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教學並不生硬—只要懂得運用結合生活經驗的知識性文本。
●說明文的寫作也不困難—只要能跨領域地探索知識,深化學習深度。
●說明文的課堂更不枯燥—只要掌握閱讀策略,必能激發共學的創意。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只練習讀寫而忽略聽說能力的訓練?為什麼大部分的學生習慣單向接收訊息而忘了覺察問題?
《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叢書的設計,正是以引導學生更有能力去發現問題、並探究學習的方法與策略為目的,針對不同年段的學習領域,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與國中四冊。每一冊均強調「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再透過「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 」三段學習步驟,循序引領教師、家長了解「方法取向」的語文課。
進入國中,學習的任務又更上一層了,不但要理解文本內容,還要知道各類文本的形式和寫作特色。因此本書特別精選《最高的山‧最深的海》、《地球的奧祕》與《地面地下》等科普讀物,除了能幫助學童增進學習效能,進而整合跨領域知識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能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1、閱讀方面:對於訊息的整理、詮釋也應更為熟練。
2、寫作部分:能完成結構完整、主旨明確的文章。
3、資訊檢索:資訊檢索的能力也須持續精進,學童蒐集資訊後,不但要解讀與判斷,還要分析、組織以擴充閱讀視野。最後能根據上述能力,完成主題報告。
本書特色
◎陳欣希教授研發團隊帶您進擊「說明文」生動有趣的世界!
◎108年新課綱,循序引領──提升學童的自學力
◎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的三段式學習步驟
◎國中生:結合自然領域──視野更加廣闊,除了可接觸的環境,還要「上天入地」的探索知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苦力團隊
團隊成員有花梅真、郭欣怡、黃柏翔。
這個團隊很辛苦,白天上課,夜晚上工……
這個團隊很認命,別人休息,我們嗡嗡嗡……
這個團隊有魔頭,一聲令下,莫敢不從!
這個團隊有理念,語文閱讀,終會成功!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苦力團隊
團隊成員有花梅真、郭欣怡、黃柏翔。
這個團隊很辛苦,白天上課,夜晚上工……
這個團隊很認命,別人休息,我們嗡嗡嗡……
這個團隊有魔頭,一聲令下,莫敢不從!
這個團隊有理念,語文閱讀,終會成功!
目錄
■讀本目次
導讀──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給同學的話──學知識,有方法
精選讀本:
一、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二、探索蒼穹——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球的奧祕
三、地下王國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面地下
學習工具
1.聽出重點有訣竅
2.分享知識有訣竅
3.整理資料有訣竅
4.資訊檢索有訣竅
■學習筆記目次
給同學的話
精選讀本:
一、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二、探索蒼穹——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球的奧祕
三、地下王國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面地下
統整應用
導讀──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給同學的話──學知識,有方法
精選讀本:
一、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二、探索蒼穹——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球的奧祕
三、地下王國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面地下
學習工具
1.聽出重點有訣竅
2.分享知識有訣竅
3.整理資料有訣竅
4.資訊檢索有訣竅
■學習筆記目次
給同學的話
精選讀本:
一、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二、探索蒼穹——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球的奧祕
三、地下王國
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地面地下
統整應用
序
導讀1
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以尊重學生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其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上述是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為了達到此目標——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們設計了「素養導向」的教材,讓教師、家長、關注教育的夥伴們看見理念落實的可能。《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叢書強調「不僅要學內容知識、更要學方法策略」、「不但要落實學校所學,更要應用於日常生活」。
文本,是學習的重要媒介,無論是在生活或學習上,學童都有許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文本,而閱讀的方法也會因文本的多樣性而有差異;其中,故事體(文學性文本)、說明文(知識性文本)是常見的兩類文本。因此,繼故事體之後,我們研發了說明文的教材,讓學童在故事體的學習基礎之上,繼續拓展閱讀廣度,深化閱讀能力,豐富閱讀素養。
除了教材,使用教材引導小孩學習的教師、支持陪伴小孩學習的家長、甚至是在學習中的小孩,都是影響「是否能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關鍵因素。以下就教材特色、教學準備、教學引導、學童學習四個面向分述之。
1.教材特色
▲根據學童經驗決定主題
說明文以傳達「知識」為主要目的,為求資料的正確性,此類文本在敘寫上難免較為生硬。因此,選擇文本時以貼近學童生活與學習經驗為優先,並與其他領域結合,慢慢拓展到知識與情意態度的培養,讓學童不但能理解文本內容,更能學會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為配合學童的能力、經驗,各年段的單元主題訴求如下:
■ 低年級:結合綜合領域
學童初入小學,希望能藉此培養「張大眼睛」觀察周遭人、事、物的能力。
■ 中年級:結合社會領域
主題為「原來如此」,讓學童能更進一步探究,發現日常事物的緣由。
■ 高年級:結合健體領域
活動量大且邁入青春期,更要瞭解身體構造,才能成為「健康的我」。
■ 國中生:結合自然領域
視野更加廣闊,除了可接觸的環境,還要「上天入地」的探索知識。
因此,本教材的單元主題依序為:張大眼睛、原來如此、健康的我、上天入地。期盼引導孩子從關注周遭人、事、物開始,逐漸往外延伸,增加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基於語文課綱選擇形式
十二年國教的語文領域課綱提到:「說明文本」為「文本表述」之一,屬於「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說明事理或事物的文本」。為達「說明的目的」,常採用描述、列舉、因果、定義等寫作手法,並透過數據、圖表、圖片等方式來輔助說明。
學童若能瞭解說明文常用的寫作方法,當有助於在豐富的訊息中擷取重點、歸類、分類、整理,甚至詮釋解讀,以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進而指出寫作目的與觀點。
為達上述目的,文本形式是否符合說明文的特徵也是選文的重要考量。各年段的教學設計除了引導學童透過圖文對照、擷取重點、整理訊息以增進理解,還要進一步認識多元的寫作形式,進而模仿、運用於生活。
▲讀本延伸相仿穩定學習
學習「方法」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童在不同情境下類推既有經驗,培養自學能力。然而,「方法有效」需建立在「能力穩定」的基礎上,需要多次相似經驗的累積,才能更有效的穩定孩子的能力。
本教材除了將各年段、各課的學習步驟一致化之外,低、中、高年級還挑選合適的延伸文本——或是出自同一本書,或是另外挑選內容主題相近、寫作形式相仿的文本。學童只要依照學習筆記的步驟,就能領略文中意涵,賞析作者的創作特色,同時讓自己更熟悉閱讀方法。
至於高年級和國中,則要在內容主題相近的基礎上,進一步比對不同的寫作形式,覺察作者意圖,以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
如果仔細閱讀「讀本」與「學習筆記」,可以發現編者有許多精心的安排。例如:「讀本」 最後的學習工具方便學童隨時查閱;「小貓頭鷹思考紀錄」不但標示了自然段,也示範如何在文本上做記號,讓學童有具體的例子可參考。在「學習筆記」方面,頁面上方有明確的步驟與方法,幫助學童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階段,以及可用何種方法來解決學習的問題。上方的貓頭鷹圖示則代表師生共學(TS)、生生共學(SS)、獨自學習(S)。
以低年級為例,從第一課的漫畫,慢慢過渡到以圖為主、文字為輔的繪本;以年段來看,隨著學童的成長,所閱讀的圖文訊息量也逐漸增加。無論哪個年段,學習步驟皆以「漸進釋放責任」理念來規劃。
至於教學過程的指導語,直接在「學習筆記」上以小字來呈現,從「師生問答」到「同儕互動」,希望引導學童慢慢學會「自我引導」的閱讀策略。根據「漸進釋放責任」的理念,各步驟的學習方式也有些差異,包括全班共作、兩兩分享、小組討論、獨自思考等,期使學習責任慢慢轉移到學童身上。
在「親近」、「理解」、「運用」每一個階段後,都引導學童「自評」學習成效,教師也可依此調整後續教學。上述的設計不但是為了協助學習者,同時也讓陪伴在學童身邊的大人(教師、家長)有更明確的引導方向。
2.教學準備
說明文的敘寫方式通常較為生硬而顯得不易親近,相關知識的豐富與否也是影響理解的重要因素。面對這類「親和力不強」的知識性文本,要如何引導學童親近、理解進而運用呢?以下提供三個備課方向。
▲從讀者的角度看文本
首先,純粹以讀者的角度閱讀文本,問自己:我喜歡嗎?這篇文本的內容重點是什麼?有何創作特色能凸顯重點,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
▲從學童的角度推困擾
其次,思考該年段的孩子在閱讀此篇文本時,可能會有什麼困擾。例如:是否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或經驗?是否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識字、對語詞意思的推論⋯⋯等)?有無對應的方法策略可幫助自己理解?
▲從教師的角度思引導
最後,回到教師的身分,思考課程目標為何?如何系列引導?例如:在第一課的基礎下,第二課能否漸撤鷹架,或是仍須教師引導?如何根據學童的口語、肢體、文字表達檢核教學成效,進而調整教學方式?
以「讀者、學童、教師」三個角度來思考,可讓陪伴在學童身邊的大人更瞭解學習的困擾,也能採取更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習。
3.教學引導
教師是學童和教材之間的橋梁,透過引導可以讓學童理解文本——掌握內容重點、覺察寫作特色,進而連結生活、學以致用,讓教材發揮最大效益。以下是教學引導時的提醒:
▲學習「方法」,責任轉移
教師宜調整過往偏重學科知識的灌輸式教學型態,透過提問、討論等方法,讓學童用各種素材,以進行檢索、擷取、統整並活用於生活情境中。同時,重視情境與脈絡化的學習,引導學童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性的知識。
教學時,可搭配「運用它」的設計,引發學童思考所學與生活、學習的連結。例如,覺察知識性與文學性文本的寫法,轉換成自己的寫作技巧;或是透過資訊檢索完成筆記,進一步與他人分享知識等。
為了讓學童習得上述能力,教師應從獨攬學習主權的重責,轉為漸進釋放責任到學童身上。過程中,透過好問題引導思考,並藉由搭鷹架、明示方法,讓學童得以依循,再經過多次練習,就能一步步穩定學童的能力。
在互動方式上,則從「大人、學童(師生)互動」轉為「大人、學童(師生)以及學童、學童(生生)並重」。教師的示範與帶領是為了讓學童可以模仿、複製,當學童慢慢體會到方法之後,就要適時放手讓他們自己試試看。因為,同儕的互動、共學經驗,遠比單向接收教師的訊息更為深刻。
在學習「方法」的前提下,評量焦點亦從重視「成果」轉為「歷程與結果」並重。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童自我監控、自評學習、覺察方法,並藉由評量的結果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若師生都能對此有共識,那麼教與學的壓力應該會大為降低。習慣的調整並不容易,教師也要像學童一樣,時時自評、省思,才能穩定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根據理念,運用教材
教學時,「讀本」、「學習筆記」同步運用,而非講解完讀本再進入習作的教學。「學習筆記」頁面上方的步驟,一開始是以教師引導為主的師生共學(TS),之後漸撤鷹架,逐漸轉成生生共學(SS),最後希望能達到獨自學習(S)的目標。提問前的小字即是引導語,透過「一問一答」或「同儕互動」的設計,以誘發學童主動思考。「學習筆記」的「統整應用」,目的在整理前幾課的內容,期使學童不但能理解內容,更要掌握知識性文本的特性、運用於生活。
此外,在忠於原著與教學時間的考量下,並以不影響全文脈絡為前提,這套叢書的「讀本」 從原著節錄了部分內容(以「~」表示內容刪減)。此舉的另一目的是,希望誘發學童對原著的興趣,進而培養閱讀長篇知識性文本的能力。因此,每一課開始放了封面和目次,教師可引導學童留意此訊息,讓學童瞭解該篇章的出處、屬於書籍的哪個部分,同時也能對全書重點及架構有整體感。
若在引導時發現疑慮,建議教師、家長可和學童討論如何修改,或是一起猜猜被刪減的內容可能是什麼,如此更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基於此,「學習筆記」中的「運用它」,也引導學童利用資訊檢索搜尋更多相關資料;同時,透過做筆記、與人分享、完成報告等方式,增進對該主題的理解。
過程中,建議讓學童以不同顏色的筆書寫,紀錄個人想法、同儕討論、教師引導的自我修正歷程,藉由視覺化的線索,強化學習經驗。此外,教材中也加入了「自評」和「他評」的設計,讓學童得以監控自己的學習狀況,並透過同儕的交流或親子的互動來深化學習。
4.學童學習
成功的「教」與「學」,除了要有完善的教材規劃、教師的循序引領外,還要因應學童的特性規劃學習任務,才能營造學習的成功感。各年段學童的特性與學習任務如下:
★低年級
此階段的學童仍十分天真,對事物也充滿好奇,若能善用學童主動探索的特性,就可引導他們透過文本大量識字,以累積基本能力,並從中學會一些閱讀方法,例如,運用策略瞭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並將訊息歸類、分類等。寫作的目標則是以文字、符號紀錄重要訊息,以及利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想法。另外,學童也要學著以「請教他人」獲得更多知識,並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聆聽不同的意見。
★中年級
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童已累積一些語彙,也具備識字的基本能力。接下來在閱讀方面,就要學習運用策略整理訊息,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將訊息歸類、分類、命名等。此外,還要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狀況適時調整策略。寫作的部份,需具備以段落或篇章陳述想法的能力,也要運用文字、符號快速紀錄一件事。此階段的學童,還要學習資訊檢索,以增加訊息來源的廣度。在「生生共學」方面,要針對他人的分享給予回饋,並透過同儕的討論過程,讓自己的學習方式更多元。
★高年級
在低、中年級的基礎下,高年級學童應該能自行解決大部分的識字、語詞問題。所以高年級的學習重點在於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而且要能因應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例如,閱讀訊息量豐富的說明文時,要選擇適當的結構圖來整理訊息。
在寫作方面,要能根據主題與寫作步驟,完成篇章作品;也要開始學習完成主題報告的方法。至於同儕間的共學互動則更為頻繁,透過分享、討論等多元的學習方式,豐富自己的經驗,讓自己想法更周全。另外,學童還要對檢索後的資料進行解讀與判斷,以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和應用能力。
★國中
進入國中,學習的任務又更上一層了,不但要理解文本內容,還要知道各類文本的形式和寫作特色。此時的閱讀策略要能幫助學童增進學習效能,進而整合跨領域知識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童對於訊息的整理、詮釋也應更為熟練。
寫作部分要完成結構完整、主旨明確的文章。資訊檢索的能力也須持續精進,學童蒐集資訊後,不但要解讀與判斷,還要分析、組織以擴充閱讀視野。最後,根據上述能力,完成主題報告。
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二者雖不牴觸,但教學方式卻可能有所差異。種種顧慮促使許多老師仍選擇以「講述」的方式來教學,但,努力「灌輸」的結果,真的能達到預期目標嗎?如果「講述」能達到目標,那麼,老師們不會常常感嘆教學成效不彰,近年來各種教學方法不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老師們似乎有必要停下腳步想想,該怎麼調整?
本教材即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可行模式,期望帶給教師另一種思維——教知識、更要教方法!
導讀2
給同學的話:學知識,有方法
內容主題
進入國中是一個全新的階段,學習內容加深加廣,任務的挑戰也越來越高。就如同單元主題「上天入地」,我們學習的不再只是可接觸的知識,而是要透過文本瞭解生活範圍以外的世界──地球上的高山、深海、地底世界,甚至是蒼穹的奧祕。此外,還要比對相似內容、不同寫法,進一步感受作者的風格,才能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所學。
希望透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讓我們不但能吸收新知,也成為有能力的探索者。
學習方法
看到一篇不太懂的文本,請不要害怕,只要跟著貓頭鷹老師一起「親近它」、「理解它」,就可以知道文本的重要概念、學會整理訊息的方法、知道作者有哪些特別的安排。
接著是「運用它」,學習利用筆記整理文本重點;若仍有疑惑,可透過資訊檢索或是經由與人合作,對某一主題搜尋並組織訊息,進而提出看法;再將獲得的知識與他人分享;最後還要想想這些知識是否可解決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
按照上面的步驟慢慢學習,透過討論和同學交流想法,你就能享受吸收新知的樂趣!
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以尊重學生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其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上述是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為了達到此目標——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們設計了「素養導向」的教材,讓教師、家長、關注教育的夥伴們看見理念落實的可能。《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叢書強調「不僅要學內容知識、更要學方法策略」、「不但要落實學校所學,更要應用於日常生活」。
文本,是學習的重要媒介,無論是在生活或學習上,學童都有許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文本,而閱讀的方法也會因文本的多樣性而有差異;其中,故事體(文學性文本)、說明文(知識性文本)是常見的兩類文本。因此,繼故事體之後,我們研發了說明文的教材,讓學童在故事體的學習基礎之上,繼續拓展閱讀廣度,深化閱讀能力,豐富閱讀素養。
除了教材,使用教材引導小孩學習的教師、支持陪伴小孩學習的家長、甚至是在學習中的小孩,都是影響「是否能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關鍵因素。以下就教材特色、教學準備、教學引導、學童學習四個面向分述之。
1.教材特色
▲根據學童經驗決定主題
說明文以傳達「知識」為主要目的,為求資料的正確性,此類文本在敘寫上難免較為生硬。因此,選擇文本時以貼近學童生活與學習經驗為優先,並與其他領域結合,慢慢拓展到知識與情意態度的培養,讓學童不但能理解文本內容,更能學會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為配合學童的能力、經驗,各年段的單元主題訴求如下:
■ 低年級:結合綜合領域
學童初入小學,希望能藉此培養「張大眼睛」觀察周遭人、事、物的能力。
■ 中年級:結合社會領域
主題為「原來如此」,讓學童能更進一步探究,發現日常事物的緣由。
■ 高年級:結合健體領域
活動量大且邁入青春期,更要瞭解身體構造,才能成為「健康的我」。
■ 國中生:結合自然領域
視野更加廣闊,除了可接觸的環境,還要「上天入地」的探索知識。
因此,本教材的單元主題依序為:張大眼睛、原來如此、健康的我、上天入地。期盼引導孩子從關注周遭人、事、物開始,逐漸往外延伸,增加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基於語文課綱選擇形式
十二年國教的語文領域課綱提到:「說明文本」為「文本表述」之一,屬於「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說明事理或事物的文本」。為達「說明的目的」,常採用描述、列舉、因果、定義等寫作手法,並透過數據、圖表、圖片等方式來輔助說明。
學童若能瞭解說明文常用的寫作方法,當有助於在豐富的訊息中擷取重點、歸類、分類、整理,甚至詮釋解讀,以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進而指出寫作目的與觀點。
為達上述目的,文本形式是否符合說明文的特徵也是選文的重要考量。各年段的教學設計除了引導學童透過圖文對照、擷取重點、整理訊息以增進理解,還要進一步認識多元的寫作形式,進而模仿、運用於生活。
▲讀本延伸相仿穩定學習
學習「方法」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童在不同情境下類推既有經驗,培養自學能力。然而,「方法有效」需建立在「能力穩定」的基礎上,需要多次相似經驗的累積,才能更有效的穩定孩子的能力。
本教材除了將各年段、各課的學習步驟一致化之外,低、中、高年級還挑選合適的延伸文本——或是出自同一本書,或是另外挑選內容主題相近、寫作形式相仿的文本。學童只要依照學習筆記的步驟,就能領略文中意涵,賞析作者的創作特色,同時讓自己更熟悉閱讀方法。
至於高年級和國中,則要在內容主題相近的基礎上,進一步比對不同的寫作形式,覺察作者意圖,以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
如果仔細閱讀「讀本」與「學習筆記」,可以發現編者有許多精心的安排。例如:「讀本」 最後的學習工具方便學童隨時查閱;「小貓頭鷹思考紀錄」不但標示了自然段,也示範如何在文本上做記號,讓學童有具體的例子可參考。在「學習筆記」方面,頁面上方有明確的步驟與方法,幫助學童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階段,以及可用何種方法來解決學習的問題。上方的貓頭鷹圖示則代表師生共學(TS)、生生共學(SS)、獨自學習(S)。
以低年級為例,從第一課的漫畫,慢慢過渡到以圖為主、文字為輔的繪本;以年段來看,隨著學童的成長,所閱讀的圖文訊息量也逐漸增加。無論哪個年段,學習步驟皆以「漸進釋放責任」理念來規劃。
至於教學過程的指導語,直接在「學習筆記」上以小字來呈現,從「師生問答」到「同儕互動」,希望引導學童慢慢學會「自我引導」的閱讀策略。根據「漸進釋放責任」的理念,各步驟的學習方式也有些差異,包括全班共作、兩兩分享、小組討論、獨自思考等,期使學習責任慢慢轉移到學童身上。
在「親近」、「理解」、「運用」每一個階段後,都引導學童「自評」學習成效,教師也可依此調整後續教學。上述的設計不但是為了協助學習者,同時也讓陪伴在學童身邊的大人(教師、家長)有更明確的引導方向。
2.教學準備
說明文的敘寫方式通常較為生硬而顯得不易親近,相關知識的豐富與否也是影響理解的重要因素。面對這類「親和力不強」的知識性文本,要如何引導學童親近、理解進而運用呢?以下提供三個備課方向。
▲從讀者的角度看文本
首先,純粹以讀者的角度閱讀文本,問自己:我喜歡嗎?這篇文本的內容重點是什麼?有何創作特色能凸顯重點,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
▲從學童的角度推困擾
其次,思考該年段的孩子在閱讀此篇文本時,可能會有什麼困擾。例如:是否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或經驗?是否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識字、對語詞意思的推論⋯⋯等)?有無對應的方法策略可幫助自己理解?
▲從教師的角度思引導
最後,回到教師的身分,思考課程目標為何?如何系列引導?例如:在第一課的基礎下,第二課能否漸撤鷹架,或是仍須教師引導?如何根據學童的口語、肢體、文字表達檢核教學成效,進而調整教學方式?
以「讀者、學童、教師」三個角度來思考,可讓陪伴在學童身邊的大人更瞭解學習的困擾,也能採取更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習。
3.教學引導
教師是學童和教材之間的橋梁,透過引導可以讓學童理解文本——掌握內容重點、覺察寫作特色,進而連結生活、學以致用,讓教材發揮最大效益。以下是教學引導時的提醒:
▲學習「方法」,責任轉移
教師宜調整過往偏重學科知識的灌輸式教學型態,透過提問、討論等方法,讓學童用各種素材,以進行檢索、擷取、統整並活用於生活情境中。同時,重視情境與脈絡化的學習,引導學童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性的知識。
教學時,可搭配「運用它」的設計,引發學童思考所學與生活、學習的連結。例如,覺察知識性與文學性文本的寫法,轉換成自己的寫作技巧;或是透過資訊檢索完成筆記,進一步與他人分享知識等。
為了讓學童習得上述能力,教師應從獨攬學習主權的重責,轉為漸進釋放責任到學童身上。過程中,透過好問題引導思考,並藉由搭鷹架、明示方法,讓學童得以依循,再經過多次練習,就能一步步穩定學童的能力。
在互動方式上,則從「大人、學童(師生)互動」轉為「大人、學童(師生)以及學童、學童(生生)並重」。教師的示範與帶領是為了讓學童可以模仿、複製,當學童慢慢體會到方法之後,就要適時放手讓他們自己試試看。因為,同儕的互動、共學經驗,遠比單向接收教師的訊息更為深刻。
在學習「方法」的前提下,評量焦點亦從重視「成果」轉為「歷程與結果」並重。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童自我監控、自評學習、覺察方法,並藉由評量的結果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若師生都能對此有共識,那麼教與學的壓力應該會大為降低。習慣的調整並不容易,教師也要像學童一樣,時時自評、省思,才能穩定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根據理念,運用教材
教學時,「讀本」、「學習筆記」同步運用,而非講解完讀本再進入習作的教學。「學習筆記」頁面上方的步驟,一開始是以教師引導為主的師生共學(TS),之後漸撤鷹架,逐漸轉成生生共學(SS),最後希望能達到獨自學習(S)的目標。提問前的小字即是引導語,透過「一問一答」或「同儕互動」的設計,以誘發學童主動思考。「學習筆記」的「統整應用」,目的在整理前幾課的內容,期使學童不但能理解內容,更要掌握知識性文本的特性、運用於生活。
此外,在忠於原著與教學時間的考量下,並以不影響全文脈絡為前提,這套叢書的「讀本」 從原著節錄了部分內容(以「~」表示內容刪減)。此舉的另一目的是,希望誘發學童對原著的興趣,進而培養閱讀長篇知識性文本的能力。因此,每一課開始放了封面和目次,教師可引導學童留意此訊息,讓學童瞭解該篇章的出處、屬於書籍的哪個部分,同時也能對全書重點及架構有整體感。
若在引導時發現疑慮,建議教師、家長可和學童討論如何修改,或是一起猜猜被刪減的內容可能是什麼,如此更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基於此,「學習筆記」中的「運用它」,也引導學童利用資訊檢索搜尋更多相關資料;同時,透過做筆記、與人分享、完成報告等方式,增進對該主題的理解。
過程中,建議讓學童以不同顏色的筆書寫,紀錄個人想法、同儕討論、教師引導的自我修正歷程,藉由視覺化的線索,強化學習經驗。此外,教材中也加入了「自評」和「他評」的設計,讓學童得以監控自己的學習狀況,並透過同儕的交流或親子的互動來深化學習。
4.學童學習
成功的「教」與「學」,除了要有完善的教材規劃、教師的循序引領外,還要因應學童的特性規劃學習任務,才能營造學習的成功感。各年段學童的特性與學習任務如下:
★低年級
此階段的學童仍十分天真,對事物也充滿好奇,若能善用學童主動探索的特性,就可引導他們透過文本大量識字,以累積基本能力,並從中學會一些閱讀方法,例如,運用策略瞭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並將訊息歸類、分類等。寫作的目標則是以文字、符號紀錄重要訊息,以及利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想法。另外,學童也要學著以「請教他人」獲得更多知識,並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聆聽不同的意見。
★中年級
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童已累積一些語彙,也具備識字的基本能力。接下來在閱讀方面,就要學習運用策略整理訊息,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將訊息歸類、分類、命名等。此外,還要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狀況適時調整策略。寫作的部份,需具備以段落或篇章陳述想法的能力,也要運用文字、符號快速紀錄一件事。此階段的學童,還要學習資訊檢索,以增加訊息來源的廣度。在「生生共學」方面,要針對他人的分享給予回饋,並透過同儕的討論過程,讓自己的學習方式更多元。
★高年級
在低、中年級的基礎下,高年級學童應該能自行解決大部分的識字、語詞問題。所以高年級的學習重點在於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而且要能因應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例如,閱讀訊息量豐富的說明文時,要選擇適當的結構圖來整理訊息。
在寫作方面,要能根據主題與寫作步驟,完成篇章作品;也要開始學習完成主題報告的方法。至於同儕間的共學互動則更為頻繁,透過分享、討論等多元的學習方式,豐富自己的經驗,讓自己想法更周全。另外,學童還要對檢索後的資料進行解讀與判斷,以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和應用能力。
★國中
進入國中,學習的任務又更上一層了,不但要理解文本內容,還要知道各類文本的形式和寫作特色。此時的閱讀策略要能幫助學童增進學習效能,進而整合跨領域知識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童對於訊息的整理、詮釋也應更為熟練。
寫作部分要完成結構完整、主旨明確的文章。資訊檢索的能力也須持續精進,學童蒐集資訊後,不但要解讀與判斷,還要分析、組織以擴充閱讀視野。最後,根據上述能力,完成主題報告。
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二者雖不牴觸,但教學方式卻可能有所差異。種種顧慮促使許多老師仍選擇以「講述」的方式來教學,但,努力「灌輸」的結果,真的能達到預期目標嗎?如果「講述」能達到目標,那麼,老師們不會常常感嘆教學成效不彰,近年來各種教學方法不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老師們似乎有必要停下腳步想想,該怎麼調整?
本教材即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可行模式,期望帶給教師另一種思維——教知識、更要教方法!
導讀2
給同學的話:學知識,有方法
內容主題
進入國中是一個全新的階段,學習內容加深加廣,任務的挑戰也越來越高。就如同單元主題「上天入地」,我們學習的不再只是可接觸的知識,而是要透過文本瞭解生活範圍以外的世界──地球上的高山、深海、地底世界,甚至是蒼穹的奧祕。此外,還要比對相似內容、不同寫法,進一步感受作者的風格,才能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所學。
希望透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讓我們不但能吸收新知,也成為有能力的探索者。
學習方法
看到一篇不太懂的文本,請不要害怕,只要跟著貓頭鷹老師一起「親近它」、「理解它」,就可以知道文本的重要概念、學會整理訊息的方法、知道作者有哪些特別的安排。
接著是「運用它」,學習利用筆記整理文本重點;若仍有疑惑,可透過資訊檢索或是經由與人合作,對某一主題搜尋並組織訊息,進而提出看法;再將獲得的知識與他人分享;最後還要想想這些知識是否可解決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
按照上面的步驟慢慢學習,透過討論和同學交流想法,你就能享受吸收新知的樂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2折$160
-
新書61折$230
-
新書78折$296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1
-
新書85折$323
-
新書88折$334
-
新書88折$334
-
新書9折$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