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彼優特。
我出生於波蘭,兩千年時遷居日本,在摩根史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 擔任培訓發展襄理(Learning & development vice
president),之後轉至Google負責亞太地區人才開發、國際人才訓練策略等業務。目前我是一名商業顧問,為企業提供商務策略、創新等專業意見,除了幫忙訓練幹部、開發新工作流程、改善工作環境,也從事人力資源、新業務的開發與企劃。
我在日本已住了十六年,對日本文化情有獨鍾,從摩根史坦利時代就開始練合氣道,對禪也相當有興趣,目前正在學習中。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各位聽到「Google」會想到什麼呢?
搜尋引擎?尖端企業?員工福利非常好?
沒錯,這些都是事實。我在Google工作時,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Google的「強烈使命感」。他們要求自己永遠要跑在世界前頭,並堅持不斷提升成效。
Google一直在思考如何創造十倍成果,並將想法付諸實行,成功達成目標。
一九九七年,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Mikhaylovich Brin)在註冊「Google.com」這個域名時,「Google」這個名字還不值一毛錢,然而到了二○一六年,價值卻已超過十四兆五千億日圓。
勞動生產力方面,Google單名員工一年可創造一千二百五十九萬日圓。這個數字有多高呢?和日本大企業比比看就知道。松下電器(Panasonic)為三百萬日圓,日立(Hitachi)則是三百一十一萬日圓,僅有Google的約四分之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我認為問題出在工作方式和公司制度。
你的工作永遠做不完嗎?光應付雜事就焦頭爛額了,根本無暇處理重要工作?
如果你有這樣的煩惱,本書對你一定有所幫助!
◎為什麼日商的生產力那麼低?
我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經常走訪各大日本企業。過程中我發現,日本員工之所以工作永遠做不完,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太愛拖
日本人工作很喜歡「拖」,常把「我回去考慮一下」掛在嘴邊。
我做事習慣當場解決。大事也好,小事也罷,只要當場處理完畢,就可以從腦袋中「移除」,專心進行下一件工作。
若把工作「帶回去」考慮,解決之日恐怕遙遙無期。即便是無法當場解決的案子,也應該盡量處理,釐清現階段狀況,並回報對方目前已掌握的資訊。
2、太愛分析探討
在日本企業辦講座時我發現,日本人真的好愛探討問題喔!
按部就班思考分析是很重要沒錯,但「直覺」也很重要。「直覺」不單只是第六感,更是人生經驗的結晶。
與其做什麼事都從「分析」著手,何不跟著「直覺」走走看呢?大多時候「直覺」都是很靈的,如果邏輯思考所得出的結論與「直覺」相反,就相信自己的直覺吧!
日本非常流行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派的邏輯思維,使用理則或商業架構(Framework)分析事物。不過,「分析」並不等於「創意」。邏輯思維是「問責」(Accountability)的利器,主要用來彙整思緒、說明給別人聽,而非以創新為目的。而「創意」則是將各種材料擺在桌上,跟隨「直覺」構思靈感。
在這凡事講求創意的年代,各位也差不多該脫離「麥肯錫思維」了吧?
3、太愛開會
職場中過高的「溝通成本」,是否也為你帶來莫大的壓力呢?
莫名其妙的會議永遠開不完、一樣的事情要說一百遍、永遠找不到主管、下屬粗心大意,害你整天提心吊膽,無法專心工作,每每看到這樣的企業情景,都讓我不禁感嘆,這些人完全不懂得善用溝通工具。
電子郵件回來回去不累嗎,為什麼不直接見面談呢?比起紙上談兵,何不做出樣本討論呢?雙方雞同鴨講,導致過程中不斷修改訂正。
其實有很多事半功倍的方法,像是直接將Word檔投影在大螢幕上,大家一起討論、製作資料。與其在台上講得天馬行空,倒不如直接拿出樣本給大家看,集思廣益。這樣不但更有建設性,也方便大家達成共識,提高工作效率。
◎想要在這個時代存活?你需要創造戲劇性的變化!
在前言的最後,我要宣傳一下本書重要的觀念:「盡情破壞你的工作!」想存活下去,我們必須追求終極高效率,設法跳脫「自力完成工作」的傳統框架。
在資訊科技(IT)和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下,很多人都擔心自己將來會丟失飯碗。人類世界在蒸汽機出現後開始機械化(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出現電氣革命和大量生產的技術(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腦和網際網路則引發了資訊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後,我們的工作內容日新月異,我實在無法想像,五年後的自己是從事什麼工作。但我認為,這非但沒什麼好怕的,反而令人雀躍不已。
身處這個時代,我們不應該只是擔心自己將來沒事做,而是要思考如何讓機器「代勞」,設法讓工作更自動、更省力。
汽車的「自動駕駛」就是「電腦贏過人腦」的典型例子,以前只有人類才能開車,現在機器能開得比人更好。
網路串流影片公司「網飛」(Netflix)以前只是一家DVD宅配出租公司,直到他們淘汰DVD實體、將需要人手的宅配服務改為網路輸送、全面自動化後,才有了今日的規模。現今「打破陳規」的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Facebook雖然沒有媒體設備,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Airbnb旗下沒有半張床鋪,卻是全世界最大的旅館業者;汽車共享(空閒時用自家車輛載客)公司優步(Uber)也開始推行自動駕駛,以後也許就不需要「司機」了。
他們做得到,各位一定也做得到。將自己的工作和資訊科技結合,非但不會讓你失去工作,還能開創下一個紀元。即便沒有這麼「偉大」,至少也可以幫你節省時間,提升成果。
你現在最需要的是「創新」。如果每天都做一樣的工作,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總有一天一定會被電腦取代。
時代在變化,我們不應該只是隨俗浮沉。只要你能夠超越變化,永遠走在時代尖端,就不用擔心被時代淘汰!
不是被動地隨著變化起舞,而是主動控制變化,預測時代趨勢,自己改變時代。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需要的是Google的「十倍成長思維」,不是成長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而是一口氣成長十倍!因循舊法是無法突破這個數字的,將目標訂為十倍有助我們跳脫傳統思維,從根本建立全新的工作模式。
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教大家如何增加效率速度的「工作教學書」。然而,記住所有鍵盤快速鍵,頂多只能節省短短的幾分鐘、幾秒鐘,並不會為你的職場生活帶來什麼戲劇性的變化。
我們之所以追求高效率,不只是為了提早一小時下班,而是為了有效利用時間,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進行更大型的工作、幫助更多的人,藉此提升利潤。相較之下,節省幾分鐘、幾秒鐘根本就沒有意義。
這些目標看似遙不可及,但做起來並不困難。只要有心,人人都做得到。
我在波蘭的一個鄉下小村落長大,村裡讀到高中的只有我一個人,我既不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高材生,也不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但我還是成功進入Google工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從不隨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雙眼觀察、動腦思考,再付諸實行。只要抓到訣竅,即便你不是高人一等的菁英,也一樣可以把工作做好。
看到這裡,相信一定有人心想:「這麼拚命工作不累嗎?」放心,本書除了教你怎麼工作,還教你怎麼放鬆,畢竟太過緊繃是做不好工作的。
我的祖國波蘭是中途才引進資本主義的。然而,資本主義卻辜負了國民的期望,失業率飆高,我連高中都還沒讀完,就前往德國工作了。我父親是專業技師,但在德國,我一天就能賺到父親兩、三個月的薪水。
我這才明白,變化總是出其不意,人不能永遠墨守陳規。
你我都活在變化不斷的時代。
在此,誠心祝福各位都能夠成功設計出全新的「工作時間軸」,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二○一七年一月
彼優特.菲利克斯.吉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