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由古典音樂和文學譜成的商業小說
以高雅悠揚的曲調演繹人性百態與職場哲思
克拉拉曾經以為,那些學校沒教的事可以再慢慢學,比如如何行銷自己或建立人脈等等,然而有太多事情是自己無法掌控的,克拉拉終於明白,在職場上我們永遠看不清哪裡是正道坦途,哪裡有暗礁險灘……
舒曼的黑色運氣
做任何事之前,仔細列出「壞運排行榜」以及「必敗關鍵項目」,然後逐一想出解決辦法,再從想出來的辦法中,挑出「最黑的做法」,就是最有把握、最不會被壞運、失敗所影響的方案。
史卡拉第的思考房間
我相信妳比別人多擁有一點文化衝擊,這是讓人羨慕的。因為,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可以去察覺差異中的樂趣,咀嚼差異中的苦。當你過了那些黑暗的房間,就可以學蘇格拉底說那句話:「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優遊自在地活著。
貝多芬的策略研究
做研究就是要充滿樂觀、抱著希望,相信自己能發現新的東西,相信自己會說以前不會說的話。不相干的事物,搞不好能為妳從不一樣的方向,更清楚地看到原有世界的模樣。
震懾古典音樂迷和EMBA高階經理人的跨界狂想曲
職場舞台上充滿詩意的樂章
「在職場的不同階段看權力、看能力、看遭遇、看挫敗,心境都不一樣。而此刻的我回顧這段權力鬥爭,反倒慶幸自己曾勇敢地踏上這條布滿荊棘的路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莉翔 Li-Hsiang Huang
黃莉翔過去是唱片產業高階專業經理人,先後任職滾石、BMG、SONY部門經理與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暨集團執行長特助,曾獲聘擔任台灣金曲獎與金鐘獎評審委員。她同時也是馬友友台灣公益專輯協力製作人。成功將西洋古典大師馬友友推廣到流行市場,並與李玟等合作電影原聲帶主題曲,創造市場暢銷紀錄。
曾任臺灣第一&二屆華文朗讀節總策展人,首度跨界結合書展與表演藝術之創新展演,於北華山+南駁二+西香港同步進行活動,以群星朗讀為策略,成功邀約近百位明星、作家、名人、國際友人共同為華文創作朗讀,創造數千萬媒體曝光效益價值與國際交流。
經歷:
臺灣文創公益發展協會策展人、華山文創園區董事長特助暨駐村策展人、臺灣金曲獎&金鐘獎評審委員、第一&二屆華文朗讀節總策展人、經濟日報專欄作者、臺大EMBA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文化局評審委員、文化部文創產業評審委員、新竹縣工策會副總幹事。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EMBA企管碩士
德國Dortmund國立多特蒙音樂學院音樂碩士
另著有《走進無牆美術館:獨一無二的新竹國際導覽,體驗1,428 平方公里生活的美好和價值》。
黃莉翔 Li-Hsiang Huang
黃莉翔過去是唱片產業高階專業經理人,先後任職滾石、BMG、SONY部門經理與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暨集團執行長特助,曾獲聘擔任台灣金曲獎與金鐘獎評審委員。她同時也是馬友友台灣公益專輯協力製作人。成功將西洋古典大師馬友友推廣到流行市場,並與李玟等合作電影原聲帶主題曲,創造市場暢銷紀錄。
曾任臺灣第一&二屆華文朗讀節總策展人,首度跨界結合書展與表演藝術之創新展演,於北華山+南駁二+西香港同步進行活動,以群星朗讀為策略,成功邀約近百位明星、作家、名人、國際友人共同為華文創作朗讀,創造數千萬媒體曝光效益價值與國際交流。
經歷:
臺灣文創公益發展協會策展人、華山文創園區董事長特助暨駐村策展人、臺灣金曲獎&金鐘獎評審委員、第一&二屆華文朗讀節總策展人、經濟日報專欄作者、臺大EMBA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文化局評審委員、文化部文創產業評審委員、新竹縣工策會副總幹事。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EMBA企管碩士
德國Dortmund國立多特蒙音樂學院音樂碩士
另著有《走進無牆美術館:獨一無二的新竹國際導覽,體驗1,428 平方公里生活的美好和價值》。
目錄
序幕
零、因為人,古典音樂才會與EMBA相遇
第一幕
一、 伯樂舒曼.永遠守護的暗黑騎士
二、 晴天巴哈.恩師的提攜
第二幕
三、 在三號出口,史卡拉第的思考房間
四、 空瓶哲學與浦契尼
五、 海頓.獵人的眼睛
六、 喬治‧桑.一場鬥爭瘟疫蔓延時
七、 威爾第‧踏上時代的墊腳石
第三幕
八、 瓦力‧敵人與陌生人
九、 競爭者莫札特‧來自對手的激勵
十、 權力的最遙遠距離‧布拉與姆斯
第四幕
十一、 蕭邦夜曲
十二、 風雨中,貝多芬的一句話
落幕
十三、狂想曲之最後的十三封信
零、因為人,古典音樂才會與EMBA相遇
第一幕
一、 伯樂舒曼.永遠守護的暗黑騎士
二、 晴天巴哈.恩師的提攜
第二幕
三、 在三號出口,史卡拉第的思考房間
四、 空瓶哲學與浦契尼
五、 海頓.獵人的眼睛
六、 喬治‧桑.一場鬥爭瘟疫蔓延時
七、 威爾第‧踏上時代的墊腳石
第三幕
八、 瓦力‧敵人與陌生人
九、 競爭者莫札特‧來自對手的激勵
十、 權力的最遙遠距離‧布拉與姆斯
第四幕
十一、 蕭邦夜曲
十二、 風雨中,貝多芬的一句話
落幕
十三、狂想曲之最後的十三封信
序
序幕
在重視競爭力的EMBA課堂
隨處可見古典音樂裡的大師之魂
以十九世紀德國鋼琴家為名的導覽人克拉拉
串起音符與數字,深掘不同時空共有的人性真實
轉化成企管關鍵思考的十三篇樂章
引領你我在職場江湖裡安穩前行
零、因為人,古典音樂才會與EMBA相遇
職場點滴與兩年EMBA就學的回憶,投映在克拉拉心中是一幕幕關於「人」的畫面,人與人相遇,人與人交會,人與人相互尋找⋯⋯
就像在人生的舞台劇中,借用英倫才子艾倫‧迪波頓的文本演出屬於自己版本的《我愛身分地位》(Status Anxiety),克拉拉在漫漫人海中,謙卑誠懇地期望自己能像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一樣,擁有強大的職場能力。神奇的是,畢業之後,運轉的鏡頭並沒有停止,動人的劇情還在繼續。出了EMBA大門,在那些你爭我鬥的職場舞台中,和EMBA相關的人事與物,始終環繞在克拉拉的四周。
因為念EMBA,克拉拉的想法被一些本土實業家同學改變了,她不想再待在安穩有制度的的外商公司,不想每天收發一封封看似專業卻缺乏真誠的英文信件,那些橫越太平洋、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拼貼,只是為了保全一份工作。然而,工作生涯的價值卻在此中漸漸失去某種意義,但說不明白是什麼樣的意義。
有一天,她突然靈光乍現,為自己的工作取了一個名字︰高級代工女工。她終於知道失去的那個意義是什麼——因為「代工」身分,那個不能做太多「自己」的自己。「代工」是 follow their principle,而不是 create my principle。抱持著理想的克拉拉想要嘗試做creator,而這在外商公司太難了,所以經由EMBA的人脈網絡,她跳槽到同學的本土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希望踏踏實實在這個寶島上做個creator。
上班第一天,許多同學好友送來了花籃,每個人都祝福她能鴻圖大展。她興奮地暗自發誓要展現所學,迫不及待要應用自己在書本中學到的一切。
克拉拉感覺未來就像EMBA這張名牌一樣閃閃發亮。但是在一片祝賀的花海中,她發現一個小盆栽,那是她一位非常敬愛的兄長舒曼先生送她的。舒曼先生是個有錢的老闆,卻只送來一盆小草,小到她以為是掉落下來的配件。
小盆栽旁邊插著一張小卡,上面寫著︰「記得每天為這小盆栽澆點冷水。記住,是冷冷的水喔!」「天啊!舒曼先生送我的祝賀禮是澆我冷水。」克拉拉倒抽一口氣,心想這位最有智慧的兄長,可能是要提醒她什麼事,卻不明著說。不管了,已經上戰場了,先衝刺做個嶄新的creator再說。
衝鋒陷陣果然刺激無比,許多事情可以「自己作主」。但是,許多「人的問題」讓克拉拉開始失眠。起初,她一下班便要找長輩問問題,沒想到,「問題背後的問題」還真多、真複雜,複雜到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長輩。在這種狀態下,克拉拉仍憑著傑出專業贏得業績,然而「人」終究是面玻璃天花板,透明卻沈重,日益增加的壓力終於壓倒了她。最後,她決定離開這家可以做creator的公司。
離職的前一天,克拉拉才稍微理解明白彼得‧杜拉克所說的:「你必須決定要在何處安身立命、知道何時該轉換跑道,才能讓自己在可能長達五十年的職場生涯中,保持生產力。」明白的同時她也親身體驗了
有位企業家曾說:「下台時,背影要優雅。」一向樂觀的克拉拉想的卻是:「下台時,心情要詼諧。」詼諧看待世事難料,詼諧看待人心叵測,才能享受人生際遇。謝幕時,要忘掉自己的戲份,脫下主角的身分,因為掌聲要給所有與你在台上演戲的人,光環要給台下看戲的觀眾。做個creator是打一場戰役,也是讓別人看著的一場戲,當個稱職的演員就好,其餘都不需要管。
收拾職場戲服,她只帶走那個小盆栽,舒曼先生送的那盆。最後讓她決定放下那個可以呼風喚雨的高位,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舒曼先生罹患肺癌,被上帝帶走了。她失去一位可以倚靠的兄長,一個能幫她頂下那片玻璃天花板的精神支柱。而舒曼先生叮嚀過她的:「澆點冷水。」便成為他留給克拉拉的最後禮物。
離職後休息了一年,克拉拉考慮要到同學介紹的外商公司,她問擁有多家科技公司董事頭銜,但仍興致勃跨行擘畫新事業的張董同學意見。張董同學反問她:「為什麼想重回外商公司?」她猶豫了一下回答:「因為他們比較有制度。」張董同學接著說道:「制度是人建立的,其實是看碰到什麼樣的人」。
克拉拉心想:「嗯,沒錯!」上一家公司的點點滴滴,擊潰了許多她在EMBA學到的精采學術理論,期間迸生出的疑問至今仍然無解,那些人在組織裡所發生的問題,她不知道是自己上課沒認真聽,學校沒教,或者無法教?
杜拉克曾說:「人比概念來得有趣多了。」可見「人」太精采了,連管理學大師杜拉克都只能形容為「有趣」,他流傳後世的經典大作中,也偏偏沒有針對人與組織進行剖析。無論大公司小老闆,小公司大老闆,職場舞台都像人類的大腦一樣,至今仍然是一團未解的謎,神經外科醫生與科學家只能告訴克拉拉大腦是「長達一點四公里的粉紅色與灰色組織,被由包裹在堅韌的皮膚包裹著裡,並浸泡在如做為保護襯墊般的腦脊髓液中,最外面再裝加上如骨一般堅硬的腦殼。」面對仍是團謎的「人」,EMBA的教授尚且看不清,如何教懂學生?
從EMBA教室望出去是一片草地。克拉拉經常想像那是陳之藩筆下劍橋那「如茵的草地」。在那裡,有敢於批判馬克思的勇者凱因斯,有羅素與伏爾泰,他們都在這片草地上作著看似遙不可及的夢。師生在風雨中談到深夜,「你絕難聽到什麼結論,最後是把你心天上堆起疑雲,腦海裡捲來巨浪,進來時曾覺得清醒的不得了,出去時帶走無數的問題。」這是陳之藩念兩年劍橋的心得。他對這種「狀況」的建議是:在那片草地上「灑下自己一些謙遜的夢想」。
克拉拉凝望著自己眼前這片連接兩棟管理學院的草地,她心想:「我灑下的何止是一些夢想?」過去這些年,除了夢想,還有狂想、亂想、奇想,讓日子如風起雲湧,偶成驚濤駭浪,交錯的問題與答案燦爛如星雨,成就人生舞台一幕幕的畫面。
草地上,藍天下,是克拉拉人生中一段段意外的歲月。她走向草地旁的停車場,打開自己車門,啟動引擎,車子緩緩經過管理學院的大門,穿過一個又一個的路口,回憶就如此倒影紛紛而來⋯⋯
推薦序
何麗梅/台積電財務長暨台積電南京公司董事長/台大EMBA
如果說EMBA是因不同而相遇、因改變而啟程的在職進修列車,我跟莉翔兩人就是最佳乘客之一,我來自科技界,她來自唱片娛樂圈,我與財務數字相處,她與感性創意共舞,我們在校期間沒交集,工作領域更為遙遠,但彼此從陌生到熟識,卻是客庄鄉下幽幽山水牽引的機緣。
如果我是從理性出發迎接感性,她則是跨出感性認清理性,在這本《Beyond EMBA》場景中,莉翔創造串場人物克拉拉,虛實交錯以類劇場形式,上演十三段故事,她筆下的克拉拉選擇了一條困難奇妙的路徑,猶美國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 筆下〈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所言:「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將工作歷程在職求學交織的喜怒哀樂編入劇情,邀約古典音樂進場,在曲曲折折後,克拉拉與你我他,終於見山是山,見水又是水了。
推薦序
Beyond EMBA,重點不是 EMBA,而是 Beyond
馬家輝/香港作家
這是散文,這是小說,這是音樂的故事,這是職場的故事。莉翔透過真實和虛幻的敘事策略,引領讀者掌握生活和生命的力量,尤其在黑暗裡,學習窺探那必然存在但你可能茫然不察的光明。寫這些文字時的莉翔,身處人生谷底,最爛最低潮,憑藉書裡的故事,她走出來了;她可以,你也能。《Beyond EMBA》重點不是 EMBA 而是 Beyond。超越自我困限的力量,就在故事裡,你來聆聽,你即重生。
推薦序
音樂想起.響起人生
林宜標/時藝多媒體總經理
認識本書作者莉翔,是她剛完成歐洲學業回來之際,而我們與當時相識的一群文青好友們,和台灣藝文界一起經歷了豐富又多折的時光。其中我們合作的一個既溫暖又前瞻的社會公益專案「馬友友的溫情秋天」,是彼此工作歷程中最值得的紀錄,但又是媒體新舊時代轉換時最後的美麗句號,當時莉翔在SONY唱片公司古典部,我在民生報活動組,我們為了921震災募款發行了一張古典跨界專輯,邀約馬友友、林昭亮、黃英、譚盾四位華人音樂巨星共襄盛舉,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女士的熱情號召下,獲得誠品吳清友董事長和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兩位企業家的全力支持,以音樂專輯銷售收入全額捐贈轉換為給埔里小朋友的營養午餐,這張限量專輯一上市瞬間秒殺,讓所有參與的人得到無比的成就和感動。
然而,就如書中貝多芬那篇故事所提到的「改變」,時代真的一直在改變,民生報最後一天的紀念版面上,「馬友友的溫情秋天」被列在藝文和企業合作的佳話紀錄,事件過去了,埔里的小朋友也長大了,但那段藝企結合的音樂,從來沒有消失過,一直永恆存在,甚至引領與醞釀著大家未來的改變和轉變。
多年後,莉翔進了台大EMBA,我進了政大EMBA,這兩家算是死對頭的學校,但私底下兩家EMBA同學們其實交流多,而且相處愉快。這段EMBA學習旅程,真是讓我們這種所謂的藝文工作者視野擴增了不少。
學音樂的莉翔跟學電子工程的我各自進到商學院世界,遇見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們,激盪出很多火花,當然也有衝擊,讓辛苦莫名的在職進修過程中,既享受再度學習成長的喜悅,又像書中所描繪的故事一般,經歷了一場驚奇的旅程。
人生際遇不同,世事更多變,我們都已經離開原本的公司,各自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看完這本書,再度看見職場共鳴,再度想起音樂與人生同行的美好,而那隱藏在權力鬥爭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可在音樂中淡淡化為新的人生體會吧!
現在,就讓我們放首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著書中的職場狂想曲……
在重視競爭力的EMBA課堂
隨處可見古典音樂裡的大師之魂
以十九世紀德國鋼琴家為名的導覽人克拉拉
串起音符與數字,深掘不同時空共有的人性真實
轉化成企管關鍵思考的十三篇樂章
引領你我在職場江湖裡安穩前行
零、因為人,古典音樂才會與EMBA相遇
職場點滴與兩年EMBA就學的回憶,投映在克拉拉心中是一幕幕關於「人」的畫面,人與人相遇,人與人交會,人與人相互尋找⋯⋯
就像在人生的舞台劇中,借用英倫才子艾倫‧迪波頓的文本演出屬於自己版本的《我愛身分地位》(Status Anxiety),克拉拉在漫漫人海中,謙卑誠懇地期望自己能像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一樣,擁有強大的職場能力。神奇的是,畢業之後,運轉的鏡頭並沒有停止,動人的劇情還在繼續。出了EMBA大門,在那些你爭我鬥的職場舞台中,和EMBA相關的人事與物,始終環繞在克拉拉的四周。
因為念EMBA,克拉拉的想法被一些本土實業家同學改變了,她不想再待在安穩有制度的的外商公司,不想每天收發一封封看似專業卻缺乏真誠的英文信件,那些橫越太平洋、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拼貼,只是為了保全一份工作。然而,工作生涯的價值卻在此中漸漸失去某種意義,但說不明白是什麼樣的意義。
有一天,她突然靈光乍現,為自己的工作取了一個名字︰高級代工女工。她終於知道失去的那個意義是什麼——因為「代工」身分,那個不能做太多「自己」的自己。「代工」是 follow their principle,而不是 create my principle。抱持著理想的克拉拉想要嘗試做creator,而這在外商公司太難了,所以經由EMBA的人脈網絡,她跳槽到同學的本土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希望踏踏實實在這個寶島上做個creator。
上班第一天,許多同學好友送來了花籃,每個人都祝福她能鴻圖大展。她興奮地暗自發誓要展現所學,迫不及待要應用自己在書本中學到的一切。
克拉拉感覺未來就像EMBA這張名牌一樣閃閃發亮。但是在一片祝賀的花海中,她發現一個小盆栽,那是她一位非常敬愛的兄長舒曼先生送她的。舒曼先生是個有錢的老闆,卻只送來一盆小草,小到她以為是掉落下來的配件。
小盆栽旁邊插著一張小卡,上面寫著︰「記得每天為這小盆栽澆點冷水。記住,是冷冷的水喔!」「天啊!舒曼先生送我的祝賀禮是澆我冷水。」克拉拉倒抽一口氣,心想這位最有智慧的兄長,可能是要提醒她什麼事,卻不明著說。不管了,已經上戰場了,先衝刺做個嶄新的creator再說。
衝鋒陷陣果然刺激無比,許多事情可以「自己作主」。但是,許多「人的問題」讓克拉拉開始失眠。起初,她一下班便要找長輩問問題,沒想到,「問題背後的問題」還真多、真複雜,複雜到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長輩。在這種狀態下,克拉拉仍憑著傑出專業贏得業績,然而「人」終究是面玻璃天花板,透明卻沈重,日益增加的壓力終於壓倒了她。最後,她決定離開這家可以做creator的公司。
離職的前一天,克拉拉才稍微理解明白彼得‧杜拉克所說的:「你必須決定要在何處安身立命、知道何時該轉換跑道,才能讓自己在可能長達五十年的職場生涯中,保持生產力。」明白的同時她也親身體驗了
有位企業家曾說:「下台時,背影要優雅。」一向樂觀的克拉拉想的卻是:「下台時,心情要詼諧。」詼諧看待世事難料,詼諧看待人心叵測,才能享受人生際遇。謝幕時,要忘掉自己的戲份,脫下主角的身分,因為掌聲要給所有與你在台上演戲的人,光環要給台下看戲的觀眾。做個creator是打一場戰役,也是讓別人看著的一場戲,當個稱職的演員就好,其餘都不需要管。
收拾職場戲服,她只帶走那個小盆栽,舒曼先生送的那盆。最後讓她決定放下那個可以呼風喚雨的高位,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舒曼先生罹患肺癌,被上帝帶走了。她失去一位可以倚靠的兄長,一個能幫她頂下那片玻璃天花板的精神支柱。而舒曼先生叮嚀過她的:「澆點冷水。」便成為他留給克拉拉的最後禮物。
離職後休息了一年,克拉拉考慮要到同學介紹的外商公司,她問擁有多家科技公司董事頭銜,但仍興致勃跨行擘畫新事業的張董同學意見。張董同學反問她:「為什麼想重回外商公司?」她猶豫了一下回答:「因為他們比較有制度。」張董同學接著說道:「制度是人建立的,其實是看碰到什麼樣的人」。
克拉拉心想:「嗯,沒錯!」上一家公司的點點滴滴,擊潰了許多她在EMBA學到的精采學術理論,期間迸生出的疑問至今仍然無解,那些人在組織裡所發生的問題,她不知道是自己上課沒認真聽,學校沒教,或者無法教?
杜拉克曾說:「人比概念來得有趣多了。」可見「人」太精采了,連管理學大師杜拉克都只能形容為「有趣」,他流傳後世的經典大作中,也偏偏沒有針對人與組織進行剖析。無論大公司小老闆,小公司大老闆,職場舞台都像人類的大腦一樣,至今仍然是一團未解的謎,神經外科醫生與科學家只能告訴克拉拉大腦是「長達一點四公里的粉紅色與灰色組織,被由包裹在堅韌的皮膚包裹著裡,並浸泡在如做為保護襯墊般的腦脊髓液中,最外面再裝加上如骨一般堅硬的腦殼。」面對仍是團謎的「人」,EMBA的教授尚且看不清,如何教懂學生?
從EMBA教室望出去是一片草地。克拉拉經常想像那是陳之藩筆下劍橋那「如茵的草地」。在那裡,有敢於批判馬克思的勇者凱因斯,有羅素與伏爾泰,他們都在這片草地上作著看似遙不可及的夢。師生在風雨中談到深夜,「你絕難聽到什麼結論,最後是把你心天上堆起疑雲,腦海裡捲來巨浪,進來時曾覺得清醒的不得了,出去時帶走無數的問題。」這是陳之藩念兩年劍橋的心得。他對這種「狀況」的建議是:在那片草地上「灑下自己一些謙遜的夢想」。
克拉拉凝望著自己眼前這片連接兩棟管理學院的草地,她心想:「我灑下的何止是一些夢想?」過去這些年,除了夢想,還有狂想、亂想、奇想,讓日子如風起雲湧,偶成驚濤駭浪,交錯的問題與答案燦爛如星雨,成就人生舞台一幕幕的畫面。
草地上,藍天下,是克拉拉人生中一段段意外的歲月。她走向草地旁的停車場,打開自己車門,啟動引擎,車子緩緩經過管理學院的大門,穿過一個又一個的路口,回憶就如此倒影紛紛而來⋯⋯
推薦序
何麗梅/台積電財務長暨台積電南京公司董事長/台大EMBA
如果說EMBA是因不同而相遇、因改變而啟程的在職進修列車,我跟莉翔兩人就是最佳乘客之一,我來自科技界,她來自唱片娛樂圈,我與財務數字相處,她與感性創意共舞,我們在校期間沒交集,工作領域更為遙遠,但彼此從陌生到熟識,卻是客庄鄉下幽幽山水牽引的機緣。
如果我是從理性出發迎接感性,她則是跨出感性認清理性,在這本《Beyond EMBA》場景中,莉翔創造串場人物克拉拉,虛實交錯以類劇場形式,上演十三段故事,她筆下的克拉拉選擇了一條困難奇妙的路徑,猶美國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 筆下〈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所言:「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將工作歷程在職求學交織的喜怒哀樂編入劇情,邀約古典音樂進場,在曲曲折折後,克拉拉與你我他,終於見山是山,見水又是水了。
推薦序
Beyond EMBA,重點不是 EMBA,而是 Beyond
馬家輝/香港作家
這是散文,這是小說,這是音樂的故事,這是職場的故事。莉翔透過真實和虛幻的敘事策略,引領讀者掌握生活和生命的力量,尤其在黑暗裡,學習窺探那必然存在但你可能茫然不察的光明。寫這些文字時的莉翔,身處人生谷底,最爛最低潮,憑藉書裡的故事,她走出來了;她可以,你也能。《Beyond EMBA》重點不是 EMBA 而是 Beyond。超越自我困限的力量,就在故事裡,你來聆聽,你即重生。
推薦序
音樂想起.響起人生
林宜標/時藝多媒體總經理
認識本書作者莉翔,是她剛完成歐洲學業回來之際,而我們與當時相識的一群文青好友們,和台灣藝文界一起經歷了豐富又多折的時光。其中我們合作的一個既溫暖又前瞻的社會公益專案「馬友友的溫情秋天」,是彼此工作歷程中最值得的紀錄,但又是媒體新舊時代轉換時最後的美麗句號,當時莉翔在SONY唱片公司古典部,我在民生報活動組,我們為了921震災募款發行了一張古典跨界專輯,邀約馬友友、林昭亮、黃英、譚盾四位華人音樂巨星共襄盛舉,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女士的熱情號召下,獲得誠品吳清友董事長和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兩位企業家的全力支持,以音樂專輯銷售收入全額捐贈轉換為給埔里小朋友的營養午餐,這張限量專輯一上市瞬間秒殺,讓所有參與的人得到無比的成就和感動。
然而,就如書中貝多芬那篇故事所提到的「改變」,時代真的一直在改變,民生報最後一天的紀念版面上,「馬友友的溫情秋天」被列在藝文和企業合作的佳話紀錄,事件過去了,埔里的小朋友也長大了,但那段藝企結合的音樂,從來沒有消失過,一直永恆存在,甚至引領與醞釀著大家未來的改變和轉變。
多年後,莉翔進了台大EMBA,我進了政大EMBA,這兩家算是死對頭的學校,但私底下兩家EMBA同學們其實交流多,而且相處愉快。這段EMBA學習旅程,真是讓我們這種所謂的藝文工作者視野擴增了不少。
學音樂的莉翔跟學電子工程的我各自進到商學院世界,遇見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們,激盪出很多火花,當然也有衝擊,讓辛苦莫名的在職進修過程中,既享受再度學習成長的喜悅,又像書中所描繪的故事一般,經歷了一場驚奇的旅程。
人生際遇不同,世事更多變,我們都已經離開原本的公司,各自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看完這本書,再度看見職場共鳴,再度想起音樂與人生同行的美好,而那隱藏在權力鬥爭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可在音樂中淡淡化為新的人生體會吧!
現在,就讓我們放首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著書中的職場狂想曲……
內容連載
三、在三號出口,史卡拉第的思考房間
1685年出生於義大利拿坡里的史卡拉第(GiuseppeDomenicoScarlatti),縱使是古典音樂迷,也不一定聽過這號人物。然而,如果沒有他,在音樂星光大道上,就少了五百多首大鍵琴奏鳴曲。
史卡拉第的音樂低調雋永,而克拉拉的史卡拉第,則是她EMBA旅程上的第一位老師,溫暖地默默照看學生。
克拉拉會去念EMBA,要因為一場音樂會裡的巧遇。
在唱片公司任職的克拉拉,總是在演唱會與音樂會會場進進出出,做為工作人員,她很少悠閒地坐在台下欣賞。一九九九年,美國鋼琴家普萊亞(MurrayPerahia)來台北演奏一場獨奏會。這位因手指受傷停止演奏好多年的鋼琴才子,復出後的音樂會場場爆滿,台北這場也是。
台上普萊亞的琴音像珍珠般灑滿全場,每個聽眾臉上寫滿了感動的幸福,連平常都不坐下來聽的克拉拉,都情不自禁地找個角落就位,想接住那些從舞台灑下的天籟。過一陣子她發現,身旁的中年男子一直緊盯著她的工作證。
普萊亞的琴音停止了,但音樂還凝結在空中,過了靜止的五秒鐘,掌聲爆響!
掌聲提醒克拉拉該工作了,她一起身卻被身旁那男子叫住︰
「請問,待會普萊亞會在後台簽名嗎?」
「會啊!你可以在二號出口排隊等他簽名。」克拉拉回覆這位紳士。
「小姐,真是謝謝你!嗯,不好意思,請問你是音樂會的工作人員嗎?如果你會碰到普萊亞的話,可不可以幫我傳達一下,說我已經被他的音樂感動了快二十年,真的很感激他!」他表情真誠,雙瞳堅定溫暖,像是圍繞在天籟四周的淡淡藍天,眼前的畫面強烈吸引著克拉拉的目光。
「二十年,那麼久啊?」克拉拉回。
「從我在美國念書到現在,只要時間允許,我便會追隨他的音樂會,也因此去了各個國家和城市,人生有他的音樂相伴真好!」
「先生,可以請你待會在三號出口等我,陪我跟普萊亞吃宵夜,OK?」克拉拉直覺應該讓這位超級樂迷和普萊亞見上一面。
「啊?真的可以嗎?我、我其實只想託你幫我轉達一下而已,我⋯⋯」
「沒關係啦!反正大家都要吃宵夜,對了,請問你貴姓?」
「史卡拉第,我在大學教書。」
「好,史卡拉第老師,半小時後記得在三號出口等我喔,三號出口。」
1685年出生於義大利拿坡里的史卡拉第(GiuseppeDomenicoScarlatti),縱使是古典音樂迷,也不一定聽過這號人物。然而,如果沒有他,在音樂星光大道上,就少了五百多首大鍵琴奏鳴曲。
史卡拉第的音樂低調雋永,而克拉拉的史卡拉第,則是她EMBA旅程上的第一位老師,溫暖地默默照看學生。
克拉拉會去念EMBA,要因為一場音樂會裡的巧遇。
在唱片公司任職的克拉拉,總是在演唱會與音樂會會場進進出出,做為工作人員,她很少悠閒地坐在台下欣賞。一九九九年,美國鋼琴家普萊亞(MurrayPerahia)來台北演奏一場獨奏會。這位因手指受傷停止演奏好多年的鋼琴才子,復出後的音樂會場場爆滿,台北這場也是。
台上普萊亞的琴音像珍珠般灑滿全場,每個聽眾臉上寫滿了感動的幸福,連平常都不坐下來聽的克拉拉,都情不自禁地找個角落就位,想接住那些從舞台灑下的天籟。過一陣子她發現,身旁的中年男子一直緊盯著她的工作證。
普萊亞的琴音停止了,但音樂還凝結在空中,過了靜止的五秒鐘,掌聲爆響!
掌聲提醒克拉拉該工作了,她一起身卻被身旁那男子叫住︰
「請問,待會普萊亞會在後台簽名嗎?」
「會啊!你可以在二號出口排隊等他簽名。」克拉拉回覆這位紳士。
「小姐,真是謝謝你!嗯,不好意思,請問你是音樂會的工作人員嗎?如果你會碰到普萊亞的話,可不可以幫我傳達一下,說我已經被他的音樂感動了快二十年,真的很感激他!」他表情真誠,雙瞳堅定溫暖,像是圍繞在天籟四周的淡淡藍天,眼前的畫面強烈吸引著克拉拉的目光。
「二十年,那麼久啊?」克拉拉回。
「從我在美國念書到現在,只要時間允許,我便會追隨他的音樂會,也因此去了各個國家和城市,人生有他的音樂相伴真好!」
「先生,可以請你待會在三號出口等我,陪我跟普萊亞吃宵夜,OK?」克拉拉直覺應該讓這位超級樂迷和普萊亞見上一面。
「啊?真的可以嗎?我、我其實只想託你幫我轉達一下而已,我⋯⋯」
「沒關係啦!反正大家都要吃宵夜,對了,請問你貴姓?」
「史卡拉第,我在大學教書。」
「好,史卡拉第老師,半小時後記得在三號出口等我喔,三號出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57折$160
-
新書7折$196
-
電子書7折$196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2
-
新書8折$224
-
新書85折$238
-
新書9折$252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