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兼任文學院副院長、日本研究學系系主任及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專攻日本思想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及東亞易學史。主要著作有《德川日本的中國想像:傳說、儒典及詞彙的在地化詮釋》(2015年)、《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歷史、在地消費、文化想像、互動》(2015年)、《在日本尋找中國:現代性及身份認同的中日互動》(2013年,編著)、《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年)及The
I Ching in Tokugawa Thought and Culture(2000年),譯書有《日本人與孫中山》(2015年)及《德川日本》(1996年),並在歐美、日本、中港臺的學術期刊刊登論文七十多種。
我治易學史已逾廿載,不過我並非《周易》的專家,對象數可謂一竅不通,對義理及占卜亦是一知半解。我真正的專業是日本思想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周易》成為了解日本思想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切入點。二○○○年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將博士論文出版成The I Ching in Tokugawa Thought and
Culture後,本以為與易學史研究告一段落,想不到近年又回到起點再出發。昔日在研究德川易學時蒐集了一批日本及東亞的易著,打算日後研究。數年前心血來潮,重新整理這批在床底下封塵的資料,並補充一些近年才公開的古籍及近人論述,開始動筆撰寫一本東亞易學史的專書。為此研究,這些年間曾走訪日本、韓國、越南及沖繩的圖書館,這不但是出於個人的學術興趣,亦是一種責任,心想若我不嘗試去寫,不知何時才有人會整理東亞易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