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特色除了物聯網的專業技術外,更著重跨領域的結合,使得不論是資工、資管、電機、機械、管理、設計等領域的學生都可從物聯網產品的設計、網路技術、大數據分析、雲端物聯網的平臺應用、商業模式的探討等,達到跨領域思考和動手實作的實務學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文華
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教授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監事,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等。曾獲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和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的獎勵。
張志勇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健康照護、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等。出版全臺灣第一本《物聯網概論》的書籍,其物聯網作品多次受各電視、報紙、電台與數位媒體報導,並常受邀於科技類雜誌專稿發表物聯網相關評論。
趙志民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無線感測網路和大數據應用等。具多年主持科技部及教育部計畫經驗,曾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劉雲輝
藍新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威肯金融董事,曾任藍新金流董事暨總經理、台灣電子支付董事,畢業於紐約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專長為電子支付和電子票券等。
廖文華
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教授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監事,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等。曾獲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和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的獎勵。
張志勇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健康照護、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等。出版全臺灣第一本《物聯網概論》的書籍,其物聯網作品多次受各電視、報紙、電台與數位媒體報導,並常受邀於科技類雜誌專稿發表物聯網相關評論。
趙志民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無線感測網路和大數據應用等。具多年主持科技部及教育部計畫經驗,曾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劉雲輝
藍新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威肯金融董事,曾任藍新金流董事暨總經理、台灣電子支付董事,畢業於紐約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專長為電子支付和電子票券等。
目錄
第一章 物聯網簡介與應用
1-1 物聯網簡介
1-2 物聯網發展
1-3 物聯網服務
1-4 物聯網應用
1-5 物聯網開發平臺
1-6 習題
第二章 物聯網新商機
2-1 互聯網+之新商機
2-2 消費模式改革的新商機
2-3 物聯網新商機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2-4 習題
第三章 物聯網商業模式
3-1 資料分享與串流
3-2 產品即服務
3-3 產品共享
3-4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3-5 行銷、品牌、策略聯盟
3-6 物聯網產業鏈
3-7 習題
第四章 物聯網生態系與共享經濟
4-1 物聯網生態系
4-2 物聯網生態系平臺
4-3 物聯網產品生態系
4-4 物聯網與共享經濟
4-5 習題
第五章 物聯網通訊技術
5-1 物聯網低功耗廣域網路應用
5-2 低功耗廣域網路協定
5-3 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路布建與推廣狀況
5-5 習題
第六章 物聯網金融
6-1 物聯網金融架構
6-2 金融科技的P2P平臺
6-3 行動支付
6-4 第三方支付
6-5 物聯網保險科技
6-6 機器人理財
6-7 習題
第七章 物聯網與工業4.0
7-1 工業的演變
7-2 物聯網帶動工業4.0的崛起
7-3 工業4.0的關鍵技術
7-4 工業4.0之應用
7-5 臺灣生產力4.0及工業4.0的比較
7-6 習題
第八章 物聯網與O2O
8-1 O2O的演進
8-2 O2O與共享經濟
8-3 O2O的其他應用
8-4 習題
第九章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
9-1 大數據的動機與特點
9-2 大數據之應用方向
9-3 大數據應用於客戶需求與產品研發
9-4 大數據應用於個人喜好與商品推薦
9-5 大數據應用於資源分配
9-6 大數據應用於預防性維護
9-7 大數據應用於智慧辨識
9-8 大數據應用於語音智慧助理
9-9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人工智慧
9-10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健康照護
9-11 大數據的處理流程
9-12 物聯網、雲端運算及大數據
9-13 習題
第十章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
10-1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簡介
10-2 資訊安全的實際案例
10-3 物聯網的安全隱私概論
10-4 感知層的安全隱私
10-5 網路層的安全隱私
10-6 應用層的安全隱私
10-7 習題
第十一章 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
11-1 智慧機器人簡介
11-2 智慧機器人的應用
11-3 聊天機器人開發平臺
11-4 聊天機器人開發實務
11-5 習題
第十二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Microsoft Azure
12-1 Microsoft Azure物聯網雲端平臺
12-2 物聯網雲端實務
12-3 習題
第十三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Amazon Web Services
13-1 Amazon Web Services簡介
13-2 AWS IoT實作
13-3 習題
第十四章 物聯網開源管理平臺—OM2M
14-1 物聯網管理平臺簡介
14-2 oneM2M的起源
14-3 oneM2M標準
14-4 OM2M安裝與實例
14-5 物聯網工具
14-6 習題
第十五章 物聯網未來發展與挑戰
15-1 物聯網的創新思維
15-2 物聯網的角色策略
15-3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15-4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15-6 習題
1-1 物聯網簡介
1-2 物聯網發展
1-3 物聯網服務
1-4 物聯網應用
1-5 物聯網開發平臺
1-6 習題
第二章 物聯網新商機
2-1 互聯網+之新商機
2-2 消費模式改革的新商機
2-3 物聯網新商機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2-4 習題
第三章 物聯網商業模式
3-1 資料分享與串流
3-2 產品即服務
3-3 產品共享
3-4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3-5 行銷、品牌、策略聯盟
3-6 物聯網產業鏈
3-7 習題
第四章 物聯網生態系與共享經濟
4-1 物聯網生態系
4-2 物聯網生態系平臺
4-3 物聯網產品生態系
4-4 物聯網與共享經濟
4-5 習題
第五章 物聯網通訊技術
5-1 物聯網低功耗廣域網路應用
5-2 低功耗廣域網路協定
5-3 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路布建與推廣狀況
5-5 習題
第六章 物聯網金融
6-1 物聯網金融架構
6-2 金融科技的P2P平臺
6-3 行動支付
6-4 第三方支付
6-5 物聯網保險科技
6-6 機器人理財
6-7 習題
第七章 物聯網與工業4.0
7-1 工業的演變
7-2 物聯網帶動工業4.0的崛起
7-3 工業4.0的關鍵技術
7-4 工業4.0之應用
7-5 臺灣生產力4.0及工業4.0的比較
7-6 習題
第八章 物聯網與O2O
8-1 O2O的演進
8-2 O2O與共享經濟
8-3 O2O的其他應用
8-4 習題
第九章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
9-1 大數據的動機與特點
9-2 大數據之應用方向
9-3 大數據應用於客戶需求與產品研發
9-4 大數據應用於個人喜好與商品推薦
9-5 大數據應用於資源分配
9-6 大數據應用於預防性維護
9-7 大數據應用於智慧辨識
9-8 大數據應用於語音智慧助理
9-9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人工智慧
9-10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健康照護
9-11 大數據的處理流程
9-12 物聯網、雲端運算及大數據
9-13 習題
第十章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
10-1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簡介
10-2 資訊安全的實際案例
10-3 物聯網的安全隱私概論
10-4 感知層的安全隱私
10-5 網路層的安全隱私
10-6 應用層的安全隱私
10-7 習題
第十一章 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
11-1 智慧機器人簡介
11-2 智慧機器人的應用
11-3 聊天機器人開發平臺
11-4 聊天機器人開發實務
11-5 習題
第十二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Microsoft Azure
12-1 Microsoft Azure物聯網雲端平臺
12-2 物聯網雲端實務
12-3 習題
第十三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Amazon Web Services
13-1 Amazon Web Services簡介
13-2 AWS IoT實作
13-3 習題
第十四章 物聯網開源管理平臺—OM2M
14-1 物聯網管理平臺簡介
14-2 oneM2M的起源
14-3 oneM2M標準
14-4 OM2M安裝與實例
14-5 物聯網工具
14-6 習題
第十五章 物聯網未來發展與挑戰
15-1 物聯網的創新思維
15-2 物聯網的角色策略
15-3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15-4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15-6 習題
序
作者序
現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的物聯網課程主要開設在理工學院,課程內容主要注重在物聯網的網路技術和感測器硬體的控制。事實上物聯網是一最好的跨領域課程,除了網路通訊技術外,還包括數據的收集、雲端的資料儲存、大數據分析、各行業的新商機和商業模式,整合成物聯網的生態系。物聯網的整合應用需要理工、商業、管理和設計等不同領域的人才合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本書的內容特別注重跨領域學習,整合物聯網的各層面,包含物聯網通訊技術、新商機、商業模式,生態系和共享經濟。物聯網也與各領域結合成新的營運模式,例如物聯網加上金融科技即成為物聯網金融,加上工業4.0成為工業物聯網(Industry IoT, IIoT),加上人工智慧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此外本書也結合許多實務的教材,應用各種雲端物聯網平臺,帶領讀者實作物聯網的各種場域。本書適合跨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與實務課程,整合各專業領域的人才,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希望此書的出版,讓多元的人才一起合作,創造更具爆發性和創造性的物聯網應用。
最後,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學者和先進的指導和建議,也要感謝作者各研究室的成員共同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本書。
現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的物聯網課程主要開設在理工學院,課程內容主要注重在物聯網的網路技術和感測器硬體的控制。事實上物聯網是一最好的跨領域課程,除了網路通訊技術外,還包括數據的收集、雲端的資料儲存、大數據分析、各行業的新商機和商業模式,整合成物聯網的生態系。物聯網的整合應用需要理工、商業、管理和設計等不同領域的人才合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本書的內容特別注重跨領域學習,整合物聯網的各層面,包含物聯網通訊技術、新商機、商業模式,生態系和共享經濟。物聯網也與各領域結合成新的營運模式,例如物聯網加上金融科技即成為物聯網金融,加上工業4.0成為工業物聯網(Industry IoT, IIoT),加上人工智慧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此外本書也結合許多實務的教材,應用各種雲端物聯網平臺,帶領讀者實作物聯網的各種場域。本書適合跨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與實務課程,整合各專業領域的人才,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希望此書的出版,讓多元的人才一起合作,創造更具爆發性和創造性的物聯網應用。
最後,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學者和先進的指導和建議,也要感謝作者各研究室的成員共同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本書。
內容連載
1-1 物聯網簡介
隨著科技進步,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植入嵌入式晶片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提升了人們生活中的便利性與即時性。這些電子產品之間需要溝通與協同合作,因此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的概念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中,網路早已成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管道之一,網路的目的是透過資訊科技將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不只將人連結在一起,而且賦予物件智慧並可以與其他物件或人溝通。換言之,未來網路不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管道,更是聯繫全球物與物、人與物的橋梁。
互聯網為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性,傳遞訊息和接收新知不必再像從前處處受到限制,讓資訊的交流更加迅速,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物聯網的出現更是徹底顛覆了大家以往對於互聯網的刻板印象。連上互聯網、交換訊息和分享資訊,不再只侷限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物體也將具有智慧及抉擇的能力。物聯網的發展將使得人與人、人與物或物與物之間,擁有更為緊密的合作,將大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目前人們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智慧物件就是智慧手機,智慧手機內建觸控螢幕、電子羅盤、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影像感測器(CCD)、麥克風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感測硬體及各種應用軟體,另外也配備3G、藍牙(Bluetooth)和WiFi等無線通訊模組,智慧手機非常接近物聯網所要求的智慧物件,如圖1-1所示。智慧手機裝置各種感測器與相關應用程式,透過網路的資料傳輸,即可進行各項智慧服務,例如物流服務、人文藝術服務、智慧學習服務、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家居服務、智慧交通服務以及智慧綠能服務等不同層面之應用範圍。
到底物聯網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物聯網下的活動模式與傳統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以智慧冰箱為例來說明。智慧冰箱當溫度過高壞掉時,會自動發出維修訊息;厲害一點的冰箱還能和瓦斯及資料庫串聯,向瓦斯行訂購一桶瓦斯;如果冰箱裡喜歡的甜點吃完了,也能連接上電商平臺自動訂購。物聯網的架構有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個層級,如圖1-2所示。
隨著科技進步,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植入嵌入式晶片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提升了人們生活中的便利性與即時性。這些電子產品之間需要溝通與協同合作,因此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的概念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中,網路早已成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管道之一,網路的目的是透過資訊科技將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不只將人連結在一起,而且賦予物件智慧並可以與其他物件或人溝通。換言之,未來網路不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管道,更是聯繫全球物與物、人與物的橋梁。
互聯網為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性,傳遞訊息和接收新知不必再像從前處處受到限制,讓資訊的交流更加迅速,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物聯網的出現更是徹底顛覆了大家以往對於互聯網的刻板印象。連上互聯網、交換訊息和分享資訊,不再只侷限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物體也將具有智慧及抉擇的能力。物聯網的發展將使得人與人、人與物或物與物之間,擁有更為緊密的合作,將大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目前人們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智慧物件就是智慧手機,智慧手機內建觸控螢幕、電子羅盤、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影像感測器(CCD)、麥克風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感測硬體及各種應用軟體,另外也配備3G、藍牙(Bluetooth)和WiFi等無線通訊模組,智慧手機非常接近物聯網所要求的智慧物件,如圖1-1所示。智慧手機裝置各種感測器與相關應用程式,透過網路的資料傳輸,即可進行各項智慧服務,例如物流服務、人文藝術服務、智慧學習服務、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家居服務、智慧交通服務以及智慧綠能服務等不同層面之應用範圍。
到底物聯網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物聯網下的活動模式與傳統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以智慧冰箱為例來說明。智慧冰箱當溫度過高壞掉時,會自動發出維修訊息;厲害一點的冰箱還能和瓦斯及資料庫串聯,向瓦斯行訂購一桶瓦斯;如果冰箱裡喜歡的甜點吃完了,也能連接上電商平臺自動訂購。物聯網的架構有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個層級,如圖1-2所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553
-
新書85折$595
-
新書9折$630
-
新書9折$630
-
新書9折$630
-
新書93折$651
-
新書95折$665
-
新書95折$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