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無論身處何種情況或人際網路,只要具備「溝通力」,一切好談!
筆者曾有幸出任日本美體小舖、日本星巴克等三家企業的CEO(執行長)。
若光從經歷來看,或許會覺得我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不過,若來參加過我的演講,通常都會感到非常訝異,怎麼眼前這個「平凡的中年大叔」,跟印象中那個「精明幹練的商場老將」差這麼多?對於這種反應,我個人是既感到尷尬又莫名地開心。
沒錯,我是一個極度「平凡的中年大叔」,既沒有異稟天賦,也非名門出身。
連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結婚典禮,都被受邀致詞的棒球社學長說:「岩田這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我至今依然記得當天的我是何等失落啊。
如此沒特色的我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深深覺得除了運氣好之外,絕大多數都要感謝前輩、同事、部屬、客戶及老闆給予我的幫助,以及我和這些人之間相對順暢的溝通模式。
自從大學畢業進入日產汽車服務以來,我在多個部門及公司累積了許多的工作經驗。
三十七歲那年,我轉換跑道到外商顧問公司;三十八歲進入日本可口可樂。四年後,再度轉任以大頭貼機而聞名的電子遊樂器製造商ATLUS,並於隔年出任社長一職。其後在四十七歲時,成為日本美體小舖代理商Aeon Forest的社長,五十一歲時成為日本星巴克的CEO。
乍看之下,我的職涯似乎一帆風順,但我也曾為了工作上的溝通問題傷透腦筋。例如:為了自己和上司之間的關係煩惱到快要精神衰弱;成天擔心如何拿捏與外籍上司之間的互動;成為社長之後,也曾被不實的謠言給中傷⋯⋯。
正因為有過這些「慘痛的經驗」,我才開始努力改善與人的「說話方式」、「提問方式」和「相處方式」,並徹底運用在人際關係之中。
當我們想傳達某項訊息時,內容,當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不過,在這個時代,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似乎已從「說話的內容」轉變為「說話者的身分」。
於是我深刻地體察到一件事:當一個人想要傳達某項訊息時,他的人品、經歷或理念等來自「說話者的人格特質」,是溝通中相當重要的因素。
此外,溝通時的「傳達方式」也相當重要。
其中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選擇對方容易理解的傳達方式」,例如:「先說結論」、「先說好聽的話」或「一封信只傳達一個重點」等。
「告知」和「傳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單方面的「告知」並不是真正的溝通,因為唯有告知某項訊息,並為對方帶來某些影響,才能算是確實地「傳達出去」。
再怎麼優秀的人,都必須讓周圍的人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或渴望達成的心願,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若按照這樣的邏輯,或許可以說──基本上,溝通就等同於領導能力的發揮。
人們常說,一位好的領導者必須懂得兼顧「情」和「理」,其實溝通也是如此。「好的溝通」必須在「情」和「理」之間取得平衡,「情」代表的是「話中帶有的人情味」,「理」代表的是「對方容易理解的傳達方式」,懂得兼顧兩者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希望在本書接下來的內容中,對那些積極在工作上追求表現的人,談一談何謂兼顧「情」和「理」的「傳達方式」。
岩田松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