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世居的百年古厝如今正是媽祖廟的大殿,我們的三合院後來成了媽祖地。我們曾經住在媽祖隔壁。〈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實則古厝空間充滿各種活用可能,這是一個適合練習講故事與聽故事的好地方,理想的故事會找到理想的文字,說者聽者在其中取捨、狂想與捏拿,說與聽合而為一,我會繼續摸索、慢慢建立、朝向一些關於文體或者什麼的作品。〈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生命中一場一場的雷陣大雨,總是困我於曾文溪中游山區聚落,我的生命內建了一個關於地形的隱喻,苦雨追趕已是生活的常態:在麻善大橋、在縱貫公路、在四周盡是甘蔗平原的故鄉臺南,在看得見善化糖廠巨大煙囪的溪尾路段,我的身後身前,總有山勢一般湧動的烏雲跟蹤……〈說明:暴雨將至〉
《故事書》是國民作家楊富閔繼《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以來,再度探討鄉村與家庭,媒體和書寫,自我及世界的全新作品集。兩書得以合而觀之,亦可視作獨立作品,體例特殊,層次井然。
《故事書》亦是楊富閔對於創作的自我定錨,篇篇都是生命的註解。全書系一方面嘗試以「地號系列」貫穿兩書;另一方面,號召「大內楊先生十二位」等人物圖像為索引。整合、延伸而出對於山川草木、市鎮興衰、當代人文,乃至於新世紀的複雜思考。
《故事書》打破習慣的分輯或者編年手法,讓人事物走出一時一地的制式藩籬,讓文字符號於其自身脈絡舒展流變,讓敘述自行串聯與修復,讓是非因果隨聚隨散,渡入世情的曖昧地帶,讓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彼此接駁、相互應答──全書無處不流露楊富閔致力於發出語言新枝、形式新葉的實驗精神。
全書系其一:《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以〈九層塔得勝頭回〉破題,經由人與樹的日暮對話,布置了一個欲晚山村的故事背景,在柚皮蚊香氤氳之中,引領人物、讀者同步進入楊富閔的講古現場:「到處都在放光,照出一處處的舞臺,連月光也在替我打上斯巴賴。」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一方面狀寫個人與家族的切身記憶:〈儀式:惦惦仔吃〉;出出入入臺灣文史敘述:〈愛文:從小寫起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寫臺南山海的氣候、信仰及其變與不變:〈地號:大西仔尾〉;以及媒介、記憶與人情之間的萬千葛藤:〈有圖:我們之間〉。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呈現重新理解、詮釋傳統家屋的時空感知,乃至生活與倫理的獨特美學。既是一本過現未「同框」之書:混搭拼裝中長出井然的紋理,斷牆頹垣中隱約可見恍若有光的神思;《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更是一帖邀請函,邀請你我身歷其境古厝埕斗的百年故事。同時也是作者對於當前此刻的一次凝神,自我許諾一場朝向未來的文學行動。
編輯熱情推薦:〈上下文:鄉村符號生產器〉、〈鬧廳:超高清失散隊伍〉、〈行動中:破布子念珠大賽(搞剛的書寫)〉、〈開地球:自我的索引〉
本書特色
★ 文字作品屢獲改編,金鐘優質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強檔賀歲國片《花甲大人轉男孩》原著作者楊富閔2018最新概念創作。
★ 《故事書》以地號書寫和人物群像連鎖鄉村少年的日常生活,體例特殊,層次井然,呈現活跳跳的庶民文化。全書故事接地氣而富有生命力,一篇一篇引領你我光臨臺灣文學的二十一世紀。
★ 國民作家楊富閔在《故事書》中提問,置身當代新媒體的虛擬語境中,一個「寫作者」如何定錨文字的功用、文學的角色?一個「有土地的人」怎樣才能重新腳踏「實」地?
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還可以是什麼──「故事書」熱切邀請讀者進入楊富閔的文學鄉村,一起行動,一起再狂想。
名家推薦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白先勇(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榮退教授,小說家)
陳列(散文家)
蔡妃喬(結果娛樂營運長)
瞿友寧(《花甲男孩》電視與電影導演)
王德威:「楊富閔是當代臺灣新鄉土寫作的代表人。《故事書》寫故鄉的人,故鄉的事,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無不有情。《故事書》也是一個臺灣囝仔追尋文學的真誠告白。從臺南大内到臺中臺北、美西美東,遙遠的路,熾熱的心——《故事書》就是南臺灣版《一位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富閔
一九八七年生,臺南人,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目前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臺灣文學、文學寫作與教育。
曾獲「二○一○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二○一三臺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二○一一、二○一四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部分作品譯有英、日、法文版本。
專欄經歷:《中國時報》「三少四壯」、《自由時報》「鬥鬧熱」、《聯合報》「節拍器」、《印刻文學生活誌》「好野人誌」、《幼獅少年》「播音中」、《皇冠》「貴寶地」。
創作出版:《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共二冊)、《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編有《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與梅家玲、鍾秩維合編)。
文字作品曾獲改編電視、電影、漫畫、歌劇。
喜歡國道三號、酪梨牛奶、以及媽媽。持續努力寫成一個老作家!
楊富閔
一九八七年生,臺南人,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目前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臺灣文學、文學寫作與教育。
曾獲「二○一○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二○一三臺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二○一一、二○一四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部分作品譯有英、日、法文版本。
專欄經歷:《中國時報》「三少四壯」、《自由時報》「鬥鬧熱」、《聯合報》「節拍器」、《印刻文學生活誌》「好野人誌」、《幼獅少年》「播音中」、《皇冠》「貴寶地」。
創作出版:《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共二冊)、《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編有《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與梅家玲、鍾秩維合編)。
文字作品曾獲改編電視、電影、漫畫、歌劇。
喜歡國道三號、酪梨牛奶、以及媽媽。持續努力寫成一個老作家!
目錄
拍噗仔:九層塔得勝頭回
故事中: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地表的煙花
阿花懷胎記
地動第一排
果袋小劇場
抒情清果機
米國的紅瓦
走錯棚先生
祖先的臨停
文體:三合院創作課
實踐:春聯重貼詩學
節拍:二五八牛墟
地號:墓寮
說明﹕暴雨將至
儀式:惦惦仔吃
儀式:分房睡
有圖:我們之間
連戲:雨季的故事
煞尾:淡藍色曾文溪2014
說明:上下舖
長照:我們父母的修業
離境:烏陰烏陰
內外:故事與故事之間
生命紀念園區
氣象
南與北
學校地
翻譯機
北門路
Brookline
福氣:鑽石婚
地號:粉薯園
地號:嘉南大圳
地號:元寶地
插播中:名狀不可名狀的故事
空中再相會
音聲與風土
安靜的故事
直笛的事情
這條歌路通向哪
五線譜路向前行
愛文:從小寫起的故事
形式──學生書桌的故事
身體──小大人
知識──一個人的國文課
實踐──回家作業
視界──二十二歲的老壁櫥
文體──念歌
轉身:花的詢問
山路中:兒子視角與行車敘事
地號:大西仔尾
地號:小西仔尾QR叩
上下文:鄉村符號生產器
儀式:喝蜜的故事
套圈圈series
考試卷
鴿子粉紅色
節拍:喜感的深刻2016
說明:颱風的剩餘
起伏:海拔以上的情感
狀聲詞:辛亥路的故事
同步:美國時間2017
鬧廳:超高清失散隊伍
電子琴
大鼓花
五女哭墓/五子哭墓
三藏取經
樂隊13人
牽亡歌
開路歌
八音
地號:頭社
行動中:破布子念珠大賽(搞剛的書寫)
開地球:自我的索引
►再狂想:楊老先生有塊地
故事中: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地表的煙花
阿花懷胎記
地動第一排
果袋小劇場
抒情清果機
米國的紅瓦
走錯棚先生
祖先的臨停
文體:三合院創作課
實踐:春聯重貼詩學
節拍:二五八牛墟
地號:墓寮
說明﹕暴雨將至
儀式:惦惦仔吃
儀式:分房睡
有圖:我們之間
連戲:雨季的故事
煞尾:淡藍色曾文溪2014
說明:上下舖
長照:我們父母的修業
離境:烏陰烏陰
內外:故事與故事之間
生命紀念園區
氣象
南與北
學校地
翻譯機
北門路
Brookline
福氣:鑽石婚
地號:粉薯園
地號:嘉南大圳
地號:元寶地
插播中:名狀不可名狀的故事
空中再相會
音聲與風土
安靜的故事
直笛的事情
這條歌路通向哪
五線譜路向前行
愛文:從小寫起的故事
形式──學生書桌的故事
身體──小大人
知識──一個人的國文課
實踐──回家作業
視界──二十二歲的老壁櫥
文體──念歌
轉身:花的詢問
山路中:兒子視角與行車敘事
地號:大西仔尾
地號:小西仔尾QR叩
上下文:鄉村符號生產器
儀式:喝蜜的故事
套圈圈series
考試卷
鴿子粉紅色
節拍:喜感的深刻2016
說明:颱風的剩餘
起伏:海拔以上的情感
狀聲詞:辛亥路的故事
同步:美國時間2017
鬧廳:超高清失散隊伍
電子琴
大鼓花
五女哭墓/五子哭墓
三藏取經
樂隊13人
牽亡歌
開路歌
八音
地號:頭社
行動中:破布子念珠大賽(搞剛的書寫)
開地球:自我的索引
►再狂想:楊老先生有塊地
內容連載
文體:三合院創作課
不知道是第幾次重讀庄司總一的《陳夫人》,這部流行於臺灣四十年代的長篇,文本細節十分豐富,我覺得它在當代臺灣小說書寫隊伍,仍有許多部份值得梳理。過去我的讀法比較側重在故事主角的身份歸屬,譬若從東京歸返的認同問題,日臺兩造的通婚關係。再進一點的讀法,則是開始留意文本敘事的地景描述,空間理論讓我們看到戰爭時期殖民地臺南的日常與異常,小說人物的情貌更加被凸顯,在歷經諸多文化論的論辯之後,能關注小說技術與角色性格的折衝關係,就像是從空拍畫面來到了聚焦特寫,我們從而看到關於陳夫人一家族的身形神色、肌理紋路。
不同的讀法帶來不同的視野,幸運的是,重新回到文本描述終將是一必然的走向,而這也帶領我們不僅走進陳夫人的故事結構與心境內層,也走進支撐這個故事結構的關鍵場景──陳家三合院。我們太需要重視小說的建築、場景、布幕,乃至襯底的天色、雲朵與陽光了。
不知道你生命中的第一間三合院在哪呢?前陣子在高中進行講座,突發奇想在黑板畫了一個大字,也就是注音符號的ㄇ,我拋出問題也同時反問自己:三合院這個空間可以進行哪些活動?接著不斷傳來各年齡的神回覆,最常聽到的答案是曬稻與遊戲,大抵這也是我們想像此一空間的幾個動作。三合院本身就是一個框架,歡迎各路敘事來此陳列上架。我的舉例比如停車、曬衣、宴客與夯罵──烤肉啦。說出這些選項大家都笑了出來,好像我們都曾住過同座三合屋院。只是寫作它跟三合院什麼關係呢?
我生命中的第一間三合院是位在朝天宮後方的古厝,現址已經不存了,這也是我的第一個ㄇ,祖父因是最小的兒子,我們的三間厝身便在象徵輩分最低的位置,右邊護龍的最外頭。奇怪的是我們從來不稱呼它作三合院,就是直直喊他古厝,顯然古厝也是曾經年輕過的。我們在民國六十幾年左右,搬到現址的樓仔厝,古厝為此是一個被對照而出的說法。
不知道是第幾次重讀庄司總一的《陳夫人》,這部流行於臺灣四十年代的長篇,文本細節十分豐富,我覺得它在當代臺灣小說書寫隊伍,仍有許多部份值得梳理。過去我的讀法比較側重在故事主角的身份歸屬,譬若從東京歸返的認同問題,日臺兩造的通婚關係。再進一點的讀法,則是開始留意文本敘事的地景描述,空間理論讓我們看到戰爭時期殖民地臺南的日常與異常,小說人物的情貌更加被凸顯,在歷經諸多文化論的論辯之後,能關注小說技術與角色性格的折衝關係,就像是從空拍畫面來到了聚焦特寫,我們從而看到關於陳夫人一家族的身形神色、肌理紋路。
不同的讀法帶來不同的視野,幸運的是,重新回到文本描述終將是一必然的走向,而這也帶領我們不僅走進陳夫人的故事結構與心境內層,也走進支撐這個故事結構的關鍵場景──陳家三合院。我們太需要重視小說的建築、場景、布幕,乃至襯底的天色、雲朵與陽光了。
不知道你生命中的第一間三合院在哪呢?前陣子在高中進行講座,突發奇想在黑板畫了一個大字,也就是注音符號的ㄇ,我拋出問題也同時反問自己:三合院這個空間可以進行哪些活動?接著不斷傳來各年齡的神回覆,最常聽到的答案是曬稻與遊戲,大抵這也是我們想像此一空間的幾個動作。三合院本身就是一個框架,歡迎各路敘事來此陳列上架。我的舉例比如停車、曬衣、宴客與夯罵──烤肉啦。說出這些選項大家都笑了出來,好像我們都曾住過同座三合屋院。只是寫作它跟三合院什麼關係呢?
我生命中的第一間三合院是位在朝天宮後方的古厝,現址已經不存了,這也是我的第一個ㄇ,祖父因是最小的兒子,我們的三間厝身便在象徵輩分最低的位置,右邊護龍的最外頭。奇怪的是我們從來不稱呼它作三合院,就是直直喊他古厝,顯然古厝也是曾經年輕過的。我們在民國六十幾年左右,搬到現址的樓仔厝,古厝為此是一個被對照而出的說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85折$272
-
新書88折$282
-
新書9折$288
-
新書9折$288
-
新書$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