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總序
弘揚漢傳佛教,從根本提昇漢傳佛教研究的品質與水準,一直是本所創辦人念茲在茲的心願。這是一場恆久持續的考驗,雖然中華佛學研究所自知能力有限,但仍然願意傾注所有心力,結合海內外的先進與同志,共同攜手為此一目標奮進。
在佛教學術研究的領域,日本學術界的成果一直受到全世界的肯定與注目。「新亞洲佛教史」此一系列研究是日本佛教學界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結集,十五冊的規模,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從耆宿到新銳,幾乎網羅無遺,可以說是當今日本佛教學界最具規模的成果展示當不為過矣。本套「新亞洲佛教史」系列海納萬有,概而言之,其重要性約有數端:
(一)「新亞洲佛教史」雖然以印度、中國、日本三大部分為主,但也兼顧中亞、東南亞、越南、韓國等不同地區,涵蓋南傳、漢傳、藏傳等不同的佛教傳統;處理時段從佛陀出世迄於今日。就目前同性質的著作之中,處理時間之長遠,空間之寬闊,迄今尚未有出於其右者。
(二)傳統佛教史的寫作總是詳古略今,無法充分呈現佛教演變的歷史面貌。此次「新亞洲佛教史」對於近世以降佛教演變的軌跡著意甚深,可謂鉅細靡遺。
(三)傳統佛教史大多集中於思想概念以及政治關係的描述,此次「新亞洲佛教史」在可能的範圍內,嘗試兼顧語言、民俗、文學、藝術、考古學等文化脈絡,開展出各種認識佛法的不同可能性。
職是之由,「新亞洲佛教史」不僅是時間意義上,更重要的意義是一種研究範式的建立。中華佛學研究所取得佼成出版社正式授權,嘗試將日本佛教研究最新系列研究成果介紹給漢語文化圈。其間受到各方協助,特別是青山學院大學陳繼東教授居中聯繫,其功厥偉。同時也要感謝佼成出版社充分授權與協助,讓漢語文化圈的讀者得以接觸這套精心策畫的研究成果。
透過高水準學術研究作品的譯介,借鏡世界各國佛教研究者的智慧,讓漢傳佛教研究的境界與視野更高更遠,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責無旁貸的使命,以及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釋果鏡(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序言
本書是「新亞洲佛教史」系列日本編的第二卷,以中世佛教史為主題。就時期來看,幾乎是從十一至十六世紀,亦即以院政期至戰國時代做為探討對象。中世就是所謂鎌倉新佛教的誕生期,對現代亦產生深遠影響。過去認為中世是由法然、親鸞、榮西、道元、日蓮、一遍等人為了抵抗舊佛教勢力而大為活躍,故而促使淨土宗、真宗、臨濟宗、曹洞宗、日蓮宗、時宗這些鎌倉新佛教的誕生,他們救濟民眾,對社會影響深遠。
約在四十年前出版的舊版「亞洲佛教史」日本編,將中世佛教的內容分為四冊,光是鎌倉佛教就多達三冊。新版「亞洲佛教史」日本編的中世佛教部分則僅有一冊,分別由七篇論文與七篇專欄所構成,明顯表現出日本佛教研究在四十年間愈益深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有所變化。
換言之,在中世保有勢力的是舊佛教寺社(亦稱為顯密佛教勢力),鎌倉新佛教僅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自戰國時代以後方擁有顯著影響力。目前上述看法已成通論,本書編輯亦採取此說,但會略為介紹其他大為批判此說的主張。總之,中世佛教中的鎌倉新佛教相較於過去的比重較輕,本書僅在第二章特別探討而已。另一方面,近年備受關注的課題是舊佛教寺社勢力與舊佛教改革派,在舊版「亞洲佛教史」日本編中並未重視,本書將提供許多篇幅做探討。筆者在此以綜觀角度為基礎,針對本書內容略做介紹如下:
第一章,蓑輪顯量〈顯密佛教的發展〉之中,具體探討中世的舊佛教寺社僧侶以莊園領主的身分擁有強權,他們在法會(論義)或祈求方面所從事的活動。尤其針對促使佛教在鎌倉時代成為新趨勢的僧侶,關注他們如何脫離舊佛教寺僧身分而成為遁世僧。
第二章,前川建一〈新佛教形成〉之中,將鎌倉新佛教定義為「由鎌倉時代的祖師創建提倡,並在室町時代確立勢力的佛教教團」,進而具體分析法然、親鸞、一遍、道元、日蓮等人的思想,從不具戒律的特點來發現鎌倉新佛教的特徵。
第三章,松尾剛次〈佛教徒推行的社會活動〉之中,有別於舊版僅從舊佛教改革派的立場,或從戒律復興運動的推動者立場來針對奈良西大寺的叡尊進行探討,而是關注以叡尊為中心的律宗教團所從事的社會救濟活動。近年,有關該如何定位中世的律宗教團,以及何謂鎌倉新佛教的問題已成為廣泛議題,本章則在闡明律宗教團對社會具有何種程度的影響力。
第四章,伊藤聰〈儀禮與神話〉之中,關注於中世神道與佛教的關聯,探討中世神話與反本地垂跡說。若提起日本神話,最容易令人聯想到《古事記》。在本居宣長之前,《日本書紀》是日本神話之代表,人們關注於《日本書紀》解釋的中世神話世界。此外,亦探討奈良西大寺教團在兩部神道說的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功能。
第五章,原田正俊〈室町文化與佛教〉是以探討當時的佛教發展為主題,尤其是闡明當時在五山制度下,擁有最大勢力的臨濟禪與幕府將軍之間的關聯。其中關注所謂的「會所」空間,探論其在臨濟禪促使日本文化形成之際所發揮的重大功能。
第六章,神田千里〈一揆與佛教〉之中,關注禪宗的在地發展與一向一揆等課題,並闡明戰國時代的佛教發展樣貌。尤其包括石山合戰在內的一向一揆,與其說是宗教彈壓造成的宗教一揆,毋寧說只是本願寺教團與戰國大名之間的「私鬥」,此點有別於以往針對一向一揆的形象建構。
至於特論方面,佐藤弘夫〈變化中的日本佛教觀〉是在日本佛教樣貌的建構過程中,探討鎌倉新佛教是如何被「發現」的歷程。如前所述,中世佛教論目前面臨一大轉捩點,甚至連顯密佛教論亦飽受批判。在此情況下,作者踏襲海外研究,並針對應如何建構新日本佛教樣貌而提出建言。
此外,本書在各章結尾分別附上專欄,內容饒富趣味,猶如一帖清涼劑。
還請讀者們細細品味中世佛教的世界。
松尾剛次(編輯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