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創意與美的心靈饗宴
如常法師(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2014年,畫家王卉娟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菩薩在哪裡」,廣受參觀者的好評與喜愛。歲月如梭,卉娟又將巡迴展出,並出版《千年的邀請──畫說人間菩薩》。
《千年的邀請──畫說人間菩薩》開卷《蝴蝶夢?夢蝴蝶?──緣起》,如佛經般從「如是我聞」開始,接下來六卷則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題材看似傳統,內容卻不離現代,如其中一幅《童子拜觀音》,此題材一般常見是據《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繪製,經中觀世音菩薩住光明山,善財童子到此,「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欝,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此畫不見泉流縈映、樹林蓊欝,卉娟將結跏趺坐於金剛寶石上的觀音菩薩,坐進手機裡,這讓我想起星雲大師大師一再主張傳統佛教與人間佛教要融和,闡述佛法應該要與時俱進,給人懂、給人受用。
本書除了題材特殊,將傳統美感融入現代生活,圖文並茂又是另一特色。當初拿到初稿,我「乖乖」地看標題,再賞圖,接著讀文,是卉娟的豐富的想像力感染了我,漸漸地我或只看標題,或只觀圖,又或只讀文,隨後掩卷想像作者將出什麼奇招……答案甚是有趣。
此外,本書的呈現方式亦深具特色,如書中第一幅畫《如是我聞──畫面中的四人》,當看到標題,想當然畫面必定有四個人,再看圖,只見兩位羅漢,哪來的四個人?我努力尋找,發現圖中還有兩枚印章,心想莫非……,再讀文,讓人不禁會心一笑,雖然我的答案和作者不盡相同,卻是讀此書的一大樂趣也。
作者的創意,如作者在文中所引的《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祈願此書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美的饗宴,更是一場心靈的饗宴。
推薦序
心如工畫師/釋寛謙(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
《千年的邀請─畫説人間菩薩》全書以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為章節,充分展現出以畫分享佛法的心意。
人間菩薩,以各式各樣不同的樣貌遊走人間,而菩薩的本懷除了拔除眾生之苦和給與眾生安樂,最重要還是要以般若為前提,方可成就菩薩的方便萬行。
畫家卉娟在她的畫作,透過設問自答的方式,描述出畫的意涵,同時也反問讀者,讓觀賞者也能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每一幅作品是心的投射,與佛法相應。
我們總是在與生死無關的問題在摸索,在現象上做點滴的分別執取,孰不知諸現象是因緣的生滅。
《雲端對話》系列──畫家創作的題材與目前3C產品充斥我們的生活相融合,「有空常來聊噢」便描繪出手機介面,但不同的是手機外有唐俑與胡人牽駱駝圖像虛實交錯。現實中人們不也這樣嗎?藉由網路、雲端,時空自在穿梭游移。
《童子拜觀音》──觀音在手機的待機畫面上、童子在手機外的空間參拜,看來不同的時空,卻有著某種程度的連結。雲端上的菩薩,可以從空中下來接受朝拜,也能從網路雲端中虛擬現身。完全不必擔心是FB、Skype、Line、還是WeChat才能與菩薩連線,菩薩一直都在線呢,完全不受限!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畫家卉娟以描繪出生活中各種體驗佛法的「如是我聞」,喜歡繪畫的、歡喜佛法的,一定可以濡沐於此。
推薦序
文字、繪畫、佛法三妙/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
這本書文字、繪畫、佛法三妙,融文學、藝術、哲思於一爐。不論您要不要修行,都可從中獲得莫大利益。
文中有畫,畫中有文;文中有佛,佛中有文;畫中有佛,佛中有畫。文、畫、佛構成有機的建築,一三三一,可以縱可以橫,也可以不縱不橫。
涵詠者不知如何吐出胸中的塊壘,該是不可言說的諸法實相吧!如是文,是文如,文如是;如是畫,是畫如,畫如是;如是佛,是佛如,佛如是。文是現代的白話文和英文,卻述說著古老的佛語;畫是現代的畫材和畫法,卻描繪出永恆的法報化;佛是現代的威儀和場景,卻直指不老荒的心性。圓融法界,無盡緣起,一切盡在不言中!
圓滿佛道的六波羅蜜,從畫中呼之欲出;三所成慧的聞思修,由文字表露無遺;世出世間的三明六通,藉沉澱的心靈宣洩。
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智慧與慈悲,透過不斷創新的變文、變相、梵唄,滋潤著苦海中的眾生。這本畫冊當之無愧!
發願、誦經、讀經、解經、行經、轉經、回向的過程,須要內寂其心、觀察實相、反省、對話、弘化。作者辦到了,縝密的思辨,細膩的筆觸,柔美的構圖,獨到的悟證,善說法者亦如斯而已!
2017年12月15日於中華維鬘學會
推薦序
盡在不言中
趙曉寧(資深媒體人)
很少看到像卉娟這樣的妙人;她的妙,在於畫作,更在於無盡的巧思。
明明只是畫魚,別的水墨畫家要不規規矩矩地畫幾隻魚、幾許水草,要不就點綴一些花,可卉娟偏偏要畫一隻與所有同類背道而游且逍遙法外的「漏網之魚」!
壁畫上的飛天,個個優雅高貴,卉娟的筆下卻擔心這些著古裝的飛天若是生在現代,那樣的慢動作,肯定會競爭不過一般人,還可能失業!
即便是人人景仰的菩薩,到了她的畫中也別有一番狀況;那些原本在一般人心目中高高在上的「非人」,卉娟讓祂們有的與太空人聊天,有的「懶散怕梳妝,正在修竹子」,有的甚至還似乎不太樂意端坐在佛桌上。
不過,可別以為卉娟只會把菩薩如此人性化,她的人性化裡面,其實不僅饒有禪意,更大有佛法在。
就像她畫藥師佛,就不單純是畫佛,而是問眾生生的是什麼病?藥師佛那許許多多的藥罐子中,裝的又是什麼藥?而一位伸著一隻腳的佛菩薩,畫上寫的則是「臨時抱佛腳」,幾乎是一語道盡了眾生相。
畫佛、畫菩薩之外,卉娟也畫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像是一幅大大小小的傘,不是讓人撐來遮陽、遮雨,而是讓許多小人兒拿來當船在水上飄。再一看,這幅畫的標題赫然是「有佛法就有辦法」,不禁讓人大樂。
說了半天,若有人以為卉娟的畫只以巧思取勝可又不然;她的畫,不僅構圖嚴謹,筆觸也十分流暢,尤其中間不少一筆筆勾勒的線條,沒有良好的定力與功夫,絕對畫不出,畫家個人的佛學修養,更是盡在不言中。
許多大師的畫,可以讓人駐足,讓人景仰,卉娟的作品卻讓人有時莞爾,有時忍俊不已,更有不少教人細細思量、慢慢品味。她的畫值得欣賞,她的文字同樣值得玩味。
自序
畫畫是記錄生活 也是提升智慧的一種練習
「畫畫是記錄生活也是提升智慧的一種練習」,這句話通常是我畫展演講的開場白,也是此書最重要的分享。
繪畫早期,我畫會笑的菩薩,畫面裡的微笑,是當時讓自己有勇氣再站起來的力量。我讚歎!爲什麽菩薩可以擁有那份「永遠」的微笑?為什麽菩薩可以像「不倒翁」一樣,倒了又起?接受了一些學術研究的薰陶以後,除了菩薩的笑容,畫畫更接近於一種研究與學習,看看東方的和西方的文化、了解現代的科技與古代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繪製的過程中,將所學到的營養與日常生活作結合。近幾年的作品,較多是與現代有關的元素與議題,例如:〈變形金剛〉、〈雲端對話〉、〈我的這杯茶〉(My
cup of tea,意思同時下年輕人說的:這是我的菜)、〈你在地球做什麽〉、〈向左走
向右走〉、〈唯我獨尊與世界大同〉之類。當然〈八仙過海〉、〈天女散花〉、〈魚籃觀音〉等沿用多年的佛畫題材也被重新審視,並賦予新的生命。也就是說,這些作品是以一個現代人的角度,對這些新、舊題材的理解與活用。例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起伏,透過〈兩隻螞蟻在吵架〉這個題目,探討什麽是可以讓自己看清事情真相的「高度」;而〈智慧如海〉講的則是「深度」。在繪製〈勿為閒事長無明〉時,面對畫面上的錯字,我究竟該撕掉重畫、畫其它東西遮蓋,還是要勇敢地面對這個錯誤?當博物館裡第6和第7世紀的思維菩薩,以及近代羅丹的雕塑沉思者三者聚在一起思維時,他們想些什麼呢?當然畫面還要加上21世紀號稱擁有著高度現代科技的我們,我們想些什麼呢?
如果您覺得我畫作的題材有趣,在面對〈千年不捨的包袱〉時,以古人智慧作爲正面能量的來源,帶給我的是另一種生命的趣味。如果在展場,這些畫面、繪畫過程説明,以及先人智慧可以讓人爲之動容,以書籍的方式呈現,希望可以讓這份感動持續,進而滋潤我們的心靈。
我在原有《菩薩在哪裡》畫冊的圖面基礎上,加入作畫過程説明,以及近三年的新作品。希望《千年的邀請──畫說人間菩薩》一書圖文並重的呈現,能夠讓自認為「不會畫畫」的讀者覺得繪畫其實滿有意趣,也能夠讓對流傳千年的智慧,以及提升生活品質有興趣的讀者,提供文字之外的解讀方式。
墨爾本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