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使讀者在面對動態而複雜的環境問題時,能夠快速、清楚地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的重點與脈絡,本書以系統理論為核心,介紹各種系統性的評估、規劃、管理與控制方法,期使讀者能夠快速地解析環境問題的核心、同時擬定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並具備選擇最佳化決策管理工具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鶴文
現職: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學歷: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學士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碩士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
經歷: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
全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環境工程技師及格
主要專長:
永續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影響評估
環境系統分析
環境資訊學
著作:
《環境評估—系統原理與應用》
《公害防治環境教育訓練教材》(總編輯)
《環境悲歌—肆虐的汙染》
陳鶴文
現職: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學歷: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學士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碩士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
經歷: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
全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環境工程技師及格
主要專長:
永續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影響評估
環境系統分析
環境資訊學
著作:
《環境評估—系統原理與應用》
《公害防治環境教育訓練教材》(總編輯)
《環境悲歌—肆虐的汙染》
目錄
第一章 系統分析原理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系統科學的內涵
第三節 系統的內涵與特徵
第四節 系統分析程序
第二章 環境系統與永續發展
第一節 環境系統
第二節 環境系統的循環
第三節 永續環境管理的內涵與原則
第四節 永續環境管理概念的變化
第三章 環境系統規劃與管理原理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外部及內部環境
第三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對象及內容
第四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程序及內容
第四章 環境政策工具
第一節 系統失靈與矯正
第二節 環境政策工具
第三節 環境政策的制定與選擇
第四節 環境政策制定的程序
第五章 環境分析工具
第一節 環境資料的內涵
第二節 模型建立的程序
第三節 資料挖掘
第四節 數學規劃
第五節 模擬分析
第六章 環境成本與效益分析
第一節 環境成本分析
第二節 環境價值分析
第三節 環境成本與效益分析
第七章 環境系統設計、控制與調適
第一節 系統工程設計原理
第二節 系統工程設計程序
第三節 生態化設計與清潔生產
第八章 環境績效管理
第一節 績效評估的內涵
第二節 績效評估的架構與程序
第三節 環境指標與績效評比
參考書目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系統科學的內涵
第三節 系統的內涵與特徵
第四節 系統分析程序
第二章 環境系統與永續發展
第一節 環境系統
第二節 環境系統的循環
第三節 永續環境管理的內涵與原則
第四節 永續環境管理概念的變化
第三章 環境系統規劃與管理原理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外部及內部環境
第三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對象及內容
第四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程序及內容
第四章 環境政策工具
第一節 系統失靈與矯正
第二節 環境政策工具
第三節 環境政策的制定與選擇
第四節 環境政策制定的程序
第五章 環境分析工具
第一節 環境資料的內涵
第二節 模型建立的程序
第三節 資料挖掘
第四節 數學規劃
第五節 模擬分析
第六章 環境成本與效益分析
第一節 環境成本分析
第二節 環境價值分析
第三節 環境成本與效益分析
第七章 環境系統設計、控制與調適
第一節 系統工程設計原理
第二節 系統工程設計程序
第三節 生態化設計與清潔生產
第八章 環境績效管理
第一節 績效評估的內涵
第二節 績效評估的架構與程序
第三節 環境指標與績效評比
參考書目
序
自序
「環境規劃與管理」是一門跨領域、整合性課程,它涵蓋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等不同領域的內涵,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時,除需具備環境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外,更必須涉略經濟、社會、行政、法律、管理、統計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因為涵蓋面廣,初學者不容易深入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精神與內涵,其原因是缺乏永續經營與系統思維的核心概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陷入了點狀的思考陷阱。
系統思維是一種整體性、動態性的思維模式,它考慮系統單元之間的關聯、互動與回饋機制,系統思考可以協助我們發現問題的根本,看見問題的更多可能性,讓我們在面對複雜系統時看穿問題的表象,避免在決策過程中受困於自己的領域範圍(Territoriality)。為了使讀者了解如何將經濟、行政、法律與管理等不同學科知識融入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架構之中,本書以系統理論為核心,介紹系統性的管理思維、系統性的評估、規劃、管理、控制與績效評估方法,使讀者在面對動態而複雜的環境管理問題,可以清楚的了解環境問題的核心、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以及如何選擇適合的決策管理工具。
本書之撰寫主要是配合環境規劃與管理相關課程設計,共分成八個章節,前三章說明系統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永續環境系統的精神與原則,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紹環境規劃與管理常用的分析與管理工具,最後兩章介紹系統工程設計與綜合性的系統績效評估方法,讀者可以選擇合適的章節進行閱讀。惟環境規劃與管理涉及領域甚廣,新知獨見出版甚繁,讀者可依據本書架構補以相關書籍,豐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知識內涵並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未來趨勢。編印匆促,疏漏難免,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為幸。
「環境規劃與管理」是一門跨領域、整合性課程,它涵蓋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等不同領域的內涵,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時,除需具備環境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外,更必須涉略經濟、社會、行政、法律、管理、統計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因為涵蓋面廣,初學者不容易深入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精神與內涵,其原因是缺乏永續經營與系統思維的核心概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陷入了點狀的思考陷阱。
系統思維是一種整體性、動態性的思維模式,它考慮系統單元之間的關聯、互動與回饋機制,系統思考可以協助我們發現問題的根本,看見問題的更多可能性,讓我們在面對複雜系統時看穿問題的表象,避免在決策過程中受困於自己的領域範圍(Territoriality)。為了使讀者了解如何將經濟、行政、法律與管理等不同學科知識融入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架構之中,本書以系統理論為核心,介紹系統性的管理思維、系統性的評估、規劃、管理、控制與績效評估方法,使讀者在面對動態而複雜的環境管理問題,可以清楚的了解環境問題的核心、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以及如何選擇適合的決策管理工具。
本書之撰寫主要是配合環境規劃與管理相關課程設計,共分成八個章節,前三章說明系統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永續環境系統的精神與原則,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紹環境規劃與管理常用的分析與管理工具,最後兩章介紹系統工程設計與綜合性的系統績效評估方法,讀者可以選擇合適的章節進行閱讀。惟環境規劃與管理涉及領域甚廣,新知獨見出版甚繁,讀者可依據本書架構補以相關書籍,豐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知識內涵並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未來趨勢。編印匆促,疏漏難免,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為幸。
內容連載
第一節 緒論
在1968年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所發表的《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一書中已可窺見系統理論的基本雛型,由於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資訊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等各種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七十年代後系統概念已被具體化並廣泛的應用於各類的工程技術開發及系統管理問題上。一般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將系統理論區分成狹義系統論與廣義系統論兩部分,其中,狹義系統論著重對系統理論本身的分析研究,而廣義系統論則涵蓋了科學、技術與哲學面向的討論。
1. 系統哲學
包括系統的本體論(Ontology)、認識論(Epistemology)、價值論(Axiology)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利用這些哲學理論的內涵,來建立起系統理論的基礎。除此之外,理哲學以及管理哲學等哲學內容也是建立起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的重要基礎。
2. 系統科學
是指從系統的角度來觀察研究客觀的世界,並藉由分析、歸納複雜系統的演化規律,以達成建立、管理和控制複雜系統為目的的科學。它著重於研究系統的要素(或元素)、結構和系統的行為(性質)方面的研究,以及探討各種系統仿真(Simulation)、優化(Optimization)、控制的理論和方法(如運籌學、統計學、人工智慧、環境資訊學、知識管理、控制理論)。
3. 系統分析
是指利用系統哲學精神、系統科學方法來解決複雜環境系統的一種科學。一般而言,環境問題是一個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複雜巨系統(Complex system),在這樣的環境系統中,組成元素的數量與種類可能非常龐大而具多樣性,若在彼此之間的作用機制不清楚且系統結構又呈現多層次的複雜結構關係時,是不可能透過簡單的分析方法從微觀描述來推斷系統的宏觀行為。而系統分析的目的就是運用系統哲學的概念以及系統科學的方法與理論,以系統性、程序性的方式分析環境問題的階層關係以及元素之間的互動關聯,了解系統行為的特徵以解決系統規劃、設計、建造、操作、管理、維護的問題。
在1968年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所發表的《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一書中已可窺見系統理論的基本雛型,由於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資訊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等各種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七十年代後系統概念已被具體化並廣泛的應用於各類的工程技術開發及系統管理問題上。一般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將系統理論區分成狹義系統論與廣義系統論兩部分,其中,狹義系統論著重對系統理論本身的分析研究,而廣義系統論則涵蓋了科學、技術與哲學面向的討論。
1. 系統哲學
包括系統的本體論(Ontology)、認識論(Epistemology)、價值論(Axiology)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利用這些哲學理論的內涵,來建立起系統理論的基礎。除此之外,理哲學以及管理哲學等哲學內容也是建立起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的重要基礎。
2. 系統科學
是指從系統的角度來觀察研究客觀的世界,並藉由分析、歸納複雜系統的演化規律,以達成建立、管理和控制複雜系統為目的的科學。它著重於研究系統的要素(或元素)、結構和系統的行為(性質)方面的研究,以及探討各種系統仿真(Simulation)、優化(Optimization)、控制的理論和方法(如運籌學、統計學、人工智慧、環境資訊學、知識管理、控制理論)。
3. 系統分析
是指利用系統哲學精神、系統科學方法來解決複雜環境系統的一種科學。一般而言,環境問題是一個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複雜巨系統(Complex system),在這樣的環境系統中,組成元素的數量與種類可能非常龐大而具多樣性,若在彼此之間的作用機制不清楚且系統結構又呈現多層次的複雜結構關係時,是不可能透過簡單的分析方法從微觀描述來推斷系統的宏觀行為。而系統分析的目的就是運用系統哲學的概念以及系統科學的方法與理論,以系統性、程序性的方式分析環境問題的階層關係以及元素之間的互動關聯,了解系統行為的特徵以解決系統規劃、設計、建造、操作、管理、維護的問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23折$160
-
新書9折$630
-
新書9折$630
-
新書9折$630
-
新書93折$651
-
新書95折$665
-
新書95折$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