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的車禍導致青年劉文成顱內出血昏迷不醒,
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醫師以妙手醫術,
喚醒了沉睡的他,
也為整個家庭帶來重新開始的希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于劍興
一九六九年生於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目前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著作包括:
《醫者的容顏》 (2006,原水文化)
《當聲音去流浪》(2014,南方家園)
《阿吉伯與簡骨科》(2015,經典雜誌)
《刎頸之交》(2018,經典雜誌)
于劍興
一九六九年生於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目前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著作包括:
《醫者的容顏》 (2006,原水文化)
《當聲音去流浪》(2014,南方家園)
《阿吉伯與簡骨科》(2015,經典雜誌)
《刎頸之交》(2018,經典雜誌)
目錄
推薦序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林俊龍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第一篇 青春少年時
把握病房相遇、阿嬤牽起的緣
捨命陪「女」子
各自拚搏的青年男女
努力到最後一刻,不能放棄
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關於結婚,該怎麼說
第二篇 徬徨人生路
夜哭不停的小男嬰
拉向絕境的考驗出現
轉到大林慈濟吧
陳金城醫師說:應該有機會
醒來後的遺忘
新手爸爸的心情
外表酷酷的醫生,有什麼樣的心
就是要一個完整的家
進行好久的顱骨修補手術
多了一個「小孩」
嘗試外出工作
帶爸爸去慈濟兒童班
第三篇 撥雲見日光
想做的先做,比較重要
到雲林聯絡處做環保
敲敲打打,心很高興
那笑容太可愛了
找太太一起
想做最幸福的女人
不是同情,是在一旁關注
能夠轉念是幸福的事
草根菩提,覺悟有情
醫療志工課
第四篇 勇敢向未來
給他機會學習,才會成長
他不是正常人,有辦法嗎?
腳健手健,卡贏黃金萬件
做志工,有心最重要
只要願意,就能培訓
心念轉了,人生也轉
繼續相伴,修慧人生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林俊龍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第一篇 青春少年時
把握病房相遇、阿嬤牽起的緣
捨命陪「女」子
各自拚搏的青年男女
努力到最後一刻,不能放棄
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關於結婚,該怎麼說
第二篇 徬徨人生路
夜哭不停的小男嬰
拉向絕境的考驗出現
轉到大林慈濟吧
陳金城醫師說:應該有機會
醒來後的遺忘
新手爸爸的心情
外表酷酷的醫生,有什麼樣的心
就是要一個完整的家
進行好久的顱骨修補手術
多了一個「小孩」
嘗試外出工作
帶爸爸去慈濟兒童班
第三篇 撥雲見日光
想做的先做,比較重要
到雲林聯絡處做環保
敲敲打打,心很高興
那笑容太可愛了
找太太一起
想做最幸福的女人
不是同情,是在一旁關注
能夠轉念是幸福的事
草根菩提,覺悟有情
醫療志工課
第四篇 勇敢向未來
給他機會學習,才會成長
他不是正常人,有辦法嗎?
腳健手健,卡贏黃金萬件
做志工,有心最重要
只要願意,就能培訓
心念轉了,人生也轉
繼續相伴,修慧人生
序
推薦序一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林俊龍
慈濟醫療與其他醫療單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醫療團隊有志工作伴。醫療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慈濟醫院輪班,或陪伴病人與家屬,或照顧醫護團隊,更重要的是,擔任醫病之間的橋樑,讓醫病、護病之間溝通更順暢。因為志工的加入,讓慈濟在推動全人醫療上,更臻圓滿。志工提供的可說是一帖帖「心靈良藥」,更有甚者,當病人出院返家後,若需要經濟幫助或是膚慰陪伴,社區的慈濟志工就會接手持續關懷,甚至協助有困難的病人後續回診或就醫,讓醫療之愛延續。
陳金城醫師是嘉義民雄人,當大林慈濟醫院啟業後,他就從花蓮慈院回到家鄉來,但因大林地處嘉義偏遠鄉間,人力招募不易,有四、五年的功夫,腦神經外科都是「單人科」,就靠他一個人撐起這一科。他一個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常常他跟家人外出吃飯,才吃到一半就接到急診電話而趕回醫院,餐點也只好打包。通常,他都在不離開醫院半個小時車程的範圍內活動。有一天,在心得分享時,他禁不住哭了,他直言那幾年,非常愧對家人,因為那時的他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上。
陳金城副院長付出與成長的歷程,其實也帶出大林慈院啟業時期的艱辛。原本我每年會回美國一次與孩子們團聚,啟業時期只能請孩子們回臺灣來,也沒能去義診,都守在醫院裡。記得某一天,我終於有空檔到地下室的餐廳用餐,瞪大眼睛一看,怎麼大家都來了?原來那天是颱風天,病人來得少,同仁才有機會去餐廳用餐。啟業時期的人仰馬翻,令人難忘,陳金城醫師和許多資深同仁,都是一起打拚的功臣,感恩他們克盡職責,堅守崗位,讓這個田中央的大醫院成為值得信賴與託付的好醫院。
陳金城醫師,從年輕開始,就是很老實的個性,實事求是。他對病人很好,開刀手法細膩精良,在大林慈院這十多年來,已處理過數不清的疑難重症,許多病人找過臺灣各大醫學中心求治,就是沒有人願意為他們開刀,只有陳金城願意接手一試,他說這只是單純為病人著想的那一分心。這種「騎士精神」,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其實我知道,即使是已經做過的手術,他還是會在術前再次查文獻、模擬,做足準備,然後膽大心細的進行手術,才會有這麼好的治療成果。
而病人與家屬也都是感受良深,所以在大林慈院院慶活動的時候,都有病人與家屬前來見證,藉機在眾人面前感謝他。
劉文成師兄能在陳金城副院長的治療下從植物人狀態醒來,接著恢復部分語言能力,復健後能回復正常生活;並在志工接引下,於慈濟環保站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妻子與孩子也一起同行助人的菩薩道。這印證了慈濟「五全醫療」理念──全人、全時、全家、全隊、全社區;整個醫療團隊照顧的不只是病人的身心靈,也包含他們全家,從住院前、中期,到出院後返回社區仍持續。
《昏迷六十天,從遺忘到重生的奇蹟》由大林慈院公傳室于劍興採訪並寫出了一個平凡人、一個家庭如何在醫師與志工全心全力搶救照護下,展現自身不平凡的生命力,謹寄予無限祝福,樂為之序,並推薦給各位讀者,一起見證由團隊與病人共創的奇蹟,感恩。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推薦序二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在腦神經外科手術房的「刀光血影」中,照見生命中至真且善的柔情。
劉文成是我十多年前的一位病人。因緣不可思議!直教人忖思醫療的本質為何?當自己在戮力追逐精湛醫術拔除病苦外,也許,還能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而從病人與家屬得到的回報,可能有想像不到的美好滋味。
當劉文成正享受著一家三口的幸福時光不久,竟遭遇到嚴重的車禍,好不容易從重傷中甦醒,但一切都已經變了調,工作、家庭、美好的未來?難以想像的苦發生了。記得劉文成的另一半瑩慧提到,別家醫院的醫師說文成就算活下去也是植物人,都在昏迷中,那股對現在與未來的憂慮、惶恐的無助心情,讓人不忍。而身為醫師能做的,就是克盡本分地給予醫療上的協助。
其實,不管別的醫師怎麼說,當時仍昏迷的文成,因為頭蓋骨還沒蓋回去,仍可能有治療的機會;就算頭部已經裝了引流管,也可能因為腦血管沒有通而必須再處置。總是,醫者的使命必須要為病人試過所有的可能性,而非輕言放棄。自己曾治療過很多「奇怪」的病人,事實上都是因為看到還有治療的機會與可能。儘管我們的努力不見得每次都有機會成功,但至少為病人創造了改善的機會。只要每天累積一點點進步,一段時間後就會是一大步的進展,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總是告訴自己,保持謙虛、不要輕言放棄。
在主要的治療完成後,文成固定來回診拿藥,預防癲癇的發作。但他太太總是顯得悶悶不樂,也難怪,雖然文成努力的復健、學習,但進步緩慢,像是另一個需要照顧的大孩子。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只是試著提供瑩慧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其每日煩惱,不如幫他選擇有意義的事做。
在為文成手術治療的時光中,我也歡喜迎接第一個孩子的誕生。是一分身為父親的同理心吧!覺得文成的家庭突然遭逢變故,反觀自己是何等幸福。於是自然就會多想一下,想要盡更大的努力、做更多一些。我努力地說服瑩慧讓文成積極治療,期待獲得更好的結果,讓生命有機會發揮良能。
雖然當時我並無法預知會得到什麼結果,但只要盡力了,就不會有遺憾!過往看診的經驗裡,也許只是對病人講了幾句鼓勵的話,卻可能改變他的一生。像是要病人戒菸、茹素來維持健康,而那可能是家人怎麼勸都做不到的事。在醫療之外,醫師可以做得更多,可以影響病人一起做很多對的事。
事實上,以我曾經治療過遭逢重大意外的病人經驗,文成的恢復情況已經是種福氣。從瑩慧是個照顧著的角度來看,必須肩負著家庭經濟、照顧先生與小孩的責任,壓力很難言喻;不過,從文成的角度看呢,原本就擁有積極努力個性的他可是好不容易又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僅是看他每天努力地復健、學習認字,從來不說聲累,就值得為他喝采。
幾年後,文成的身體愈來愈結實、健康。他最喜歡到慈濟位於斗南鎮上的環保站,發揮他甲級電匠的專長,成為拆解各種複雜設備的「大師」,大家因為能有更好的回收成果而歡喜,他也從中獲得無比的成就感,環保站可真是創造奇蹟的地方。甚至,常在醫院看到他穿著背心做醫療志工的身影。雖然話講得比較慢、比較沒那有那麼好的表達能力,但總是有什麼事都搶著做!他告訴我,來做志工很歡喜。
慈悲不是靠口說,而是要去行動、去實踐。
身為醫者,能把病人照顧好就是最大的快樂。想想,往往是我們得到更多的快樂,因為是病人讓我們領悟行醫的意義與真諦。而除了病人外,行醫多年的經驗更體會到不能只看到病人、病情的本身,背後還有家屬需要一起關照,只有當家庭穩定,病人的整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病人好了,家人沒了壓力,社會也隨之祥和。
如是因,如是果,要能甘願做、歡喜受,努力的以樂轉苦。
從劉文成身上,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縱有難以言喻的人生考驗,若能把握住因緣,境隨心轉,依然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發揮更大的良能。他能以身說法,告訴大家愛的能量有多大,告訴大家把握因緣,能做就是福。
(本文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林俊龍
慈濟醫療與其他醫療單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醫療團隊有志工作伴。醫療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慈濟醫院輪班,或陪伴病人與家屬,或照顧醫護團隊,更重要的是,擔任醫病之間的橋樑,讓醫病、護病之間溝通更順暢。因為志工的加入,讓慈濟在推動全人醫療上,更臻圓滿。志工提供的可說是一帖帖「心靈良藥」,更有甚者,當病人出院返家後,若需要經濟幫助或是膚慰陪伴,社區的慈濟志工就會接手持續關懷,甚至協助有困難的病人後續回診或就醫,讓醫療之愛延續。
陳金城醫師是嘉義民雄人,當大林慈濟醫院啟業後,他就從花蓮慈院回到家鄉來,但因大林地處嘉義偏遠鄉間,人力招募不易,有四、五年的功夫,腦神經外科都是「單人科」,就靠他一個人撐起這一科。他一個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常常他跟家人外出吃飯,才吃到一半就接到急診電話而趕回醫院,餐點也只好打包。通常,他都在不離開醫院半個小時車程的範圍內活動。有一天,在心得分享時,他禁不住哭了,他直言那幾年,非常愧對家人,因為那時的他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上。
陳金城副院長付出與成長的歷程,其實也帶出大林慈院啟業時期的艱辛。原本我每年會回美國一次與孩子們團聚,啟業時期只能請孩子們回臺灣來,也沒能去義診,都守在醫院裡。記得某一天,我終於有空檔到地下室的餐廳用餐,瞪大眼睛一看,怎麼大家都來了?原來那天是颱風天,病人來得少,同仁才有機會去餐廳用餐。啟業時期的人仰馬翻,令人難忘,陳金城醫師和許多資深同仁,都是一起打拚的功臣,感恩他們克盡職責,堅守崗位,讓這個田中央的大醫院成為值得信賴與託付的好醫院。
陳金城醫師,從年輕開始,就是很老實的個性,實事求是。他對病人很好,開刀手法細膩精良,在大林慈院這十多年來,已處理過數不清的疑難重症,許多病人找過臺灣各大醫學中心求治,就是沒有人願意為他們開刀,只有陳金城願意接手一試,他說這只是單純為病人著想的那一分心。這種「騎士精神」,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其實我知道,即使是已經做過的手術,他還是會在術前再次查文獻、模擬,做足準備,然後膽大心細的進行手術,才會有這麼好的治療成果。
而病人與家屬也都是感受良深,所以在大林慈院院慶活動的時候,都有病人與家屬前來見證,藉機在眾人面前感謝他。
劉文成師兄能在陳金城副院長的治療下從植物人狀態醒來,接著恢復部分語言能力,復健後能回復正常生活;並在志工接引下,於慈濟環保站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妻子與孩子也一起同行助人的菩薩道。這印證了慈濟「五全醫療」理念──全人、全時、全家、全隊、全社區;整個醫療團隊照顧的不只是病人的身心靈,也包含他們全家,從住院前、中期,到出院後返回社區仍持續。
《昏迷六十天,從遺忘到重生的奇蹟》由大林慈院公傳室于劍興採訪並寫出了一個平凡人、一個家庭如何在醫師與志工全心全力搶救照護下,展現自身不平凡的生命力,謹寄予無限祝福,樂為之序,並推薦給各位讀者,一起見證由團隊與病人共創的奇蹟,感恩。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推薦序二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在腦神經外科手術房的「刀光血影」中,照見生命中至真且善的柔情。
劉文成是我十多年前的一位病人。因緣不可思議!直教人忖思醫療的本質為何?當自己在戮力追逐精湛醫術拔除病苦外,也許,還能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而從病人與家屬得到的回報,可能有想像不到的美好滋味。
當劉文成正享受著一家三口的幸福時光不久,竟遭遇到嚴重的車禍,好不容易從重傷中甦醒,但一切都已經變了調,工作、家庭、美好的未來?難以想像的苦發生了。記得劉文成的另一半瑩慧提到,別家醫院的醫師說文成就算活下去也是植物人,都在昏迷中,那股對現在與未來的憂慮、惶恐的無助心情,讓人不忍。而身為醫師能做的,就是克盡本分地給予醫療上的協助。
其實,不管別的醫師怎麼說,當時仍昏迷的文成,因為頭蓋骨還沒蓋回去,仍可能有治療的機會;就算頭部已經裝了引流管,也可能因為腦血管沒有通而必須再處置。總是,醫者的使命必須要為病人試過所有的可能性,而非輕言放棄。自己曾治療過很多「奇怪」的病人,事實上都是因為看到還有治療的機會與可能。儘管我們的努力不見得每次都有機會成功,但至少為病人創造了改善的機會。只要每天累積一點點進步,一段時間後就會是一大步的進展,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總是告訴自己,保持謙虛、不要輕言放棄。
在主要的治療完成後,文成固定來回診拿藥,預防癲癇的發作。但他太太總是顯得悶悶不樂,也難怪,雖然文成努力的復健、學習,但進步緩慢,像是另一個需要照顧的大孩子。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只是試著提供瑩慧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其每日煩惱,不如幫他選擇有意義的事做。
在為文成手術治療的時光中,我也歡喜迎接第一個孩子的誕生。是一分身為父親的同理心吧!覺得文成的家庭突然遭逢變故,反觀自己是何等幸福。於是自然就會多想一下,想要盡更大的努力、做更多一些。我努力地說服瑩慧讓文成積極治療,期待獲得更好的結果,讓生命有機會發揮良能。
雖然當時我並無法預知會得到什麼結果,但只要盡力了,就不會有遺憾!過往看診的經驗裡,也許只是對病人講了幾句鼓勵的話,卻可能改變他的一生。像是要病人戒菸、茹素來維持健康,而那可能是家人怎麼勸都做不到的事。在醫療之外,醫師可以做得更多,可以影響病人一起做很多對的事。
事實上,以我曾經治療過遭逢重大意外的病人經驗,文成的恢復情況已經是種福氣。從瑩慧是個照顧著的角度來看,必須肩負著家庭經濟、照顧先生與小孩的責任,壓力很難言喻;不過,從文成的角度看呢,原本就擁有積極努力個性的他可是好不容易又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僅是看他每天努力地復健、學習認字,從來不說聲累,就值得為他喝采。
幾年後,文成的身體愈來愈結實、健康。他最喜歡到慈濟位於斗南鎮上的環保站,發揮他甲級電匠的專長,成為拆解各種複雜設備的「大師」,大家因為能有更好的回收成果而歡喜,他也從中獲得無比的成就感,環保站可真是創造奇蹟的地方。甚至,常在醫院看到他穿著背心做醫療志工的身影。雖然話講得比較慢、比較沒那有那麼好的表達能力,但總是有什麼事都搶著做!他告訴我,來做志工很歡喜。
慈悲不是靠口說,而是要去行動、去實踐。
身為醫者,能把病人照顧好就是最大的快樂。想想,往往是我們得到更多的快樂,因為是病人讓我們領悟行醫的意義與真諦。而除了病人外,行醫多年的經驗更體會到不能只看到病人、病情的本身,背後還有家屬需要一起關照,只有當家庭穩定,病人的整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病人好了,家人沒了壓力,社會也隨之祥和。
如是因,如是果,要能甘願做、歡喜受,努力的以樂轉苦。
從劉文成身上,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縱有難以言喻的人生考驗,若能把握住因緣,境隨心轉,依然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發揮更大的良能。他能以身說法,告訴大家愛的能量有多大,告訴大家把握因緣,能做就是福。
(本文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37折$110
-
二手書78折$234
-
二手書78折$235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二手書8折$240
-
新書9折$270
-
二手書94折$283
-
新書$300
-
二手書$300
-
二手書$304
-
新書$316
-
新書$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