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源起於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在先秦時經過黃老帛書、《管子》、申不害、慎到、《韓非子》等學者與文獻的推闡,秦漢以後,因隨著政治的統一與學術的統合,理論上也逐漸邁入集大成的成熟階段。於是,先有《呂氏春秋》,後有《淮南子》,把自黃老帛書以來重要的黃老論題,都作了較為詳備的整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麗桂
臺北市人,一九四九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任、實習輔導處長、文學院院長等職,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多年來從事於黃老之學、漢代學術思想,與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之研究,著有《王充自然思想研究》、《淮南鴻烈思想研究》、《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中國歷代思想家──王充》、《中國歷代思想家──葉適》、《新編諸子──淮南子》、《漢代道家思想》、《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老子異文與黃老要論》、《漢代思想與思想家》等書,並發表相關於上述三領域之研究論文數十篇,又曾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之委託,主編《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12~1996》、《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97~2001》、《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2002~2009》等書。
陳麗桂
臺北市人,一九四九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任、實習輔導處長、文學院院長等職,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多年來從事於黃老之學、漢代學術思想,與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之研究,著有《王充自然思想研究》、《淮南鴻烈思想研究》、《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中國歷代思想家──王充》、《中國歷代思想家──葉適》、《新編諸子──淮南子》、《漢代道家思想》、《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老子異文與黃老要論》、《漢代思想與思想家》等書,並發表相關於上述三領域之研究論文數十篇,又曾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之委託,主編《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12~1996》、《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97~2001》、《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2002~2009》等書。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黃老思想的內容與特質
第二節 秦漢黃老理論概述
第二章 《呂氏春秋》裡的黃老思想
第一節 道、太一與精氣
壹 大道至精,無形、名
貳 道即太一,道亦氣
第二節 修節適情的養生論
壹 精氣與形氣
貳 去太去重、無飢無飽
參 順生、節性與適欲
肆 心物交制,一體互牽
伍 心物雜揉、精誠感通
第三節 天道、養生之道與治道
壹 治身治國一理之術
貳 天圜地方,主圜臣方
第四節 正名審分的刑名術
壹 異以安同,正名定分
貳 有職安職,無職責實
第五節 虛靜因任的無為術
壹 靜乃明幾,中扃外閉
貳 君靜臣為,去智用眾
參 因循任數,審時慎人
第六節 刑德與用兵
壹 貴公與變法
貳 刑德與文武
參 兵以義出
第三章 《淮南子》裡的黃老思想
第一節 道與氣
壹 道的體性
貳 道的創生──氣化的宇宙論
參 形、神與精氣
肆 氣類相應與精誠感通
第二節 雌柔無為與因循時變
壹 由雌柔不爭到用弱而強
貳 由和光同塵到因循時變
參 由反智到勸學
第三節 道、法與刑名
壹 由天道到治道
貳 由尊君到本民
參 由靜因到刑名
第四節 兵論
壹 兵之源起
貳 兵本在政,以德止爭
參 兵戰之術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黃老思想的體現──西漢黃老治術的雙重性格與重要人物的道法傾向
第一節 齊與黃老──由齊黃老到漢黃老
第二節 黃老治術的雙面融通性格
壹 反秦與因秦
貳 道法並容、刑德互濟
參 從立藩封建到中央集權
第三節 漢初重要人物的道法傾向
壹 蕭何
貳 張良
參 陳平
肆 陸賈
伍 賈誼
陸 晁錯
柒 汲黯
捌 黃生
玖 司馬談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董仲舒與黃老思想
第一節 董仲舒與《春秋繁露》
第二節 天道與治道
第三節 刑德相養、厚德簡刑
第四節 陽尊陰卑、君尊臣卑
第五節 君心臣體、君暗臣明
第六節 虛心處靜,挈名考質
第七節 名以真物、察名辨號
第八節 結語
第六章 黃老思想的附會──從《太平經》看道教對黃老理論的附會與轉化
第一節 東漢的「黃老」與《太平經》
壹 東漢黃老概說
貳 關於《太平經》
第二節 《太平經》裡的元氣論與養生說
壹 道與元氣
貳 清靜、守一的養生論
第三節 《太平經》裡的陰陽論
壹 陰陽對立,相生相轉
貳 陰不過陽,卑陰而尊陽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書目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黃老思想的內容與特質
第二節 秦漢黃老理論概述
第二章 《呂氏春秋》裡的黃老思想
第一節 道、太一與精氣
壹 大道至精,無形、名
貳 道即太一,道亦氣
第二節 修節適情的養生論
壹 精氣與形氣
貳 去太去重、無飢無飽
參 順生、節性與適欲
肆 心物交制,一體互牽
伍 心物雜揉、精誠感通
第三節 天道、養生之道與治道
壹 治身治國一理之術
貳 天圜地方,主圜臣方
第四節 正名審分的刑名術
壹 異以安同,正名定分
貳 有職安職,無職責實
第五節 虛靜因任的無為術
壹 靜乃明幾,中扃外閉
貳 君靜臣為,去智用眾
參 因循任數,審時慎人
第六節 刑德與用兵
壹 貴公與變法
貳 刑德與文武
參 兵以義出
第三章 《淮南子》裡的黃老思想
第一節 道與氣
壹 道的體性
貳 道的創生──氣化的宇宙論
參 形、神與精氣
肆 氣類相應與精誠感通
第二節 雌柔無為與因循時變
壹 由雌柔不爭到用弱而強
貳 由和光同塵到因循時變
參 由反智到勸學
第三節 道、法與刑名
壹 由天道到治道
貳 由尊君到本民
參 由靜因到刑名
第四節 兵論
壹 兵之源起
貳 兵本在政,以德止爭
參 兵戰之術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黃老思想的體現──西漢黃老治術的雙重性格與重要人物的道法傾向
第一節 齊與黃老──由齊黃老到漢黃老
第二節 黃老治術的雙面融通性格
壹 反秦與因秦
貳 道法並容、刑德互濟
參 從立藩封建到中央集權
第三節 漢初重要人物的道法傾向
壹 蕭何
貳 張良
參 陳平
肆 陸賈
伍 賈誼
陸 晁錯
柒 汲黯
捌 黃生
玖 司馬談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董仲舒與黃老思想
第一節 董仲舒與《春秋繁露》
第二節 天道與治道
第三節 刑德相養、厚德簡刑
第四節 陽尊陰卑、君尊臣卑
第五節 君心臣體、君暗臣明
第六節 虛心處靜,挈名考質
第七節 名以真物、察名辨號
第八節 結語
第六章 黃老思想的附會──從《太平經》看道教對黃老理論的附會與轉化
第一節 東漢的「黃老」與《太平經》
壹 東漢黃老概說
貳 關於《太平經》
第二節 《太平經》裡的元氣論與養生說
壹 道與元氣
貳 清靜、守一的養生論
第三節 《太平經》裡的陰陽論
壹 陰陽對立,相生相轉
貳 陰不過陽,卑陰而尊陽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書目
序
序
源起於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在先秦時經過黃老帛書、《管子》、申不害、慎到、韓非等的推闡,秦漢以後,因隨著政治的統一與學術的統合,理論上也逐漸邁入集大成的成熟階段。於是,先有《呂氏春秋》,後有《淮南子》,把自黃老帛書以來重要的黃老論題,諸如:氣化的宇宙論、精氣的養生說、因道全法的刑名論、虛靜因任的無為術,乃至於儒道兼揉、剛柔互濟、刑德相養的政治理論,與夫虛隱無形,用奇行間的兵術等等,都作了較為詳備的整理,到《淮南子》,差不多推闡到了頂峰,也完成了「體」的架構,由是而由「體」入「用」,那因道全法的刑名說與虛靜因任的無為術成為前漢七十年黃老治術背後的操作與指導原則,實際在政治上施用成功。氣化的宇宙論則確立了東西兩漢,乃至此後中國哲學家宇宙論的傳統模式;而精氣的養生說卻被附會成導引、吐納、修仙、煉丹說的基本理論依據,孕生出中國第一個本土宗教──道教,甚至普遍地滲透到此下兩千年華族文化的精神、血液中,成為這個民族文化的某種標記,影響可謂廣大、深遠。
然而,像這樣一種重要理論學說之研治,二十多年前,由於直接資料──馬王堆黃老帛書尚未出土,無法確定其內容,而不能從事;即使是黃老帛書出土後的二十多年來,在海峽兩岸學者百餘篇的研究論文,與兩、三本專著中,所研究的焦點依然集中在戰國時期,若黃老帛書、《管子》四篇,頂多申韓諸人的黃老理論,鮮有涉及秦漢以下黃老理論之發展、應用與轉變者。
因此,筆者在四、五年前完成第一階段的黃老理論整理工作,出版了《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一書後,因即著手第二階段──秦漢時期黃老理論的研治工作。在遍索秦、漢諸子的思想論著,及史、漢與《太平經》等典籍後,竟發現:秦漢時期的兩部雜家鉅著《呂氏春秋》與《淮南子》的思想理論中,都有著豐富的黃老理論,《淮南子》裡的黃老理論甚至詳備成熟得隱然有集大成的架式。此外,即使是一代儒宗董仲舒,以及以儒自詡的陸賈、賈誼等人的論述中,依然充滿著道法融合的黃老統御思想,因一併加以討論。此外,在史、漢所載西漢前七十年的政制與治術,乃至重要政治人物的性格與作風中,都明顯可以看出,與戰國以來以道、法為主調的黃老特質相吻合。而後,在詫異於道教早期何以亦以「黃老」為名之際,筆者遍索原始道教經典──《太平經》裡的理論,發現其以「氣」為生化基元,乃至養生要素的修仙煉丹理論,竟是附會轉化自戰國以來黃老學家的精氣修養論,可以視為對戰國以來陰陽方術一系黃老理論(與道法一系黃老統御術不同)的繼承與發展,因先後寫成了本書的第二、三、四、五、六各章節,分別分表於《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各期,及「紀念程旨雲教授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其中第二、三、五、六各章並連獲國科會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等四個年度甲種學術獎助。
回想筆者幾年來在系列黃老學研治過程中,自民國七十九年起,連續六年皆蒙國科會之獎助鼓勵,在此深致謝意。而本書原於民國八十六年已出版過,十餘年來,由於教學與研究之需,幾經反覆查閱,發現其中標點、訛字、論證表述,及註解中需重新調整之處,仍然不少,急需更正。因再次仔細校對一過,逐一更正。尤有幸者,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願重新付梓出版,以利相關研究領域之學者參考指正,不勝感激之至。自知才具平庸,雖幾經校改,疏漏恐仍不能盡免,淵雅方家尚祈指正賜教。
源起於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在先秦時經過黃老帛書、《管子》、申不害、慎到、韓非等的推闡,秦漢以後,因隨著政治的統一與學術的統合,理論上也逐漸邁入集大成的成熟階段。於是,先有《呂氏春秋》,後有《淮南子》,把自黃老帛書以來重要的黃老論題,諸如:氣化的宇宙論、精氣的養生說、因道全法的刑名論、虛靜因任的無為術,乃至於儒道兼揉、剛柔互濟、刑德相養的政治理論,與夫虛隱無形,用奇行間的兵術等等,都作了較為詳備的整理,到《淮南子》,差不多推闡到了頂峰,也完成了「體」的架構,由是而由「體」入「用」,那因道全法的刑名說與虛靜因任的無為術成為前漢七十年黃老治術背後的操作與指導原則,實際在政治上施用成功。氣化的宇宙論則確立了東西兩漢,乃至此後中國哲學家宇宙論的傳統模式;而精氣的養生說卻被附會成導引、吐納、修仙、煉丹說的基本理論依據,孕生出中國第一個本土宗教──道教,甚至普遍地滲透到此下兩千年華族文化的精神、血液中,成為這個民族文化的某種標記,影響可謂廣大、深遠。
然而,像這樣一種重要理論學說之研治,二十多年前,由於直接資料──馬王堆黃老帛書尚未出土,無法確定其內容,而不能從事;即使是黃老帛書出土後的二十多年來,在海峽兩岸學者百餘篇的研究論文,與兩、三本專著中,所研究的焦點依然集中在戰國時期,若黃老帛書、《管子》四篇,頂多申韓諸人的黃老理論,鮮有涉及秦漢以下黃老理論之發展、應用與轉變者。
因此,筆者在四、五年前完成第一階段的黃老理論整理工作,出版了《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一書後,因即著手第二階段──秦漢時期黃老理論的研治工作。在遍索秦、漢諸子的思想論著,及史、漢與《太平經》等典籍後,竟發現:秦漢時期的兩部雜家鉅著《呂氏春秋》與《淮南子》的思想理論中,都有著豐富的黃老理論,《淮南子》裡的黃老理論甚至詳備成熟得隱然有集大成的架式。此外,即使是一代儒宗董仲舒,以及以儒自詡的陸賈、賈誼等人的論述中,依然充滿著道法融合的黃老統御思想,因一併加以討論。此外,在史、漢所載西漢前七十年的政制與治術,乃至重要政治人物的性格與作風中,都明顯可以看出,與戰國以來以道、法為主調的黃老特質相吻合。而後,在詫異於道教早期何以亦以「黃老」為名之際,筆者遍索原始道教經典──《太平經》裡的理論,發現其以「氣」為生化基元,乃至養生要素的修仙煉丹理論,竟是附會轉化自戰國以來黃老學家的精氣修養論,可以視為對戰國以來陰陽方術一系黃老理論(與道法一系黃老統御術不同)的繼承與發展,因先後寫成了本書的第二、三、四、五、六各章節,分別分表於《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各期,及「紀念程旨雲教授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其中第二、三、五、六各章並連獲國科會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等四個年度甲種學術獎助。
回想筆者幾年來在系列黃老學研治過程中,自民國七十九年起,連續六年皆蒙國科會之獎助鼓勵,在此深致謝意。而本書原於民國八十六年已出版過,十餘年來,由於教學與研究之需,幾經反覆查閱,發現其中標點、訛字、論證表述,及註解中需重新調整之處,仍然不少,急需更正。因再次仔細校對一過,逐一更正。尤有幸者,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願重新付梓出版,以利相關研究領域之學者參考指正,不勝感激之至。自知才具平庸,雖幾經校改,疏漏恐仍不能盡免,淵雅方家尚祈指正賜教。
民國一○八年七月陳麗桂序於溫州街寓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
-
新書93折$326
-
新書95折$333
-
新書95折$333
-
新書$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