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天晚上,我只要一聽到介紹,心情說變得像個孩子,根本說沒想到輸。」——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
初次見到柯比•布萊恩時,他跟我來了個時下年輕人的握手禮,無視於我是個提著一台錄音機的中年記者。只見他提起手臂,手指彎成鉤狀,扣住我的手指拉了拉。做得很順 ,’ 且充滿了年輕人的熱情。
何嘗不可?
他根本就有高興的理由。那是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他剛打完球,寫下進NBA的第一次得分。沒錯,他所屬的湖人隊輸了,但那並不能阻止他往前衝。他十八歲了,是當時在 NBA最年輕的球員。幾個月前,他才從賓州亞德摩(Ardmore)高中畢業,而今成為耀眼的洛杉磯湖人隊球員。打從蹣跚學步看父親「甜豆」(Jelly Bean)喬•布萊恩(Joe Bryant)
在NBA球場上打拚,他便一直作著日後闖蕩職籃的夢。
如今柯比站在夏洛特大競技場(Coliseum)球館的客隊休息室裡,跟剛認識的隊友一起準備接受賽後採訪。不像他們抱著提防之心,柯比很主動地跟記者打起招呼。
跟記者一一握手的同時,他綻放出相當於一百燭光亮度的笑容說道:「你好嗎?」
柯比第一個球季的開幕之戰,由於身體有傷而不克上場。待傷癒可以打球了,他卻發現湖人隊教練戴爾•哈里斯(Del Harris)很少讓他上場,那是他自小學畢業後第一次連續坐板凳那麼久。
「我把這當作學習過程,好整以暇地觀察場上變化。」他說。「坐在板凳上看了那麼久……即使你躍躍欲試,說道:『好傢伙,我真希望也能上場。』但還是得耐心等候,好好學習。」直到第四場球賽,在麥迪遜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球館與紐約尼克隊交鋒,他才首度有機會上場,靠一次罰球開始記錄他打職籃的得分。下一場球賽是在夏洛特,儘管當地球迷猛給湖人隊喝倒采,但柯比投進了一個三分球,也寫下他的第一次投籃得分。僅僅幾個月前,夏洛特黃蜂隊還把他列入選秀名單上的首選 ,’ 但因布萊恩希望能加入湖人隊,所以他的經紀人亞恩•泰倫(Arn
Tellem)便設法利用交易制度以達成他的心願。為了得到布萊恩,湖人隊副總裁傑瑞•威斯特(Jerry West)因而割 捨了黃蜂隊亟想得到的資深中鋒佛拉迪•狄瓦茲(Vlade Divac) 。但布萊恩捨黃蜂而就湖人之舉,卻被有些黃蜂球迷視為是傲慢,所以在他第二節進場比賽時噓聲四起。
他十分緊張,前五投有四次不中。但讓資深觀察家印象深刻的,卻是布萊恩輕鬆 、 陝
速的就獲得投籃機會。雖然命中率不高,但他面對黃蜂隊很快就攻下五分。他在NBA生涯投進的第一球,是一記很遠的外線。「感覺很棒,」他說。「我第一次在三分線外出手時,我相信它會進。起初出手感覺很好,但後來感覺力道不太夠。我身體往後{罪,看著飛在空中的球。當它真的進去了,我的感覺就像是:『哇!我生涯的第一記三分球!』」同時,他也很快的就發生三次失誤。其中有一次他的腳踩出界,原因是他在接球後急於切入扣籃。
被問到那一球時,布萊恩說.「當我在角落接到球時,起初我對自己說:『我要出手投籃!沒問題,我一定要投進!』但我見到籃下有很大的空檔,不由自主開始心動。我想著:『天啊,我要把握機會。』但我太興奮了一點,向後拉的步伐太大。這是太急於切入的結果。我想著:『如果我切進去,就能成功扣籃!我一定能做到!真是太棒了!』我那時實在是過度興奮了一點。」
或許,最能反映布萊恩生涯起步的事實,就是夏魁爾(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布萊恩身高七呎一吋,體重三百三十磅的隊友---在最初幾年為布萊恩取的綽號。歐尼爾在練球時就見過布萊恩扣籃,也見到他受到媒體歡迎、被記者簇擁的樣子。所以他為布萊恩取了一個「愛現鬼」(Showboat)的綽號。
布萊恩感覺到,這個綽號的背後並非完全出於善意和開玩笑。
這給了布萊恩第一個暗示。當他準備張開雙臂迎接職業籃球的到來時,NBA的教練和球員們,並不是那麼熱烈的張開雙臂歡迎他。畢竟,NBA是個屬於有經驗老將的世界,他們一路走來,都學到了很多艱苦的教訓。
另一方面,布萊恩有著高度的期待,全身上下洋溢著無限才華、智慧、野心,還有著不錯的外表。是的,在他還不長的生命道路中,他努力的鑽研籃球。「幼年時代我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打籃球和看籃球,」他說。「這對我來說再平常不過了。」但他短淺的經驗,很難獲得NBA標準的認可。NBA有自己的一套課程,而布萊恩唯一的學習方法 , 就是實際去體驗它。
「他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職業球員,」湖人隊助理教練拉瑞•德魯(Larry Drew)說。 「但NBA裡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他熱愛籃球,他喜歡在場上的感覺,但他也知道,這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過程,而且過程可能很緩慢。」
柯比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接下來的球季裡,他將會經歷到不同程度的嚴苛和艱苦時刻。但他向來樂觀的天性,絕不允許任何阻礙自己命運向前邁進的狀況和批評。「我不會讓任何人擊倒,」他一再的強調。「我想要擁有很長的職業生涯,我想要學習。」
接下來,我試圖記錄這一個擁有無比決心、毫無畏懼,有時甚至毫無知覺的年輕運動員,所接受的一段獨特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