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相遇
繁體中文版序
1965年10月1日,我置身天安門廣場,身邊還有其他十幾位受邀到中國學習中文的法國學生。這一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紀念日,我期待着毛主席會在天安門城樓上出現。他沒有來。在歷史的幕後,文化大革命的悲劇已經開始了。
我就這樣錯過了與中國的第一次相遇。對許多西方青年而言,毛澤東代表的社會主義比晦暗的警察國家蘇聯更有生命力,但這個國家的真實狀況卻是,正有一場鬥爭隱匿在國家機器內。我也曾錯過其他與中國相識的良機。很多時候,我像其他西方人一樣,將對更公正、更自由世界的嚮往寄託在中國身上。馬可波羅說中國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國家。18世紀,伏爾泰筆下的中國是一個由哲學家統治的王朝。
之後是西方蔑視中國,自負傲慢的時代:中國配不上她的過去,只好到西方侵略者這裏取經,西方價值觀被描繪成普世價值。如今,這些確定性已經讓位給質疑,中國再次成為一個謎。偉大的智者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生活的時代恰逢滿清帝國開始沒落,他在《思想錄》中寫道1:「中國的歷史……我告訴你,有盲目的,也有明瞭的……中國晦澀難懂,但其中也能找得到清晰之處:去找出來吧!」。
有一個明智的建議,特別是在撰寫毛澤東這樣特殊的人物傳記時──這些人物打亂了國家的歷史,深遠地改變我們這個時代──寫作時要避免兩個誤區:着迷而盲目,或打倒偶像,把他塑造成一個怪物。作為歷史學家,我努力做到清晰觀察、建立事實、梳理事件的先後關係以及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我沒有尋求理解、贊同或辯護甚麼。我是歷史學家,不是法官。讀者會形成自己的意見,偉大舵手的固執使國家陷入饑荒或局部內戰時該如何評判指責,也是讀者的事。我不知道此次與中國讀者的相遇算不算成功。不過,我仍然感謝出版社和譯者讓我有這個機會。他們對自由思考和表達的尊重,使這次與真相的相遇得以實現。還原真相是對歷史學家最高的要求,這就是為甚麼我在書稿開頭引用了孔子離世幾百年後羅馬作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éron)的箴言:「歷史不會撒謊,或者對真相保持沉默」2。
魯林(Alain Roux)
2017年3月10日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