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巷

小西巷
定價:320
NT $ 240 ~ 468
  • 作者:楊錦郁
  • 出版社:聯合文學
  • 出版日期:2017-09-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32262
  • ISBN13:9789863232261
  • 裝訂:平裝 / 26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坐落於彰化市小西巷的百年大家庭,
望穿一個城市的風華與流轉──
  
  「陳稜路194巷原名小西巷,我就是在巷內出生,並且成長。

  小西巷舊時有不少殷商、名人、醫生比鄰居住,如謝雪紅的情人楊克煌,以及杜聰明、賴和也曾出入鐵路醫院的前身高賓閣……無法『一眼望穿』正是小西巷的特色與魅力,也是生長在其中的我所要挖深織廣的文學價值,並由此幅射出近百年彰化市的民生面貌和街市變化,呈現其人文與時代風華。」──楊錦郁
  
  接昌被服廠、鐘家的娘子軍團、杉行的大觀園、泰西貨運的交通事業……居民賴以為生的行業,牽動了小西巷的興盛與變化。
  
  「彰化素食」的濃郁湯底、勝好食堂的什錦煮麵、大明星也造訪的「大箍意麵」……難以忘懷的食物香氣,攤販的叫賣聲,編織起記憶裡最濃郁的鄉愁。
  
跨世代推薦

  黃春明|作家
  吳晟|詩人,作家
  席慕蓉|詩人,畫家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梅家玲|台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主任
  平路|作家
  李昂|作家
  向陽|詩人,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
  劉克襄|作家
  夏曼‧藍波安|世界島嶼的作家
  王盛弘|作家
  九把刀|作家
  顏訥|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錦郁


  台灣彰化人,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教世新大學中文系「現代散文研讀及習作」,曾任職聯合報副刊組多年。

  寫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包括人物報導及抒情散文:著有《嚴肅的遊戲》、《用心演出人生》、《溫馨家庭快樂多》、《記憶雪花》、《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向太陽說謝謝》、《好時光》等。曾獲中興文藝獎章、中山文藝創作獎,文章多次被收入各選集。
 
 

目錄



輯一∕集散
招牌亮的接昌被服廠
銅鼎的男裝店
杉行的大觀園
鐘家的娘子軍團    
「褲仔王」天隆童裝
泰西貨運行的交通事業
北門福德祠變身大房東
阿枝的家庭美容院
強強滾的彰化素食
柯家擇日館與西藥房

輯二∕布衣
小西巷27號
信真耶穌教的一家
四嬸的嫁妝
爸爸的結拜兄弟
男人的消遣
醫生娘和瘋英仔
阿婆的柑仔店
抓交替的溪畔
流動攤販的故事

輯三∕望穿
彰化基督教醫院
高賓閣的前世今生
走過布市風華
勝好食堂的傳聞
丸曾、人人西服和金孔雀
肉圓、貓鼠麵、大箍意麵
深夜的小吃路線
來去台北

後記 ◎李時雍

附錄
五代之家
走出小西巷
 
 


  
  1

  寫這本書是個偶然,也是個必然。

  偶然是它不在我預期的寫作計畫中,必然是它終究要被完成。早在我寫《穿過一樹的夜光》(2007) ,就覺得欠家鄉一本書,先前雖然也曾陸續寫過彰化市,乃至小西巷的素材,但不是主題式的書寫,即便在前述這本書裡,有較多篇幅處理到自己成長的城市和經驗,並不那麼完整。

  我18歲到台北讀大學,大一認識瑞騰,大學畢業一年後結婚,25歲當了母親。三十幾歲進入聯合報副刊工作,正逢台灣報業從巔峰開始下滑的時候,其後20年,我在競爭激烈且步調緊湊的城市裡工作與生活,在報社、研究所和家庭數頭奔忙,加上亟思在寫作上有所進展,視野都是聚焦在前端,無暇也無心回首我成長的家鄉,再加上下面的因素:其一,那裡隱藏了我內心深沉的悲傷,過往我們大家庭三十幾個人共同生活,相互之間情感融洽,但接連的親人死亡,大家庭分崩離析,幾十個人一起生活過的房子,已廢墟般地在巷弄間兀自迎著日出日落多年;其二,在小西巷成長的日子,家裡過的是開風氣之先的摩登生活,父執輩結交的友朋不乏名流或精采的人物,相較於後來生活的環境,我覺得這些都是過去式了,幾乎不再提起。

  就在我寫博士論文《呂碧城文學與思想》時,面對這個生於晚清的一代詞家、中國第一位女編輯、女大學校長、社會名媛、出色的新女性、聞名西方的護生運動者及佛教女居士,不免會掩卷感嘆,自認是獨立現代女性的自己,雖晚她七十幾年出生,但不論在視野的開闊、生活的摩登、學識的淵博、修為的底蘊,都遠不及她,也是以同樣的這般心情,我寫下了《小西巷》,用意在記錄半世紀前彰化市曾經有過的繁華一時,雖然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但對我個人而言,書寫完成,債清了。

  2

  彰化市位於台灣山線和海線鐵道的交會點,從十七世紀以降漢人陸續移民來台之後,就一直蓬勃發展,既是中部物資集散地,更是文風鼎盛,出過不少著名的文人。

  早在清雍正元年(1723),清朝於此建設築城,並以「彰顯皇化」之意,命名「彰化」。因位居要衢,彰化市街曾數度因戰亂,遭到焚毀,尤其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林爽文事件中,受到嚴重的破壞。

  嘉慶年間,以磚塊重建了彰化城,並設置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每個城門附近都設有一座保佑地方安全的福德祠,如今北門、西門等各福德祠仍香火鼎盛。而城內的商業區則集中在大西門街(今中華路中段)、南街(今民族路至華山路)、新店街(今華山路92巷、成功路20巷)、北門街(今和平路1巷與陳稜路194巷)。

  小西巷就是舊時的北門街,我離開家鄉之前,家裡的地址都是和平里小西巷,後來才改為陳稜路194巷。過往從長安街或陳稜路兩端的巷口望入,它是一條「不見天」的巷子,但裡面至少三、四十家被服廠,充滿了繁榮的商機,是全省著名的成衣批發中心,每天來自各地的衣販進進出出,也帶動了相關的產業。

  早在彰化建縣之際,我家開山先祖楊景福(生於1729雍正己酉年),就從唐山移居台灣,第二代楊泰山曾在布政司當過官員,並於彰化市的城隍廟留有題名匾額,小西巷27號便是他的別館,也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出生時,大家庭由祖父楊接當家,祖父生了七個兒子,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因為不敷居住,所以百坪房地,後面仍是三合院,保持廳堂和兩廂,前半段則起造成中有採光天井、磨石子地的時髦樓房。

  就這樣,一個在彰化市鬧區生活超過百年的大家庭,見證了晚清以降一個城市的滄桑變化。

  本書的內容既重探小巷,也穿行一個時代,無法「一眼望穿」正是小西巷的特色與魅力,也是生長在其中的我所想要挖深織廣的文學價值。輯一「集散」,從曾為商業集散地的巷內空間寫起,每個商家都是我的鄰居,承載各自家族的故事,卻隨歲月集而後散。輯二「布衣」,指的是成衣批發的風景,更是布衣庶民,從空間而人,我回望記憶中小巷裡形象鮮明的人物、親人鄰人、摩登年代的群像。最後一輯「望穿」,放大視界看巷外周邊的人文風景。望穿,秋水,從巷裡走來,走成生命的水域。
 

內容連載

〈阿婆的柑仔店〉
 
小西巷裡有一間簡陋的柑仔店,這間店位在杉行前籬笆旁的一隅,它不賣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因為店家做的是小孩的生意,顧店的是一位阿婆,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似乎從我們小的時候一直到長大,她都是個阿婆的樣子,身上穿著樸素,沒有太多色彩,印象中從髮色到衣服都是灰白灰白的。
 
阿婆本身雖然沒甚麼特色,但她店裡所賣的一些參了人工色素的蜜餞、柑仔糖、枝仔冰,或是繼光餅、小餅乾,可就五花八門,每一樣東西都對孩子有強烈的吸引力,所以孩子們要是手上有了幾個銅板,都不假思索的直奔至阿婆的店消費。
 
重點是,彼時父母們並沒有固定給孩子零用錢的風氣,所以要買零嘴或小玩意,就得跟大人討錢。首先當然是跟自己的爸媽伸手,爸媽因為不喜歡孩子在外面亂買亂吃,不是每次都會給。不過我們是大家庭,父母不給,還有二伯父那裡可以伸手,二伯父平日都在顧店,跑不了的,於是轉而到他跟前,「二伯,可不可以給我五角?」當一個孩子得逞,另一個孩子馬上跟進。面對家裡一大串粽子般的孩子,有時忙著生意的二伯會凶惡地說:「沒錢啦!」
 
二伯那裡要不到,也總還是有辦法,一群孩子們出了小西巷,來到陳稜路上大伯的釣具行。據我哥說,這群討錢部隊通常由我么叔seven帶頭,成員中除了幾個堂兄、哥哥姊姊之外,一定包括年齡最小的我。
 
大伯是個面惡心善的人,很喜歡欺弄小孩,姊姊是個出名的小「赤查某」,很會跟他「答嘴鼓」,他占不了便宜,也常被罵得哭笑不得,而我小小嫩嫩又憨憨的,所以被帶去「賣肉」。當大伯喚著「過來讓阿伯捏一下」,大家便把我推上前,大伯雙手使勁的捏了我的腮幫子再轉一下,即使年紀很小,仍然感受到強烈的「痛」;有時不捏腮幫,而是改成「打一下屁股」。欺弄之後,便開始發零用錢,每個人都有。不待商量,成群孩子便呼嘯的朝著阿婆的柑仔店前進。
 
阿婆的個性慈祥,男孩子一進門,眼光大都在塑膠囝仔、紙牌、彈珠、戳戳樂、五角抽、零食或稍貴的陀螺、小玩意上游移;女生或是買橡皮筋、餅乾、零嘴等等,阿婆總是耐心的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240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85
    $272
  6. 新書
    88
    $282
  7. 新書
    88
    $282
  8. 新書
    9
    $288
  9. 二手書
    97
    $310
  10. 新書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