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

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
定價:620
NT $ 391 ~ 558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
  ※《紐約時報》列為「理解川普現象的六本書」

  揭露美國史的黑暗面,顛覆《獨立宣言》編織的美好神話

  在這個宣稱「人人平等」的國度,被歧視的不是只有黑人而已……

  這是一個關於孤兒、流浪漢、罪犯、債務人的故事
  四百年前他們被當作垃圾從英國驅離,
  被當作肥料去灌溉美洲荒蕪的大陸,
  為煙草商、棉花田主與大地主創造財富。

  但在「宗教自由」、「人生而平等」的神話建構下,
  他們的歷史被忽視、湮滅、漂白。
  甚至,他們越是無法致富翻身,越是被視為無可救藥的垃圾。

  忽視階級的存在,已經成為美國虛構的認同的一部分。

  南西.伊森伯格在這本因為「川普現象」而一時洛陽紙貴的暢銷書當中,探討一個過去從來沒有被重視、甚至是刻意被隱藏的的尷尬議題:貧窮的白人,也就是所謂的「白垃圾」。

  伊森伯格過去曾對2008年與歐巴馬角逐民主黨提名的副總統參選人沙拉.裴林這位典型的鄉下白人女性評論說:「當選舉被改造成一個有三個大舞台的馬戲團,會跳舞的熊總是有機會贏。」回頭來看,她這句尖銳的批評完全說中了十年之後的選舉,今天把川普送進白宮的那群選民,已經永久性地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生態與文化。

  從最初的英國殖民時代到今天,美國社會裡一直都有許多家徒四壁、甚至根本無家可歸的窮光蛋,英文有各種豐富但卻難以翻譯的俗語俚語來貶抑這些白皮膚的社會底層,譬如說waste people、offals、rubbish、lazy lubbers、crackers等等。連小孩也不例外。在南北戰爭前,特別面黃肌瘦、穿著特別破爛、遊手好閒的白人小孩,就被稱為「吃泥人」(clay eaters)或是「沙丘人」(sandhillers)。

  美國過去一向都被認為是一個沒有階級、機會平等的樂土。任何人,任何踏上這片土地的移民,在憲法保障的自由與財產權之下,只要你勤奮工作就可以向上流動、出人頭地。但伊森伯格透過對歷史文獻、鄉野故事、以及科學統計的調查,證明了四百年來美國歷史上充滿了不為人知的黑暗故事。

  最初的殖民地並非是為了宗教自由而來的,更多的是英國政府刻意把那些他們認為血統不良的社會殘渣,驅趕、遣送到荒無人煙的荒原」。

  因《政府論次講》而成為民主理論之父的洛克,在他的《卡羅萊納基本憲章》當中,不只是贊同奴隸制,它刻意建構一個半封建的貴族社會,所有商品與土地是依照固定的階級分層來分配。

  《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湯瑪斯.傑弗遜被供認為美國民主與平民精神的捍衛者,但事實上他本人不僅蓄奴也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他就讀頂尖的威廉和瑪麗學院,接受法律、文學等等古典人文訓練,藏書多達6487冊,還購入大量歐洲奢侈品,是個十足的享樂主義者,熱愛法國白葡萄酒。他對低下階層的同情完全是建立在他的巨富之上。成為美國人「白手起家」神話象徵的富蘭克林事實上並非白手起家,而是靠著與權貴建立了密切的人際網絡。他還懂得透過穿著打扮贏造出個人成功的形象。

  十九世紀的南北戰爭與共和黨的興起與貧窮白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階級問題與黑奴問題一樣都是南北戰爭的起因。在戰後的重建時代,底層白人被迫與剛被解放的黑奴競爭,近代優生學的誕生更使他們被家被污名化,諸如老羅斯福總統等人更是優生學的大力支持者。

  到了二十世紀,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與詹森總統的「大社會」等社會改革計畫都以改善貧苦為主要目標。因為有了電視,他們的處境被更多美國大眾看見,他們的遭遇也越來越進入美國政治議題討論的核心。

  透過本書,我們將看到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並不只是黑白種族衝突而已,無所不在的階級問題只因為相同的膚色而被掩蓋起來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南西.伊森伯格(Nancy Isenberg)


  南西.伊森伯格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美國史教授,早期美國歷史專家。她的第一本書《南北戰爭前的性與公民權》(Sex and Citizenship in Antebellum America)考察美國女權運動的起源,並獲得「早期美國共和史學家學會」頒發1999年度好書獎。

  她的第二本書《墮落的國父:艾隆.伯爾的一生》(Fallen Founder: The Life of Aaron Burr)獲選為「歷史閱讀俱樂部」首選,並入圍《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好書的。第三本書《麥迪遜與傑弗遜》(Madison and Jefferson)為與安德魯.伯斯登(Andrew Burstein)合著之作,獲選2010年《柯克斯書評》非虛構作品前五名。她於2016年憑《白垃圾》一書贏得「前哥倫布時代基金會」(Before Columbus Foundation)的「瓦特與羅溫菲爾評論獎」,並名列知名網站Politico年度推薦書單第四名。

  寫作之餘,伊森伯格長年受邀至C-SPAN有線公共事務網絡、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等媒體談書,並從歷史角度評論當代美國的政治與文化問題。新書《民主的挑戰》(The Problem of Democracy: The Presidents Adams Confront the Cult of Personality)將於2019年出版。

譯者簡介
    
王怡芬


  師大英語系學士,英國新堡大學口筆譯碩士。十八歲前視文學為避難所,十八歲後欲以學術安身立命,現為GRE教師與中英口筆譯者。願將自負真空,成為中英兩端讀者之間的傳聲管。譯有《烈焰焚春:從埃及革命到伊斯蘭國,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如何墜落人間煉獄?》

 
 

目錄

推薦序:嚴震生

前言
導論  我們遺忘的寓言

第一部分 從新世界重新開始
第一章 丟垃圾:新世界的廢人
第二章 洛克的呆伯樂土:卡羅萊納和喬治亞殖民地
第三章 富蘭克林的美國種:中庸人口學
第四章 傑佛遜的垃圾:階級的奇異地形學
第五章 傑克遜的南方窮白人國:占居者做為普通人

第二部分:美國品種的退化
第六章  純種與貧窮的白垃圾:壞血統、混種與吃土者
第七章  懦夫、膽小鬼與泥底基:南北戰爭乃階級之戰
第八章  名門純種和南方佬:優生學時代的血統世系和雜種
第九章  遺忘之人與貧苦百姓:向下流動與經濟大蕭條
第十章  鄉下小孩崇拜:貓王、格里菲斯與詹森的偉大社會

第三部分:白垃圾大改造
第十一章  紅脖子之根:《激流四勇士》、畢爾和費譚美
第十二章  紅脖子現身:貧民化、狡猾威利和裴琳

後記 美國的異種:白垃圾的悠久歷史
註釋
 
 

內容連載

第三章  富蘭克林的美國品種:平庸的人口統計學
 
富蘭克林在一七四七年的諷刺作品〈波利•貝克爾小姐的發言〉中,對他的繁殖哲學做了最清楚的說明。波利出庭是因為她第五度產下私生子,被判有罪。貝克爾小姐為自己辯護,說自己是個勤奮的女人:「我冒生命危險,讓五個好孩子生在這個世界;我自己努力工作養大他們,不造成鎮民任何負擔」。自認生孩子乃愛國服務,她更加理直氣壯。她說自己「為國王增添子民,在這個極缺人民的新國家」。背後透露的訊息是,她認為自己應領賞而非受罰。貝克爾的問題絕非單一事件。她想結婚;她想表現「好老婆應有的勤奮、節儉、多產、理財技巧」。她問,單身漢那麼多是她的錯嗎?看到她可愛的孩子們,誰會認為她生出這些上帝的「傑作」是有罪的?難道她不是完成了自已崇高的責任,因為「自然與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人生養眾多」?富蘭克林的觀點,上帝與自然都站在貝克爾小姐那邊,而愚蠢的法律與過時的宗教法令站在對立面。富蘭克林最後用幽默的結局加強自己的論述:她說服了法官,法官隔天就娶了她。
 
富蘭克林這個非比尋常的故事,觸及了他在〈觀察〉一文中,試圖用人口統計與逐一推理來證明的所有論點。這兩篇文章應該要放在一起讀。女主角叫貝克爾(Baker)並非偶然,Baker這個字影射如同烤箱的子宮,是當時英國作家流行的笑話。對於富蘭克林這個科學人兼商人來說,生殖勞動就是工作,應該要被重視。生殖勞動「為國王增添子民」,是帝國的資產。富蘭克林在故事中對單身漢的批評,也是其來有自。在美洲殖民地與英國,沒結婚的有錢男子相當引人非議。他會被嘲笑是陰陽人,半男半女;紐約的報紙甚至提議刮掉他一半鬍子作為處罰,來表現削弱的男子氣概。另一些人認為這種人不該繼承。就跟土地休耕一樣,人類生育力有可能被浪費。單身漢沒有孩子,浪費自己的種子。單身漢沉溺於最糟的一種生殖怠惰中。
 
另一方面,私生子讓人口增長,為帝國增添財富。富蘭克林自己的情形,更加深他的想法。他的兒子威廉(後來的紐澤西皇家總督)就是私生子。威廉也有私生子,他的私生子是威廉.坦伯.富蘭克林,人稱坦伯。坦伯也有兩個知名的私生子。私生子是富蘭克林的家族傳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63
    $391
  2. 二手書
    69
    $430
  3. 電子書
    7
    $434
  4. 新書
    79
    $490
  5. 新書
    79
    $490
  6. 新書
    79
    $490
  7. 新書
    79
    $490
  8. 新書
    79
    $490
  9. 新書
    79
    $490
  10. 新書
    79
    $490
  11. 新書
    79
    $490
  12. 新書
    79
    $490
  13. 新書
    9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