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書分三卷,討論中國古代的主要戰爭,選擇標準是以能夠影響歷史進程和民族命運為主。儘量做到脈絡清晰,將各次戰爭發生的起因、戰前有關情況、戰場地理形勢、雙方謀略及兵力部署、作戰經過、戰爭結局、勝負原因,深入淺出地予以闡釋。而且注意此次戰爭與彼次戰爭的承啟關係,以期連綴比較。
本卷講西晉至五代時期的主要戰爭:從晉滅吳之戰到後周伐後蜀之戰,約討論了 56 場戰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曉生
漢族,一九四七年生於河南林縣,祖籍山東肥城。早年學習音樂,後學醫從醫,三十五歲才拿起筆。主要著作:《中國古代戰爭通覽》、《中國近代戰策輯要》、《中華古文明大圖集》、《中華佛文化圖典》、《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兵詩窺要》、《野人小草集》、《我們沉睡在清晨》、《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衝動商旅》、《蜀道》、《統萬城》、《成才經》、《魯迅大辭典》(撰稿人之一)、《文藝鑒賞大觀》(主編)等。
張曉生
漢族,一九四七年生於河南林縣,祖籍山東肥城。早年學習音樂,後學醫從醫,三十五歲才拿起筆。主要著作:《中國古代戰爭通覽》、《中國近代戰策輯要》、《中華古文明大圖集》、《中華佛文化圖典》、《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兵詩窺要》、《野人小草集》、《我們沉睡在清晨》、《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衝動商旅》、《蜀道》、《統萬城》、《成才經》、《魯迅大辭典》(撰稿人之一)、《文藝鑒賞大觀》(主編)等。
目錄
軍事學術研究文集序
臺灣版原序
臺灣版今序
第一章 西晉時代
晉滅吳之戰
西晉皇室內亂之戰
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
第二章 東晉時代
後趙石勒開國之戰
東晉內亂之戰
慕容燕開國之戰
桓溫滅漢之戰
東晉與後趙、冉魏、前秦爭奪中原之戰
前燕伐後趙、冉魏之戰
桓溫伐前秦、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東晉淝水之戰
慕容垂復燕與西燕、後秦、後涼建國之戰
拓跋珪興魏及其擴張之戰
桓玄篡晉及劉裕復晉之戰
劉裕滅南燕之戰
劉裕平盧循、劉毅之戰
劉裕滅後秦之戰
拓跋燾統一北方之戰
劉宋北魏相互攻伐之戰
劉宋內亂之戰
北魏伐南齊之戰
北魏伐梁之戰
北魏末年內亂之戰
東、西魏之戰
侯景亂梁之戰
北周滅北齊之戰
楊堅討尉遲迥之戰
第三章 隋代
隋征突厥之戰
隋滅陳之戰
隋煬帝對外擴張之戰
隋末農民起義
第四章唐代
李淵起兵及進取長安之戰
唐初平定北方群雄之戰
唐初平定南方群雄之戰
唐初對外擴張之戰
武后篡唐及對契丹、突厥、吐蕃之戰
唐玄宗對外擴張之戰
安史叛亂之戰
唐代宗討藩鎮之戰
唐德宗討藩鎮之戰
唐憲宗討藩鎮之戰
唐末農民起義
第五章 五代
後梁開國之戰
後唐開國之戰
後晉開國之戰
遼滅後晉之戰
後漢開國及平叛之戰
後周北漢高平之戰
後周伐後蜀、南唐、遼之戰
臺灣版原序
臺灣版今序
第一章 西晉時代
晉滅吳之戰
西晉皇室內亂之戰
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
第二章 東晉時代
後趙石勒開國之戰
東晉內亂之戰
慕容燕開國之戰
桓溫滅漢之戰
東晉與後趙、冉魏、前秦爭奪中原之戰
前燕伐後趙、冉魏之戰
桓溫伐前秦、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東晉淝水之戰
慕容垂復燕與西燕、後秦、後涼建國之戰
拓跋珪興魏及其擴張之戰
桓玄篡晉及劉裕復晉之戰
劉裕滅南燕之戰
劉裕平盧循、劉毅之戰
劉裕滅後秦之戰
拓跋燾統一北方之戰
劉宋北魏相互攻伐之戰
劉宋內亂之戰
北魏伐南齊之戰
北魏伐梁之戰
北魏末年內亂之戰
東、西魏之戰
侯景亂梁之戰
北周滅北齊之戰
楊堅討尉遲迥之戰
第三章 隋代
隋征突厥之戰
隋滅陳之戰
隋煬帝對外擴張之戰
隋末農民起義
第四章唐代
李淵起兵及進取長安之戰
唐初平定北方群雄之戰
唐初平定南方群雄之戰
唐初對外擴張之戰
武后篡唐及對契丹、突厥、吐蕃之戰
唐玄宗對外擴張之戰
安史叛亂之戰
唐代宗討藩鎮之戰
唐德宗討藩鎮之戰
唐憲宗討藩鎮之戰
唐末農民起義
第五章 五代
後梁開國之戰
後唐開國之戰
後晉開國之戰
遼滅後晉之戰
後漢開國及平叛之戰
後周北漢高平之戰
後周伐後蜀、南唐、遼之戰
序
序
中國是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由多民族融匯而成的國家。自從私有制出現,隨之社會分化為階級或集團以來,何日無戰?僅據有案可稽的文獻,截至清代以前,就發生過數以千計的戰爭。 其中許多戰爭,規模之浩大,衝突之激烈,性質之複雜,為處於相同歷史階段的任何國家所難匹 擬。認真整理一下這筆遺產,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分析戰爭經驗,無疑非常必要。
以往雖然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往往停留在某些著名戰例上,一直缺乏系統地整理。於是三年前,我們應大陸出版社之約,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稽要鉤玄,綜合歸納,以能夠影響歷史進程 和民族命運為標準,撰寫了上自黃帝、下至清末一百七十一次比較重要的戰事。
在敘述上,我們不但儘量做到脈絡清晰,將各次戰爭發生的起因、戰前有關情況、戰場地理形勢、雙方謀略及兵力部署、作戰經過、戰爭結局、勝負原因深入淺出地予以闡釋,而且注意此 次戰爭與彼次戰爭的承啟關係,以期連綴起來,能夠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裡,一覽四千餘年來發 生在中華大地上波詭雲譎的戰事。拙著在大陸出版後,反映尚好。今蒙臺灣雲龍出版社在臺灣地 區出版繁體字版,不勝欣慰,亦願討教於臺灣學術界的朋友。
是為《中國古代戰爭通覽》臺灣版序。
中國是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由多民族融匯而成的國家。自從私有制出現,隨之社會分化為階級或集團以來,何日無戰?僅據有案可稽的文獻,截至清代以前,就發生過數以千計的戰爭。 其中許多戰爭,規模之浩大,衝突之激烈,性質之複雜,為處於相同歷史階段的任何國家所難匹 擬。認真整理一下這筆遺產,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分析戰爭經驗,無疑非常必要。
以往雖然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往往停留在某些著名戰例上,一直缺乏系統地整理。於是三年前,我們應大陸出版社之約,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稽要鉤玄,綜合歸納,以能夠影響歷史進程 和民族命運為標準,撰寫了上自黃帝、下至清末一百七十一次比較重要的戰事。
在敘述上,我們不但儘量做到脈絡清晰,將各次戰爭發生的起因、戰前有關情況、戰場地理形勢、雙方謀略及兵力部署、作戰經過、戰爭結局、勝負原因深入淺出地予以闡釋,而且注意此 次戰爭與彼次戰爭的承啟關係,以期連綴起來,能夠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裡,一覽四千餘年來發 生在中華大地上波詭雲譎的戰事。拙著在大陸出版後,反映尚好。今蒙臺灣雲龍出版社在臺灣地 區出版繁體字版,不勝欣慰,亦願討教於臺灣學術界的朋友。
是為《中國古代戰爭通覽》臺灣版序。
內容連載
西晉皇室內亂之戰
西晉皇室內亂之戰,起於晉永康元年(三○○年)四月趙王司馬倫謀篡,迄於晉光熙元年(三○六年)十一月晉懷帝即位,前後歷時六年零七個月,史稱「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在篡魏的同時,鑑於曹魏帝室孤弱才使他得以奪權,乃大封宗室作為皇室的輔翼。他以叔祖司馬孚為安平王,叔父司馬幹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王,司馬伷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彤為梁王,司馬倫為瑯琊王,弟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鑑為樂安王、司馬機為燕王,此外還封了十七位宗室為王。諸王以郡為國邑,卻不去赴任,而是居住在京師,分別授以官職。
晉滅吳後,司馬炎又下詔裁撤各州郡的軍隊,大郡僅留武士百人,小郡僅留武士五十人。司馬炎的想法是:自漢末以來,四海分崩,各地刺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如今天下為一,應當休兵卸甲,刺史的職份,仍按漢初所定。交州牧陶璜、僕射山濤等,曾勸司馬炎不要廢除州郡的武備,司馬炎不聽。侍御史郭欽也說:「西北諸郡,皆為胡人所居,內地京兆、魏郡、弘農(今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區)也有他們的人。他們現在雖然服從於我們,百年之後若有風塵之警,騎兵自平陽、上黨出發,不用三天,就能到達孟津。這樣,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等地,就都是胡人的天下了。現在應當乘滅吳之威,將雜居在內地的胡人,全遷到邊地去,並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司馬炎也未聽從。
西晉皇室內亂之戰,起於晉永康元年(三○○年)四月趙王司馬倫謀篡,迄於晉光熙元年(三○六年)十一月晉懷帝即位,前後歷時六年零七個月,史稱「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在篡魏的同時,鑑於曹魏帝室孤弱才使他得以奪權,乃大封宗室作為皇室的輔翼。他以叔祖司馬孚為安平王,叔父司馬幹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王,司馬伷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彤為梁王,司馬倫為瑯琊王,弟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鑑為樂安王、司馬機為燕王,此外還封了十七位宗室為王。諸王以郡為國邑,卻不去赴任,而是居住在京師,分別授以官職。
晉滅吳後,司馬炎又下詔裁撤各州郡的軍隊,大郡僅留武士百人,小郡僅留武士五十人。司馬炎的想法是:自漢末以來,四海分崩,各地刺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如今天下為一,應當休兵卸甲,刺史的職份,仍按漢初所定。交州牧陶璜、僕射山濤等,曾勸司馬炎不要廢除州郡的武備,司馬炎不聽。侍御史郭欽也說:「西北諸郡,皆為胡人所居,內地京兆、魏郡、弘農(今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區)也有他們的人。他們現在雖然服從於我們,百年之後若有風塵之警,騎兵自平陽、上黨出發,不用三天,就能到達孟津。這樣,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等地,就都是胡人的天下了。現在應當乘滅吳之威,將雜居在內地的胡人,全遷到邊地去,並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司馬炎也未聽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5
-
新書85折$306
-
新書9折$324
-
新書9折$324
-
新書9折$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