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我們終將再次相認
這是一本穿越時間的記憶之書,也是三代情書。一本書,兩個家族,三代人,父女、母子、父子,黛嫚所寫的,是以這些親密關係所織就的網絡世界。
然而,家族史,並不是黛嫚真正想寫的。我知道黛嫚真正想寫的是什麼,她想要留住時間,銘刻記憶,以備遺忘。正確地說,是以備自己將來有一日遺忘了親愛的父親,遺忘了親愛的少年們,為了一種「孤獨的覺悟」,她要用力記憶。
所以,這本書是因孤獨的覺悟而寫。中年寫給少年,寫給少年的中年,也寫給自己即將邁向孤獨的老年。為了不想遺忘,所以要用力記憶,為了不想被遺忘,所以要留下備忘。
書的前言,從作者的記憶銘刻寫起,「我知道,他們永遠是少年東與少年悠,不會再長大。」而尾聲,則留下孤獨未來式的餘韻,「而我或阿杰,終究會步上我們的孤獨之旅。」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進入空窗期的中年女子,為自己所裝備的記憶糧食,以備來日孤獨時,一點一點食用。然而,實際上,這是母親為心中永遠不會再長大的少年們而寫,也是女兒為心中永遠不會再老去的父親而寫。
所以要備忘。所以,這本書充滿瑣碎細節,拼織許多日常對話,作者以溫暖的色澤,為記憶場景打光,餐桌上,書桌前,車廂裡,睡前床邊,一言一笑,聚光特寫,highlight成為恆星一般的記憶光點。
作者想著,如果將來有一天,我必須遺忘全世界,也能夠從備忘錄中,尋繹記憶的光點,按圖索驥,找到你們的所在,重新認識你們一次。
書中最動人的記憶書寫,是關於記憶的失落。中年的生命,正處於一連串的堆疊有成,以及一連串的失落開端的邊界,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面對失去。
中年母親,要學習接受孩子已經如鷹昂揚,飛向獨立的天空。然而,房子是記憶體,每日拉開窗簾,陽光都會將所有失落映射出來。所有孩子成長過程的年輪,每個細節,都從陽光的摺面,從細碎的塵影,一點一點明晃晃地跳到中年母親的眼前。
我們會永遠記得,嬰兒第一次吐奶的味道,第一次喊媽媽的聲音,第一次站起來走路,回頭對你得意微笑的神情,第一次青春期的彆扭,每一次的談心、聊天、鬥嘴。這些都是無法抹除的生活紋理,銘刻在母親的身體裡,鑲嵌在房子的所有角落。
關於父親的記憶遺落,更是書中極其動人的片斷。書中,父親逐漸遺落了辨識女兒的線索,那些以超過五十年的時光,以無數日常生活與情感連帶所密織的線索,在父親的腦海裡,一點一點鬆脫散佚,女兒們不厭其煩地為父親補脈絡,補細節,以清雅山水、各國味蕾的美食地圖,以七姊妹齊聚的高聲喧譁,試圖將父親拉回有七仙女那個吵雜但溫暖的世界。
然而,父親終於遺忘所有,走向自己的孤獨。他三分鐘就能將女兒抹去一次,他每抹去一次,女兒就與他再相認一次。這是女兒的執念。
最後,為了讓父親可以最快速回到他的安全家園,美食地圖從山清水媚與萬千風景,變成住家附近的小7。沒關係,即使你已經永遠忘記我,我也會一直陪伴你。這是女兒對父親的終極告白,深摯動人。
我們這個世代,正在逐漸遺忘與被遺忘中。黛嫚所寫的,是她的不忍不捨,也是她的放手與祝願。
對記憶完全掏空,孤獨離去的父親放手;對留下滿屋子記憶,孤獨飛翔的少年們放手。與黛嫚同年的我知道,這本書,是焚寄他方的父親,祝願他彼岸安好,也是寫給少年們的中年,做為時光膠囊而珍藏。
如果,有一天我終將遺忘你們,如同我的父親,請你們以這本備忘錄,辨識我們共同擁有的記憶光點,那時,我們終將再次相認。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楊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