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與自己失聯的孤獨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有些詞要先區分,我們會比較好梳理自己內在的紛亂經驗。我暫且將孤獨或孤單定義成是在形體上獨自一人,這麼一來,便能從物理上的層次去理解。寂寞,是一種感受,類似空虛、難受、無聊、慌張……(在很多時候,「孤單」也被指稱為類似「寂寞」的心理感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理解就好)。
在刻板印象中常認為,一個人孤獨或孤單,就會寂寞。事實上,我們也很常在關係中寂寞,或者在眾聲喧嘩中寂寞,而且這種寂寞,可能更甚於在孤獨或孤單的時候。
如果把境界再打開來,相對於孤獨、孤單、寂寞,還有一種狀態,叫做「單獨」。單獨,類似「遺世而獨立」的體驗,在單獨中,自我越來越清晰,漸漸的,自我也可能消融於廣漠。 比如很多人孤獨或孤單時,會藉由手機的社群網站跟人互動。這時,即便獨處,還是在跟人相處。
以當代科技之便,除了睡覺之外,還可以選擇隨時與他人相處。喔,不一定,有些人在睡覺時,依然在夢境中跟人互動。所以即便我們在形體上是一個人,依然會在心理上關注著他人,包括注意PO文有多少人按讚?有沒有人留言?閨密在情人節又得到了什麼讓人羨慕的好禮物……這時,心神散失在外,他人的評價與期待,不斷在影響著自己的當下與未來。
心神沒有收斂在自己身上,活在他人的嘴裡,跟真實的自己失聯,這時寂寞就像野火燎原,慢慢啃食、侵擾著我們的心,而因此感覺痛苦糾結。寂寞常伴隨著失落,這是因為很多人難以獨立,還不斷向外索求著他人給予情感。
所以能「單獨」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被制約在社會寫好的劇本裡,各自扮演多重角色,在各種權利義務中打轉。單獨的人,有常人難以想像的心靈自由,然而這並非看起來能活得多精彩絢爛,表現出來時,可能反而顯得過於平凡簡單。
單獨的人所身處的平凡簡單,一般人可能還不屑一顧。那是一種斷捨離,但這會引發一般人焦慮,一般人常常奮不顧身的投入關係裡,想被社會定義,求得暫時的安心。
所以不管是不是孤獨,都容易引來寂寞,或正氣喘吁吁的奔跑在逃避寂寞的路上。即便想遠離,依然在不知不覺中靠近。能單獨,世界因此遼闊,也很難感覺寂寞。因為不管到哪裡,都有自己在一起。又或者,把自己都忘掉了,寂寞又怎麼會有地方依附呢?
要如何走向獨立或單獨?這顯然又能發展出一本書的篇幅了。不過,這本探討孤獨的書提供了心靈解方,能幫助你做到與寂寞和諧共處。祝願您,能跟自己連結,然後,在專注中忘我,片刻就好,那裡有我們的來處與歸向!
細品,孤獨百味
人氣作家/螺螄拜恩
「孤獨」是千百年來詩人、哲學家議論不休的話題,多少經典傑作應運而生,在夜不成眠的日子裡吟唱一池水銀瀉地的落寞。
以前我是不信的,嗤笑所謂「孤獨」、「寂寞」不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嗎?無事可做為何不讀書、看電影、寫作、玩遊戲,世上好玩的事情那麼多,一天24個小時還嫌不夠用。然而大學畢業後,獨居臺北的那段時間我懂了,應驗了話不能說太早,就像有人年輕時嚷嚷不嫁禿頭大肚,轉眼30年,不依偎大肚睡覺還睡不香。
當時一人住在二十幾坪的公寓,白天讀書、晚上補研究所,往來復去、日復一日。某日於滂沱大雨中趕公車,路旁疾行汽車駛進水漥,「嘩啦」一聲,髒水鋪天蓋地湧來,傘也不必撐了,我一身髒汙思忖著,要直接去補習班,或回家換衣服晚點到?
細想,誰知道,又有誰在意今時今日佇立於此的我在哪?我似一抹蒼白的幽靈,存在也不存在著,與周遭人、事、物毫無瓜葛,和人類間唯一的聯繫僅剩手機裡寥寥可數的通訊錄名單。遂踏著緩慢步伐返回那個稱不上「家」的居所,打開電視將音量調到最大聲,在歡快卻與我無關的鬧哄哄雜音下洗滌,襯著樓上鄰居唱卡拉OK的噪音,第一次品嘗到了,無色無味無形的孤獨。
本書集百家之言,將「孤獨」的歷史一頁頁攤開,字裡行間伏著扎人小刺,簡簡單單幾句話便傾倒了每個夜裡輾轉反側之寂寥,指尖的血仍細流涓涓,卻欣喜「也有人懂我的感覺」。你能在痛楚中找到喜悅,在孤獨裡尋覓共鳴,與散落各時各地的同伴一同品味無數種孤獨的姿態,最後了解「當你孤獨時,你能做些什麼」。
作者定義孤獨、體驗孤獨、拆解孤獨、昇華孤獨,從馬奎斯、川端康成、卡夫卡、波特萊爾、古龍等人筆下論述孤獨,更從文學、哲學、電影、自然科學等領域探討孤獨,譬如:
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認為,既然上帝已死,人類無法和真實對話,因此每個人都處於孤獨中,一切須憑自己決斷。
書中更以多幅鮮明動人的跨頁水彩插畫,一筆道盡文字無法訴說的寂寞,有時是滿樹醉人櫻花下,獨坐一人一鹿,相對無語;有時是身著太空服的小王子,飄渺於無垠宇宙,伸長雙手卻碰不到他獨一無二的玫瑰。在閱讀本書後,讀者終將會了解孤獨是生命的常態,無須恐懼,並學會接受孤獨,與孤獨和解,並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