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你該知道的投資理論與實務的最新進展
《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會讓你看見其他投資書籍甚少探究的金融世界。
首先,你會看到人類試圖了解金融世界的努力。
雖然西元兩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已有人類從事放貸投資等金融活動的記錄,但深入了解金融世界,卻是相當近代的嘗試。在一九七○開始的幾十年間,我們看到效率市場理論、資產定價理論、行為財經學等眾多學說的興起。
脫離事實的理論沒有實際效用。這些理論的目的其實都在於解釋金融市場的表現與投資人的行為。
效率市場與理性人類假說是一個早期的大架構。後來發現其不足之處,譬如投資人無法掌握全部資訊再做判斷、行為也往往是不理性的。行為財經學點出了其中許多漏洞。
投資人對於財經學理往往興趣不高,認為它就是理論而已。但卻又親身實踐了行為財經學中的各種錯誤。
這很可惜。或許像選擇權定價理論對於一般投資人的確是太深奧了。但行為財經學發現的人性弱點,絕對值得深入學習。
再來,這本書讓讀者看到當今財經界的主要角色,他們的學思歷程與專長領域。
第三部分實務的討論,是我覺得全書最有意思的地方。讀者可以看到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經理人如何將這些理論用於實務界。
關於耶魯大學校務基金的討論引人入勝。一支校務基金的表現,跟大學的競爭力有很大關係。近三分之一的耶魯校務支出來自校務基金的貢獻。基金表現良好,代表學校可以給教職員更高的薪酬、支付獎學金、贊助研究計畫、提升硬體設備。管理這樣一支基金,獲利跟虧損不只一個表面數字,而是會影響真實世界的生活。
這不跟我們一般人一樣嗎?每個家庭,都有一或兩位主要的資產管理者。不管是自願或是不樂意,你可能就是主事者。這支家庭基金表現的好壞,會直接決定家庭能有多少錢可用於日常生活支出、休閒活動、小孩教育、父母的退休。家庭基金表現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你與家人的生活。
當這些校務基金以法人的身分,聘請頂尖財經人才來管理重要資產時,有多少家庭基金的「經理人」是受過足夠財經訓練的人?
而許多沒有訓練、經驗不多的家庭經理人,跟這些專業人士在同一個市場內爭奪機會,說要勝過市場?
家庭基金表現好壞,是切身相關的問題。那是一個你不得不管、不能不在意的基金。
當你的對手,腦中載滿了相關知識與理論,站在你對面時。你是否要擺出一副「那都是理論,沒用啦!我研究財報就可以贏你」的態度?
不智的行為往往會帶來不理想的成果。一個我們不想以家庭財務幸福為代價的後果。
過去幾十年,現代財經界許多聰明的頭腦深入的想過許多現象與問題,累積了大量知識。
這本書是讓一般讀者窺見這個廣大財經世界的一扇窗。讀者會知道這個世界的廣大,相關知識也會幫助你看到自身投資的缺點,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看清自己只是這廣大財經宇宙的一小分子。就連諾貝爾獎得主、知名基金經理人,也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
人類對金融的理解仍在精進與演化,我們生存的是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
懷抱著謙虛與謹慎的態度去面對投資,會是一個正確的起點。這本書,可以幫你站在一個正確的出發點上。
綠角(財經作家)
推薦序
先懂理論,再找屬於自己的投資方法
這是一本我會一讀再讀的書。我相信在每個時期,當你學到更多知識、累積更多市場經驗,回頭來看這本書,都能獲得新的體會。
彼得‧伯恩斯坦在一九九二年寫了《投資革命》,介紹當時新興的各種學術投資理論。許多當時的理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已經成為現代金融領域的主流學派,而這本書正是伯恩斯坦告訴我們這些人,如何將理論運用在投資實務當中。
透過閱讀這本書的故事,我們除了可以從中學習各種不同理論和實作,也可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儘管他們的做法各不相同,甚至理論相反,但他們都能從市場中獲利。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他不只告訴你這些人怎麼做,更告訴你,他們這麼做背後的理論根據是什麼。唯有你知道一種策略為什麼有效,你才有信心使用這個策略。
你不一定要從中選擇一位完全模仿,你可以擷取你喜歡的理論,整合出自己看待市場的觀點。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打了半小時的牌,還不知道誰是要輸錢的肥羊,那你就是那隻肥羊。」
在股票市場裡也是如此,很多人覺得只要上課學了一套方法,就能靠這套方法在市場中獲利。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其他市場裡的人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的優點與限制,你大概也很難長期獲利。
為什麼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比較直覺,就是市場裡的人為了賺錢,會不斷調整優化他們的策略。第二個,沒有一套永遠隨時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選擇的方法為什麼有效和什麼時候有效,當它暫時失靈的時候,你會無法堅定地堅持這套投資策略。
每次看彼得‧伯恩斯坦的書,都不禁佩服他的博學和對歷史脈絡研究之深。如同羅聞全曾說:「經濟學不是一種科學,要了解與運用經濟學,一定要了解歷史。 」不管是《風險之書》、《投資革命》,或是這本《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伯恩斯坦總是能用流暢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時期的市場的不同角度和觀點。這些觀點彼此連結,織成一張大網,讓我們更加了解市場的全貌,了解它的歷史與發展。
我很喜歡學習各種投資理論。我相信學習各種理論,不只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投資人,也能讓你的思維更加開放和多元。當然,我也知道這些理論並不完美,但正如書中所說:「學術界人士和每個人一樣,都知道現實世界和他們所定義的世界不同。不過,他們還是繼續嘗試,希望進一步且系統化的去了解市場運作模式、投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風險在整個投資流程中所扮演的主導角色。」這些系統化的理論,只是我們用來理解與爬梳市場運作的工具。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工具的使用前提和缺陷,就能更好地認識這個市場,以及更好地管理風險。
要能夠做到這步,最快的方法就是看看其他人發展了什麼理論,如何在實務上應用它們。而這本書,就是最好的起點。
財報狗(台灣最大的基本面資訊平台與社群)
推薦序
從金融發展的軌跡看未來
《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作者彼得.伯恩斯坦是一位對金融充滿熱情的觀察家、評論家與實踐家,多年來不斷在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上鑽研,建構出財務經濟的重要思維:經濟活動在人文社會領域至關重要、財務金融更是經濟的大腦與活血,以及風險乃是現代財務金融的核心。
本書橫跨了 一九五○至二○○○年代光輝的金融發展史,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量化投資管理行業的發跡與演化過程。透過作者與頂尖學者以及一流機構的深度訪談,成就了豐富、精彩的記錄,讓以投資交易為共同載體的我們,集體的透過想像的虛擬實境,沈浸在大師們的對話中,有著醍醐灌頂的體驗。
難能可貴的是,這七位頂尖學者(其中六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幾乎每位都參與了當時業界的新創項目,做為理論的實踐。有的一開始失敗,之後過程曲折蜿蜒;有的很快地摸索出成功之道,但最後皆能依循著四大理論的脈絡「推岩石上山」,成就偉大的企業。這凸顯出開放的創業環境,對於有用的學術成果是何等必要!作者亦極力推崇產學並行的必要性,方得在系統性的學理下,形成嶄新的投資策略,實施量化控管風險,大幅提高金融市場的完備性與效率性。
這四大理論的影響可歸納如下:
一、投資組合理論:開啟了「風險」實用化的思維,奠定投資管理行業的基石。
二、C A P M:精進以大盤為參考標竿的資產定價模型,提出分別以 alpha(阿法值)、beta (貝它值)作為超額報酬與風險的度量,藉此開發出無數的量化交易策略。
三、效率市場:對於機構投資人賺取超額利潤的行為,恰如其分的填補了市場不效率之處的空缺;對於散戶投資人,則善用市場的效率性充分反映在指數的事實(也就是熟知的難以打敗大盤),投資指數型ETF。
四、衍生品交易:在相同的風險下,利用放空或槓桿以較低成本保護資產,甚至進行套利。
總而言之,以 smart beta 為戰略、 seeking alpha 為戰術的基本觀念,已經烙印在機構投資人的神經元上,在跨資產、跨市場的雷達網下,採高度資訊化方式搜尋存在於全球的投資機會。
我們現在熟知的投資管理行業的翹楚,例如巴克萊、高盛,以及特定目的超大型基金如退休、校務或基金會等,可創造年均一○%以上的收益率,打敗大盤,不過在多年前,這些當時從事研發量化交易技術的新創企業,正在拍腦袋尋找客戶!
那麼我們是否已經達到費雪‧布萊克(Fisher
Black)的均衡極樂世界呢?顯然不是!二○○七年美國次級房貸導致了二○○八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成為經濟活動的浩劫。按本書精闢的觀點,可以理解到金融創新是一把雙面刃,利益至上的狼性若背叛了均衡的理性市場,其後果是慘重代價的付出。這還深刻的揭示出,不僅僅是金融市場,甚至對於每一個個體,唯有必要的甚至是精密的考量風險,才能成為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動力,那就是在任何決策時,需要慣性的思考未來的不確定因素。
這麼說來在《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完成後的十多年期間,金融業除了愈發嚴格的風險管理規範之外,都沒有其他的進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吾人觀察到金融創新的接力賽已由「金融科技」接棒,特別在投資管理這個領域,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愈來愈多的客製化、智能化的服務形成,掀起一場「費用(或效率)大戰」。高舉被動式投資大旗的ETF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市場,鋪天蓋地的要覆蓋「全市場」,包括本國股市、外國股市、債券、匯率、房地產、原物料、另類投資等等,而「機器人理財」的優化過程,其目的是確保投資人在風險與報酬取得平衡,以應付像是教育、退休、捐款等不同的投資目的。
在可見不久的未來,我們可以期待看到一個更加高效能、低費用、大規模的嶄新金融服務出現,如同書中描述早期以學理之基礎所成立的新創,後來被併入如高盛、富國、彭博等。然而我們絕不能忘記書中比比皆是的個案,風險與報酬間的必然性說明了平衡的重要,這種由金融深刻體會出的「智慧」,可成為人類文化重要的資產、文明躍進的動力!
本書最大的缺憾是沒能以專章訪問布萊克教授,他無疑的橫跨了前述四大理論中的三項。不過書中在許多關鍵討論都引用了布萊克的話,其中最經典的一句甚至引用了兩次:「查爾斯河 (Charles River)似乎比哈德遜河(Hudson)岸上的市場有效率多了」,透露出作者的敬意。
未來我們期盼美國西岸(暗指科技業)能夠大幅精進東岸(暗指金融業)已努力多年的市場效率性。相信科技可以解決任何的金融問題是一種粗鄙的想法,而在普世呼喊著變革的背後,金融科技必須回應出更有效的風險衡量的方式,才有可能締造新的普惠金融服務,而此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的過程,正指向一條通往布萊克所謂的均衡極樂世界的道路。
韓傳祥(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與數學系合聘副教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主任/臺灣金融工程師暨操盤手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