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海爭地的貧瘠漁村,到全球商貿與金融大城
從反抗西班牙的獨立戰爭、燦爛的「黃金年代」,到德軍入侵的二次大戰
阿姆斯特丹的崛起和強盛、失落與再起,都和自由主義息息相關
阿姆斯特丹的百年城市史,正是自由主義的一頁發展史!
阿姆斯特丹,一座吹著「自由主義」之風的偉大城市,它重視個人自由、反抗權威,包容不同的膚色、性向與信仰。在它引領荷蘭、開啟黃金年代之前,原本只是一座十三世紀建於水壩濕地上的小漁村,然而它善用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海爭地,發展出有別於歐洲傳統的社會與信仰自由,這個差異最終也導致世界歷史產生劇烈變動。
如今,這座城市往往讓人聯想到它「大膽」、「創新」、甚至有點「瘋狂」的那一面,而在數百年間貫穿這些偉大進展的,便是「自由主義精神」。自由主義就像現代與中世紀之間的一條分割線,代表人擺脫過往以教會與君王為中心的知識及權力建構。阿姆斯特丹特殊的條件讓自由主義得以在此茁壯成長,而自由主義也進而形塑出這座城市的獨特樣貌。換句話說,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發展史正是自由主義精神在歐洲乃至全球落地生根的發展縮影。
▉宗教寬容政策,打造異教徒的避風港
在本書中,作者羅素・修托指出,大麻和性交易,均充分展現了荷蘭詞彙「Gedogen」的精神,亦即「應屬非法,但官方容許」;而若是進一步探究包容的概念,則會從中推得「自由主義」的結論――正是因為包容異己、重視個人權利的自由主義思想,讓阿姆斯特丹得以從一個與海爭地的小漁村,逐步發展為今日全球的商業與金融重鎮。
十六世紀,奉天主教為國教的西班牙屢次迫害異教徒,這些來自西班牙的猶太人、安特衛普的新教徒紛紛避走對宗教相對寬容的阿姆斯特丹,同時也將手工技藝、金融體系帶進該城,為阿姆斯特丹日後的崛起打下梁基。為了追求自由,阿姆斯特丹市民在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的號召下,起而反抗西班牙的獨裁統治;其獨立革命的經驗和精神,深深影響一個世紀後的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
▉商業創新,藝術與思想齊放的黃金年代
十七世紀,荷蘭邁入了偉大的「黃金年代」。台灣人都知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六○二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這是人類史上第一間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史上第一間證券交易所也在阿姆斯特丹成立,顯示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已具備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日後更發展出經濟自由主義。事實上,倫敦的金融體系正是移植自阿姆斯特丹;而今日被視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紐約,其前身正是荷蘭人創建的「新阿姆斯特丹」。
哲學思想、文化藝術也在此時百花齊放。哲學家史賓諾莎在阿姆斯特丹發展他的哲學理論,笛卡兒、洛克等人因母國封閉的政治氛圍,曾短暫避居阿姆斯特丹,受當地的知識自由氛圍薰陶;畫家的創作主題也從原本的宗教畫逐漸轉為風俗畫,大師林布蘭的《夜巡》生動描繪了阿姆斯特丹民兵隊巡邏時的場景,彷彿告訴世人:城市的安危由市民親自守護,而非傳統的封建騎士。
▉互為表裡的阿姆斯特丹與自由主義
二戰時期,阿姆斯特丹遭受無情戰火蹂躪;戰後,復甦中的阿姆斯特丹又經歷了來自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挑戰與改革,像是質疑權威的「挑釁運動」、鋪天蓋地的「全球化浪潮」、以及毀譽參半的「多元文化主義試驗」。但無論遭遇了什麼,自由主義一直都是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基調,引領這座城市邁向未來。
作者羅素・修托根據他在阿姆斯特丹居住多年的生活經驗,用田野訪談、細心觀察和故事鋪陳,娓娓道出自由主義和阿姆斯特丹之間難分難捨的深厚羈絆:自由主義形塑了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樣貌,例如重視個人隱私的運河屋成為都市的特色景觀;而阿姆斯特丹也成為思想家的避風港,讓自由主義得以持續發展茁壯,兩者可謂互為表裡、一體兩面。
◎本書2017年曾以《阿姆斯特丹:一座自由主義之都》書名出版◎
國際書評
「內容豐富,描述眾多歷史事件,巧妙結合重大文化趨勢與個人故事。」──《紐約時報》
「書中迷人的歷史敘述,充滿一座近千年的繁忙貿易城市散發出來的色、香、味。」──美聯社
「羅素・修托不只善於說故事,也懂得挖掘事情的根源。」──《英國衛報》
「透過阿姆斯特丹具啟發性的歷史,讓讀者得以探索這座城市與其思想精神。」──《西雅圖時報》
「羅素・修托愛阿姆斯特丹,而我愛這本書。」──約伯・柯恩,阿姆斯特丹前市長
「羅素・修托巧妙地描述了阿姆斯特丹是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從原本的溼地建造而來……,這座城市以自由和寬容的精神,展現了它是如何吸引全歐洲最有朝氣的人們,來創建一個自由的公民和經濟社會,並在一個世紀後成為美國的榜樣。」──杰夫・比克斯,時代華納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