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渡河(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野豬渡河(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定價:380
NT $ 342
  • 作者:張貴興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德威:《野豬渡河》訴說一段不堪回首的砂華史。
  李銳:滔滔不息的豬芭河上,永遠翻滾著此岸的天堂和煉獄。
  哈金:將歷史、神話和傳說融為一體,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生氣勃勃、真實又魔幻的世界。
  駱以軍:等張貴興的新長篇,可以用「望穿秋水」、「等到紅顏老」來形容。

  在歷史傷痕與鬼魅記憶的深處,我選擇有尊嚴的抵抗
  如果你們的暴力侵略是要我低頭屈服,我就讓你們感受以血還血、以頭還頭的暴力!


  美國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中國莫言的山東高密鄉、哥倫比亞馬奎斯的馬康多鎮、瓜地馬拉阿斯杜里亞斯的總統先生,到張貴興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繼《伏虎》、《群象》、《猴杯》後,最新長篇小說力作《野豬渡河》,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的精采動人故事。

  魔幻、詭譎、虛實難分,豬芭村的歷史,就是婆羅洲砂拉越的縮影!
  豬芭村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傷痕累累、瘡痍滿目的人類文明史。
  熱帶莽叢、野豬河鱷、群猴夜梟,在魔幻與真實中,看見這片廣袤土地的煙硝霧霾,火光遍地
  國族糾葛與人性善惡的鬥爭,寫盡戰爭的殘酷荒謬,也說盡人間的悲歡離合,生死痛喜
  真實或虛構,暴烈或溫柔,殘酷或善良,《野豬渡河》斑斕絢麗的人物場景敘事堪稱當代華文文學藝術美學巔峰之作!

  鴉片戰爭一百年後,也是白人獨裁者占姆士‧布洛克王朝統治砂拉越一百年後,
  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九天後,一萬名日軍搭乘戰艦,從南中國海登陸婆羅洲西北部日產原油一萬五千桶的小漁港豬芭村,
  凌晨四點,東北季候風挾帶豪雨和閃電,照亮了蒼穹古老的縫罅。

  英國人、日本人、華人、達雅克人……故事場景拉回二戰前夕,慘遭日軍攻占的華人村落「豬芭村」小說透過圍繞這座村落所發生的一樁樁衝突、殺戮、侵略,糅合地方風土習俗、民間傳說藉由文學書寫,在慘烈的戰禍消亡、荒煙漫土中,用冷靜、精練、最富麗詭譎的文字,訴說歷史記憶極其殘酷、暴力的寫實面,塑造當代華文小說敘事典範,創造高度藝術張力,重新建構婆羅洲砂拉越的一草一木。

  《野豬渡河》從首篇整個故事的核心主角──關亞鳳自縊波羅樹下,作為整個小說的開頭,雨林茅草間的各種動植物聲響、火光爛漫、煙霧迷茫迅速壟罩了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埋下的死亡伏筆,作者帶領我們,從關亞鳳生長的豬笆村為核心,周遭人事物分別脫胎成了接下來故事的篇名以及情節,文字精煉而瑰麗,張力飽滿卻引人入勝,像是叢林的奇花異草、珍奇異獸,雜以史實幻化成的傳說與殺戮,漸漸拼湊出自布洛克王朝建立統治百年後的砂拉越到二戰前後,經歷了日軍短暫占領到二戰後的一段歷史。

  ‧專文導讀:
  王德威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高嘉謙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

名人推薦

  ‧來自國際文壇、出版人、作家、學者的強力推薦
  及川茜、甘耀明、白睿文(Michael Berry)、宇文正、朱亞君、李有成、李銳、言叔夏、哈金、封德屏、張小虹、張錦忠、梅家玲、連明偉、陳柏青、黃英哲、黃崇凱、黃錦樹、駱以軍、羅鵬(Carlos Rojas)

  及川茜(日本神田外語大學專任講師,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著名日文譯者)
  張貴興又一次將由瑰麗、絢爛、血腥的文字所編織的歷史寓言,在我們眼前緩緩攤開。「圖窮」後亮出的帕朗刀,能否殺出一條路,揭開剪不斷,理還亂的家族祕密嗎?」

  白睿文(Michael Berry)(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文學系教授)
  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莫言的山東高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聖彼得堡──這些或真實或虛構的小說原鄉是我們讀者共同想像中的重要文學地標。現在張貴興的婆羅洲雨林也應該列為其中。將近三十年以來,從《賽蓮之歌》到《群象》又從《猴杯》到《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婆羅洲島的熱帶雨林一直是張貴興小說的主要舞台。到現在《野豬渡河》的婆羅洲更展現了作家心目(魔)中的怪異景象、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文字魔力。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退休〕)
  《野豬渡河》是一部深具歷史感的小說。張貴興以其獨特的敘事形式再次引領我們造訪砂拉越煙塵瀰漫、隱晦難明的過去,他的野心在為砂拉越經營一個有異於官方說法的另類敘事。《野豬渡河》文字稠密新奇,情節波雲詭譎,無疑是張貴興睽違多年的一部力作,再一次確立他在臺灣文壇的重要地位。

  李銳(中國知名作家)
  在張貴興的筆下,你不僅可以看到熱帶雨林的荒莽、瑰麗,更可以見證所謂人類文明史的殘酷與血腥。滔滔不息的豬芭河上,永遠翻滾著此岸的天堂和煉獄。

  哈金(知名作家,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
  《野豬渡河》是雄勁奇異的小說,將歷史、神話和傳說融為一體,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生氣勃勃、真實又魔幻的世界。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野豬渡河》是台灣熱帶文學另一位「婆羅洲來的人」張貴興的最新大河小說。傳說中《群象》與《猴杯》等了十七年的頑皮家族成員──野豬──終於威猛奔出雨林了。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野豬渡河》以華麗的文采,傳奇性的敘事,鋪寫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後的諸般腥風血雨。「豬/人」互映,深刻揭露人類文明發展中內蘊的野蠻、掠奪與非理性。它締造出特具開創性的婆羅洲演義,也是張貴興小說書寫的嶄新里程碑。
 
  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暨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
  時隔17年,張貴興終於以《野豬渡河》續寫了東馬傳奇,此回的東馬故事展演出更為宏大的史詩般敘事,不僅鋪陳了一部砂拉越史,更為華夷風起的當代注入一股新流。

  黃錦樹(作家、文學評論家)
  張貴興是當前中文世界文字最富麗詭譎的小說家之一。
  他對婆羅洲的濃彩重抹、對風下之鄉黑暗歷史的深入探勘,可說是垂死的民國黃昏絢爛的火燒雲,「台灣」這肚臍眼上長出的一株龍腦香。

  駱以軍(作家)
  等張貴興的新長篇,可以用「望穿秋水」、「等到紅顏老」來形容。他的《猴杯》,改變了我對華文小說可能難度與高度的一條想像邊界,那是我五根手指之內,「最好的華文長篇小說」之一。他文字的夢境稠密、時空洪荒、雨林之覆遮與歷史哀愁如謎的魅影,都是無人能仿的「張貴興魔域」。不知為何他停筆多年?這部傳說中的《野豬渡河》,終於出版,這可是今年華文長篇小說的大震撼啊。能在《猴杯》快二十年後等到這本長篇,做為讀者,內心感動且幸福。

  羅鵬(Carlos Rojas)(美國杜克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婦女研究中心、移動影像藝術研究中心副教授)
  始於1941年東馬婆羅洲「豬笆村」,且位於不同帝國制度、不同歷史軌道的間線內,張貴興期待已久的《野豬渡河》用一種獨一無二的敘事方式講一個站在生與死、人與獸之間的難忘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貴興


  祖籍廣東龍川,1956年生於馬來西亞砂勞越,1976年中學畢業後來台,師大英語系畢業後於國中任教。其作品多以故鄉婆羅洲雨林為背景,常處理華人與當地土著間的愛恨情仇與剝削關係。文字風格強烈,以濃豔華麗的詩性修辭,刻鏤雨林的凶猛、暴烈與精采,是當代華文文學中一大奇景。代表作有《伏虎》、《賽蓮之歌》、《頑皮家族》、《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沙龍祖母》等。

  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中篇小說獎、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好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開卷好書獎、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讀者票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
 
 

目錄

序論:失掉的好地獄/王德威
導論:被展演的三年八個月──婆羅洲的大歷史與小敘事/高嘉謙

父親的腳
面具
玩具
帕朗刀
江雷
油鬼子
妖刀
惠晴
何芸
黑環
懷特‧史朵克
神技
山崎的名單
龐蒂雅娜
白孩
斷臂
吉野的鏡子
朱大帝的高腳屋
沉默
愛蜜莉的照片
無頭騎士
箭毒樹下
草嶺上
野豬渡河
尋找愛蜜莉
 
 

導讀(節錄)

被展演的三年八個月──婆羅洲的大歷史與小敘事

高嘉謙


  1941年12月16日,距離張貴興的砂拉越故鄉羅東(Lutong)小鎮不遠的美里(Miri),在文萊與砂拉越的英國駐軍無力支援下,正式淪陷於日軍手裡,從此進入慘無人道的三年八個月。1946年,日軍戰敗投降的隔年,美里設立了一座「1945被難僑民公墓」紀念碑,刻有19名殉難華人的中文名字,另有9名拼音名字,大抵是洋人、原住民、印度裔的殉難者。這可能是張貴興當年最早接觸的三年八個月的歷史見證物。只有碑銘,沒有事蹟記敘。作為戰爭的見證者,這群美里的受難犧牲者已不能發言,僅有無聲的碑文,刻上背景來歷不甚明朗的名字。這是馬來亞/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普遍的歷史經驗,記錄華人史蹟的重要物證,往往是各類公塚、家冢、宗祠、寺廟、會館、書院的碑銘、匾額等紀念物。甚至包括記載三年八個月的種種慘劇的常見方式,就是馬來西亞各地相繼發掘的戰時亂葬崗、無名的遺骸。這些被集體屠殺的證據,在戰後的數十年,仍時有所聞。而婆羅洲面對這場戰爭,悽慘的侵略殖民歲月,僅有的紀念碑,彷彿是見證悲劇的唯一手段。我們對張貴興過往描寫砂共、原住民與華人的糾葛情仇並不陌生。當《野豬渡河》試圖處理三年八個月的歷史經驗,已有《群象》、《猴杯》等代表作的珠玉在前,這則砂勞越的戰爭經驗該如何敘說,張的寫作動機和抱負值得我們仔細探究。
   
  《野豬渡河》表面處理二戰日本南侵期間,砂拉越淪陷的的歷史慘劇。但小說搬演的故事卻有其歷史縱深。早在十九世紀末就聚集洋人、漢人、馬來人、日本人,以及當地各原住民社群的北婆羅洲,其實是各方人種族裔進行貿易,交換政治與社會利益的複雜語境。日本的南洋姐,尤其蠱惑著這片土地交集的性與欲望。爾後日本「大東亞共榮圈」概念下的「南進」,承繼了之前日人南遷尋求機會的脈絡。但戰爭與暴力,替砂拉越烙下無以磨滅的傷痕。在此前提下,暴力的扎根與蔓延,張揚了砂拉越歷史的新序幕。因此《野豬渡河》描寫砂拉越豬芭村華人籌組「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的二十七名關鍵人物,緣於支持中國抗戰的愛國情操,在日寇入侵後遭到報復式的追剿、迫害與屠殺故事。這幾乎是馬來亞華人在三年八個月裡的「原罪」,遭致死亡的宿命。眾多登場的小人物,其實已接近「1945被難僑民公墓」的人數和形式,他們皆是逃不過歷史災難的受害者。這份戰爭暴力經驗的刻畫與重寫,恰似碑銘意義的展演,替大時代下渺小單薄的個人受難悲劇,以小說虛擬經歷,寫入婆羅洲的大歷史。這構成《野豬渡河》的基本視域,以及小說敘事的倫理意義。
    
  回顧2013年張貴興重新整理和集結短篇舊作成書《沙龍祖母》,那是他重返文壇的暖身之作。爾後2015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千愛〉,儘管公開發表僅有一部份,但小說已有處理婆羅洲二戰經驗的端倪。小說的男主角是北婆羅洲在1945年3月山打根(Sandakan)的拉瑙(Ranau)的死亡行軍裡的倖存者。這是二戰記憶裡,驚心動魄的一頁。但《野豬渡河》的逼視傷痕,直探暴力反而更上層樓。小說除了演繹戰雲密佈,風雨欲來之際,豬芭村女子急著匆匆嫁人,免得戰時落入日寇魔掌,貞節不保。這是父輩傳遞的記憶,張貴興父母在戰時倉促成婚的過程,屬於他的家族經歷戰爭的小歷史。但更多時候,小說對待暴力卻是採取弔詭的展演。如果將三年八個月視為小說設定的時空體(chronotope),頻繁搬演的人事,目不暇給,交織戰爭經驗下的各種回聲。但歷史傷痕往往盤根錯節,所有小人物都是大歷史下的蜉蝣。需要拼湊的人事、史料、事件,是這部小說的敘事斷片,以及故事風格。但小說處處可見的斷腿、斷臂、斷頭,殘肢散落,乳胎早夭,預示著三年八個月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摧殘,形式之互通。
    
  無論切腹奪胎,拋嬰穿刺,孩童削肢,野豬刨屍,幾個血腥但不動聲色的情境,張貴興寫來從容自在,冷靜異常,彷彿那是說故事者置身事外的餘裕和權力。殺戮場景之殘暴,落實於文字,儘管華麗血腥,似乎要告訴讀者這仍不及真實歷史傷痕一分。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張貴興生動的筆觸底下,藏有人與自然交融的詩意。張貴興文字的魔幻風格,素來擅長以特有的熱帶自然物產、氣味與生態,大凡水果、野獸、草木、風土,皆可發揮嗅覺、視覺、聽覺的熱帶感官借喻和轉喻,修飾種種潛在的張狂慾望,甚至因此形塑獨特的雨林水土和時序。試讀以下一段:

  父親帶著九歲的亞鳳走向芧草叢時,指著一片散亂著水漥、小溪、灌木  叢和果樹的野地,嚅了嚅嘴唇,好像說,聽見鳥的啁啾,就知道那裡有鳥的飛旋,知道了還不夠呢,還要揣摩動態,是在捕食、築巢或求偶。
  
  聞到熟果的暴香或強腐,就知道那一棵果樹的果子熟了,樹上有幾隻撒野的猴子。感覺到大地顫憟,就要細數出有幾隻野豬豨突,還要估計野豬的數量、大小和體重。舔到了空氣中的尿騷味或血腥味,就要知道那一巢鱷蛋、那一窩大番鵲孵化了。父親笑得很神祕,說,磨練久了,經驗多了,這種本事只能算是雕蟲小技。

  或許我們應該如此理解,被感官化的大自然,賦予他筆下歷史的自然化。殺戮與暴虐,是天地萬物為芻狗的內在展演。人類歷史從未逃離這樣的輪迴。暴力當前,斲喪之禍,恰恰在小說世界繁衍了一則悖論。如同阿多諾所言,「在奥斯维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換言之,詩與絕對的暴力之間,拉出的鴻溝,不再是及物的寫實,而是不及物的文字詩意,迂迴試探著暴力陰暗的背後,華美又鄙瑣的欲望。三年八個月,是一場魔幻與殺戮的演義,逼近歷史的自然法則。
    
  詩意與不安並存交織,成為閱讀《野豬渡河》,見證暴力展演的另類歷史與情感參與,試圖驗證班雅明對歷史記憶的思辨:「民眾不想被教育,他們需要的是被衝擊」。張貴興對傷痕與暴力的展示策略,出神入化,實屬馬華小說之極致,也是近年華文小說的顛峰之作。小說裡的「面具」帶有隱喻的意義。在童稚遊戲裡當「鬼」,要猜出身後同伴的面具。日本鬼子降臨,被蹂躪的土地上人鬼雜處,人鬼不分,人鬼莫測。小說裡迴盪著清醒的聲音:「不要以為戴了面具我就認不得你」,人世的暴力總以不同面目反覆降臨,那是警世之言,還是末世之感?《野豬渡河》鑄造了砂拉越的新「傷痕文學」,但又像幽暗大地的「現代啟示錄」。
 

內容連載

龐蒂雅娜
 
龐蒂雅娜(Pontianak),馬來女吸血鬼,孕婦死後變成。
 
現身時,伴隨指甲花香和嬰啼,狗兒狂吠。
 
以美女形象誘惑男人,殺害後食之。進食時,露出醜臉利牙,徒手撕裂男人肚皮,啃食內臟;擰爛性器官,隨手丟棄。
 
間或攻擊孕婦,吃掉胚胎。
 
間或化成一顆頭顱,懸空飄浮,內臟垂掛脖子下。
 
間或化成巨鴞,頭部酷似人臉。
 
懼怕鏡子和尖銳的器物。以釘子、小刀、獸牙、竹籤或尖樁等刺其後頸,則嚶嚶哭泣,變成美女,香消玉殞。
 

 
傍晚時分,小林二郎卸下一竹竿雜貨後,揣著鈴木十六孔複音口琴,坐在一根被野火燒毀的樹腰上,掏出口琴,拭了拭琴蓋,舔了舔琴孔,噘起嘴唇,含住琴孔,吹奏日本童謠〈籠中鳥〉,曹大志等孩子戴著小林二郎的塑膠面具圍攏過來,玩捉鬼遊戲。當「鬼」的孩子蒙著眼睛蹲在中間,其他孩子手拉手圍成圓圈,一邊轉著圈子一邊聽伊藤雄吹奏〈籠中鳥〉,音樂停止時,當「鬼」的孩子就要說出身後孩子的妖怪面具,被猜中的孩子接替「鬼」。玩久了,孩子熟悉旋律,隨著口琴嘰哩呱啦哼叫。吹得疲乏了,小林二郎也會用鬼子話哼唱。聽久了,孩子甚至不需口琴伴奏和小林二郎帶唱,也可以用鬼子話哼唱。被捉出來當「鬼」的十個孩子,必須接受懲罰,執行一項驚險任務,偷盜馬婆婆的孔雀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