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長河當中,中醫以其昌盛的發展和不朽的功勞,佔據了一席之地。
中醫學以漢醫學為主,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重要的影響。中醫學主要以陰陽五行思想為基礎,包括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和元氣學說。中醫學理論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觀念。整體觀念即人體是一個統一而完整的整體,並認為人體與自然也具有統一性,人體依賴於自然而生存。辨證論治也稱辨證施治,則是要求充分地認識疾病,從症狀、性質、體徵到發病時期,然後再針對病症進行治療。
夏商周時期,巫醫並存,在卜筮的資料當中,發現了大量的醫和藥的記載,這便是醫學的基本雛形。
春秋戰國時期,初步形成中醫理論的雛形。當時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在此期間,出現了簡單的醫學分科,已經開始採用望、聞、問、切的四診法進行診療。同時,砭石、湯藥、針刺等診療手段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
西漢和東漢時期,中醫理論開始注重人體內部構造,並用陰陽五行來解釋人體內部的生理結構。這一時期,有位神醫叫張仲景,已經認識到了以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為基礎的「八綱」,並根據「八綱」總結出了八法。同一時期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並發明了麻沸散,是將麻醉運用於醫學的鼻祖。
唐朝時期,醫德高尚的「藥王」孫思邈,一生致力於為人們解除病痛,研究各種中藥,並將一生的研究著書,流傳於後世。據傳,孫思邈共留下5000餘藥方,對後世的醫學發展影響巨大。盛唐之後,大量的中醫學理論成果和著作流傳到海外,如今天的日本、朝鮮、韓國以及中亞等地區。日本的漢方醫學、越南的東醫學、朝鮮的高麗醫學以及韓國的韓醫學,都是以中醫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發展至今,仍存在諸多爭議。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我們的祖先曾依賴中醫與疾病進行了頑強的對抗,其理論的科學性正在逐步被現代科學理論所證明和闡釋。發揚傳統、吐故納新,是當代中醫發展的新方向。
目錄
第一編 源遠流長的中醫1
一、 最初的衛生安全意識2
二、 中醫的起源4
三、 巫醫時代9
四、 古代發展變化13
五、 近現代發展近程33
第二編 流芳百世的醫學名家41
一、 開山鼻祖─扁鵲42
二、 醫聖─張仲景46
三、 外科鼻祖─華陀50
四、 醫學道士─葛洪55
五、 藥王─孫思邈60
六、 兒科之聖─錢乙66
七、 法醫之祖─宋慈72
八、 養陰學派創世人─朱丹溪76
九、 醫藥大家─李時珍80
十、 溫醫名家─葉天士84
第三編 影響深遠的中醫典籍89
一、 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90
二、 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95
三、 臨床診療專書─《傷寒雜病論》98
四、 才子之書─《養生論》102
五、 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105
六、 中醫內科專著─《諸病源侯論》108
七、 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111
八、 綜合性論著─《千金要方》115
九、 醫家人物傳─《李濂醫史》118
第四編 璀璨奪目的中醫成就121
一、 診脈122
二、 麻醉秘方126
三、 方劑學129
四、 外科133
五、 針灸術139
六、 人痘接種術145
七、 中藥注射劑149
第五編 登上世界舞臺的中醫151
一、 璀璨的中醫文化152
二、 中醫文化的深刻內涵155
三、 對世界醫藥學的貢獻157
四、 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159
一、 最初的衛生安全意識2
二、 中醫的起源4
三、 巫醫時代9
四、 古代發展變化13
五、 近現代發展近程33
第二編 流芳百世的醫學名家41
一、 開山鼻祖─扁鵲42
二、 醫聖─張仲景46
三、 外科鼻祖─華陀50
四、 醫學道士─葛洪55
五、 藥王─孫思邈60
六、 兒科之聖─錢乙66
七、 法醫之祖─宋慈72
八、 養陰學派創世人─朱丹溪76
九、 醫藥大家─李時珍80
十、 溫醫名家─葉天士84
第三編 影響深遠的中醫典籍89
一、 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90
二、 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95
三、 臨床診療專書─《傷寒雜病論》98
四、 才子之書─《養生論》102
五、 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105
六、 中醫內科專著─《諸病源侯論》108
七、 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111
八、 綜合性論著─《千金要方》115
九、 醫家人物傳─《李濂醫史》118
第四編 璀璨奪目的中醫成就121
一、 診脈122
二、 麻醉秘方126
三、 方劑學129
四、 外科133
五、 針灸術139
六、 人痘接種術145
七、 中藥注射劑149
第五編 登上世界舞臺的中醫151
一、 璀璨的中醫文化152
二、 中醫文化的深刻內涵155
三、 對世界醫藥學的貢獻157
四、 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