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跟著中國氣象先生享受 自然科學感知力

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跟著中國氣象先生享受 自然科學感知力
定價:500
NT $ 90 ~ 1,106
  • 作者:宋英傑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8-08-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778340
  • ISBN13:9789867778345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第一本以大數據和氣象科學驗證中國文化的24節氣書
中國第一氣象先生宋英傑,匯聚30年專業之作
 
他,妙語橫生說天氣:
.雪萊問:「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哈爾濱答:「真還挺老遠的,七個多月呢!」
.霧是濕的,霾是乾的,一個是「水貨」,一個是「乾貨」。
.初雪如同初戀,預見不如遇見。

 
  被網友評為萌、知性、放飛自我的氣象主播宋英傑,主持的央視《天氣預報》,每天高達一億人收看。他展現無與倫比的幽默口吻、感性直觀和知識底蘊,透過量化、系統性、有因果性的氣象科學,生動解讀中國古書對節氣的觀察和記載,並精闢點出氣候從古到今的演變。

  宋英傑:「我們內心記錄生活律動的方式,便是24節氣。節氣,是曆法之外的曆法,是歲時生活的句讀和標點。」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土地的時代,二十四節氣或許會顯得淡遠和生疏。但是,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天人和合的理念,使我們對於自然始終保有一份敬畏和感恩。它也使我們對於面前的這個世界也始終保有一份探究和預知的心願。它以智慧眾籌的積累方式,淺白而鮮活的對話方式,使我們感受到什麼才是科學的平民化。

  ◆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宋英傑是申遺大使
  ◆人民網「2008年度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
  ◆微博粉絲超過106萬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宋英傑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有「中國第一氣象先生」稱號。

  1988年起擔任中央氣象台預報員,1993年成為中國第一位氣象節目主持人。2004年在全國性評選中獲得「氣象先生」稱號。2012年榮獲廣播電視主持人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西南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也曾在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擔任短期客座教授。 
 

目錄

推薦序 
繁體版序言
簡體版序言
 
立春 四時之始
雨水 甘雨時降
驚蟄 陽和啟蟄
春分 青蔥時光
清明 正好時候三月春
穀雨 雨生百穀
立夏 萬物並秀
小滿 正陽時節
芒種 亦稼亦穡
夏至 景風南來
小暑 蒸炊時節
大暑 大暑齷齪熱
立秋 涼風有信
處暑 禾乃登
白露 玉露生涼
秋分 平分秋色
寒露 秋中之秋
霜降 杪秋時分
立冬 過冬如修行
小雪 氣寒將雪
大雪 似玉時節
冬至 迎福踐長
小寒 冬將軍
大寒 寒氣之逆極
 
附錄一 二十四節氣歌謠
附錄二 以時序為秩的行事規則:《禮記.月令》
附錄三 經典的物候曆:《逸周書.時訓解》
附錄四 節氣歲時在日本的流變
 

(推薦序)

節氣,串起氣候科學和歷史文化的連結 
彭啟明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氣象達人

 
  我和英傑兄是認識十多年的好友,最早是在2004年台灣的氣象學會和中國氣象學會交流,當時他是中央台的當家氣象主播,和我們介紹中國的氣象播報。他是中國第一個專業的氣象主播,每天有數億人看他的播報,號稱中國的國臉,過去二十年對岸的領導,不見得知道氣象局長是誰,但絕對認識宋英傑。

  兩岸的氣象交流過去非常密切,我和英傑一兩年就會碰面,後來我在2006年也開始擔任氣象主播,開始有了一些氣象主播的互動。2012年我應深圳衛視之邀,和英傑一起以兩岸氣象主播身分,共同主持《氣象萬千》氣象科普節目,許多集都打破了收視紀錄。隔年他也受邀到文化大學大氣系來擔任短期訪問,他熱愛台灣,而且就來了兩次,我們也在全球氣象主播的國際活動上常常碰面。

  我在2011年底曾出版《樂活國民曆》,把台灣特有陰陽合曆的農民曆加上台灣的元素,從特有的天氣出發,結合飲食、旅行與開運養生,跟著節氣過生活。記得把那本書送給英傑兄時,他大為驚豔。雖然他和我學的都是大氣科學,但英傑卻是不折不扣的文青,他曾告訴我,他從小就熱愛讀古籍,信手拈來就是一首詩詞,因此他在台灣那幾個月,大多數時間是在圖書館內,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探討節氣。而他也到台灣的田野鄉村,和我們的農民朋友進行深刻的互動,台灣農民對節氣的重視,也開啟他這本書的體會。

  一般人以為節氣是農曆,但其實節氣是太陽曆,也因為是跟著地球走,所以真的有其代表性。而節氣的發現,在於住在黃河流域的古時中國人,為了計算年歲,由最早幾個天文節氣,加上氣候特徵或是物侯特性而來。從氣象的觀點來看,台灣的氣候和黃河流域差別很大,很多節氣的描述和台灣有很大不同,當時很想換個名稱,例如台灣幾乎不下雪,也很少有霜,霜降、小雪及大雪是否可以用別的名詞替代?但仔細研究後,發現我們對於氣象的思考都太活在當下,現在的氣候和過去或未來的氣候可能都不同,但數千年文字的描述卻讓我們和古人有些連結,更能體會許多文化上的意涵。對岸以二十四節氣名稱於2016年申請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式被承認。

  如果仔細從中國的歷史來看,許多的文化傳統和氣候有關,許多民族的興衰也和氣候變遷有關聯,對於喜歡歷史文化或關心氣候變遷的人,這本書就把兩個重要的課題連結在一起。非常高興《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能在台灣出版,畢竟兩岸之間雖有些立場不同,但我們彼此之間呼吸共同的空氣,上下游氣流相互有關係,而節氣更是串連起兩岸和中華文化的關聯性。

  讀完本書,當你在台灣鄉下和農民聊天氣時,聽到他們順手拈來節氣大數據的氣候特性,不要太訝異,因為靠天吃飯的農民,比大家還厲害。

(推薦序) 

鳥瞰中國從古至今的節氣變化
洪震宇
作家、節氣風土推動與實踐者

 
  閱讀《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讓我想起十年前,正埋首《樂活國民曆》與《旅人的食材曆》的研究與撰寫過程。

  跟氣象專家彭啟明、命理專家李咸陽開會時,那天正好是立冬,氣溫高達三十度,我們揮汗討論台灣的節氣與風土條件,如何翻轉已經過時、缺乏在地脈絡的農民曆。

  後來我開始埋首於中國天文史、氣象史,考察各種典籍與詩歌,鑽研二十四節氣的演變歷史,才深刻發現,這真是先民用生活、汗水醞釀出的文化資產。

  我更深知,要讓讀者對節氣變化有深刻感受,必須將看似遙遠高深的節氣名詞,落實到與日常生活、各地的風土條件接軌,我們才會對季節細微變化有所感知,真真切切地活在節氣生活中。

  本書引述明代徐霞客在其遊記的《滇遊日記》部分,記錄親身經歷的華西秋雨,那是霜降之後的白露,時晴時雨、忽冷忽熱的氣候,耽擱他的旅程,只能無奈地烤烤火、煮芋頭、燒栗子,等待天氣轉好再上路。

  徐霞客的遊記有如一本扎實的風物志,記錄各地因風土條件影響、充滿個性化的氣候變化。

  氣候多變,帶來豐富的生活意涵。本書提到的農曆八月開始、季節轉變的秋風秋雨,以豆花雨(此時花事稀落,只有豆花獨開)及裂葉風(秋風傷裂葉片)來形容,就充滿個性與想像力。

  台灣也有獨特的九降風(農曆九月、霜降時節的東北季風)與落山風(穿越中央山脈,強襲恆春半島的東北季風),然而風土條件的成因,孕育何種滋味,都有待實地體驗,否則都只是書本的描述,缺少真實的感受。

  以前閱讀《徐霞客遊記》,就對他以旅人的觀點,腳踏實地寫出來的風物志精神,深感欽佩與認同。出版《樂活國民曆》之後,我也踏上了風土餐桌之旅,在台灣各地踏查,才能實地了解台灣的風物志。

  比方新竹有如畚箕般的地勢,加上東北季風進入狹長的台灣海峽,導致新竹風勢又大又乾,九降風,就讓新竹米粉與柿餅成為在地特產。

  九降風順勢來到澎湖,沒有高山阻擋,澎湖成為台灣風勢最大、雨量最少的地方,以往澎湖人在冬天浪大無法出海捕魚,只能吃醃魚、菜乾過冬,也造成夏天就要開始醃製菜乾與魚乾。

  不同風土條件,讓氣候變化更為豐富多元。東北季風在中央山脈阻擋下,一直難以越過台灣中南部,卻能輕易翻過恆春半島較低矮的大武山,直撲而下,形成有如颱風的落山風。在落山風籠罩下,只有耐住乾冷的洋蔥得以茁壯,等到四月風勢方歇,正是味濃氣烈的洋蔥盛產。

  經過六年的實地觀察與訪談,我領悟出時間、空間與人間交會的魔法,才能呈現一個地方獨特的生活價值。時間包括節氣變化與歷史演繹,空間就是產地的風土質地特色,人間則以生產者、料理者與生活者的經驗與故事為主。

  《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提供一個鳥瞰角度,從古至今,廣泛了解中國大陸各省各區的節氣變化,但容易點到為止,只有初步的印象。然而從一位氣象專家的角度,兼具氣象專業、歷史人文,以及實地踏查的精神,已屬不易,已為中國建立了宏觀的節氣觀察角度,再來則是各地要建立更細緻、貼近地方生活的論述了。

  彭啟明、李咸陽與我合著的《樂活國民曆》,曾打開一波認識台灣節氣的熱潮,但我們仍須努力做更多實地考察,讓節氣與地方風土接軌,呈現台灣節氣的脈絡與個性。

  觀察台灣不少對風土節氣的論述,仍停留在泛泛而論的階段,我們得要落地,像個蚯蚓般深掘翻土,細緻地了解每個縣市、鄉鎮與鄉里的變化與基本資料,那是文化、生活與情感的密碼,更是時間、空間與人間共釀的真實風味。

  期待每個地方都能有獨特的節氣風土志。
 

內容連載

小滿
正陽時節
 
5月21日前後是小滿,隸屬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節氣中升溫速度最快的一個。寒來暑往是氣候,鳥語花香是物候,小滿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其關注點不在氣,而在物。「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所以小滿也是最接地氣的節氣。
 
為什麼叫小滿

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

第一,與農候相關。「二十四氣其名皆可解,獨小滿、芒種說者不一。」24個節氣中,22個節氣名的含義都沒有爭議,僅僅小滿、芒種之名有分歧。小滿與芒種名字的由來,「古人名節之意」,「皆為麥也」。小滿時節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對於我們而言,小滿是夏,對於麥子而言,小滿是秋,所謂「麥秋」。「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所謂芒種五月節者,謂麥至是而始可收,稻過是而不可種也。」

第二,與降水相關。諺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和風細雨少了,疾風驟雨多了,雨水常常以急促而兇悍的方式降臨,超出地表的承載能力。河水暴漲、鄉村沒田、城市「看海」的事情開始多起來了。有人覺得降水量幾十毫米似乎很微小,但實際上,如果一小時降水幾十毫米便可能迅速造成災害。

記得《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涇河龍王與神卦先生打賭。
 
那位神卦先生是「欽天監台正」(國家天文氣象台台長)的叔叔,特別擅長占卜天氣,不僅能夠預測降水的起止時間,還能預測降水量,精確到雨點的點數。

涇河龍王出題目,先定性:「下不下雨?」
答:「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准在明朝。」
涇河龍王又出題目,再定量:「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答:「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直到今天,精細化預報,能夠判斷降水起止時段和毫米級小時降水量,已經算是非常精彩的案例了。精確到點數,確實是文學高於科學之處。)

龍王覺得自己勝券在握,因為下不下雨、什麼時候下雨、下多少雨,都是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

誰知,這時玉皇大帝的聖旨到了,要求涇河龍王次日負責降雨,降雨的時辰和數目與神卦先生說的絲毫不差。

龍王震驚之餘,為了勝賭,執意將降雨時間拖延了兩個小時,將降雨總量克扣了三寸八點。它勝了賭,卻違抗了聖旨,觸犯了天條,被判處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90
  2. 二手書
    32
    $160
  3. 二手書
    36
    $180
  4. 二手書
    36
    $180
  5. 二手書
    42
    $212
  6. 二手書
    46
    $230
  7. 新書
    75
    $375
  8. 新書
    79
    $395
  9. 新書
    79
    $395
  10. 新書
    79
    $395
  11. 新書
    79
    $395
  12. 新書
    79
    $395
  13. 新書
    85
    $425
  14. 新書
    9
    $450
  15. 新書
    9
    $450
  16. 新書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