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8年我在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資助下,出版史坦恩 (Lorenz von Stein, 1815-1890)
的《國家學體系:社會理論》中文譯著,整個過程讓我收穫豐富,該書就被我當作國家理論或者社會法的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講解史坦恩的社會與國家,我自己大都能融入其中,碩博士生們也都盡力配合的點頭稱是,我固然覺得安慰,但心中知道只有社會理論也只算辛苦打了半場好球。藉著社會理論譯作問世,以及陸續發表的期刊論文,倒是與國內外學者建立不錯的學術聯繫,彼此交換史坦恩研究的心得與著作,不時會收到國內外學生與研究同仁詢問是否會有行政理論的譯著。2011年6月開始這本《行政理論與行政法》的翻譯,終於可以在2017年順利出版,我在書中增加註腳說明,方便讀者對照我國相關的行政制度,目次編排也依據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重新調整。
這兩本書在內容上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將社會理論理解成社會問題的理論體系,那麼行政理論就是國家面對社會問題的機制,尤其是內務行政;如果放在國家學體系的視野上,社會理論可以是國家學的哲學基礎,行政理論就是國家學的實證內涵;社會理論分析社會概念及其構成要素,闡釋社會秩序及其變動終究難逃對立與鬥爭的矛盾,它的理論終點就只到國家的必要性與國家任務,至於國家要用何種權力機制調和社會矛盾,權力作用的範圍與界限,就在於《行政理論與行政法》。史坦恩在社會問題的分析上找到行政理論的著力點,社會矛盾的深刻與否必定與行政組織的權力作用維持有機互動,所以隨著封建社會、市民社會、工業社會的歷史發展,必定出現更全面、更有效率的行政作用,這就是國家勞動與文明提昇,相反的就是文明停滯與沉淪。
社會理論的導讀是以史坦恩的生平經歷為主,讓我和讀者能夠近距離的認識這位國家法學者;行政理論的導讀就不再重複既有的資料,改以史坦恩的學說著作為核心,按著學說體系編年排序的呈現他的理論圖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照兩份導讀,就可以認識更全面的史坦恩。
他的學說值得介紹的原因在於「體系」,建立的理論不只是批判與對立,也不是片面的概念與知識,而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關係,又能夠印證到社會歷史的規律,主觀的理論與客觀的歷史得以展現和諧,不僅分析個別時代的社會主軸,也深刻主導國家權力的互動與行政治理的內容,至今還是歐洲政府治理的典範之一。除此之外,他的學說提供一個理論的高度,讓我們能夠清楚觀察日本、中國、美國在憲政與行政的思想淵源與發展脈絡,在眾多的影響軌跡中,總是能看到史坦恩畫出的圖像。140年後重讀這本《行政理論與行政法》,難免疑問他的行政與社會二元分析,如何定義我國現行的行政權呢?在戒嚴時代,國家權力不分,正當性集中在國家元首,國家元首行使統治權就是以行政權的形式與機制,行政的核心在於命令,所以命令就是法律,那是一段國家透過行政單向定義社會的時代;解嚴之後,國會全面改選,立法權基於全民意志取得新的正當性,得以從統治權分離,取得自主地位,擁有全新正當性的立法權面對的仍是混合在統治權、無法自主的行政權,行政權的正當性仍然來自於國家元首,只間接對國民負責,於是進入法律保留、國會保留的時代,強調以法律取代命令,除非法律明確規定或明確授權,行政的規範不具正當性,「這種情形下,雖然擁有自由,但是整體生活卻會停滯不前。」原因在於「私益的支配作用必定逐漸取代立法的規範作用,也必定出現只對私益效忠的行政權力,我們有了法律制度,卻埋葬行政權力與整體自由的互動關係,」民主共和所呈現的如果只是有權力者對無權力者的統治,所追求的如果只是統治階級利益的極大化,公共利益就注定消失在階級利益中,它的終點就是社會發展停滯,出現真正的不自由。我們如果認為行政與立法的自主有機互動才能創造下一階段的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將是行政權如何脫離統治權,重新定位真正的自主性與正當性:自主性建立在完全的責任制,分別在合憲行政、依法律行政、自治行政三個權力層次,以司法制度維持完整的法律責任與政治責任;正當性建立在國民生活的連接,國家元首基於在位免責的特性,統治權應回歸主權的調和功能,行政權以文官制度執行依法行政,並妥善結合公共輿論與教育水準,以有效維持行政與立法兩權
(命令與法律) 的自主與和諧關係。
理論不是用來膜拜,經典所蘊藏的力量,必須不停的接受檢驗,才能夠展現時代意義與客觀價值。藉著這兩本書,希望能激發更多的經典閱讀與經典譯注,
回到理論的原點,讓我們更清楚理論的目的,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建立精神上的連結,我們會有更開放的心胸,領略更開闊的世界。
能夠完成《行政理論與行政法》的譯著,必須感謝科技部對於下列研究計畫的支持,書中的導讀也是這些研究計畫的部分成果:
【史坦恩與日本明治憲政─對我國法制的繼受與啟發】NSC100-2410-H-110-011
【史坦恩的社會法學研究】NSC101-2410-H-110-022
【史坦恩行政法學研究─兼論美國行政理論的繼受】NSC102-2410-H-110-025
為了研究的目的,我們利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開設史坦恩中文研究網頁:WWW2.nsysu.edu.tw/lorenzvonstein 收錄相關的資料,歡迎有興趣的讀者隨時參閱,提供改進意見。此外,中山大學自由的學術風氣讓我能夠專心從事這類經典的譯著,譯著的成果也能夠在課堂上與同學共同學習,同學的提問與批評常常讓我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如果欠缺教學相長的機會,是不可能有這麼具體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