樓」原住戶                    黃曉䆓
序   城市留下人的記憶                詹秀珠 
前言 綠川、柳川的空中對話               詹秀珠

第一章 屬於台中記憶的綠川「吊腳樓」生活
阮以前住在「溝仔厝」                    詹秀珠            
《招租手冊》訴說60年的菜販史           詹秀珠 
德謀的菜販人生                          詹秀珠 
如果人間有妖魔鬼怪,那我就是遇見天使    詹秀珠 
酸菜人生,不酸                    詹秀珠
台中青春夢          蘇丞斌

第二章 我住過被拆的柳川「吊腳樓」
拉住大姊的轎,我哭了                    詹秀珠 
西裝師的夢                              詹秀珠
估衣市場,何去?            詹秀珠    
被老師和同學看不起的家                  李佳懷

第三章 在「吊腳樓」的繁華歲月
重現                                    
妳,是我的好朋友                        詹秀珠
余如季與「吊腳樓」                      余  立
再見     
                       
第四章 被迫拆遷的那一刻
消失的「吊腳樓」                        詹秀珠     
我的婚禮在無尾巷                        詹秀珠   
民生路26巷                林煥文、張惠倩 

第五章 重回到沒有「吊腳樓」的家
綠川上是一群人的家                  詹秀珠
我是綠川上的囝仔          詹秀珠
台中夢,成真                          林建鋒         
賣豬肉的春天                            詹秀珠
人會魂飛魄散,五金街會傳承不斷          詹秀珠
窮人的移動 詹秀珠
後記 和『警民協會』相遇之後 詹秀珠
 

推薦序
 
綠川歲月,豐富了我                      
 
  我92歲了,我的父母、先生、兄長,都過世了,平淡的日子,我都開著收音機,聽日本歌。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平凡、與世無爭的家庭。讀六年的日本書後,認份經營家庭,我現在喜歡哼唱,聽著「美空雲雀」唱老歌。
 
  美空雲雀堅毅的在舞台上奮鬥一生,我也在沒人看見的菜販舞台上奮鬥著;美空雲雀過世了,我退休了。每天聽著她的聲音,我好似回到從前,那時養家育兒的奮鬥歲月。
 
  直到最近,大兒子志明問我:「媽媽,有人要來訪問妳,問妳以前的事,好嗎?」
  我耳朵不太好,聽不清楚,我大聲問:「什麼?出什麼事情?」
  原來是建國市場,賣菜的「德謀」他的女兒,菜市場囝仔詹秀珠來到厝內。
 
  「阿姨,是我要寫妳的故事!」
  「阿姨,阮爸爸媽媽也是在61年,遷去建國市場的。」
  「阿姨,我要出一本在火車站附近、綠川、柳川,大家打拼的故事。」
 
  我慢慢回想到在民國50年,「大溝」有一大群人,是報紙、警察、市長討厭的菜販和住戶,剛好阮厝在「大溝」上,阮也剛好在「大溝」附近做流動的菜販,看到警察慢慢走過來,攤販開始收攤快跑。
 
  窮到快死了,哪有錢可以被罰!只能跑。菜販的秤被警察搶走,要託人去警察局領,實在是沒有錢再買新秤。
 
  這一大群攤販,在「大溝」旁過買賣的生活,而「大溝」就是外地人會來玩的「綠川」。年輕時有一次發生大水災,一位太太的屍體漂流停在我家「大溝」旁,一隻手被樹枝勾住,鄰居老人家說:「去買些金紙來拜,請她的家人帶她回去。」
 
  剛剛完成拜拜儀式,這過世太太的家人就來了,原來太太的先生也一起跌落,流到更下面的「大溝」。
 
  我煮飯洗澡的水,都是到「大溝」舀,「大溝」是我洗衫和鄰居女人說話的地方,一群囝仔玩樂的地方,也在「大溝」,我人生發生重大變化、開始賺錢的所在,還是在「大溝」!
 
  我在「大溝」的故事,要放在書上,特別交代詹秀珠,一定要有我先生的名字,他是從新竹來到台中,他在樂舞台看戲相親時認識我,他都聽我的「打算」,他的人真好,他應該會很高興我這樣說他。
 
  這本書,因為我的眼睛不好,沒法一一看清楚。我是用聽的,我兒子志明,唸給我聽。真感動、真好笑、真想回到那年青的日子:「做很多,但是很快樂」。
 
  我發現冊中的故事,他們和我先生相同,都是從外地來台中打拼的,有我認識的人,有我不認識的人,有賺不到錢的人,也有賺到錢的人,現在他們都和我是一樣的,是臺中人。
 
  歡迎您,來看這本書,認識阮的故事。
 
江秀雲 
 
作者序
 
城市留下人的記憶                        
 
  記憶是個神奇的東西,在某一刻觸發,如同觸電一樣,全身細胞和舊事物有了重新連結,這一本書紀錄著受訪者細胞觸電的那一刻,把深藏的記憶重新召喚回到眼前感動,重新嘆息。
 
  受訪者也紛紛提問?為什麼我會追尋這些沈入城市洪流中的往事?問我從哪裡來?問我要做什麼?從一開始的懷疑,到後來握著我的手哭泣,都再一次說明,她們多麼需要有人了解她們的人生故事。
 
  我出生在臺中,長在臺中,會老死在臺中,卻不知祖父來自新竹。跟著受訪者一起申請戶籍謄本,才體會祖父及受訪者或長輩,決定離鄉背井,異地求生存,走進台中這塊土地尋找夢想的過程。
 
  他們勇敢當起自己人生的編劇,真實上演劇情,台中因他們的劇情有了特別的歷史,雖然官員和民眾總是用煩惱的面孔面對他們的劇情,或許雜亂的交易環境讓官員覺得城市無光,或許稠密的違章建築讓有潔癖的民眾覺得是城市之癌,但是,這些彼此相濡以沫的過程,讓臺中市人口大躍進,讓社會更多元,補足台中戰後的發展史。
 
  勇敢做著臺中夢的這一群人,他們用行動吸收這豐沃的土壤,養育子孫在此地成長,同時讓臺中這塊土地發光發熱。
 
  我走入這一群人的生命,參與陪伴她們回想年青往事、聽他們說出痛苦的決定、留下她們不為人知的記憶。
 
  三年多來,一張張老照片攤在我眼前、一戶戶家族謄本印出來、一個個消失的門牌號碼呈現在檔案中、一滴滴留下感恩又感傷的淚。我多次獨自拿著老照片漫步來回,踩在這些受訪者迎風打拼的土地上,重回歷史現場,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又該做點什麼呢?
 
  我無法真實重回父母及受訪者和長輩們的生存地,現場親臨體會被台中市政府要求離開綠川、柳川時的複雜心情!
  難道消失了,就代表不存在過嗎?
  不會的,記憶會存在,口述歷史會存在,書籍會出現在圖書館,讓想理解、想探詢、想回到這歷史的人,有跡可循。
 
  希望當導覽人員在綠川、柳川侃侃而談城市之美時,可以不再只提綠川、柳川有洩洪、用水、排污之地,可以不再只談到冶河工法的困難,因為柳川、綠川曾是一群外地移民的家-吊腳樓。
 
  台中市被拆除的吊腳樓,只留下照片,成為外界驚訝的畫面。現代城市朝向光鮮亮麗之道邁進,遺忘了那些為了生存而在綠川、柳川吊腳樓及附近,和警察你追我跑,或被一般民眾唾棄的人何處去?
 
  希望您再次聽到綠川、柳川的導覽時,導覽員為您解說河邊溫暖的故事,曾經有一群外地人,不論是本省籍或外省籍移民,擁抱臺中夢打拼生存史的起點,就是在綠川,在柳川,在吊腳樓。
 
  感謝爸爸媽媽在這一個歷史中,為家計投入菜販生活,養活全家,搬進建國市場,為我留下生活線索,讓我對市場有深厚的情感,像個種子落在最純樸的土地,理解攤商及住戶的心情及語言。
 
  感謝民國105年開始陪著記錄『建國市場』拆遷過程的記錄者,一同在民國107年出版《老臺中的印記 建國市場的過去與現在》,讓民眾看見傳統市場是個社會大學,才觸發探究建國市場的前世,出版本書籍。
 
  感謝建國市場攤商的持續打拼,留下珍貴線索,讓失散一甲子的三哥在民國106年4月12日和我們兄弟姐妹團圓。
 
  感謝本書的受訪者,從不認識到願意讓我聆聽他們的故事,回到人生重要決定的現場,拿出老照片、攤販證、戶籍謄本、讓後代子孫及後代臺中市居民,能理解當時的生活樣貌及民俗風情。
 
  感謝作者們努力不懈,一再發揮好奇心,提出問題,訪問到受訪者不曾說出的事,記錄下一般民眾不了解的時代議題。
 
  感謝余立大哥,提供余如季老師的老照片,余如季老師和所有故事的長輩一樣,不是出生在臺中,卻為臺中付出心力,持續關心綠川、柳川,推動『同心花園計畫』,持續追蹤吊腳樓及攤販搬遷的結果,留下大量老照片,成為本書閃亮的焦點。
 
  最後要大大感謝我的家人,容忍我日夜顛倒,圖書館借的書籍亂丟,長期對著電腦打字,像個瘋子,接到電話隨時出門訪談,支持我出版這本書。
 
  在社區大學舉辦的『台中舊城人物誌』講座中,我分享著:
  有人就有住家,有人就有市場,有人就有故事。
      
  臺中市有了第一市場、第二市場、第三市場、第四市場、第五市場,環繞著火車站及人口最多的市中心後,因為綠川和柳川上游的吊腳樓及攤販,發展出建國市場和中央市場,柳川下游及綠川下游後續拆遷的悲與痛,這些故事說也說不完。
 
  本書首先帶領大家認識傳統市場的前世今生,繼而認識臺中這座城市,臺中市處處是找尋記憶的好地方,不論是苦難的或輝煌的,整個臺中市都是生活博物館,更是臺中夢的發源地。
 
  希望「過去成為未來溝通的語言」,您能找到您有興趣的線索。
  歡迎您,走進臺中市,認識臺中的故事。
 
詹秀珠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1
    $356
  2. 新書
    79
    $395
  3. 新書
    79
    $395
  4. 新書
    9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