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倘若有夠多的伊凡,世界就仍有滌清汙穢的可能
伊凡所遵循的,其實是很多人在幼年時期會被教導的、關於身而為人的基本價值,但在成長過程當中,現實的狀況常會扭曲這些價值觀,堅守原有教誨的反倒被視為不知變通或者愚昧。
也就是說,《傻子伊凡》裡的主角伊凡並不是真的很笨很蠢,他只是堅信那些基本價值。托爾斯泰說的,並不完全是個「傻人有傻福」的寓言,而是一個「堅持美好價值終能戰勝歪斜」的故事。
況且,《傻子伊凡》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任務要去解決:伊凡的大哥二哥,一個代表的是武力,一個代表的是金錢,透過這兩者,都能夠在人類社會當中獲得權力;但當擁有這兩者的大哥二哥因為權力遇上麻煩,真正可以倚靠的,只有固守基本價值、沒有爭取過更多權力的伊凡。
但基本價值構築的和諧狀態是魔鬼看不順眼的東西──這個故事裡的「任務」不是主角要出門解決的,而是自己找上門來的。大哥二哥並沒有真正體悟到基本價值的重要,是故要讓他們再度陷入困境相當容易,畢竟人心當中本來就存在自私貪婪等等劣性,所謂「魔鬼的誘惑」,其實是人心原有的欲望。
欲望沒有什麼不好,但逾越基本價值、無限膨脹的欲望,就可能危及他人或自己,對整個社會結構造成傷害。
許多小說、漫畫、戲劇電影當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設定,讓貫徹基本價值的主角,在面對許多麻煩時挺得住腳步,撐到結局來臨。
當然,很多時候閱聽者會在心裡說:「這是主角威能嘛!放在現實裡頭,這麼做怎麼可能成功呢?」但這麼想的同時,自己就已經成為那些譏諷伊凡的鄰里或兄長,甚至是無法面對這些價值的魔鬼了。
因為大多數人與《傻子伊凡》裡的兄長或鄰人一樣,學了一套基本價值,但做了另一套已經在現實裡頭扭曲、卻被認為「世事本該如此」的規矩。「傻子伊凡」不這麼想,他認為基本價值的美好仍然可以被喚醒、世界可以因此改變。
「傻子伊凡」在某個層面上說來是活得很辛苦的,但倘若在適當的時間登高一呼,的確有可能喚醒更多的伊凡,一起站出來盡一份力。
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與權力鬥爭比《傻子伊凡》故事裡的複雜很多,無視基本價值,使用武力、金錢替自己謀取更多權力的人,在各個階級都有;但倘若有夠多的伊凡,世界就仍有滌清汙穢的可能。
我很難相信現實世界真能如此美好。但我選擇相信。
希望您也一樣。
(本文為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本書)
◎臥斧(作家)
推薦序2
聰明的人都離開了
傻子伊凡的國度之所以能保有它的原貌,有個重要的條件。當伊凡成為國王,「聰明人」是完全無法在這個國家生存的,用孟子的話來說,這個國家要的都是「勞力者」,但拒絕「勞心者」階層。這裡沒有貴族,不勞而獲者誰至會受到賤視,有著素樸而古老的農村社會習慣。這裡沒有複雜的對人權、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的論述,有的只是一切一切的理所當然,人們的生活幾乎沒有多餘的選擇,也不需要選擇。
在這樣的國度裡,並不需要所謂的「管理者」。人們不會去考量其他的選項,只是辛勤的工作,不會去計較得失,只會共享一切。這個社會沒有需要調解的衝突,自然不需要多一個人來「管理」勞動者。
我常常想起老子說過的「大道廢,有仁義」,當世界偏離了正軌,偏離了大道,才會出現仁義道德這些價值觀。也許當我們在談什麼是自由,什麼是人權的同時,正也暴露著我們其實已丟失了人與人之間最原始而純粹的對待方式。
當我們試著用盡全力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早已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呢?人們都追求著聰明智慧,好讓我們在面臨複雜的選擇時,能夠做出更好的判斷。然而,這些選擇又從何而來?是誰給了我們一個需要不斷選擇、判斷,不斷權衡利害、計較得失的世界?
托爾斯泰筆下的傻子們不懂這些,他們活在那個神奇的傻國裡,不知道什麼是煩惱,甚至也不懂什麼叫快樂,只是臉上常常有著滿足的笑容與純淨的眼神。
聰明的人都離開了,他們以為他們去了更好的地方。
他們去了他們以為的,更好的地方。
(本文為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本書)
◎陳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