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貼近生活的情境閱讀
一看就懂的流程圖解
化繁為簡的科普知識

  想一想,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呢?

  小小的肥皂,用手搓一搓,可以搓出很多泡泡。
  它是去油去汙的好幫手,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好神奇,一份薄薄的報紙,竟然充滿四面八方的消息。
  報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清潔隊的叔叔、阿姨好辛苦,會定時來收垃圾。
  你有想過,垃圾最後去哪裡?又怎麼處理呢?

  仔細觀察生活大小事,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
  讓我們一起探索,它們是怎麼來的吧!

  ★生活情境 × 科學知識 × 人文素養,三大結合
  帶領孩子「閱讀」和「討論」,化繁為簡,深化素養好選擇!

  ★訓練觀察力‧激發好奇心‧培養閱讀力
  透過生活經驗,連結知識閱讀。
  引導孩子觀察生活大小事,激發探索好奇心。

  ★精采圖解‧專家解惑‧趣味常識
  最易懂的「全彩圖解」製作流程,幫助孩子「解讀」力。
  最精采的「來源典故」與「QA小知識」,豐富孩子生活視野。
  最多元的「生活科普」內容,奠定孩子科學素養。

  ★本書諮詢團隊(以下各領域專家依姓名筆畫排列)
  刁世勳(臺灣區製傘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朱政崑(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朱晉杰(新北市立安康高中教務主任)
  李振銘(雄獅鉛筆廠廠長)
  李麗娜(煙火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邱銘洲(福華明鏡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處處長)
  凃泉明(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負責人)
  張中堅(利百代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
  張茂修(臺灣毛衣編織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張慶安(今一藝術蠟燭公司負責人)
  紹昭年(臺北市藝術手工皂協會理事長)
  許書慈(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美術老師)
  郭國華(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竹北廠製造部副理)
  陳景瑞(沙特基礎工業有限公司主任科學家)
  陳嘉德(製墨達人、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游琬渝(台灣氣球博物館執行長)
  黃瓊儀(玻璃工藝博物館玻璃藝術創作者)
  詹志鴻(生活陶藝家)
  楊宗熙(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學系教授)
  廖景慧(造橋木炭博物館經理)
  鄭宗坤(雲端埒活棉花田負責人)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編輯部總編輯)
  鄭聰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郵務處投攬管理科專員)
  蕭國鴻(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蒐藏研究組研究員)
  顏瑞錫(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科長)

  *適讀年齡:9歲以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定豪、趙瑜婷、阮筱琪、陳韻竹、黃正勇


  五位作者用「童心」探索生活事物;在各行各業的專家解說中,帶領孩子一窺事物的由來;在「發現」與「探索」的過程中,豐富孩子的生活。

繪者簡介

森酪梨、馬樂原、徐橘喵、黃小嘟、愛馬兒


  五位新銳插畫家,各用可愛、有趣的插圖,讓艱澀的專業理論及複雜的製作流程,變成貼近孩子生活的趣味情境。用精采圖解,幫助孩子理解,使閱讀更加輕鬆有趣。
 
 

目錄

(1)    書桌上的小發現
鉛筆怎麼做的?         
蠟筆怎麼做的?        
橡皮擦怎麼做的?       
墨條怎麼做的?        
紙怎麼做的?          
報紙怎麼來的?         
郵件怎麼來的?        

(2)    浴室裡的小探索
肥皂怎麼做的?         
乳液怎麼做的?         
玻璃怎麼做的?        
鏡子怎麼做的?         
塑膠袋怎麼做的?       
衛生紙怎麼做的?       

(3)    櫥櫃裡的小調查
鑰匙怎麼開鎖的?           
保溫瓶怎麼保溫的?    
蠟燭怎麼做的?      
布怎麼做的?           
羊毛衣怎麼做的?       
純棉衣服怎麼做的?   
蠶絲被怎麼做的?      

(4)    戶外的小探險
陶器怎麼做的?         
雨傘怎麼做的?        
氣球怎麼做的?         
木炭怎麼做的?         
煙火怎麼做的?        
垃圾怎麼處理呢的?     
 
 

推薦序

為孩子推荐好書  體驗近在咫尺的科學   


  孩子們是好奇的……

  泡麵為什麼彎彎曲曲?口香糖可以吞下肚嗎?還有還有,蟳味棒真的是用螃蟹肉做的嗎?

  除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許多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他們也興味盎然!

  為什麼鉛筆字跡可以用橡皮擦去除,而原子筆的筆跡卻不成;把熱水裝進保溫瓶裡,可以保持熱水的溫度,那把冰塊放進瓶子裡,會不會很快就融化呢?

  孩子們想到的問題千奇百怪,或許,在大人眼裡,許多只不過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那全是嶄新的世界,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

  再想想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如牛頓、愛迪生等,他們的發現與發明,不都是源自於不起眼的小細節與不滿足嗎?

  發現了嗎?小朋友與科學家、發明家有著共同特質~好奇心與觀察力。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將這本質好好培育、發揚光大,就算當不成學問高深的科學家,也能做個手腦並用的科學人。

  食衣住行到處是學問,所以只要從日常生活出發,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了解生活用品的科學原理、製作流程,甚至還能親手仿作、動腦改良,就是最貼近孩子的學習體驗。因為,科學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動態歷程。在歷史長河裡,人們透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加以驗證,一點一點累積智慧,一步一步透澈原理,應用探究結果創造發明、造福人群。孩子們的科學學習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不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所以,一塊豆腐、一件毛衣、一把門鎖,甚至一杯冰淇淋,絕對大有來頭。生活裡的科學如此精采,當然要介紹給孩子認識認識。

  很高興《吃的東西,原來如此!》、《用的東西,大有來頭!》這套讀物的出版,這是為小學生量身訂做的科普讀物。不同於平鋪直述的知識書籍,書中每一篇主題內容的規劃,都是由小讀者的觀察視野和思考角度出發,一開始拋出孩子們可能提出的疑問與想法,接著透過圖文並茂的介紹與寓意深遠的小故事,讓他們找到答案,與生活連結,藉此讀出興趣、培養能力。書籍出版的理念與十二年國教課程重視知識與能力建構的的精神不謀而合。

  對大多數人來說,科學是遙遠而陌生的。但在讀過這套書之後,相信大家對於科學必然會有一番新體悟,原來科學並非高不可攀,它就在你我生活之中。舉凡學科知識、工藝技能、生命教育、美感賞析等,都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孩子從閱讀中找到答案、讀出興趣,甚至還能按圖索驥動手試試,這不就是所謂帶著走的能力和我們期盼的公民素養嗎?

  讓孩子們相信科學就是生活,就這麼有趣,誰還擔心自己學不好科學呢?

王郁軒(臺北市國語實小自然科學老師)
 

內容連載

連載1

肥皂怎麼做的?

諮詢專家/姚昭年(臺北市藝術手工皂協會理事長)


搓一搓肥皂,會出現很多泡泡,它能輕輕鬆鬆帶走髒汙,是去汙小幫手。你知道肥皂是怎麼做的嗎?
※想一想
1.肥皂是用水和油做成的。
2.肥皂是從石頭提煉出來的。

肥皂能夠去除髒汙,是因為肥皂溶於水後,會釋放許多「去汙小尖兵」。
去汙小尖兵有兩端,它其中的一端喜歡附著在髒汙上;另外一端喜歡跟著水移動。
當去汙小尖兵發現髒汙後,一端會緊緊附著在上面,而另一端則容易被水帶走。如此一來,髒汙就會脫離,達到清潔的效果。

※肥皂製作流程
1.準備器材
準備鍋子、模具、植物油(椰子油、橄欖油等)、氫氧化鈉、純水、溫度計、口罩、手套、攪拌棒和湯匙。

2.加熱
將植物油倒進鍋子中,加熱到攝氏五十度左右。

3.調鹼液
將適量的氫氧化鈉用湯匙慢慢撥入純水中調成鹼液,比例大約一比三(氫氧化鈉:純水)。輕輕攪拌均勻後,放陰涼處降溫。
(小提醒:操作時,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口罩,並且要在通風處。另外,不可將純水倒入氫氧化鈉中,避免噴濺。)

4.攪拌
將製作好的鹼液倒入油中,並且慢慢攪拌,直到液體變得濃稠為止。

5.靜置
將皂液倒入模具裡面,靜置約三到五天。

6.陰涼
將凝固的塊狀肥皂從模具中取出,並且放在通風的地方陰乾,約三週後就完成了。

※肥皂殘留要洗乾淨
雖然肥皂可以清潔衣物與身上髒汙,但是,洗完澡後殘留在牆上或地板上的皂垢,卻是黴菌的營養來源,如果沒有處理,廁所就容易滋生黴菌。長時間處在發霉環境中,容易引發皮膚紅疹、鼻塞、打噴嚏等過敏反應,千萬要注意!

Q:過期的肥皂可以用嗎?
A:每塊肥皂都有保存期限,放久了會過期。其實過期的肥皂還是可以使用,只是去汙效果比較不好。如
果不放心,可以拿來洗衣服或浴室。要注意的是,當肥皂出現黃黑色斑點,就表示肥皂已經變質,千萬不要再使用了。
Q:肥皂是怎麼發明的呢?
A:據說,肥皂是一名在埃及皇宮當廚師的腓尼基人發明的。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罐油打翻,怕被主管責罵,趕緊拿爐灶裡的木炭灰覆蓋打翻的油,並且偷偷丟到室外。回到廚房後,他立刻去洗手,沒想到才輕輕搓幾下,手上的木炭灰就洗得乾乾淨淨,連多年的汙垢都去除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8
    $205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85
    $255
  6. 新書
    88
    $264
  7. 新書
    9
    $270
  8. 新書
    $442
  9. 二手書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