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誌:是你德,是我德,三三小德

渣誌:是你德,是我德,三三小德
定價:320
NT $ 253 ~ 288
  • 作者:人渣文本周偉航
  • 繪者: 吳欣瑋
  • 出版社:新銳數位
  • 出版日期:2018-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34643X
  • ISBN13:9789869346436
  • 裝訂:平裝 / 315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外跑跳,做人的道理要知道!
人渣文本《渣誌》第三擊 -→ 什麼是德行?
清清楚楚做人,避免成為「假貨」的33則生存實戰帖。

  ※輕鬆讀,自然懂:多元角度解析「德行」在現代的內容與行動方法。

  ※看穿假貨:各章特闢「假貨」番外篇,戳破各種德行常見的誤知與錯用。

  ※認真生活,活出一種「厚度」:人渣文本寫給現代人最深刻的叮嚀。

  道德,不應該設下聖人般的門檻。
  我們從小念到大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四維、三達德,
  在當代社會究竟還有沒有用?

  在東西方的倫理學發展史中,「德行」曾有過許多種定義。而在歷史的進程中,特定德行的實質內容更會不斷演化:孔子腦海中的「仁」,必然與我們現代口語所講的「仁」有所差別。但再好的德性只要成為標語,大家就會覺得好像有毒、有壓力,而這些傳統德行,卻是當代台灣人的「道德基因」。

  人一出生就屬於某個社群,並在接下來的人生不斷加入新的社群,每個社群都會傳達給你某些價值觀與道德原則。這些標準會影響身為一個人看待事情的立場,以及所選擇的人生目標。對於活在社群中的個人而言,任何行動都並非獨自一人做的決定,背後都有集體的智慧在支撐。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明顯的標準答案,人生就是個「追問」並「成就」個人轉屬答案的過程。這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與環境碰撞摩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在這過程中需要努力,也要學著放手,甚至逃避。

  適時盡己,就算落跑,也要認真跑。

  「當年在政治圈基層,我完全無法想像現在這個由網路影音文字內容主導的時代,但許多那時看不出用途的雜學,卻能在現代工作與生活中產生莫大的作用,所以任何『敦』出來的經驗,都有多元利用的可能。認真生活,活出一種『厚度』,你所儲存下來的,會是一輩子取用不盡的寶藏。」──〈德之三十二.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人渣文本(周偉航)


  是個人類。臺灣哲學學者、作者及專欄家。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大學生不要當的28種人:寫給每個人的性格補強計畫》、《渣誌:打手槍到死的99神功》、《渣誌:78個不正常的哲學問題》等。

  人渣文本在SOSreader的超小型媒體計畫:「渣誌:一人雜誌社」。

  SOSreader網址:sosreader.com
 
 

目錄


導讀
德之一 忠
德之二 孝
德之三 仁
德之四 愛
德之五 信
德之六 義
德之七 和
德之八 平
德之九 禮
德之十 廉
德之十一 恥
德之十二 智
德之十三 勇
德之十四 恭
德之十五 寬
德之十六 敏
德之十七 惠
德之十八 溫
德之十九 良
德之二十 儉
德之二十一 讓
德之二十二 誠
德之二十三 柔
德之二十四 剛
德之二十五 毅
德之二十六 恕
德之二十七 嚴
德之二十八 慎
德之二十九 定
德之三十  靜
德之三十一 敬
德之三十二 敦
德之三十三 中
 
 



  講到德行,我認為可從「華人傳統德行在當代社會中還有沒有用?」這個很容易引戰的主題談起。
  
  許多反華、解殖,或單純只是覺得反傳統比較潮的人,常認為以儒家思想為主軸的華人德行是「毒素」、「劣質基因」,或是「癌細胞」,台灣人如果要大步向前行,就要先進行文化的攝護腺排毒,把華人傳統觀念「弄出去」、「切除」。

  要搞這樣的偉大事業(或特殊行業)並非不可,只是在開工前,需要先確定兩件事:第一,那些有問題的「華人傳統德行」,到底指的是什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第二,要進行實務工作,就要先確定我們「能」達成這件工作設定的目標。那有可能把上述德行從文化中清除出去嗎?如何可能?或許我們可以規定以後任何教育與官方文件中都不准提及這些德行(把它們變成「佛地魔」),但是這些德行的內涵,又該如何從我們生活中排除出去?找新的德行來取代遺缺部分?那這些新的德行是什麼?

  我相信絕大多數「反華人傳統」者無法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非常專業,只有倫理學家能提出具說服力的答案。

  這些反華人傳統的熱血者多半不清楚「華人傳統德行」指的是什麼,因為他們缺乏對於德行流變過程的史學知識,更對這些德行的當代面貌存在一堆誤解,那就更別說砍掉重練之後,要拿什麼新的德行來補了。因為他們也不清楚西方最新的德行論觀點有些什麼。

  講白一點,這些人根本不懂倫理學,只是單純討厭中國或討厭過去而已。更可怕的是,他們用以反對華人傳統的價值觀,其實也算是華人傳統的價值觀,即:「我是王道,你是歪道。」「吾道一以貫之,其他人均為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是不是?你自己回想一下,那些狂熱反儒家、反傳統的人,往往也不是什麼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反而相當極端主義,對於其他價值觀的忍受度極低,活脫是儒家3.0版。當然也可能是3.0 beta版,還在測試中,很不穩定。

  先放棄這些人,轉頭來看「德行」這個概念。在歷史的長流中,特定德行的實質內容會不斷演化,孔子腦海中的「仁」,也必然與我們口語中所講的「仁」有些差別。兩千多前的德行,如果一分不改的用在當代,就算不鬧出人命,也會非常古怪;所以在時空環境變化的同時,只要某種德行概念持續存在於一個具有歷史的社群中,那就代表其內容必然已有一定程度的轉化。

   學者們可以透過觀察德行的演化過程學到一些東西,但這類知識對大多數人來講,意義不大。奇妙的是,有些台灣人熟知各種德行的古典定義(春秋戰國時期,或宋朝),卻對其當代樣態缺乏瞭解,但只有德行的當代內容,才能和現代人生產生關聯。而解決這種認知落差,就是本期渣誌的核心問題意識。

  在德行理論上,我依循阿拉斯代爾•麥金泰(Alasdair MacIntyre)的理論脈絡,但本書並未打算作為其相關研究的延伸或補充。我會引用他的理論,但為了避免造成讀者理解上的困擾,我也會想辦法避開大多數的專有名詞。

  另外,本書雖然提到三十三種德行,不過卻未打算以「德行典」這種辭書式的方法來介紹現存德行的大概樣貌,所以不用期待會看到多麼「正典」的內容。這本書就是打算讓你輕鬆讀,自然懂,然後瞭解到華人傳統德行在當代世界中的樣貌為何,以及如何做到。
 
 

內容連載

●德之九.禮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好四十歲,是不上不下的年紀,雖然不算「長輩」,但也有很多二十來歲的人把我當「前輩」,講起話來畢恭畢敬;一開始雖覺得沒必要,後來也聽習慣了。或許就像一些女士漸漸習慣其稱謂從「大姊姊」變「阿姨」那樣,不再反抗。

日前有學長(自然是比我老)問我對某位年輕友人的評價如何,我想了許久,才想出個:「他對我們這種年紀的人,也是用平輩口氣說話。」

這個評語讓學長略感興趣,我也是說出口之後,才覺得有各種詮釋的空間。但這的確是那位年輕朋友的特質,和其他同齡者有明顯不同。但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你如果已經出社會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碰到社會新鮮人是用平輩語氣對自己說話,或許也會和我同樣有種「新鮮感」,因為這狀況很罕見。台灣年輕人雖然常被說沒有禮貌,但是進到職場環境,就算沒人教,也都會自動切換成「標準語」或「敬稱」模式。就算「很熟」、「很親」,兩個年紀差了一輪以上的社會人,溝通上仍常有某種代間的無形隔閡。

台灣並未如韓國那樣有「全國學長學弟制」,依年齡嚴格劃分交談語彙,台灣人使用的國語,也沒有像日本那麼複雜的敬語格,但我們仍會透過語意上的細微差別,在人我之間架構出一個年齡位階。

最常見也省力的方法,就是運用代稱,像「老師」、「大哥大姊」、「長官」、「學長學姊」之類的。許多人會稱之為「禮貌」,少了這種稱謂上的「禮貌」,像是改用「你」、「ㄟ」,就會出現強烈的「平輩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53
  2. 新書
    85
    $272
  3. 新書
    85
    $272
  4. 新書
    88
    $282
  5. 新書
    9
    $288
  6.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