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那樣的時代,誰敢說自己不是倖存者?
什麼寫作不是倖存者的寫作?
在歷經長達三十餘年的環球漂泊之後,詩人楊煉終於以散文之筆,串捻他一路走來在北京、倫敦、紐澳、柏林等地的肉身漂游,生活點滴,以及內在思想與書寫的轉折,為同代人描繪出一幅精神肖像。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貼緊詩人的生命歷程,以栩栩生動的文字細述多年來海內外的故舊知交,並穿插因時代激盪所創作之詩歌與文字,從個人經歷出發,鏡射出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等當代重大歷史時刻,突顯時代脈動對個人經驗以及內在精神構築的影響。
作者同時點出當代中國詩歌創作的「倖存者」精神──面對任何死亡現實的決絕抗爭;無論是對純粹藝術的內在超越,或者是對時代巨輪的碾壓。並引用詩評家唐曉渡之語,說明「倖存者是指那些有能力拒絕和超越死亡的人」。
因此,《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實際上是一部「倖存者之歌」,向我們絮語著那曾經激變跌宕的詩歌年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煉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瑞士,成長於北京。七○年代後期開始寫詩,為《今天》雜誌主要作者之一。一九八三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一九八七年被中國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二○○八年和二○一一年兩次以最高票當選為國際筆會理事。二○一二年義大利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已出版多部詩集、散文集,被譯介成多國語言文字。
楊煉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瑞士,成長於北京。七○年代後期開始寫詩,為《今天》雜誌主要作者之一。一九八三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一九八七年被中國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二○○八年和二○一一年兩次以最高票當選為國際筆會理事。二○一二年義大利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已出版多部詩集、散文集,被譯介成多國語言文字。
目錄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緣起
一,隧道
二,廢墟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
四,「牆,到處都是!」
五,「家」——「鬼府」之鬼
六,《山海經》人物
七,母親
八,一個夢,一首詩
九,「柏林式寫作」
十,「現實哀歌」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
十三,德國——中國「斯塔西」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曲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約阿黑姆‧薩托留斯(Joachim Sartorius)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弗蘭克‧貝貝裡希(Frank Berberich)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呂蓓卡‧鴻(Rebecca Horn)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芒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唐曉渡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楊佴旻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
二十六,「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顏色」
一,隧道
二,廢墟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
四,「牆,到處都是!」
五,「家」——「鬼府」之鬼
六,《山海經》人物
七,母親
八,一個夢,一首詩
九,「柏林式寫作」
十,「現實哀歌」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
十三,德國——中國「斯塔西」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曲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約阿黑姆‧薩托留斯(Joachim Sartorius)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弗蘭克‧貝貝裡希(Frank Berberich)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呂蓓卡‧鴻(Rebecca Horn)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芒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唐曉渡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楊佴旻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
二十六,「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顏色」
序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緣起
二○一五年,當我編輯好《楊煉創作總集一九七八─二○一五》十卷本(大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卷,台灣秀威出版公司一卷),準備開始下一部寫作時,恰好獲得德國博世基金會(Bosch Stiftung)「華德無界行者」專門為資助中、德交流寫作提供的獎金,從而開始創作這部兼有回憶錄和思想遊記性質的作品《你不認識雪的顏色》。
主題與構思
自文革結束以來的過去四十年,中文詩始終處於社會、文化、語言轉型的中心位置。而這個時期,經濟變化之疾速、文化衝撞之錯綜、社會變革之深刻,都在詩歌中留下清晰印記。但同時,作為詩歌語境的時間和記憶,也在或自然或人為地急速流失,倘若不抓緊記錄這個最精采的激變時代,可以想見,一兩代之後的讀者,將視我們的詩歌如孤懸風中的字句,留給他們猜謎。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是朦朧詩一代詩人中,第一部以自己生活和寫作貫穿,給過去三十多年畫出一幅精神肖像的著作。我選擇對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點」:北京(我生長之處)和柏林(我現居之處)為軸,在時空中穿越,把我個人、家庭、寫作、思考、國內經歷、海外漂流納入其中,與我的詩作互為映照,讓詩作和人生成為雙重文本,互相注解,其主題,可以用我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主題概括:大歷史深刻纏結個人經歷,(因此)個人內心構成歷史的深度。
寫作風格和形式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全書共二十六章,構成這部我稱之為「自傳體大散文」的作品。其結構、形式、語言,與我其他所有作品的風格判然有別,它不是詩作,不是事無巨細一一羅列的回憶錄,不是純理論性思辨文字,而是地地道道的敘事散文文體,純粹由故事、人物、細節編織而成,希冀以活生生的人物、生動可感的事件、好看細緻的文字,講述我們的動盪人生,展示積蘊於詩作的能量,來自何種源頭?又如何在詩人內心發育完成?以此追問中國詩人,該如何通過自我挑戰,艱難(而美麗地)成熟為「全球意義的中文詩人」。
本書海外版
由於大陸政治環境對出版的限制,《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分為大陸、海外兩個版本。海外版與大陸版的區別在於:一,保留各章文本中完整的政治表述;二,包括兩個大陸版沒有的章節:第十二章〈一九八九──「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和第十三章,〈德國──中國「斯塔西」〉。前者從我們個人視角記述中國歷史的劇變;後者以訪問前東德祕密員警總部為線索,引出我們與中國祕密員警周旋的故事。《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包括這兩章,才更具體更完整,也更觸及中國問題之本質。基於此,我把本書海外版視為正版,而把大陸版視為目前不得不採取的臨時措施──或曰,一種「官方盜版」。
以下為全書二十六章的具體標題,及簡單內容提示,或可視為本書輪廓:
一,隧道:序言,記憶的時空隧道,穿越於柏林、北京之間。
二,廢墟:北京、柏林,兩座歷史廢墟,一條人生連線。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三年插隊生涯,我的寫作之根。
四,「牆,到處都是!」:到柏林後第一天的戲劇性故事。
五,「家」──「鬼府」之鬼:北京的「家」,出走與還鄉的「原點」。
六,《山海經》人物:專章寫顧彬,中國詩歌的德文譯者。
七,母親:母親的道路與一九七六年去世,我詩歌之路的起點。
八,一個夢,一首詩:母親柏林「託夢」,與我的〈母親〉之詩。
九,「柏林式寫作」:柏林式寫作──漂泊啟示的寫作。
十,「現實哀歌」:柏林的伊拉克開戰記憶,全球化成為新語境。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北京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始末,海子故事。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我們的「六四」經歷。
十三, 德國──中國「斯塔西」:海子故事,參觀原東德國安部博物館和我們的北京員警故事。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曲:從柏林家聯想倫敦、紐西蘭、中國之漂泊。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德國詩人薩托留斯其人其詩。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德國雜誌主編弗蘭克,真理想主義者。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德國最重要藝術家鴻,人和作品。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朦朧詩人芒克的故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三十年老友、詩評家唐曉渡的故事。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畫家詩人楊佴旻,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柏林「超前研究」獎金與研究,與阿多尼斯的思想碰撞。
二十六, 「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尚揚先生史詩性大作〈剩水圖〉,我們的思想和詩意傳承。
楊煉
二○一七年一月三十日,於柏林
二○一五年,當我編輯好《楊煉創作總集一九七八─二○一五》十卷本(大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卷,台灣秀威出版公司一卷),準備開始下一部寫作時,恰好獲得德國博世基金會(Bosch Stiftung)「華德無界行者」專門為資助中、德交流寫作提供的獎金,從而開始創作這部兼有回憶錄和思想遊記性質的作品《你不認識雪的顏色》。
主題與構思
自文革結束以來的過去四十年,中文詩始終處於社會、文化、語言轉型的中心位置。而這個時期,經濟變化之疾速、文化衝撞之錯綜、社會變革之深刻,都在詩歌中留下清晰印記。但同時,作為詩歌語境的時間和記憶,也在或自然或人為地急速流失,倘若不抓緊記錄這個最精采的激變時代,可以想見,一兩代之後的讀者,將視我們的詩歌如孤懸風中的字句,留給他們猜謎。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是朦朧詩一代詩人中,第一部以自己生活和寫作貫穿,給過去三十多年畫出一幅精神肖像的著作。我選擇對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點」:北京(我生長之處)和柏林(我現居之處)為軸,在時空中穿越,把我個人、家庭、寫作、思考、國內經歷、海外漂流納入其中,與我的詩作互為映照,讓詩作和人生成為雙重文本,互相注解,其主題,可以用我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主題概括:大歷史深刻纏結個人經歷,(因此)個人內心構成歷史的深度。
寫作風格和形式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全書共二十六章,構成這部我稱之為「自傳體大散文」的作品。其結構、形式、語言,與我其他所有作品的風格判然有別,它不是詩作,不是事無巨細一一羅列的回憶錄,不是純理論性思辨文字,而是地地道道的敘事散文文體,純粹由故事、人物、細節編織而成,希冀以活生生的人物、生動可感的事件、好看細緻的文字,講述我們的動盪人生,展示積蘊於詩作的能量,來自何種源頭?又如何在詩人內心發育完成?以此追問中國詩人,該如何通過自我挑戰,艱難(而美麗地)成熟為「全球意義的中文詩人」。
本書海外版
由於大陸政治環境對出版的限制,《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分為大陸、海外兩個版本。海外版與大陸版的區別在於:一,保留各章文本中完整的政治表述;二,包括兩個大陸版沒有的章節:第十二章〈一九八九──「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和第十三章,〈德國──中國「斯塔西」〉。前者從我們個人視角記述中國歷史的劇變;後者以訪問前東德祕密員警總部為線索,引出我們與中國祕密員警周旋的故事。《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包括這兩章,才更具體更完整,也更觸及中國問題之本質。基於此,我把本書海外版視為正版,而把大陸版視為目前不得不採取的臨時措施──或曰,一種「官方盜版」。
以下為全書二十六章的具體標題,及簡單內容提示,或可視為本書輪廓:
一,隧道:序言,記憶的時空隧道,穿越於柏林、北京之間。
二,廢墟:北京、柏林,兩座歷史廢墟,一條人生連線。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三年插隊生涯,我的寫作之根。
四,「牆,到處都是!」:到柏林後第一天的戲劇性故事。
五,「家」──「鬼府」之鬼:北京的「家」,出走與還鄉的「原點」。
六,《山海經》人物:專章寫顧彬,中國詩歌的德文譯者。
七,母親:母親的道路與一九七六年去世,我詩歌之路的起點。
八,一個夢,一首詩:母親柏林「託夢」,與我的〈母親〉之詩。
九,「柏林式寫作」:柏林式寫作──漂泊啟示的寫作。
十,「現實哀歌」:柏林的伊拉克開戰記憶,全球化成為新語境。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北京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始末,海子故事。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我們的「六四」經歷。
十三, 德國──中國「斯塔西」:海子故事,參觀原東德國安部博物館和我們的北京員警故事。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曲:從柏林家聯想倫敦、紐西蘭、中國之漂泊。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德國詩人薩托留斯其人其詩。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德國雜誌主編弗蘭克,真理想主義者。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德國最重要藝術家鴻,人和作品。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朦朧詩人芒克的故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三十年老友、詩評家唐曉渡的故事。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畫家詩人楊佴旻,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柏林「超前研究」獎金與研究,與阿多尼斯的思想碰撞。
二十六, 「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尚揚先生史詩性大作〈剩水圖〉,我們的思想和詩意傳承。
楊煉
二○一七年一月三十日,於柏林
內容連載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越洋而來的噩耗,告訴正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訪問的我們:「倖存者」詩人俱樂部裡很有才華的年輕成員海子臥軌自殺了。
今天,海子已經像顧城一樣,成了一個神話。他的詩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了房地產廣告商們的最愛;他的故鄉,成了年輕讀者們的朝聖之地;連他某次偶然經過、寫下一首即興詩的青海省德令哈,也建起了「海子紀念館」,那座花俏的寺廟建築,被我直接叫做了「海子廟」。但,且不說海子那豪情萬丈卻遠未發育成熟的詩歌才華,對他的自殺,我的直覺是:基於詩人的敏感,他最先被那只看不見的火藥桶炸中了,因而不自覺地成為六四最早的犧牲者。如果海子再堅持一個月,他肯定是天安門廣場上最活躍的人物,或許也是屠殺中一攤血跡。誰知道呢?如果那樣,中國或許會少一個年輕天才的傳奇,卻多出一個真正成熟的詩人。
「倖存者」詩人俱樂部,發起者是我和芒克、唐曉渡、多多一班老友。一九八八年,距離當初創辦《今天》已經十年,這段時間內,中國思想、文化界雖然極為活躍,但同時,出版、出名、出國,也讓一些當年的「地下」詩人們,感覺自己走到了「地上」,在生存感受上失去了鋒利, 在作品中變得平庸重複,短短十年,好像我們已經目睹了自己這一代人的衰亡。
一九八七年,我和友友從北京西郊搬到了東南角的勁松,不期而然地,與當年《今天 》的創始人之一和命名者芒克,還有八○年代初就成為好友的詩歌批評家唐曉渡成了鄰居。芒克住的四一四樓,就在我們的四一三樓旁邊,曉渡的家也三分鐘腳程,詩友酒友侃友三合一,來訪的朋友們也每每一舉造訪三家,很快,「勁松三傑」之名,就在詩歌界傳開了。
芒克文革時一起插隊的朋友多多,也時時泡在這裡。雖然我和多多八○年代中期曾打過著名一架(以致多年後,我還被某位當時的外國目擊者稱作「那個流氓」),但那時我們並不記仇, 哈哈一笑了事。因為在我們心裡,詩歌分量最重。那十年,是我們逐步掙脫幼稚的青春期,走向成熟詩人的十年。
我喜歡這個詞:「成熟」。它意味著不再僅僅依賴外部刺激,而是建立自己的思想、美學, 並擁有深化它們的能力。同時,「自覺」這個詞,也常常掛在我們嘴邊了。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越洋而來的噩耗,告訴正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訪問的我們:「倖存者」詩人俱樂部裡很有才華的年輕成員海子臥軌自殺了。
今天,海子已經像顧城一樣,成了一個神話。他的詩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了房地產廣告商們的最愛;他的故鄉,成了年輕讀者們的朝聖之地;連他某次偶然經過、寫下一首即興詩的青海省德令哈,也建起了「海子紀念館」,那座花俏的寺廟建築,被我直接叫做了「海子廟」。但,且不說海子那豪情萬丈卻遠未發育成熟的詩歌才華,對他的自殺,我的直覺是:基於詩人的敏感,他最先被那只看不見的火藥桶炸中了,因而不自覺地成為六四最早的犧牲者。如果海子再堅持一個月,他肯定是天安門廣場上最活躍的人物,或許也是屠殺中一攤血跡。誰知道呢?如果那樣,中國或許會少一個年輕天才的傳奇,卻多出一個真正成熟的詩人。
「倖存者」詩人俱樂部,發起者是我和芒克、唐曉渡、多多一班老友。一九八八年,距離當初創辦《今天》已經十年,這段時間內,中國思想、文化界雖然極為活躍,但同時,出版、出名、出國,也讓一些當年的「地下」詩人們,感覺自己走到了「地上」,在生存感受上失去了鋒利, 在作品中變得平庸重複,短短十年,好像我們已經目睹了自己這一代人的衰亡。
一九八七年,我和友友從北京西郊搬到了東南角的勁松,不期而然地,與當年《今天 》的創始人之一和命名者芒克,還有八○年代初就成為好友的詩歌批評家唐曉渡成了鄰居。芒克住的四一四樓,就在我們的四一三樓旁邊,曉渡的家也三分鐘腳程,詩友酒友侃友三合一,來訪的朋友們也每每一舉造訪三家,很快,「勁松三傑」之名,就在詩歌界傳開了。
芒克文革時一起插隊的朋友多多,也時時泡在這裡。雖然我和多多八○年代中期曾打過著名一架(以致多年後,我還被某位當時的外國目擊者稱作「那個流氓」),但那時我們並不記仇, 哈哈一笑了事。因為在我們心裡,詩歌分量最重。那十年,是我們逐步掙脫幼稚的青春期,走向成熟詩人的十年。
我喜歡這個詞:「成熟」。它意味著不再僅僅依賴外部刺激,而是建立自己的思想、美學, 並擁有深化它們的能力。同時,「自覺」這個詞,也常常掛在我們嘴邊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56
-
新書79折$356
-
新書79折$356
-
新書79折$356
-
新書85折$383
-
新書9折$405
-
新書9折$405
-
新書9折$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