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什麼要讀士師記?
士師記可以用「可鄙之人行可悲之事」來形容。士師記記載了以色列人歷史中的(少數)高峰和(更多的)低谷,記載了謀殺、刺殺、大屠殺,也記載了道德敗壞、漫無法紀和背信忘義。
士師記是幾位聖經最著名的「英雄」的故事:參孫、基甸、底波拉;也有幾位最少被頌揚的英雄:俄陀聶、巴拉、雅億。士師記訴說以色列的「士師」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拯救百姓脫離周遭列國殘酷的欺壓。
然而隨著故事展開,這些「英雄」自身的缺陷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他們做了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他們的努力帶來的美善越來越少。說實話,他們根本不算是英雄。士師記是一部令人沮喪的故事—偏偏故事又都是真的。
因此,讀士師記時,我們會一再地問:究竟聖經中為什麼要有這卷書?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重要—就是福音!士師記(如同聖經其餘的經卷)並非是一本美德之書,不是一系列可以效法的勵志故事,不會提供一套道德規範。士師記是關乎一位憐憫而恆久忍耐的神,不斷在其百姓的生命中工作,透過祂的百姓工作,並為祂的百姓工作;即便祂的百姓不斷抗拒祂的旨意,祂依然如此,古今皆然。至終,在這卷書中我們只會找到一位英雄—就是神自己。
我們會讀到神如何拯救以色列民,脫離他們因為敬拜在他們四圍及中間的外邦神明所造成的困境。神的百姓生活在一個有許多其他「神」可以愛、服事與信靠的時代—他們的時代跟我們自己的時代並沒有多大差別,而從他們所犯的錯誤中,我們可以學到功課。當我們在神用來拯救、治理祂百姓的男人女人身上,看見神最終會差來那惟一一位的模糊影子,祂將會引導我們時,我們會深感激動。
士師記並不容易讀。然而身為神的百姓,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卻是我們不能不讀的。
最後一個叮嚀:這裡有六課的研經,涵蓋士師記全部的二十一章,內容非常多!在每次研讀之前,個人若能預讀該次的經文,當聚集一起研讀時,收穫就會豐富得多。
提摩太‧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