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學作為一門嚴格意義的學科,其研究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在西方,經濟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於19世紀晚期從歷史學中分野而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學已經發展成為系統的理論,原來歷史學中有關經濟的內容,可以用經濟學的理論來加以分析和解釋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從以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平準書》為標誌的「食貨之學」開始算起,中國傳統經濟史學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官修「正史」中幾乎都有「食貨志」。成書於唐代、被列為「十通」之首的《通典》,其內容分為九門,而以《食貨典》開其頭;宋代以來,地方志的編纂方興未艾,而「食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經濟史在中國傳統史書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這些史書中有關經濟的記載,無疑成為我們今天所能繼承的豐厚文化遺產。
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史研究曾出現過兩個高潮。第一個高潮是1927-1937年,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仁人志士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使得當時經濟史研究的實踐性和理論針對性非常強,產生了一批至今仍影響巨大的重要研究成果和重要人物;第二個高潮是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中國改革開放至今,雖然中國經濟史在這一時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甚至在經濟學院完全取消了經濟史課程,但從整體上看,仍然可以視為中國經濟史研究的黃金期,經濟史研究呈現出全方位和縱深發展的格局,研究成果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均值得一提。
目錄
前言
國家政策與經濟發展專題
甲午戰後晚清軍事工業佈局之調整——以江南製造局遷建為例 19
一、「移設堂奧之區」:甲午戰後初期軍事工業佈局調整 20
二、「就原有局廠切實擴充」:庚子事變前後區位調整的中斷 24
三、從分散到集中:清末軍事工業佈局新方案的提出 27
四、晚清統籌軍事工業佈局方案之執行與調整 35
五、結論 39
乾隆時期長江中游地區「豐年米貴」問題探析 42
一、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米價變動分析 43
二、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的「豐年米貴」問題 46
三、乾隆前期清政府應對「豐年米貴」的政策調整 48
四、地區農業結構變化 51
五、結語 5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東北人才工作的展開 54
一、東北經濟恢復工作中,技術人才隊伍的加強 54
二、抓好科學研究工作 培養科技人才 58
三、工人階級積極主動性的發揮 60
四、蘇聯專家的幫助加速東北經濟恢復 62
財政與貨幣史專題
金宣宗貞祐年間貨幣政策大討論探微 65
一、政策背景及其必要性 66
二、討論過程及主要主張 72
三、結果及政策走向 77
由虛及實:宋代內藏庫借貸模式的流變 80
一、習慣面相:內藏庫的借貸蠲免模式 81
二、支借償還:內藏庫的潛在收入模式 83
三、虛實相繼:內藏庫借貸的雙重模式 85
四、結語 89
近代寧波的洋銀流入與貨幣結構 90
一、清中前期的貿易和洋銀流入情形 91
二、埠際之間洋銀的流動與進出數量 93
三、市面洋銀的使用情形 96
四、清季浙省厘金中的貨幣結構 101
五、洋銀在農村的使用情形 108
六、結語 111
經濟制度史專題
明清湘江河道社會管理制度及其演變 113
一、引言 113
二、湘江河道社會管理制度演變之原因與過程 116
三、湘江河道社會管理新制度之落實與實效 123
四、結論 127
船鈔的收與支:近代關稅史的一個側面 130
一、已有研究及存在問題分析 131
二、近代海關船鈔的徵收 133
三、近代海關船鈔的功能與分配 139
四、結語 145
歷史經濟地理專題
歷史空間數據可視化與經濟史研究——以近代中國糧食市場為例 147
一、歷史數據可視化的發展歷程 147
二、可視化在經濟史中的使用 154
三、為何要對清代糧價進行可視化分析 159
四、基於GIS的清代南方糧食價格空間可視化 162
五、中國舊海關統計的糧食網絡可視化 168
六、總結 174
清代糧價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演變研究(1738—1820) 175
一、問題的提出:清代糧價研究的空間視角 175
二、數據處理與研究方法 177
三、糧價空間溢出效應及其演變 183
四、小結 195
經濟思想史專題
論近代中國民族企業「事業集合」思想 197
一、對「事業集合」趨勢的認識 198
二、「事業集合」內涵及維度的理解 200
三、「事業集合」的利益分析 204
四、「事業集合」的弊端總結 209
五、結語 211
「耕者有其田」的繼承和發展——論中國土地市場化制度改革的思想解放 212
一、「耕者有其田」思想嬗變與發展 213
二、人民公社與耕者有其田思想的扭曲 215
三、「耕者有其田」思想本義 216
四、土地市場化改革中的思想解放 218
量化經濟史專題
結構、制度與農戶收入:生產隊的視角 223
一、引言 223
二、歷史背景與數據描述 225
三、生產大隊與生產隊層次核算的收入描述 227
四、分析工具與生產隊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 230
五、生產隊對農戶收入差異的影響途徑 233
六、結論 238
城市史專題
近代公共交通與南京城市道路評析:1894—1937 243
一、道路肇建與公共交通 243
二、道路拓展與公共交通 246
三、道路用費與公共交通 249
四、道路改養與公共交通 252
史料專題
西夏遊牧經濟探研 257
一、文獻中所見西夏的「遊牧」 258
二、西夏「遊牧」的季節移動模式 262
三、西夏遊牧「地界」的劃分 267
四、尾論 271
城鄉生活空間與明遺民生計——來自浙西地區的例證 272
一、「逃」與「窮」:遺民的避世與困頓 272
二、遺民的生計手段 280
三、城鄉生活空間與遺民生計 289
四、結語 301
中日民間經濟外交的博弈——以1926年中國實業代表團的赴日訪問為例 302
一、1926年中國實業代表團的赴日訪問緣起 303
二、赴日訪問的經過 306
三、出訪日本的意義 318
四、中日民間經濟外交博弈的特點 322
參考文獻
國家政策與經濟發展專題
甲午戰後晚清軍事工業佈局之調整——以江南製造局遷建為例 19
一、「移設堂奧之區」:甲午戰後初期軍事工業佈局調整 20
二、「就原有局廠切實擴充」:庚子事變前後區位調整的中斷 24
三、從分散到集中:清末軍事工業佈局新方案的提出 27
四、晚清統籌軍事工業佈局方案之執行與調整 35
五、結論 39
乾隆時期長江中游地區「豐年米貴」問題探析 42
一、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米價變動分析 43
二、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的「豐年米貴」問題 46
三、乾隆前期清政府應對「豐年米貴」的政策調整 48
四、地區農業結構變化 51
五、結語 5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東北人才工作的展開 54
一、東北經濟恢復工作中,技術人才隊伍的加強 54
二、抓好科學研究工作 培養科技人才 58
三、工人階級積極主動性的發揮 60
四、蘇聯專家的幫助加速東北經濟恢復 62
財政與貨幣史專題
金宣宗貞祐年間貨幣政策大討論探微 65
一、政策背景及其必要性 66
二、討論過程及主要主張 72
三、結果及政策走向 77
由虛及實:宋代內藏庫借貸模式的流變 80
一、習慣面相:內藏庫的借貸蠲免模式 81
二、支借償還:內藏庫的潛在收入模式 83
三、虛實相繼:內藏庫借貸的雙重模式 85
四、結語 89
近代寧波的洋銀流入與貨幣結構 90
一、清中前期的貿易和洋銀流入情形 91
二、埠際之間洋銀的流動與進出數量 93
三、市面洋銀的使用情形 96
四、清季浙省厘金中的貨幣結構 101
五、洋銀在農村的使用情形 108
六、結語 111
經濟制度史專題
明清湘江河道社會管理制度及其演變 113
一、引言 113
二、湘江河道社會管理制度演變之原因與過程 116
三、湘江河道社會管理新制度之落實與實效 123
四、結論 127
船鈔的收與支:近代關稅史的一個側面 130
一、已有研究及存在問題分析 131
二、近代海關船鈔的徵收 133
三、近代海關船鈔的功能與分配 139
四、結語 145
歷史經濟地理專題
歷史空間數據可視化與經濟史研究——以近代中國糧食市場為例 147
一、歷史數據可視化的發展歷程 147
二、可視化在經濟史中的使用 154
三、為何要對清代糧價進行可視化分析 159
四、基於GIS的清代南方糧食價格空間可視化 162
五、中國舊海關統計的糧食網絡可視化 168
六、總結 174
清代糧價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演變研究(1738—1820) 175
一、問題的提出:清代糧價研究的空間視角 175
二、數據處理與研究方法 177
三、糧價空間溢出效應及其演變 183
四、小結 195
經濟思想史專題
論近代中國民族企業「事業集合」思想 197
一、對「事業集合」趨勢的認識 198
二、「事業集合」內涵及維度的理解 200
三、「事業集合」的利益分析 204
四、「事業集合」的弊端總結 209
五、結語 211
「耕者有其田」的繼承和發展——論中國土地市場化制度改革的思想解放 212
一、「耕者有其田」思想嬗變與發展 213
二、人民公社與耕者有其田思想的扭曲 215
三、「耕者有其田」思想本義 216
四、土地市場化改革中的思想解放 218
量化經濟史專題
結構、制度與農戶收入:生產隊的視角 223
一、引言 223
二、歷史背景與數據描述 225
三、生產大隊與生產隊層次核算的收入描述 227
四、分析工具與生產隊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 230
五、生產隊對農戶收入差異的影響途徑 233
六、結論 238
城市史專題
近代公共交通與南京城市道路評析:1894—1937 243
一、道路肇建與公共交通 243
二、道路拓展與公共交通 246
三、道路用費與公共交通 249
四、道路改養與公共交通 252
史料專題
西夏遊牧經濟探研 257
一、文獻中所見西夏的「遊牧」 258
二、西夏「遊牧」的季節移動模式 262
三、西夏遊牧「地界」的劃分 267
四、尾論 271
城鄉生活空間與明遺民生計——來自浙西地區的例證 272
一、「逃」與「窮」:遺民的避世與困頓 272
二、遺民的生計手段 280
三、城鄉生活空間與遺民生計 289
四、結語 301
中日民間經濟外交的博弈——以1926年中國實業代表團的赴日訪問為例 302
一、1926年中國實業代表團的赴日訪問緣起 303
二、赴日訪問的經過 306
三、出訪日本的意義 318
四、中日民間經濟外交博弈的特點 322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折$454
-
新書85折$553
-
新書85折$553
-
新書$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