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是今天讀過,明天可免;它像進食,每天都有吸收的需要,有時分量多一點,有時則少一些。當克服了怕讀的心理,並主動去選擇讀本,自行理解其中的意思時,閱讀便成為按照個人喜好、興趣或需要來吸取文化的過程,當中沒有壓力和負擔,隨隨便便,樂在其中。
至於怎樣讀?讀甚麼?本書收錄的三十二篇「不是書評的書評」,可能可以提供一點想法。著名社會學家、文化研究者呂大樂教授以書為主題,漫談閱讀的「方法」、讀甚麼、何時讀、讀後的感想等,天南地北、隨心而行。閱讀不是任務,無論怎樣讀、讀甚麼,總會有所得着。現在,可以翻翻這本小書,憑感覺選一篇感興趣的文章,從作者介紹的書裏挑一本喜歡的,隨便讀,隨意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大樂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從事香港社會研究。近著包括《中產心事》、《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機構發展軌跡》、HongKong:BecomingaChineseGlobalCity、HongKong,China:LearningtoBelongtoaNation、《四代香港人》等。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信報》。
呂大樂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從事香港社會研究。近著包括《中產心事》、《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機構發展軌跡》、HongKong:BecomingaChineseGlobalCity、HongKong,China:LearningtoBelongtoaNation、《四代香港人》等。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信報》。
目錄
010 自序
018 導讀:隨便讀,隨意讀
第一部分:所謂的方法
028 盲公竹
035 偷懶不一定是壞事
040 閒書
045 「撞」書
051 不去捱書
056 註腳
061 腦袋震盪
066 讓視覺刺激
071 基於好奇
076 亂翻一下
080 帶着問題去讀
第二部分:讀甚麼?
102 輕鬆讀
107 展覽與相關刊物
112 小冊子的魅力
116 邊看邊讀
121 在市面找不到的好書
125 自傳裏尋寶
132 被忽略的書
第三部分:何時讀?
138 車上讀
143 旅途上翻,認識當地文化
147 旅程中閱讀,帶書回家
152 從海外了解香港
158 候機室閱讀
165 抵埗之前的閱讀
第四部分:讀後
172 感覺
177 發問
181 距離
191 概念
195 入門
201 批評
208 懷疑
215 直覺
220 後記
018 導讀:隨便讀,隨意讀
第一部分:所謂的方法
028 盲公竹
035 偷懶不一定是壞事
040 閒書
045 「撞」書
051 不去捱書
056 註腳
061 腦袋震盪
066 讓視覺刺激
071 基於好奇
076 亂翻一下
080 帶着問題去讀
第二部分:讀甚麼?
102 輕鬆讀
107 展覽與相關刊物
112 小冊子的魅力
116 邊看邊讀
121 在市面找不到的好書
125 自傳裏尋寶
132 被忽略的書
第三部分:何時讀?
138 車上讀
143 旅途上翻,認識當地文化
147 旅程中閱讀,帶書回家
152 從海外了解香港
158 候機室閱讀
165 抵埗之前的閱讀
第四部分:讀後
172 感覺
177 發問
181 距離
191 概念
195 入門
201 批評
208 懷疑
215 直覺
220 後記
序
自序
話說二○○七年十一月某日,在書店遇見馬家輝。閒聊間馬兄提出在《明報》開設一個小專欄,由我開出書單,每期介紹一些書籍,論思潮、文化、政治、社會等等,可寫十期、二十期。他半開玩笑地說,欄目可以定為「大樂秘笈」。
跟馬兄相識多年,他當面提出邀請,哪敢推辭。當時,在未有很認真思考和計劃的情況下,跟他表示會考慮以書籍為主題,談談讀書,但不敢為青年學生開書單,更不會是甚麼思想導引。
該專欄的第一篇短文,在二○○七年十二月九日刊登。文章第一句是「閱讀:沒有秘笈,也不需要秘笈。」坦白說,這多多少少是想回應馬兄的想法,文章的調子跟他期望中的思想導引,會有所出入。這樣一來,馬兄所起的欄目「大樂秘笈」便變得有點玩味,不過這亦正合我意。我那些「不是書評的書評」,一寫就寫了二十多篇。那批短文正是這本書的骨架,今天經整理及補充而結集成書,必須感謝馬家輝當初提出的寫作意念,以及提供機會在《明報》發表。
在《明報》發表的短文,於二○○七至二○○八年間刊登。後來又在《讀書好》、《悦閱》寫過一些書評,部分也收錄在這本小書之中。
坦白說,當初應馬家輝之約的時候,就有想過日後重新編寫、補充,出版成書。不過這個計劃並不順利。開筆之初,跟吾友李安(不是電影導演)提到這樣的一個構思,她笑着答我:看你能寫出多少篇!言下之意,要結集成書,內容要有結構,字數也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後來又有機會跟某出版社提出出版這本書的念頭,回應是很難想像市場會對此感興趣。幸好年前跟學生馮惠卿飯敘,我提到自己曾寫過些「不是書評的書評」,她竟能說出部分短文的內容,令我感到十分意外。我當然明白,她的意見並沒有代表性;她極可能是先留意到老師的名字,才選讀那系列短文,不一定因為文章本身的選題、內容而提起閱讀的興趣。不過,無論如何,收到這樣的回饋,還是相當鼓舞。於是,又鼓起勇氣,繼續探討出版的可能。
幸運地,遇上中華書局的趙東曉先生和黎耀強先生,交上建議書和樣稿之後,很快便獲悉他們有興趣出版。得到他們兩位的信任,一口答應出版,實在十分感謝。書稿拖延至今才定稿,反而是我的問題。給他們兩位諸多不便,實在不好意思。
這是一本關於閱讀的書,值得提醒讀者,一本書的誕生除了需要有作者和他準備的文字檔案,整個生產過程還要有編輯及其代表的出版社、設計師、印刷廠的製作人員,以及負責發行、零售等程序的工作人員的參與。當然,還有書介、書評。各個部門分工合作,缺一不可。自己作為作者,特別想借此機會,感謝在整本書由無到有的過程中曾經提供幫助的朋友。
話說二○○七年十一月某日,在書店遇見馬家輝。閒聊間馬兄提出在《明報》開設一個小專欄,由我開出書單,每期介紹一些書籍,論思潮、文化、政治、社會等等,可寫十期、二十期。他半開玩笑地說,欄目可以定為「大樂秘笈」。
跟馬兄相識多年,他當面提出邀請,哪敢推辭。當時,在未有很認真思考和計劃的情況下,跟他表示會考慮以書籍為主題,談談讀書,但不敢為青年學生開書單,更不會是甚麼思想導引。
該專欄的第一篇短文,在二○○七年十二月九日刊登。文章第一句是「閱讀:沒有秘笈,也不需要秘笈。」坦白說,這多多少少是想回應馬兄的想法,文章的調子跟他期望中的思想導引,會有所出入。這樣一來,馬兄所起的欄目「大樂秘笈」便變得有點玩味,不過這亦正合我意。我那些「不是書評的書評」,一寫就寫了二十多篇。那批短文正是這本書的骨架,今天經整理及補充而結集成書,必須感謝馬家輝當初提出的寫作意念,以及提供機會在《明報》發表。
在《明報》發表的短文,於二○○七至二○○八年間刊登。後來又在《讀書好》、《悦閱》寫過一些書評,部分也收錄在這本小書之中。
坦白說,當初應馬家輝之約的時候,就有想過日後重新編寫、補充,出版成書。不過這個計劃並不順利。開筆之初,跟吾友李安(不是電影導演)提到這樣的一個構思,她笑着答我:看你能寫出多少篇!言下之意,要結集成書,內容要有結構,字數也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後來又有機會跟某出版社提出出版這本書的念頭,回應是很難想像市場會對此感興趣。幸好年前跟學生馮惠卿飯敘,我提到自己曾寫過些「不是書評的書評」,她竟能說出部分短文的內容,令我感到十分意外。我當然明白,她的意見並沒有代表性;她極可能是先留意到老師的名字,才選讀那系列短文,不一定因為文章本身的選題、內容而提起閱讀的興趣。不過,無論如何,收到這樣的回饋,還是相當鼓舞。於是,又鼓起勇氣,繼續探討出版的可能。
幸運地,遇上中華書局的趙東曉先生和黎耀強先生,交上建議書和樣稿之後,很快便獲悉他們有興趣出版。得到他們兩位的信任,一口答應出版,實在十分感謝。書稿拖延至今才定稿,反而是我的問題。給他們兩位諸多不便,實在不好意思。
這是一本關於閱讀的書,值得提醒讀者,一本書的誕生除了需要有作者和他準備的文字檔案,整個生產過程還要有編輯及其代表的出版社、設計師、印刷廠的製作人員,以及負責發行、零售等程序的工作人員的參與。當然,還有書介、書評。各個部門分工合作,缺一不可。自己作為作者,特別想借此機會,感謝在整本書由無到有的過程中曾經提供幫助的朋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電子書71折$248
-
新書79折$27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8折$308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