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體解剖圖典

最新人體解剖圖典
定價:900
NT $ 598 ~ 810
 

內容簡介

  ~由圖譜探索人體令人驚異的複雜性~
  從宏觀到微觀, 透過人體解剖,
  踏上不可置信又令人興奮的浩瀚旅程。
  
  ★全球知名DK出版社,與著名解剖學作家艾麗斯.羅伯茨傾力之作
  ★人類醫療科技結晶巔峰,解構人體運作之祕
  
  解剖是一門視覺性的學科,近幾世紀不斷有解剖圖問世。
  為了回應解剖知識的發展、讀者偏好的改變,以及傳達媒介的更迭,
  解剖學的呈現方式一直以來不斷地更動,
  解剖圖譜追求的不僅是客觀性及保真度,還必須維持圖像整潔。
  製作醫學圖譜的挑戰,一直都是哪些部分應該收錄,哪些部分應該捨棄,
  以精準傳達想要呈現的資訊。
  
  近年來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如X光、超音波,和核磁共振等等,
  已為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並對人體視覺化及概念化帶來深遠的改變。
  透過醫學影像技術,我們得以完美而不必血肉模糊地呈現人體,
  「活體解剖學」也應運而生。
 
  以視覺圖像聞名全球的DK出版社,
  與著名解剖學作家艾麗斯.羅伯茨合作著成的《最新人體解剖圖典》,
  即是採用所謂的活體解剖學。
  書中大多數的影像皆透過全身解剖組織的3D重建所構成,
  並將掃描圖再以數位媒介繪製而成,
  完美呈現人體的血肉,讓讀者驚嘆於照片與圖示的美麗。
 
  書中將人體拆解,從頭到腳輪流展示骨骼、肌肉、神經、血管及器官,
  並以詳盡的註解清楚地定義每一個構造以及說明功能。
  從宏觀到微觀,探索人體複雜奧祕。
 
本書特色
 
  ◎從宏觀到微觀,從頭到腳完整提供骨骼、肌肉、神經、血管及器官全面性的視野。
  ◎獨家3D數位圖解,透過核磁共振和X光,展現出人體驚人的複雜性。
  ◎註解詳細,明確標示每一個構造並描述其解剖及功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莉絲.羅伯特(Alice Roberts)
 
  艾莉絲.羅伯特為英國伯明罕大學解剖學教授,講授「公眾參與科學」課程,也是考古學家、生物人類學家、古病理學家。主持BBC廣播節目並拍攝多部紀錄片,包括《人類進化驚奇》(The Incredible Human Journey)、《人類起源》(Origins of Us)、《挖掘英國》(Digging for Britain),著有《馴化:改變世界的10個物種》(時報出版)、《進化:人類的故事》(Evolution: The Human Story)等。
 
審定者簡介
 
鄧志娟
 
  國立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大學生物及解剖學研究所碩士,現任長庚科技大學副教授。專長為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芳香醫療、復健醫學。譯、編著有《解剖學/骨骼系統》、《基礎解剖與生理學》、《解剖學實驗》、《解剖生理學》、《運動傷害與防護》。審定著作《圖解:肌肉單字大全》、《圖解:骨骼單字大全》。
 
譯者簡介
 
徐其昭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士。現任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曾任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組長。專長:骨骼肌肉系統物理治療、人體工學、運動醫學。譯作:《神經肌肉治療手冊:如何有效按摩治療慢性肌筋膜疼痛》、《完全按摩寶典:全方位按摩操作技巧指導手冊》、《人體筋膜結構:內視鏡下的細胞&細胞外基質》。
 
黃瑞霖
 
  慈濟大學醫學士,大林慈濟醫院住院醫師。現任台灣維基媒體協會理事、台灣維基醫學社群主持人。
 

目錄

.前言
.人體總論
.人體的遺傳法則
.細胞
.身體組成
.人體的系統
.解剖術語和解剖平面
.人體系統
.皮膚、毛髮與指甲
.骨骼系統
.頭頸部
.胸部
.脊椎
.腹部與骨盆
.骨盆
.肩膀與上臂
.前臂與手部
.手與腕關節
.髖部與大腿
.髖部與膝
.小腿與足部
.足與腳踝
.肌肉系統
.頭頸部
.胸部
.腹部與骨盆
.肩膀與上臂
.前臂與手部
.髖部與大腿
.小腿與足部
.神經系統
.腦
.頭頸部
.腦(水平面與冠狀面)
.頭頸部(腦神經)
.眼
.耳
.頸
.胸部
.腹部與骨盆
.肩膀與上臂
.前臂與手部
.髖部與大腿
.小腿與足部
.呼吸系統
.頭頸部
.胸部
.肺部
.心血管系統
.頭頸部
.胸部
.心臟
.腹部與骨盆
.肩膀與上臂
.前臂與手部
.髖部與大腿
.小腿與足部
.淋巴及免疫系統
.頭頸部
.胸部
.腹部與骨盆
.肩膀與上臂
.髖部與大腿
.消化系統
.頭頸部
.胸部
.腹部與骨盆
.胃與腸
.肝臟、胰臟與膽囊
.泌尿系統
.腹部與骨盆
.生殖系統
.胸部
.腹部與骨盆
.內分泌系統
.頭頸部
.身體影像學
.影像技術
.頭頸部
.胸部
.腹部與骨盆
.前臂與手部
.小腿與足部
.專業術語表
.索引
.致謝
 

前言
 
  解剖是一個非常視覺性的學門,近幾世紀已有許多解剖圖問世。就如同地圖必須呈現真實的地景一樣,解剖圖同樣也必須仔細地闡明人體構造的排列。地圖製圖者的專業是表達地景的地形,而解剖學者的重點則主要聚焦於人體的組成上。不論是對地形或是人體,這些圖在彙集成冊之後即稱為圖譜。第一本解剖圖譜出現於文藝復興時期,而迄今修習解剖的學子們依然必須仰仗這些視覺化材料。很多學生仍然跟以前一樣使用傳統圖譜,不過現在又多了一些電子資源。
 
  解剖學的描寫一直以來都有所更動,以回應解剖知識的發展、讀者偏好的改變,以及傳達媒介的限制。維薩留斯的《人體的構造》出版於1543年,是最早和最著名的解剖圖譜之一。在這本著作中,這些解剖的人體常常擺出特別的姿勢,並且站在具地景的背景之中。這本書並非只是給一學生所使用,同時也是給一般讀者參閱。解剖學高度利用圖像傳達資訊的作法,也幫助人們能更加親近解剖學。
 
  在17世紀末,解剖學的描寫又有重大革新。可以精美排列解剖構造的翻皮圖像取代了過去原汁原味地呈現解剖室內遺體標本的模式,使解剖學和死亡之間能稍微脫鉤。此外,刻畫及印刷術的發展也影響了圖譜的風格。隨著石版印刷術逐漸取代木版畫,更能允許呈現細節的描繪。彩色圖片的產生又將解剖圖譜帶入一個新的境界,使血管、靜脈,以及神經得以用不同顏色加以註記。攝影技術的出現,使解剖學可以獲得更客觀的描記。攝影看似可以做為呈現醫學圖解的最佳解方,但解剖圖譜所要呈現的其實不僅僅是客觀性及保真度而已,還必須維持圖像的整潔度。有時傳統的繪圖,其實比起真實的解剖攝影圖像,更能夠傳達想要呈現的資訊。要製作醫學圖解的挑戰,一直都是哪些部分應該收錄,哪些部份應該捨棄。
 
  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如X光、超音波,和核磁共振等等,已為醫學帶來重大的影響,並對我們將人體視覺化及概念化帶來深遠的影響。有些解剖圖譜仍利用遺體解剖的攝影及繪圖來呈現,且仍保有一席之地。但現在受到醫學影像的影響,新的風格開始出現,主打活體解剖學。文藝復興時期那種超自然性的復活骨架和肌肉人,現在已經逐漸以活人身上的內部構造呈現。
 
  由於歷史因素和必要性,解剖學一直都是一個與死亡相關的學科。一般讀者可能會被屍體的血肉、解剖眼窩中乾癟的眼球,還有拖出腹腔的腸子影像嚇跑。但透過醫學影像技術,以活體解剖的描繪,可以完美地呈現解剖學的血肉,而不必血肉模糊地呈現。
 
  這本圖譜的彩圖即是採用所謂的活體解剖學,本書大多數的影像皆透過全身解剖組織的3D重建所構成,並將掃描圖再以數位媒介繪製而成。我們已經盡力面對哪些部分應該收錄,哪些部份應該捨棄的問題。由於一次將所有解剖學的內容全部呈現,對讀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此我們將這個理想化的人體拆解,輪流展示他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及器官。我希望,這本圖譜能夠對任何修習解剖學的學生,或是任何對於人體解構有興趣的人們,能夠有所幫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598
  2. 新書
    79
    $711
  3. 新書
    79
    $711
  4. 新書
    79
    $711
  5. 新書
    79
    $711
  6. 新書
    9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