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媽祖信仰

臺灣的媽祖信仰
定價:480
NT $ 55 ~ 432
  • 作者:蔡相煇
  • 出版社:獨立作家
  • 出版日期:2018-1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591868
  • ISBN13:9789869591867
  • 裝訂:平裝 / 312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媽祖信仰由中國福建傳入臺灣,從明末清初開始,經日據時期、臺灣光復、國民政府遷臺到現在,已發展成具臺灣特色的民間信仰,也是臺灣最主要的信仰之一。

  還原臺灣的媽祖信仰,一切從清廷治理臺灣開始......

  臺灣四面環海,以保護航海安全著名的媽祖信仰因而被引入澎湖,明鄭時代臺灣最主要的官方是玄天上帝,清朝為攻打臺灣,開始運用媽祖信仰分化明鄭水師,成功勸誘部分水師降清,並派明鄭降將施琅率領這支水師逼迫鄭克塽降清。為崇德報功,清政府廣為傳播媽祖信仰,並以媽祖為國家級祀典,規定沿江、沿海各省各級政府建廟奉祀。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遂行同化政策,干預、約束民間信仰,然因媽祖信仰為臺灣居民主要信仰,且日本開國天皇「天照大神」也是女神,故允許媽祖信仰繼續存在,至七七事變爆發始全力約制。其後日本戰敗,臺灣光復,民間信仰始逃過大劫。

  1945年臺灣光復,媽祖信仰恢復,1950年國民政府遷臺,國、共對峙,臺灣實施戒嚴,寺廟活動受嚴格管制;但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及民主政治的施行,1970年代政府政策也跟著改變為輔導寺廟從事文化建設。

  媽祖信仰發展至今,每年農曆3月,是臺灣的「瘋媽祖」月,媽祖遶境活動更是一大盛事,被視為重要民俗之一,亦吸引不少國內外人士參加。除了既有的宗教活動之外;也發揮其社會教化功能,結合慈善事業,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近年則朝推動文化產業、吸引人潮發展觀光事業的方向發展。

本書特色

  ※作者研究臺灣歷史、宗教與媽祖信仰多年,透過詳實的考證與研究,帶領讀者了解臺灣媽祖信仰的起源。

  ※深入探討臺灣的媽祖信仰如何傳入臺灣,在政府、商人支持下演變成今日臺灣最普遍之民間信仰的過程及各地主要媽祖廟間的互動關係。

  ※介紹臺南市大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台北關渡宮、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等重要媽祖廟之歷史沿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相煇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主任、圖書館長、秘書處長、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現任雲林縣北港媽祖文化協會理事長、臺北市關渡宮董事、泰安旌忠公益文教基金會董事。

  著作有:《台灣的王爺與媽祖》(1989)、《台灣的祠祀與宗教》(1989)、《北港朝天宮志》(1989、1994)、《現代化與近代中國的變遷》(與林滿紅等合著)(1997)、《臺灣社會文化史》(1998)、《王得祿傳》(與王文裕合著)(1998)、《臺灣民間信仰》(2001)、《臺灣歷史人物與事件》(與曹永和等合著)(2002)、媽祖信仰研究(2006)、《天妃顯聖錄》與媽祖信仰(2016)臺北市關渡宮歷史沿革(2016)、蔡相煇臺灣史名家研究論集(2018)及論文數十篇。
 
 

目錄

第一章 │ 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
 一、媽祖信仰的傳入與類型
 二、媽祖信仰的思想背景
 三、媽祖信仰的社會功能
 四、媽祖信仰的現代化
 五、結語

第二章 │ 清代臺灣的媽祖信仰
 一、康熙年間文獻所見媽祖記載
 二、清水師藉媽祖信仰平定臺灣
 三、朱一貴事變後媽祖信仰的擴張
 四、臺灣媽祖廟的類型

第三章 │ 季麒光與清初臺灣媽祖信仰的開創
 一、前言
 二、明鄭時代臺灣未見天妃廟
 三、季麒光的臺灣仕履
 四、季麒光與臺灣府天妃宮
 五、蔣毓英《臺灣府志》
 六、結語

第四章 │ 歷史文獻中的北港朝天宮
 一、前言
 二、臺灣方志有關笨港街天妃廟的記載
 三、有關北港朝天宮的文獻記載
 四、北港朝天宮保存文物的記載
 五、結語
 
第五章 │ 臺北市首座媽祖廟關渡宮

 一、閩人入墾臺北盆地
 二、海防安全考量建立天妃廟
 三、墾民移入與關渡宮的發展
 四、日據時期關渡宮的重建與管理權轉變
 五、當代關渡宮
 六、結語

第六章 │ 臺灣第一香:南瑤宮笨港進香
 一、前言
 二、南瑤宮的創建
 三、南瑤宮笨港進香
 四、從笨港到北港
 五、「笨港天后宮」歷史的爭議
 六、結語

第七章 │ 北港朝天宮與臺南大天后宮的分合
 一、前言
 二、朝天宮、大天后宮背景分析
 三、北港媽祖巡府城
 四、三媽中止巡府城
 五、互動餘波
 六、結語

第八章 │ 日據時期的北港朝天宮
 一、朝天宮的創建與經營
 二、朝天宮的重建
 三、朝天宮管理制度的建立
 四、北港媽祖南北巡行
 五、皇民化運動下的北港朝天宮
 六、結語

第九章 │ 當代臺灣媽祖信仰的發展與祖廟認同的轉變
 一、前言
 二、大甲的開發與鎮瀾宮概況
 三、大甲媽祖北港進香
 四、新港奉天宮與「笨港毀滅論」
 五、鎮瀾宮轉向湄洲認祖
 六、結語

第十章 │ 宗教與文化的融合―以北港朝天宮為例
 一、前言
 二、北港朝天宮建築與祀神格局
 三、正殿祀天后媽祖
 四、後殿祀觀音―保留宗教淵源
 五、奉祀三官―以道教為輔翼
 六、五文昌夫子傳承儒學
 七、聖父母殿―弘揚孝道
 八、結語

第十一章 │ 臺灣地區流傳的天上聖母經典
 一、前言
 二、賴玄海編撰《湄洲慈濟經》
 三、李開章編撰《天上聖母經》
 四、傳妙撰《天上聖母經》
 五、結語

第十二章 │ 媽祖信仰的宗教本質
 一、前言
 二、媽祖與觀音大士
 三、媽祖信仰與道教
 四、從政府祀典到民間信仰
 五、結語

附錄
 附錄一:《天妃顯聖錄》天妃林默史事年表
 附錄二:清代臺灣主要媽祖廟表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

三、媽祖信仰的社會功能

臺灣寺廟之性質,非僅為人民信仰中心之所在,且與民俗生活打成一片,民間節慶、禮俗、教化往往藉祠祀以推進,基於此特性,華人在海外建立聚落後,無不以寺廟之建設為優先考慮。華人移民臺灣後,寺廟被用為推進地方建設,維持社會治安,對百姓實施生活教育等之主要工具,茲分述如下:

(一)宗教功能

臺灣漢人聚落成立後,大多立即從事寺廟之建設,以安定民心,凝聚社區共同意識。以高雄市旗后的開發為例,明永曆28年(康熙12年,1673),莆田籍漁民徐阿華出海捕魚遭風漂至旗后,發現當地適宜居住、捕魚,遂返福建原籍邀友朋十餘家,遷至旗后,建立村落,並於康熙30年(1691)開始營建媽祖廟於聚落中心點,此即漁船移民聚落發展模式之一例。另嘉慶11年(1806)彰化縣東螺社因漳、泉械鬥遭焚毀,後又經洪水沖圮,居民集體遷至北斗重建街肆,並規劃興建媽祖廟,取名奠安宮,以寓「奠定厥居,安集乎民」之意,由此二例可見寺廟之興建,對社區有安定民心的宗教功用。

廟宇宗教功能的運作,主要依賴兼職之神職人員。這些神職人員包含法師與乩童。年長法師經常在一段期間挑選一批兒童集訓,讓他們數年期間學習廟宇主神相關歷史及宗教操作儀式、醫藥常識等,並於爾後宗教活動讓他們見習,至成年以後逐漸獨當一面,主持小法會等。法師通常會於民眾有問題或迷惑提出請求時,請神降臨指點迷津,而乩童即為神降臨時的附身,故其言談舉足,均需以神的動作與講話神態呈現。神由乩童口中講出的指示常人無法理解,要由法師轉譯,故法師與乩童在臺灣早期社會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社會動向。

清朝同治元年,彰化縣有戴萬生等人聚眾反抗政府,攻陷彰化縣城,接著轉向南圍攻嘉義縣城,同時遣一股匪徒撲向北港。北港居民議戰、議避,莫衷一是;相率禱於朝天宮天后媽祖。卜戰,得吉筶,議遂定。當時官員倪贊元為此撰寫一篇「天后顯靈事蹟」謂:

昔先王之以神道設教也,蓋以功德及民與夫捍災禦患者,尊崇而奉祀之,所以崇德報功,彰善癉惡也。我朝歷聖相承,攸崇祀典。神亦顯靈效順,輔翼皇圖,每見奏報之中,筆難盡紀。然其威靈顯著、功德昭然者,惟關帝、天后為最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1
    $55
  2. 新書
    41
    $196
  3. 新書
    79
    $379
  4. 新書
    79
    $379
  5. 新書
    79
    $380
  6. 新書
    85
    $408
  7. 新書
    88
    $422
  8.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