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五星級推薦的實用好書
明明做了這麼多金額的生意,公司的銀行帳戶卻常常沒有足夠的現金?
不是因為我們創業者遜,那是因為「人性」!
正常人只要看到收入這麼高,會「誤」以為自己的利潤也這麼多,然後就大手大腳花費過度,在經濟學上,這種需求被稱為「誘發需求」,也就是收入還沒真正變成現金時,創業家已經在自己的腦好中設想好如何花掉(投資)這筆錢,然後現金一旦入公司帳後,就直接花掉了。
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創業的公司過度樂觀,「誤」以為只要加大投資(金額),就能增加營收,結果過度投資後,營收卻沒有當時想像的樂觀發生。
每個月月底,等財會人員一兩個星期才結算出的公司損益狀況,到了下個月月中才發現原來公司上個月又沒賺錢,於是我們下定決心要好好疏理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無耐每天都被客戶追著跑(追料、缺貨、品質問題、良率、改規格、出貨……)日復一日,帳單一張接一張,銀行的現金卻一天少過一天,每天的三點半就是惡夢時刻,直到用光最後一塊錢宣布歇業,這就是多數創業者每天拚搏、卻一直無法逃脫的死亡陷阱。
我,自己也創業超過三次,其中兩次就發生上面提到的各種誤區與陷阱。之後的六年,我採用銀行分列專戶方式,將公司收到的現金專款專用,開了16個不同的帳戶,花了數年時間才打造出穩健獲利的創業生涯。
我以為自己傳統的作法只是小技巧,沒想到作者更細緻的運用相同方法,救活了美國三萬家以上的中小企業主,這是一本教您如何「以終為始」:以利潤為最優先,再分配各項費用與支出的實用經營手冊。
書中分享了如何設立七大帳戶(我的手法則是開立了16個帳戶),透過帳戶專款專用,先預留(保留)好合理的獲利金額後,再思考如何合理花費公司營收剩下來的錢,這一個簡單的手法,但卻可以讓您創業的公司快速轉虧為盈。
最核心的思惟就是「銷貨收入-獲利=費用」:公司好不容易收到的現金,要以利潤為中心,剩下的錢(餘額),才是可以花在各項費用上,例如薪資、各項費用、稅款……等。就是因為先保留了利潤,剩下可花用的錢不會太多,我們才會用心用腦將錢花在刀口上(對生意有助益的各項費用上)。
成長只是成功方程式的一半,另一半的祕密就藏在如何管好現金流。
這是一本我會用五星級的高規格推薦的實用好書,希望您也能從中獲益良多,為自己打造一間屬於您的獲利優先企業。
兩岸跨國企業財報講 林明樟
推薦序二
注意費用結構的影響
一般來說,經營企業都會覺得是:營收–費用=利潤,會以追求營收成長第一優先,正所謂「營收治百病」,只要營收高,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然而這樣的財務目標和結構,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讓企業讓陷入危機,當大環境改變,營收不如預期時,費用卻無法快速下降,造成巨大的虧損。
本書提供非常獨特的觀點,就是營收–獲利=費用,也就是以獲利為優先考量,進而去決定各項費用的分配比例,強迫企業主努力增加營運效率,並思考每一筆費用是否花在刀口上。
每次分享創業經驗時,我都會提到一張圖:也就是根據損益表、以時間為橫軸,把公司的營收、毛利、費用、稅後淨利畫成一條的折線圖。如果拿最常見的零售店面和電子商務當做例子,當中最不一樣的是固定費用對財務結構造成的影響。
固定費用是指不管營收多少,都一定要支付的費用,最常見的就是店面、辦公室租金。
就以一般實體店面的財務結構為例。開始營業前,租金、裝潢還有人力都要先投入,不論營收成長或是衰退,這些支出都是固定的。隨著營收變好,可能會再增加人力,或開立第二間、第三間店,固定成本隨營收慢慢增加。但當淡季來臨、連續半個月下暴雨、大環境改變,營收銳減,毛利就會同方向衰退,再扣掉費用,可能就賠錢了。
若能控管固定成本,以最極端的例子來說,假設全部成本都成為變動費用,也就是會隨營收連動的費用。當訂單量增加的時候,金流費增加、出貨人力和運費也隨之增加。而營收下滑時,費用也能夠順勢少付一點,對獲利的衝擊相對就會比較小。
當然,經營實務上不大可能把全部的費用都變成變動費用,但盡可能「降固定、升變動」是可以辦到的。實體店面的經營者可以思考,如何透過電商來增加營收,降低固定費用占營收的比例,讓財務結構更有彈性。電商業者在投入實體門市,要特別注意固定費用增加的比例,事先留下能屈能伸的空間。
就像這本書一開始建議的營運調整就是刪減費用一樣,了解營業費用的結構,將是決定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我相信這樣做絕對可以幫助你一步一步建立以獲利為優先的財務目標,打造體質更健全的企業。
iFit 愛瘦身共同創辦人 謝銘元
推薦序三
避開創業者常見的經營盲點
記得在結婚前,我發現自己的戶頭總是存不了什麼錢,也沒什麼在理財,直到結婚後,老婆告訴我需要撥出一些家用、旅遊基金與育兒基金,那時候我就想,我的錢都不夠用了,怎麼可能撥的出來這些錢?
但是在老婆的堅持下,我們還是開了幾個帳戶,然後每個月雙方定期將約定金額轉入,慢慢的開始有了家用、旅遊基金與育兒基金帳戶的錢可以用。
然而,當撥出這些錢之後,當我自己的生活費不夠時,我就要想辦法找出金流來,所以開始接一些邀約課程,寫出出書,提升公司業績與收入來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
提這個故事最主要是呼應本書很重要的一個觀念:獲利優先。傳統的會計公式是銷貨收入-費用=獲利,但在這樣的公式下經營會發現,為了擴張,為了成長,我們不斷的投入資源進行擴張,營收成長了,看似成長,但實際上獲利確未必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通常都是花費了費用後,最後剩下的才是「獲利」,但這樣往往不會去注意到費用是否有妥善使用,或者思考用有限的資源去創造更多的效應與效率,這是在經營上創業者很容易有的盲點,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點頭如搗蒜。
本書提出了新的獲利公式:銷貨收入-獲利=費用。這是一個將「獲利」先行提出的概念,將我們預設的獲利提出後,剩下的費用就是僅剩的資源,身為創業者,我們必須用這僅剩的資源去創造出我們要的營收與結果,這才是經營者最需要關注的地方,而不是一昧的提升費用來創造營收,最後得到沒有獲利的結果。這樣也才能協助我們去找到事業的根本問題進行改善,而不是無度揮霍,最後造成財物黑洞無法彌補,這是很多經營者容易犯的錯誤,不可不慎之。
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與當頭棒喝,讓我發現自己在經營上的盲點與問題,誠摯推薦給創業中的經營者,希望藉由本書能帶領公司達成「獲利優先」的目的。
得來素蔬食連鎖共同創辦人 關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