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孫中山最信任的左右手、汪精衛最親密的戰友、也是蔣介石最尊敬的前輩。
他確保三民主義的實踐無礙,不惜與汪對立,晚年遭蔣軟禁。
他極力推行抗日、反蔣、剿共的政治主張,宣揚國父念茲在茲的民主思想。
固守中華文化、篤行三民主義,繼任道統之路雖苦,但他始終義無反顧。
他是民初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取其「漢民」二字,意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漢之民!
「當年國民黨除國父之外,汪、胡(汪精衛、胡漢民)是共同分坐第二把交椅,兩人的工作,性質則有多少分別,黨中同志,皆認為胡是『坐宮』;汪是『行宮』。展堂(胡漢民)經常是在國父身邊,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人可以與他比擬。」──汪希文《孫中山的左右手:朱執信與胡漢民》
本書分三部分。輯一〈胡漢民自傳〉是胡漢民親筆所撰,回顧了自幼年至一九一二年七月再任廣東都督的經歷,著墨的重點在求學,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鬥爭,以《民報》為陣地與保皇派進行論戰,民國成立後在總統府秘書長任上的作為等。內容言簡意賅,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輯二是節錄姚漁湘所撰之〈胡漢民先生傳〉,對廣東都督、討袁護法、聯俄容共等民初大事件有相當程度的記述,內容可供研究對照。
輯三是汪希文所寫的〈憶胡展堂(漢民)先生〉。汪希文對於胡漢民,有其近身的觀察,相較他人所寫,更為真實可靠。此篇長文當年僅發表於香港《天文臺》報紙上。從未結集出版過,因此知者甚少。文史專家蔡登山鑑於其資料之可貴,乃重新打字校對,合為一書。本書對於當年諸事之顛末,提供研究思考的具體脈絡,孫、胡、汪、蔣(孫中山、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之間的相處互動彷彿近在眼前,有助於對民初的歷史背景進行全盤了解,值得細賞。
本書特色
★本書記述胡漢民傳奇的一生,他是國父孫中山最信任的左右手,汪精衛最精密的戰友,也是蔣介石最尊敬的前輩!
★胡漢民一生推行抗日、反蔣、剿共的政治主張,極力宣揚民主思想 。
★本書特別收錄〈憶胡展堂(漢民)先生〉,是汪希文對於胡漢民的貼身側寫,另有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漢民(1879-1936)
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清末民初廣東番禺縣(今廣州市區)人。家境貧寒,光緒二十七年中舉人時為二十一歲,次年曾為代考槍手,獲得酬勞後又考取「赴日官費生」,公費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與汪精衛為同窗,一九○五年加入同盟會,擔任評議部議員,《民報》編輯。一九○七年至一九一○年間,多次參加武裝革命。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汪希文(1890-1960)
汪兆鏞之子,汪精衛的姪兒。汪希文在抗戰前,曾任廣東番禺縣長,後來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簡任秘書、汪偽政府時任行政院參事,外放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糧食局長,又調社會福利局局長,再調浙江省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汪希文續娶江孔殷之十一女江畹徵為繼室,兩人結褵僅一年有餘,江畹徵不幸患淋巴癌,不治逝世。汪希文晚年流落香港,也是命理學家,於當時的術數界頗負盛名。一九六○年二月十五日,他服安眠藥自殺於香港沙田萬佛寺。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胡漢民(1879-1936)
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清末民初廣東番禺縣(今廣州市區)人。家境貧寒,光緒二十七年中舉人時為二十一歲,次年曾為代考槍手,獲得酬勞後又考取「赴日官費生」,公費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與汪精衛為同窗,一九○五年加入同盟會,擔任評議部議員,《民報》編輯。一九○七年至一九一○年間,多次參加武裝革命。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汪希文(1890-1960)
汪兆鏞之子,汪精衛的姪兒。汪希文在抗戰前,曾任廣東番禺縣長,後來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簡任秘書、汪偽政府時任行政院參事,外放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糧食局長,又調社會福利局局長,再調浙江省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汪希文續娶江孔殷之十一女江畹徵為繼室,兩人結褵僅一年有餘,江畹徵不幸患淋巴癌,不治逝世。汪希文晚年流落香港,也是命理學家,於當時的術數界頗負盛名。一九六○年二月十五日,他服安眠藥自殺於香港沙田萬佛寺。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胡漢民和他的自傳/蔡登山
【輯一、胡漢民自傳胡漢民】
家世與少年時代
滿清箝制漢人之政術
清廷之排外與媚外
遊學日本與退學歸國
就任梧州中學總教習與宣傳革命
再度遊學日本與對梁啟超之批評
初見總理與參加同盟會
編輯《民報》及與保皇黨之論戰
對由日退學歸國問題之意見
使用青天白日旗之決定
隨總理赴南洋與親歷鎮南關之役
策應河口起義
黃岡起義之經過
對楊度與劉光漢之批評
在南洋對保皇黨之鬥爭
勸汪兆銘勿行暗殺
任南方支部部長與策劃廣州新軍起義之經過
設法營救汪兆銘
籌劃辛亥三月二十九廣州起義
廣東之光復與出任都督
出師北伐
清除粵省反動份子
改選廣東省會議員與應付英人辦法
對黨人之觀感
袁世凱之陰謀
從總理至滬轉寧與襄助組織臨時政府
在臨時政府時期之作風
遷就南北和議之真相
同盟會之改組與各省都督之更動
隨同總理遊歷武漢
復任廣東都督
【輯二、胡漢民先生傳(節錄)姚漁湘】
幼年家世
從事革命
廣東都督
討袁護法
主持廣東政務
共黨把持赴俄考察
出國考察
從事著作
病卒廣州
思想與著作
參考資料
【輯三、孫中山的左右手:朱執信與胡漢民汪希文】
憶胡展堂先生
【輯一、胡漢民自傳胡漢民】
家世與少年時代
滿清箝制漢人之政術
清廷之排外與媚外
遊學日本與退學歸國
就任梧州中學總教習與宣傳革命
再度遊學日本與對梁啟超之批評
初見總理與參加同盟會
編輯《民報》及與保皇黨之論戰
對由日退學歸國問題之意見
使用青天白日旗之決定
隨總理赴南洋與親歷鎮南關之役
策應河口起義
黃岡起義之經過
對楊度與劉光漢之批評
在南洋對保皇黨之鬥爭
勸汪兆銘勿行暗殺
任南方支部部長與策劃廣州新軍起義之經過
設法營救汪兆銘
籌劃辛亥三月二十九廣州起義
廣東之光復與出任都督
出師北伐
清除粵省反動份子
改選廣東省會議員與應付英人辦法
對黨人之觀感
袁世凱之陰謀
從總理至滬轉寧與襄助組織臨時政府
在臨時政府時期之作風
遷就南北和議之真相
同盟會之改組與各省都督之更動
隨同總理遊歷武漢
復任廣東都督
【輯二、胡漢民先生傳(節錄)姚漁湘】
幼年家世
從事革命
廣東都督
討袁護法
主持廣東政務
共黨把持赴俄考察
出國考察
從事著作
病卒廣州
思想與著作
參考資料
【輯三、孫中山的左右手:朱執信與胡漢民汪希文】
憶胡展堂先生
序
導讀
胡漢民和他的自傳
蔡登山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廣東番禺縣人。自稱漢民,意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漢之民。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在孫中山的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早期就是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這三個人。就如同汪希文所說:孫先生在世時,最推重胡漢民與汪精衛,胡、汪二氏常能左右孫中山之行動與主張,偶然發生某項問題,孫中山擬出一項處置辦法,若胡、汪均表示同意,便即施行,倘胡、汪二氏未同意,或另有不同的主張,孫中山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從胡、汪,此為司空見慣之事。由是黨中有一部分同志,每謂胡、汪乃是「太上總理」。而朱執信是汪精衛之外甥,比汪年輕兩歲,他更厲害,當時在黨內,若他同意孫中山之主張,或是另有折衷辦法,結論是孫中山及胡、汪又每能接納朱執信之意見。因此朱執信當年又有「太上上總理」之稱。
至於胡、汪兩人情誼彌篤,曾聽說汪北上行刺時,與胡曾作痛談,互以釜薪為喻。但據與二人有舊者說,兩人個性不盡相同,胡剛、汪柔,胡待人接物,不若汪的親切;胡的口才,也不若汪的能委婉曲折引人入勝;論儀表,胡的瘦削,當然夠不上汪的清秀俊逸;因此,無論黨內黨外,汪的人緣,遠比胡好;孫中山對外的聯絡重任,也大都由汪擔任,至於兩人的文筆,汪似乎又在胡之上。胡、汪兩人後來凶終隙末,原來生死患難之交,「門戶水火」,就再無緣晤對一堂相與共同協謀黨國之事了。
胡漢民自一九○五年在日本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輔佐孫中山從事革命運動,一直至一九二五年孫中山逝世前後二十一年中,追隨孫先生,參與決策,精誠無間。孫中山的許多重要文稿多由胡漢民執筆,孫、胡二人在艱苦歲月中共同奮鬥,相濡以沫所形成的密切關係是十分穩固而持久的。儘管胡漢民常書生意氣、固執己見,甚至與孫中山發生過多次爭執,但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他總是遵從孫中山,或站在孫中山一邊,孫中山曾對人說:「余與漢民論事,往往多所爭持,然余從漢民者十之八九,漢民必須從余者十之一二。」儘管在孫中山晚年他們對一些重要問題有了認識上的分歧,但胡漢民仍一如既往地追隨孫中山,而中山先生也始終信任、重用胡漢民。
胡漢民給人的感覺是純粹的革命黨人本色,他風骨皎厲,涇渭分明;苟利黨國,死生以之;有犯必校,不隨和、委蛇,不忮、不求,剛勁不阿;當名分攸關處,不為人留絲毫餘地。因此論者胡耐安有如此的評價:「胡氏歷經『世變』,復『拙』於『應變』;更再度的作『海外逋臣』,一為廖仲凱案之莫須有涉及,一則時勢孔棘藉病作汗漫遊,孤憤抑積;此老性情,也就不免剛、柔間難得濟衡。加之於他,那份過分剛直幾近乎執拗的偏叵成見,例如他所揭示黨人的口號:『黨外無黨,黨內無派』;便引起不少的麻煩。黨外的如青年黨的人,心有不甘的說是違反『民主政治』的原則。那時,還很少聽到有個民社黨,好像只不過是張君勱在搞奠基的打算。黨內,也有人紛紛責難;其實,他那『孤憤』的對黨忠貞,對國是的熱望,確是用心良苦。有人說,他受同志責難,就是傲視儕輩『自行其是』的『咎由自取』?馴至『西南偏安』,國衇日弱蒿目時艱,世事乖張,全非始願所及。因之,晚年心境,更顯得落寞寡歡;既傷老成之凋謝,行自念也的又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終以宿疾而告不起。」
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二日胡漢民因腦溢血在廣州顒園病故,終年僅五十七歲。南京國民政府悼胡漢民的輓聯是:
乾坤正氣,黨國元勳,偉業贊共和,心力卅年匡大局;
道德恭持,文章經世,精神迥同儕,英靈萬里護中樞。
本書分三部分,其中〈胡漢民自傳〉是作者親手所撰,回顧了自幼年至一九一二年七月再任廣東都督的經歷,著墨的重點在求學,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鬥爭,以《民報》為陣地與保皇派進行論戰,民國成立後在總統府秘書長任上的作為等,是民國史研究方面的較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其次是節錄姚漁湘所撰之〈胡漢民先生傳〉,最後是汪希文所寫的〈憶胡展堂(漢民)先生〉。
其中汪希文,號子申,是汪兆鏞之子,汪精衛的胞姪。汪希文生於光緒十六年九月初六日(一八九○年十月十九日),只比汪精衛小七歲而已。汪希文是國民黨元老古應芬的高足,民國六年,護法之役,孫中山在粵稱大元帥,汪希文在內政部為簽事(居正、葉夏聲分任部長、次長)。汪希文在抗戰前,不過曾任廣東番禺縣長,後來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簡任秘書、汪偽政府時任行政院參事,外放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糧食局長,又調社會福利局局長,再調浙江省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論官階不過簡任一級。汪希文晚年流落香港,他也是命理學家,於當時的術數界頗負盛名。汪希文於遲暮之年,而尤需賣文為活;以他的詩書傳家,竟效君平賣卜,我們可以體味到他晚景的孤寂淒涼,與生活的清苦艱窘。一九六○年二月十五日,他服安眠藥自殺於香港沙田萬佛寺。
汪希文對於胡漢民,都有其近身的觀察,較之他人所寫的,當有更珍貴的史料。而這長文當年僅發表於香港《天文臺》報紙上。從未結集出版過,因此知者甚少。筆者鑑於其資料之可貴,乃重新打字校對,合為一書。使其對當年諸事之顛末,有其脈絡可循,當有助於對其整個歷史背景的瞭解。
胡漢民和他的自傳
蔡登山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廣東番禺縣人。自稱漢民,意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漢之民。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在孫中山的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早期就是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這三個人。就如同汪希文所說:孫先生在世時,最推重胡漢民與汪精衛,胡、汪二氏常能左右孫中山之行動與主張,偶然發生某項問題,孫中山擬出一項處置辦法,若胡、汪均表示同意,便即施行,倘胡、汪二氏未同意,或另有不同的主張,孫中山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從胡、汪,此為司空見慣之事。由是黨中有一部分同志,每謂胡、汪乃是「太上總理」。而朱執信是汪精衛之外甥,比汪年輕兩歲,他更厲害,當時在黨內,若他同意孫中山之主張,或是另有折衷辦法,結論是孫中山及胡、汪又每能接納朱執信之意見。因此朱執信當年又有「太上上總理」之稱。
至於胡、汪兩人情誼彌篤,曾聽說汪北上行刺時,與胡曾作痛談,互以釜薪為喻。但據與二人有舊者說,兩人個性不盡相同,胡剛、汪柔,胡待人接物,不若汪的親切;胡的口才,也不若汪的能委婉曲折引人入勝;論儀表,胡的瘦削,當然夠不上汪的清秀俊逸;因此,無論黨內黨外,汪的人緣,遠比胡好;孫中山對外的聯絡重任,也大都由汪擔任,至於兩人的文筆,汪似乎又在胡之上。胡、汪兩人後來凶終隙末,原來生死患難之交,「門戶水火」,就再無緣晤對一堂相與共同協謀黨國之事了。
胡漢民自一九○五年在日本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輔佐孫中山從事革命運動,一直至一九二五年孫中山逝世前後二十一年中,追隨孫先生,參與決策,精誠無間。孫中山的許多重要文稿多由胡漢民執筆,孫、胡二人在艱苦歲月中共同奮鬥,相濡以沫所形成的密切關係是十分穩固而持久的。儘管胡漢民常書生意氣、固執己見,甚至與孫中山發生過多次爭執,但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他總是遵從孫中山,或站在孫中山一邊,孫中山曾對人說:「余與漢民論事,往往多所爭持,然余從漢民者十之八九,漢民必須從余者十之一二。」儘管在孫中山晚年他們對一些重要問題有了認識上的分歧,但胡漢民仍一如既往地追隨孫中山,而中山先生也始終信任、重用胡漢民。
胡漢民給人的感覺是純粹的革命黨人本色,他風骨皎厲,涇渭分明;苟利黨國,死生以之;有犯必校,不隨和、委蛇,不忮、不求,剛勁不阿;當名分攸關處,不為人留絲毫餘地。因此論者胡耐安有如此的評價:「胡氏歷經『世變』,復『拙』於『應變』;更再度的作『海外逋臣』,一為廖仲凱案之莫須有涉及,一則時勢孔棘藉病作汗漫遊,孤憤抑積;此老性情,也就不免剛、柔間難得濟衡。加之於他,那份過分剛直幾近乎執拗的偏叵成見,例如他所揭示黨人的口號:『黨外無黨,黨內無派』;便引起不少的麻煩。黨外的如青年黨的人,心有不甘的說是違反『民主政治』的原則。那時,還很少聽到有個民社黨,好像只不過是張君勱在搞奠基的打算。黨內,也有人紛紛責難;其實,他那『孤憤』的對黨忠貞,對國是的熱望,確是用心良苦。有人說,他受同志責難,就是傲視儕輩『自行其是』的『咎由自取』?馴至『西南偏安』,國衇日弱蒿目時艱,世事乖張,全非始願所及。因之,晚年心境,更顯得落寞寡歡;既傷老成之凋謝,行自念也的又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終以宿疾而告不起。」
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二日胡漢民因腦溢血在廣州顒園病故,終年僅五十七歲。南京國民政府悼胡漢民的輓聯是:
乾坤正氣,黨國元勳,偉業贊共和,心力卅年匡大局;
道德恭持,文章經世,精神迥同儕,英靈萬里護中樞。
本書分三部分,其中〈胡漢民自傳〉是作者親手所撰,回顧了自幼年至一九一二年七月再任廣東都督的經歷,著墨的重點在求學,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鬥爭,以《民報》為陣地與保皇派進行論戰,民國成立後在總統府秘書長任上的作為等,是民國史研究方面的較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其次是節錄姚漁湘所撰之〈胡漢民先生傳〉,最後是汪希文所寫的〈憶胡展堂(漢民)先生〉。
其中汪希文,號子申,是汪兆鏞之子,汪精衛的胞姪。汪希文生於光緒十六年九月初六日(一八九○年十月十九日),只比汪精衛小七歲而已。汪希文是國民黨元老古應芬的高足,民國六年,護法之役,孫中山在粵稱大元帥,汪希文在內政部為簽事(居正、葉夏聲分任部長、次長)。汪希文在抗戰前,不過曾任廣東番禺縣長,後來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簡任秘書、汪偽政府時任行政院參事,外放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糧食局長,又調社會福利局局長,再調浙江省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論官階不過簡任一級。汪希文晚年流落香港,他也是命理學家,於當時的術數界頗負盛名。汪希文於遲暮之年,而尤需賣文為活;以他的詩書傳家,竟效君平賣卜,我們可以體味到他晚景的孤寂淒涼,與生活的清苦艱窘。一九六○年二月十五日,他服安眠藥自殺於香港沙田萬佛寺。
汪希文對於胡漢民,都有其近身的觀察,較之他人所寫的,當有更珍貴的史料。而這長文當年僅發表於香港《天文臺》報紙上。從未結集出版過,因此知者甚少。筆者鑑於其資料之可貴,乃重新打字校對,合為一書。使其對當年諸事之顛末,有其脈絡可循,當有助於對其整個歷史背景的瞭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85折$213
-
新書88折$220
-
新書9折$225
-
新書$250
-
二手書$320
-
二手書$340
-
二手書$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