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

「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
定價:350
NT $ 45 ~ 440
  • 作者:戶田山和久
  • 譯者:林宗德
  • 出版社:游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17-10-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236499
  • ISBN13:9789869236492
  • 裝訂: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哲學大叔教室外開講
培養科學思維的終極速成入門,登場!
  
  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各種科技事物環繞,在面臨核能、氣候變遷、生態保育、基改食安等議題時,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具備科學素養,成了當代公民的迫切需求。然而,高深莫測的科學術語和論點,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進展,總是令人望之興嘆。不是科學家的一般人,平常並不從事科學活動,該怎麼恰當地判斷科學發展是否健全?又如何以公民的身分參與科技上的決策?
  
  《「科學的思考」九堂課》提出令人豁然開朗的觀點:公民所需培養的科學素養,不在於掌握各個科學領域的大量知識,而是充分認識科學活動的整體樣貌,包括科學運作的方法、科學怎麼取得進展、科學這個行當有什麼特徵、科學家在困惑時怎麼下判斷,以及科學如何被納入政策。對於只是一般人的我們來說,這才是面對科學與技術議題時能真正派上用場的見識。
  
  善於說故事的戶田山和久,靈活運用科學史案例及日常問題,娓娓述敘說科學思維的內涵及本質,犀利破除各種二分法迷思。他有系統地介紹諸多實用的科學思考方式,讓理論、事實、假說、說明、推論、驗證、實驗等重要概念依序上場,並說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讓讀者學會區辨「好的理論」與「壞的理論」、恰當地提出假說及驗證、破解偽科學,以及判斷科學的現況。
  
  在奠定「科學的思考」的堅實基礎後,戶田山和久引領讀者將目光聚焦在福島核災後的日本現場——思索放射線曝露風險這類在科技與社會的交界上發生的具體問題。他用核能議題來實際操作,演練如何使用前面介紹過的工具來分析問題、釐清思考。他陳明科學與技術的極限,直指將科技議題全部交由科學家和專家來決定是危險的。能不能有更多公民願意負起獨立思辨的責任,對於今後的社會來說非常地重要。
  
本書特色

  ◎作者戶田山和久為現任日本科學哲學學會會長,是日本積極推廣哲學(包括一般哲學及科學哲學)普及化的重要人物。本書於2011年初版,至今已八刷;另一本熱門長銷書《論文教室》,啟發學生從「好的論證」來思考寫作;最新著作《恐怖的哲學》,則是引領讀者從看恐怖片來瞭解人類的哲學入門書,由此可見他推廣哲學的蹊徑。
  
  ◎本書的企劃構想是針對一般民眾講授科學的思考方式,內容深入淺出。作者活用科學史上的例子及日常經驗中的問題,逐步引導讀者系統性地瞭解科學思維的內涵,以及科學與社會的關係。
  
  ◎本書內含50個圖表,包括日本插畫家前田はんきち所繪效果極佳的插圖。透過這些豐富生動的輔助元素,另類的「科學思維」課程學習絕不枯燥,抽象的概念也變得更容易理解與吸收。
  
  ◎第一部的重要段落,設計了「鍛鍊科學思考的練習問題」,書末附有詳盡解答。讀者可藉此實作練習來檢視自己的學習、深化「科學的思考」能力,再將這些練習應用於日常的公民生活中,像是辨識網路資訊、解讀科學新聞,以及參與公共議題辯論等。

思辨推薦

  我在台灣從事哲學教育,主要的願景是藉由思辨的推廣,來讓大家能更有效率地關心社會,看到戶田山和久的說法,深有同感。如果我要開一門課介紹跟科學有關的思考,《「科學的思考」九堂課》會是我的首選之一。如果你想成為能看懂和區分各種科學說法,協助這個社會做出明智決定的人,本書也一定能幫上你的忙。——朱家安(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闆)
  
  這是一本內容與譯筆都十分生動的好書。讀了本書幾章之後,我就感受到一股嫉妒之情,因為自己也一直想寫一本類似的書,卻被戶田山教授捷足先登了。但是好書不應該被私情掩蔽,所以我當然應該大力推薦。戶田山教授是日本最好的科學哲學家之一,而林宗德教授的生動譯筆也為本書增色不少。——陳瑞麟(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本書透過平易近人的口吻及精準案例,把科學的目的及過程剖析得淋漓盡致,讓一些在教科書中不知從何而來的科學理論,瞬間有了生命力。誠如作者所言,「知道科學是什麼樣的活動」是極為重要的現代公民科學素養,而這些學校不教、考試不考的科學,其實才是科學活動過程中最珍貴的智慧瑰寶。這是一本,只要是現代人,都應該讀的書。——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作為一個在科學發展上領先的亞洲國家,日本有可借鏡之處。日本科學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科學的思考」九堂課》,是非常值得所有關心科學及科學教育的朋友一讀的好書。這本書讓我們真正瞭解科學究竟是什麼,以及科學的哲學意涵,而非停留在理解科學學科的知識而已。——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從基礎建設到氣候變遷,從永續能源到環境汙染,大眾在一波波爭議中認識科技,對其未來不抱期望。對此,本書正是良藥。對科技民主有疑慮的朋友或許可從〈「誰才算是「公民」?〉那章讀起,從日本經驗同理東亞面對科技與現代化發展的徬徨。其他朋友則不妨假想重回校園,不經意地翻開書本,輕鬆補一堂混搭大滅絕與超自然,重組牛頓與小布希,相見恨晚的科技與社會通識課。——郭文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科學」是基礎教育的一環,目的是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學會提問與解讀科學訊息的能力。但多數人在闔上書本後,就把生活中攸關科技的爭議,全權交由科學家做決定了。然而,科學數據告訴你「安全」,你就「安心」了嗎?在芬普尼毒蛋席捲全臺的時刻,閱讀《「科學的思考」九堂課》猶如溫習了一次另類版的食農教育,重新認識科學的可為與不可為,拾回屬於你的抉擇能力吧!——陳玠廷(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心目中想的不是孔恩、謝平與薛佛等科學史研究的大師,也非牛頓、達爾文與愛因斯坦等科學史的大人物;我想的其實是村上春樹、宮部美幸,是在田野中有時會遇見的說書人,是在檔案館中可遇不可求的、敢在信件中傾瀉個人情感的歷史人物。儘管本書的目的的確是要給讀者上課,作者戶田山和久是個很會講故事、小心選用詞彙與圖像的好老師。這樣的風格,被台灣科技與社會的專家林宗德翻成洗鍊的中文後,讀起來格外有滋味。這是本小書,你可以在睡前、用餐時與捷運上讀上幾頁,也不會因此消化不良,或徒生學海無涯、回頭是岸的悲愴感。「要是我有五十三分鐘空閒的時間,」小王子說,「我要從從容容地向一口泉水走去。」「科學的思考」無疑是個厚重的議題——但正因為它是如此的厚重,我們更要從容地、舉重若輕地領會。這正是一本教你如何從容與舉重若輕的小書。——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科技應用,不僅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科技問題,也存在諸多「超科學」的問題。現實社會中,科技應用無法排除經濟、社會及倫理的考量。比如核廢料場址選址固然涉及科技問題,但絕非單純的科技問題,而與人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跨世代正義、社會體系的設計等議題交織。在沒有科學不能解決問題,但單靠科學也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核電與輻射曝露、基因改造等風險爭議,無法僅委由科學技術專家決定,而需要公民具備足以實踐公民控制科學的科學素養,以做出明智決策與判斷。不同於學校教的科學,作者指出,提升科學素養的重點不在於取得更多知識量,而在於能夠掌握科學活動性質、判斷科學技術現況,包括理解科學如何向前邁進、如何被納入政策,以及在什麼情況下科學可能會出狀況。從福島核災後的日本,到此刻的台灣,這本好書引領讀者反思科技與社會的關係、挑戰家長制科學決策模式,值得閱讀。——邱花妹(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戸田山和久(Todayama Kazuhisa)


  1958年生於東京都。1989年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修畢,專長為科學哲學。現為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研究科教授、日本科學哲學學會會長。著作包括《邏輯學的創造》、《知識的哲學》、《論文教室》、《科學哲學的冒險》、《哲學入門》、《擁護科學實在論》及《恐怖的哲學》等。

譯者簡介

林宗德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科技與社會,興趣是搜尋各個領域的有趣著作。譯有《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文化理論的面貌》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公民必修的科學思考課╱黃貞祥
推薦序 從思考到科學的思考╱朱家安


第一部 科學的思考是怎麼樣的思考?
第一章 「理論」與「事實」怎樣不同?
「科學使用的詞彙」和「討論科學的詞彙」|神創論貼紙運動|「智慧設計」的策略|演化學者怎麼回應?|不能用「理論╱事實」的二分法來思考|二分法的思考很危險

第二章 怎麼樣才是「更好的假說╱理論」?
好的理論是指更接近真理的理論嗎?|托勒密天文學與牛頓物理學|為什麼牛頓力學是比較好的假說?|「更好的假說╱理論」的三個標準|地槽學說的弱點|板塊構造說對於日本列島形成的說明|板塊構造理論的通用性|條帶之謎和轉形斷層之謎|為什麼板塊構造說是好的理論?

第三章 什麼是「說明」?
查明原因|牛頓為什麼偉大?|天上的物理學——克卜勒的成就|地上的物理學——伽利略的成就|牛頓的綜合!|探知原貌|三種說明彼此之間有共同點嗎?|科學的理念:化約論與統一|為什麼超心理學無法成為科學的一員?

第四章 怎麼提出理論或假說?怎樣確認?
得到正確的科學說明|怎麼說明生命的發育?|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的重複嗎?|四種非演繹推論|四種推論有什麼共同點呢?|為什麼我們要從事非演繹推論?|演繹及其特徵|為什麼我們要從事演繹推論?|結合兩種推論會很強大!——假說演繹法|推論恐龍滅絕的原因|關於確認假說的重要事項

第五章 什麼樣的實驗和觀察才能驗證假說?
來猜猜我腦中假想的規則|驗證條件與否證條件|四張牌問題|「偽科學」與否證條件|科學心理學和常民心理學|操作型定義的技巧|十九世紀末開始的靈魂熱潮|超心理學與實驗者效應|波普的劃界方法|相對論被否定了嗎?|就算出現反面例證,也不會立刻拋棄假說或理論|請注意輔助假說

第六章 為什麼實驗必須是控制實驗?
實驗組與對照組|微生物的自然發生說爭論|自然發生說爭論的終結|以人類為對象的實驗很難控制——雙盲實驗課題|請用「關連表」來思考|重要的不是機率高,而是相關性|「腦科學」的危險|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抽樣必須正確|從相關性推論因果關係必須慎重|從相關性可以推論因果關係嗎?——全球暖化的例子|文部科學省的誤解|虛構的相關性|第一部摘要

第二部 有識公民的科學素養――從放射線曝露風險開始思考
第七章 我們又不是科學家,為什麼要有科學素養?
本章所思考的問題|第一類問題:很遺憾,科學本身是人類的稀缺資源|第二類問題:超科學的問題|第三類問題:科學、技術本身變成問題|一般人也是共犯|「為什麼要有科學素養?」的原因|公民的科學素養指的不是知識的量|科學素養要怎麼應用呢?|共識會議的實驗|誰來提出問題——以基因改造作物為例

第八章 「公民的科學素養」具體來說,指的是什麼?
怎麼解讀科學資訊?|「一○○毫西弗以上會影響健康」是怎麼回事?|貝克和西弗是什麼樣的單位呢?|「易於瞭解」有陷阱|關於劑量限度的見解|線性無閾值模型|該怎麼解讀和傳達線性無閾值模型?|「安全是科學上可以解決的問題」嗎?——劑量限度的爭議|風險評估並非只能有一個答案|灰色地帶的風險該怎麼取捨?|安全和放心的不同|「放心」不是心的問題|核電的種種問題|風險爭議的由來是什麼?

第九章 誰才算是「公民」?
譴責「核電文化人」沒有幫助|說服的修辭無效|脫離家長制的轉變|這裡有位公民!

「鍛鍊科學思考的練習問題」解答
進階閱讀書單
後記
 
 

推薦序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台灣在教育上非常重視科學的學科。
  
  是的,是科學的學科,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可是,我們有誰敢說,台灣的教育很重視科學呢?
  
  其實很難說。台灣理科生,在科學知識上的素養,不見得比歐美學生差,可是在邏輯演繹、分析推理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上,和歐美學生比,確實有待加強。這些台灣教育長期忽略的部分,反而是歐美能在科學上持續創新的主因。儘管台灣不斷奉歐美為圭臬,並且有大量教授從歐美留學回國,但為何有些能力就是一直和歐美差距不小呢?
  
  要把現代社會的一切從船堅炮利的歐美,移植到非原生的土地上,這是個大工程。過去亞洲最成功轉型為現代化國家的,當屬日本。即使日本在二戰犯下了嚴重的錯誤,仍然快速地復甦,甚至一躍成為一個富裕的文明國家。日本在科學研究上的不吝投資,從近年的諾貝爾獎得獎次數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在科學發展上領先的亞洲國家,日本有可借鏡之處。日本科學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是非常值得所有關心科學及科學教育的朋友一讀的好書。這本書讓我們真正瞭解科學究竟是什麼,以及科學的哲學意涵,而非停留在理解科學學科的知識而已。很多人看到「哲學」這詞,可能就會聯想到深奧,然而哲學的英文原意是「愛智慧」,就是不斷追問「為什麼」,然後不斷思辨而已。
  
  書中介紹了重要的概念,如理論、事實、推論、假說、說明、驗證、實驗等,這些內容非常關鍵。市面上似乎還沒有像這本書一樣,用各種淺顯有趣的方式來說明科學是什麼的書籍。不少主修理工科的學生,也未能夠清楚地解釋好的理論和壞的理論的差別,這本書卻能教你清晰地說明。
  
  容我打個比方,好的理論就像智慧手機一樣是多功能多方位的,不僅能夠打電話,還能夠用來上網、發訊息、玩遊戲等等。一個好的理論,能夠解釋的現象及範圍更廣,而且還能統合其他的理論,書中提到的牛頓理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就像智慧手機統合了許多電子裝置,讓我們不必做一件事就要多買一個裝置,好的理論能把破碎片段的知識用一個系統統合起來。
  
  書中也詳細說明了,為何有些理論不需要在課堂上傳授。就像有了智慧手機,就不需要再買電話機、計算機、手錶、遊戲機、照相機、錄影機、指南針、筆記本等等。另外,書中也說明了為何偽科學在主流學術圈會沒有市場,因為自然科學不管有多少學科,其基本原理都不會互相違背,就像生物學的世界不會違背數學、物理和化學。然而,偽科學理論就像橫空出世的孤立系統,無法和已被一再驗證過的理論相容。這就像一支手機,只能打給同品牌的手機一樣,就算再酷再炫,會有市場嗎?
  
  拜網際網路的方便和沒節操的媒體所賜,偽科學的新聞和消息,也常常伴隨長輩圖四處流竄。偽科學的另一個可惡之處,在於哄騙信任科學的民眾上當。很多偽科學的東西胡亂編造乍看之下高大上的科學術語,可是卻經不起科學方法的考驗,若只學了科學知識卻不懂科學方法,反而更容易上當受騙。如果讀了這本書,就很容易能夠理解,科學實驗及其極限在哪,為何我們在相信科學的同時,要能夠有批判能力地選擇不接受那樣的論述。
  
  科學並不是沒有極限的,在世上仍有許多事物,科學還未能完全解釋,甚至是無法解釋,例如宗教和人生的問題。《「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就指出,有所謂的超科學問題。簡單來說,這些問題要參考我們個人和社會的價值觀才能回答,而且也常常無法令所有人滿意。
  
  因此,這本書介紹完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後,便進入第二部,探討更困難的議題,像是日本三一一地震後所面臨的各種議題,這些日本的問題也令台灣人感到好熟悉啊!戶田山和久主張,這些議題必定要有公民的參與,不能只是把責任一味推給政府或專家而已。學者專家,只能從他們的專業中提供各種可能性,讓大家參考,科學家無法決定一個國家社會的價值觀,頂多只能參考主流的價值觀而提出建議,那這之間必然需要互相的溝通。民主社會沒有所謂的父母官,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永恆不變的,可是進行決策的官員和議員,是由民主的方式選出,在任期內代表人民,他們不該是擅自作主的家長。
  
  面對像是核能、氣候變遷、生態保育、基改食安等等的議題時,因為面臨到的是複雜的系統,具有更多科學上的不確定性,所以專家的見解就可能有所分歧。更麻煩的是,當科學面對社會和政治的需要,就更難是非黑即白。即便如此,為了要更有效達成大家的目標和共識,我們更需要瞭解科學,而非固執己見。無論是學者或公民,都想要世界更美好,例如有更多乾淨又安全的能源和食物等等。像是書中提到的基改作物問題,主要並非出在影響健康,而是在其他社會價值的方面,那麼散播不實謠言攻擊基改作物危害人體健康,這種無的放矢並不會讓食品變得更安全,甚至還會有反效果。
  
  除了瞭解科學,從《「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可以清楚看出,日本這個大多數台灣人嚮往和欣賞的國度,其實在教育和社會上也有不少與台灣很相似的問題,即使日本在很多方面已經比台灣先進不少。科學與偽科學的戰爭也好,公民議題的大亂鬥也好,是永遠不會停歇的,因為只要有人,就有多元的需求。如果我們認定科學是好的,那就讓科學有更多的參與就好,讓那些不科學的邊緣化吧。
  
  在科學方法的引領下,這世界其實還是往更進步的方向前進。無論是我們享受的物質生活、便利性或健康衛生,都有明顯的大幅提升,而對世界的認識也一直在增進,我們實在沒有悲觀的需要。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似乎變多,但那也可能是因為科學解決掉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所以還沒解決的問題比例上升,才會讓我們有科學似乎愈來愈不行的錯覺,我們應該理性地認識到這點!現在和未來,科學都會是我們認知世界的一盞明燈!
  
 

內容連載

第七章  我們又不是科學家,為什麼要有科學素養?
 
本書的第一部是基礎篇,我主要是利用以往的科學史案例,來說明科學的運作所使用的方法。不過,說到科學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層次。像是要殺死實驗用大鼠又不會讓牠們感到痛苦的訣竅、找到海螢的方法等,在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獨門的方法。另外,對於「科學是什麼」、「科學的目的何在」這種大哉問,人們的回答也都各自不同。然而,我們在第一部討論的,是一般層次的「方法論」,那是多數科學家共同使用的。正因為一般層次的方法論是科學家同享共用的,同儕科學家才能結成好友,也才能評論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的工作。
 
接下來的第二部是應用篇。我們將一邊思考放射線曝露風險這類在科技與社會的交界上發生的具體問題,一邊整理出「有識公民的科學素養」的內容。首先,本章要討論的問題是:我們這些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想成為科學家的一般公民,為什麼非得培養科學素養這種麻煩的東西不可?
 
政府官員應該會提出這種理由:為了堅持科技立國的方針,必須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科學技術專家,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在日本年輕人明顯有不想讀理工科傾向的一九八○到九○年代,這種論調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培養小朋友的科學夢」的路線。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家長也必須懂一點科學,因此,一般公民就必須具備科學素養。
 
這說得上是個理由。但沒有生養孩子的人就不需要科學素養了吧?錯!我認為,成人普遍都要具備科學素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面對的問題,不能只委由科學技術專家去解決。
 
第一類問題:很遺憾,科學本身是人類的稀缺資源
 
科學、技術是人類最有效率且合理的問題解決手段,這一點我並不懷疑。只要想想天花、鼠疫等傳染病的根除,以及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發明,事情就很明顯了。因為科學是瞭解這個世界怎麼運作的最佳手段。
 
但即便如此,我在這裡還是要強調,仍然會有光憑科學、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類問題分成三種。
 
為了方便說明起見,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兩部電影的情節。一九九八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兩部主題相似的電影先後上映,內容都是描述人類面臨著同樣的滅亡危機:有一顆和導致恐龍滅亡的那顆大小相仿的隕石,即將撞上地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3
    $45
  2. 二手書
    13
    $45
  3. 二手書
    17
    $60
  4. 二手書
    26
    $90
  5. 二手書
    73
    $255
  6. 二手書
    74
    $260
  7. 二手書
    74
    $260
  8. 二手書
    74
    $260
  9. 新書
    79
    $277
  10. 新書
    79
    $277
  11. 新書
    79
    $277
  12. 新書
    79
    $277
  13. 新書
    79
    $277
  14. 新書
    85
    $298
  15. 新書
    88
    $308
  16. 二手書
    96
    $335
  17. 二手書
    98
    $343
  18. 二手書
    $360
  19. 新書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