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守舊考:以清儒所構建之經學守舊現象為探討核心

經學守舊考:以清儒所構建之經學守舊現象為探討核心
定價:350
NT $ 315 ~ 638
  • 作者:姜龍翔
  • 出版社:麗文文化
  • 出版日期:2019-02-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901087
  • ISBN13:9789864901081
  • 裝訂:平裝 / 306頁 / 17 x 2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經學雖為中國傳統學術之主要精神命脈所在,但經過民國以來清算舊傳統的學術思潮洗禮後,蛻去神聖的外衣,轉變成為傳統學術中的某種反映古代歷史文化的原始資料或作為研究歷代受經學發展的詮釋學科。經學之所以不能受到新時代的重視,與其本身所展現出來的守舊本質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雖然經學確實有守舊的特徵,然從歷代的詮釋史來看,學者雖受限在聖賢本義的光環之下,但仍不乏企圖與創新詮釋取得平衡點的嘗試。若過度主張墨守故舊的原則,反而扼殺了經學進化的可能性。是以本文透過考察清儒所建構之經學守舊現象,發現這些現象皆普遍受清儒意識思維影響。

  經學的發展至今雖已有江河日下之勢,但作為舊時代學術思想及道德精神支柱的地位,讓吾人絕不能簡單視為無味雞肋。故而作為為新時代的研究者,必須借鑒經學過去遭到批判的經驗,重新思考經學的價值與定位,尋求經學的活路。

本書特色

  經學守舊的特性建構在傳統儒者復古的思維之下,儒者認為經為聖賢所傳,其中具有聖賢修身治世的重要義理思想與治世作為,故而即使談論通經致用者,亦必需局限在聖賢的文字之中,往往亦非實用之用,而將之作為正人心之用。

  清儒以考據為學術特色,在這種學風下,特別重視經學考據的證據來源,尤其清儒的目的在越宋學而直趨漢學,是以漢唐之前的經學現象得以被挖掘或被強化呈現,亦可算是清代學術必然的發展。傳統對歷史現象之研究者,必需運用史料內容加以說明,有什麼證據,方能建構出相對應的歷史,因此,可以說,歷史的現象是建構在後人的分析歸納中。然新歷史學研究主義者則指出歷史的建構是由論述組成,其中包含著與提出論述者相對應的時代觀念,也就是說,歷史現象的建立,擺脫不了建立者的主觀意念。於是本書由此出發,針對清儒所提出的經學守舊思想進行闡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姜龍翔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學術專長:經學、先秦儒學、朱子學。
 
 

目錄

第1章  從皮錫瑞經學守舊之說發論
第2章  漢代經學學官守舊規範考
第3章  唐《五經正義》義疏書寫之守舊限制考
第4章  從劉毓崧《尚書舊疏考正》探《五經正義》舊疏考證之問題
第5章  結論
第6章  徵引文獻

 
 

內容連載

第1章從皮錫瑞經學守舊之說發論
 
一、前言

 
經學雖為中國傳統學術之主要精神命脈所在,但民國以後,經學的權威性被消解,蔡元培曾說:「我以為十四經中,如《易》、《論語》、《孟子》等已入哲學系,《詩》、《爾雅》已入文學系,《尚書》、《三禮》、《大戴記》、《春秋三傳》已入史學系,無再設經科的必要,廢止之。」把經學拆解成為各種不同類型的學術,與胡適所謂還各代學術面貌的主張相當。周予同在民國25年時亦說:「經學成立於前漢,動搖於民國八年『五四運動』以後,而將消滅於最近的將來。」從今日仍多有有志之士主張讀經來看,周氏的預言固然失準,但經學雖未完全遭到消滅,大抵卻已消退成為學院中中文系所的專門研究學科。經學之所以不能受到新時代的重視,與其本身所展現出來的守舊本質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民國12年,錢基博(1887-1957)在《無錫新報.思潮月刊》發表文章,自述任教時於課程表中設計有教讀經一科,訪者多詢以教學方法及旨趣,於其中可見兩派不同意見:「言國粹者,則見譽曰:『是存古也!是正人心,息邪說也。』言歐化者,則又曰:『是守舊也!是錮蔽青年之耳目聰明也!』」清末民初,因受到西化思想的挑戰,學界對於傳統經學開始進行該如何評價取捨的爭議,國粹派主張經學仍具有可導正人心的功能;歐化派者,則認為經學阻礙時代進步,是食古守舊的代表,主張要從根本上廢除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
  2. 新書
    9
    $315
  3. 新書
    9
    $315
  4. 新書
    $350
  5. 新書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