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不論是在什麼時代,民間傳說、鄉野傳奇、神話和童話故事始終與童年密不可分,因為每個健康的小孩天生都熱愛奇幻、驚豔的,以及顯然不真實的故事。格林與安徒生童話中有翅膀的仙女們,為孩童心靈帶來的樂趣,比其他人類的創作還更多。
然而,舊有的童話故事歷經許多世代的傳遞,可能在兒童圖書館已被歸類為「歷史」。該是推出一系列新「神奇故事」的時候了,沒有刻板的精靈、侏儒和仙女,作家為了警世道德觀所設計的,每個驚懼膽寒的恐怖情節也都必須摒除。現代的教育已將道德包含在內,現代的小孩只想在神奇的故事中尋求娛樂,也樂於擺脫所有不愉快的情節。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寫下《綠野仙蹤》,純粹只是為了讓孩子從中得到快樂。這是一篇現代的童話故事,驚奇和喜悅依舊,但是刪去了教人心碎與噩夢般的內容。
L. 法蘭克. 包姆
芝加哥,一九○○年四月
導讀
又遠又近的追尋之路
好久好久以前,有個名叫桃樂絲的女孩跟一隻叫托托的小狗,連著房子被一陣胡亂吹的龍捲風吹到了陌生的神奇國度—奧茲王國,為了找尋回家的路,她一路冒險也接連解救了想要有腦袋的稻草人、渴望有顆心的錫樵夫與尋找勇氣的膽小獅子,成為她旅途的夥伴。
單純之心的冒險故事
這故事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綠野仙蹤》,即使你不知道故事的名字,也會記得那隻叫托托的約克夏狗、稻草人、錫樵夫與膽小的獅子,以及那位叫桃樂絲的女孩,還有美麗奇幻的奧茲王國。
桃樂絲的經歷或許會讓人想起格林童話韓森與葛蕾特的故事,不論媽媽如何想要遺棄他們,他們仍想辦法記住回家的路,雖然森林盡頭的糖果屋魅惑了兄妹,但是他們仍沒忘吃飽了要回家的。回家,是小孩很單純的想法,不論大人如何對不起他們,玩過後,小孩終究還是想要回家的。作者法蘭克.包姆緊抓住這樣單純的念頭創作了小孩尋找回家的路的冒險故事。作者企圖給桃樂絲的誘惑,除了讓她來到有別於堪薩斯老家的荒涼沙漠的美麗奇幻奧茲王國,還有意外獲得讓她足以成為偉大女巫的魔鞋與魔法帽,大家都要她留下來別再回去荒涼的沙漠,當奧茲國偉大又好心的女巫。但是桃樂絲很堅持要找到翡翠城裡的偉大巫師—奧茲,幫助她找到回家的路,雖然終究是一場大騙局,偉大的巫師只不過是一個不會魔法的大騙子,桃樂絲仍然不放棄回家。最後大家才驚訝的發現,原來桃樂絲要回家其實是很容易的,那個因為意外壓死女巫而獲得的魔法鞋其實是可以帶她到任何地方的,她如果知道魔法鞋的偉大魔法,她在到奧茲王國的第一天就可以回家了。桃樂絲最後靠著那雙魔法鞋終於回到了堪薩斯老家。
故事的結局真是讓人大嘆一口氣,原來要回家是那麼容易,但是桃樂絲卻繞了那麼一大圈。正如想要腦袋的稻草人、渴望一顆心的錫樵夫與尋找勇氣的膽小獅子,其實他們早已具備了腦袋、一顆心和勇氣。
其實,事情一直都很簡單,如果沒有親身尋找體驗,就不覺得彌足珍貴,或許也不會發現自己本來就具備的東西。西方有漂鳥精神,藉由浪遊在自然中找尋生活真理、歷練生活能力。這樣的漂鳥浪遊,似乎也展示在桃樂絲尋找回家的經歷中。《綠野仙蹤》除了展現作者的奇幻想像力,故事裡的桃樂絲、稻草人、錫樵夫、膽小獅子單純的尋找信念,也跳出文字框架,向每一位讀者投射出令人堅強的漂鳥精神。
意外的「桃樂絲情結」
1900 年出版的《綠野仙蹤》,1939
年拍成了電影,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意外的成為了美國二次大戰時期的憂慮與想望。即使來到了二十一世紀,桃樂絲找尋回家的路的故事仍然是美國觀眾最重要的共同記憶。這或許真的只是一個意外,但這的確真實的反映出人類最單純的願望:家。自從美國加入二次大戰戰局後,這個「尋找回家的路」的「桃樂絲情結」,蔓延在美國人的心裡,當時的美國人無不希望自己或是在戰場的親人能像桃樂絲一樣找到回家的路;故事裡的好女巫、壞巫婆,似乎也在無形中成了當時侵略者或參與戰爭的領袖們的象徵。大家想要結束戰爭的焦慮,讓「桃樂絲的追尋」成了美國人的夢想和希望寄託。或許大家都期望著,看來遠在天邊的回家的路,應該跟桃樂絲回堪薩斯的路一樣,近在眼前:魔鞋就穿在自己的腳上。
激起美國人的「桃樂絲情結」,想當然爾一定不會是作者掌握中的結果,但是他希望創作一個真正屬於美國的童話,就像丹麥有安徒生、德國有格林兄弟,或是英國有彼得兔、愛麗絲。除卻「桃樂絲情結」投射,美國人對《綠野仙蹤》喜愛,世界各國對《綠野仙蹤》的熟悉也不下於美國,這情況,該是作者夢想的成真吧!美國國家圖書館將這書列為經典保藏,不就說明了這現象:丹麥的安徒生童話、德國的格林童話、英國的彼得兔、美國的綠野仙蹤?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講師 林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