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東亞的地中海,從古至今都是沿岸諸國人民休養生息之地。雖然沿岸各國對南海都擁有部分的歷史性權利,但直到二十世紀初開始,南海才出現領土爭議。先後涉及爭議的國家地區多達十二方。時至今日,中國、臺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七方仍在為南海的土地、海域與資源紛爭不休,而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海洋大國,也為南海自由航行權利而捲入紛爭。近年南海更成為東亞的火藥桶,嚴重威脅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嗎?戰後國際法把南海諸島「歸還」中國了嗎?九段線是中國的領海嗎?南海仲裁案是菲律賓「無理取鬧」嗎?只有全面了解南海歷史與相關國際法,才能明白南海問題的是與非。惟絕大多數相關論著,都因維護政府的立場,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作為《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的續冊,本書全面發掘了中、日、越、菲、法、英、美等國家的相關史料、地圖、檔案與解密文件,例證豐富,考據扎實。作者以嚴謹客觀的態度,細緻地重構了二十世紀之後的南海紛爭史,并附以精簡的國際法分析,理順了南海爭議的起源、發展與激化的史實與邏輯,也為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新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黎蝸藤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現於美國學術機構從事研究工作。近年專注研究東海與南海歷史、國際法以及東亞國際關係。
著有《釣魚臺是誰的——釣魚臺的歷史與法理》、《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等。
黎蝸藤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現於美國學術機構從事研究工作。近年專注研究東海與南海歷史、國際法以及東亞國際關係。
著有《釣魚臺是誰的——釣魚臺的歷史與法理》、《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等。
目錄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常引用著作簡稱
序言
第一章 南海爭議的先聲—中日東沙島之爭
一‧ 一 南海的基本地理
一‧ 二 二十世紀之前的南海
一‧ 三 日本人在東沙島的開拓
一‧ 四 中國的調查
一‧ 五 中日之間的交涉
一‧ 六 中國對東沙島主權的鞏固與中國海防意識之興起
一‧ 七 結論:東沙島爭議的評述
第二章 西沙及南沙之爭的開始 (一九○九—一九三六)
二‧ 一 中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宣示
二‧ 二 何瑞年事件和中國對西沙統治的鞏固
二‧ 三 日本對南沙群島的開發經營
二‧ 四 法國態度的變遷
二‧ 五 中法西沙交涉
二‧ 六 法國對南沙群島的占領與法日爭議
二‧ 七 中國對九小島事件的態度
二‧ 八 中國第一次地圖開疆
二‧ 九 結論:中日法的不同利益
第三章 二戰前後的南海(一九三七—一九五二)
三‧ 一 法國和日本對南海諸島的統治
三‧ 二 《開羅宣言》與南海諸島的關係
三‧ 三 中國「接收」南海諸島 131
三‧ 四 第二次地圖開疆與U形斷續線的出現
三‧ 五 法國重返越南與中法第二次西沙爭議
三‧ 六 菲律賓的獨立與對南沙的領土要求
三‧ 七 中國退出西沙和南沙
三‧ 八 《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平條約》
三‧ 九 結論:日本時代的遺產
第四章 南海諸島爭奪戰(一九五三—一九八九)
四‧ 一 人道王國
四‧ 二 克洛馬的自由邦與臺菲南沙群島之爭
四‧ 三 英國放棄南沙
四‧ 四 法國與南方越南
四‧ 五 北京的表態與北越的態度
四‧ 六 臺越在西沙和南沙問題上的交涉
四‧ 七 南海發現石油
四‧ 八 菲律賓占領南沙群島 245
四‧ 九 中越西沙海戰及其後果 270
四‧ 十 越南統一與中越西沙南沙論戰
四‧ 十一 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 299
四‧ 十二 中國向南沙的推進及中越南沙海戰 320
四‧ 十三 戰後國際社會對南海主權的態度
四‧ 十四 結論:冷戰下的割據
第五章 低烈度衝突時期(一九九○—二○○八)
五‧ 一 冷戰結束和美蘇退出南海
五‧ 二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訂與生效
五‧ 三 擱置爭議政策的提出
五‧ 四 九段線爭議的開始
五‧ 五 從萬安灘到東京灣—九○年代的中越南海爭議
五‧ 六 從美濟礁到仁愛礁—九○年代的中菲南海爭議
五‧ 七 從南海會議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五‧ 八 從軍事對抗到民事對抗
五‧ 九 結論:現狀的形成
第六章 海權之爭(二○○九—二○一六)
六‧ 一 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 487
六‧ 二 無瑕號事件
六‧ 三 越馬外大陸架劃界案
六‧ 四 亞洲再平衡
六‧ 五 從禮樂灘事件到割斷電纜
六‧ 六 黃岩島危機
六‧ 七 三沙市成立與對南海的實控
六‧ 八 仁愛礁危機
六‧ 九 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
六‧ 十 防空識別區與九段線爭議
六‧ 十一 HD-981 平臺事件
六‧ 十二 人工島與自由航行
六‧ 十三 馬來西亞和印尼與中國的衝突
六‧ 十四 南海仲裁案的判決
六‧ 十五 結論:命運共同體的終結
最後的結論
附錄一 白龍尾島問題
一‧ 白龍尾島問題的起源
二‧ 西方史料中的白龍尾島
三‧ 越南對白龍尾洋的歷史管轄
四‧ 十九世紀後期之白龍尾島歷史
五‧ 法國對白龍尾島的主權的確立
六‧ 白龍尾島之戰後歲月
七‧ 東京灣分界談判與白龍尾島的最後結局
八‧ 結論
附錄二 九段線的法律地位
一‧ 九段線的起源與演化
二‧ 九段線涵義不清成爭議
三‧ 海上國界線還是島嶼歸屬線
四‧ 歷史性水域
五‧ 傳統海疆線在哪裡
六‧ 九段線內水域是歷史性水域嗎
七‧ 九段線是擁有歷史性權利的水域嗎
八‧ 九段線被周邊國家默認嗎
九‧ 九段線能不受聯合國海洋法約束嗎
十‧ 中國官方的態度及可能的解釋
徵引書目
圖目錄
表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常引用著作簡稱
序言
第一章 南海爭議的先聲—中日東沙島之爭
一‧ 一 南海的基本地理
一‧ 二 二十世紀之前的南海
一‧ 三 日本人在東沙島的開拓
一‧ 四 中國的調查
一‧ 五 中日之間的交涉
一‧ 六 中國對東沙島主權的鞏固與中國海防意識之興起
一‧ 七 結論:東沙島爭議的評述
第二章 西沙及南沙之爭的開始 (一九○九—一九三六)
二‧ 一 中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宣示
二‧ 二 何瑞年事件和中國對西沙統治的鞏固
二‧ 三 日本對南沙群島的開發經營
二‧ 四 法國態度的變遷
二‧ 五 中法西沙交涉
二‧ 六 法國對南沙群島的占領與法日爭議
二‧ 七 中國對九小島事件的態度
二‧ 八 中國第一次地圖開疆
二‧ 九 結論:中日法的不同利益
第三章 二戰前後的南海(一九三七—一九五二)
三‧ 一 法國和日本對南海諸島的統治
三‧ 二 《開羅宣言》與南海諸島的關係
三‧ 三 中國「接收」南海諸島 131
三‧ 四 第二次地圖開疆與U形斷續線的出現
三‧ 五 法國重返越南與中法第二次西沙爭議
三‧ 六 菲律賓的獨立與對南沙的領土要求
三‧ 七 中國退出西沙和南沙
三‧ 八 《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平條約》
三‧ 九 結論:日本時代的遺產
第四章 南海諸島爭奪戰(一九五三—一九八九)
四‧ 一 人道王國
四‧ 二 克洛馬的自由邦與臺菲南沙群島之爭
四‧ 三 英國放棄南沙
四‧ 四 法國與南方越南
四‧ 五 北京的表態與北越的態度
四‧ 六 臺越在西沙和南沙問題上的交涉
四‧ 七 南海發現石油
四‧ 八 菲律賓占領南沙群島 245
四‧ 九 中越西沙海戰及其後果 270
四‧ 十 越南統一與中越西沙南沙論戰
四‧ 十一 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 299
四‧ 十二 中國向南沙的推進及中越南沙海戰 320
四‧ 十三 戰後國際社會對南海主權的態度
四‧ 十四 結論:冷戰下的割據
第五章 低烈度衝突時期(一九九○—二○○八)
五‧ 一 冷戰結束和美蘇退出南海
五‧ 二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訂與生效
五‧ 三 擱置爭議政策的提出
五‧ 四 九段線爭議的開始
五‧ 五 從萬安灘到東京灣—九○年代的中越南海爭議
五‧ 六 從美濟礁到仁愛礁—九○年代的中菲南海爭議
五‧ 七 從南海會議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五‧ 八 從軍事對抗到民事對抗
五‧ 九 結論:現狀的形成
第六章 海權之爭(二○○九—二○一六)
六‧ 一 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 487
六‧ 二 無瑕號事件
六‧ 三 越馬外大陸架劃界案
六‧ 四 亞洲再平衡
六‧ 五 從禮樂灘事件到割斷電纜
六‧ 六 黃岩島危機
六‧ 七 三沙市成立與對南海的實控
六‧ 八 仁愛礁危機
六‧ 九 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
六‧ 十 防空識別區與九段線爭議
六‧ 十一 HD-981 平臺事件
六‧ 十二 人工島與自由航行
六‧ 十三 馬來西亞和印尼與中國的衝突
六‧ 十四 南海仲裁案的判決
六‧ 十五 結論:命運共同體的終結
最後的結論
附錄一 白龍尾島問題
一‧ 白龍尾島問題的起源
二‧ 西方史料中的白龍尾島
三‧ 越南對白龍尾洋的歷史管轄
四‧ 十九世紀後期之白龍尾島歷史
五‧ 法國對白龍尾島的主權的確立
六‧ 白龍尾島之戰後歲月
七‧ 東京灣分界談判與白龍尾島的最後結局
八‧ 結論
附錄二 九段線的法律地位
一‧ 九段線的起源與演化
二‧ 九段線涵義不清成爭議
三‧ 海上國界線還是島嶼歸屬線
四‧ 歷史性水域
五‧ 傳統海疆線在哪裡
六‧ 九段線內水域是歷史性水域嗎
七‧ 九段線是擁有歷史性權利的水域嗎
八‧ 九段線被周邊國家默認嗎
九‧ 九段線能不受聯合國海洋法約束嗎
十‧ 中國官方的態度及可能的解釋
徵引書目
圖目錄
表目錄
序
序
近年來,南海爭議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除了傳統的領土之爭、海域之爭、資源之爭外,現在南海爭議又成為中美雙方角力的場所。要理解南海爭議,首先就得讀懂南海的歷史,縷清南海爭議的來龍去脈。這看似最基本的前提,實際上卻很難做到。因為對南海歷史的敘述,大都與敘述者的立場有莫大關係,因而有關南海的信史極其難覓。筆者目前找到的南海歷史書,根據來源可以分為三類:中國和臺灣出版的、越南出版的,以及西方出版的。前兩類都帶有濃厚的本位主義立場,難言客觀中立,後者則因文獻獲取所限而普遍深度不足(尤其對南海古代史與二戰前的南海現代史)。
筆者在五南公司幫助下,於二○一六年出版了《 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該書以史料為證據,通過對南海古代史料的分析和對比,嘗試還原了南海在一九○○年之前的歷史,以期幫助讀者理解:南海自古以來就是公共之海,而非「 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這本書是該書的姐妹篇,專注于南海現代的論述,也就是一九○○年之後的南海歷史。本書全面參考了這個領域的代表性著作、眾多中外論文和專著,以及各國政府的白皮書、政府組織的學術圓桌會議和研討會資料等。筆者在書中進行了大量的原創性分析,對比各方關於南海的觀點與證據,試圖從歷史與學術的角度,勾勒出南海現代歷史,並力圖從中立的立場,客觀探討和理解南海問題。
本書首要的任務,仍然是發掘與梳理南海史料。相對古代史而言,南海現代史料較為詳實,但在有關國家的「 語言偽術」下,片面的史料選取和曲解歷史的描述依然比比皆是。例如中國宣稱:中國一直主張南海諸島的主權;戰時及戰後的一批聲明及條約把南沙歸還給中國;九段線在頒佈後三十多年一直沒有遭到反對;南沙從一九六○年代發現石油之後才出現爭議;越南在一九七○年代之前一直承認中國對西沙和南沙的主權;六七十年代,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等等。如果光看中國的一面之辭,難免令人以為中國的鄰國都貪得無厭。同理,如果只看越南方面的描述,就難免對中國﹁ 以大欺小﹂恨之入骨。然而,只要認真考據史料,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分析,並輔以國際法衡量,就會發現:南海問題錯綜複雜,遠非官方宣傳的那般清晰明了。也只有清楚意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理解南海為什麼會成為國際間領土爭議的焦點。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追溯南海爭議的起源、演變和激化,並在歷史的框架下理解這些爭議。南海爭議在最近這一百多年才出現,也是二十世紀南海史最重要的部分。得益於最近幾年各國檔案的開放和維基解密,可以對當年歷史事件的決策過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即便如此,南海的形勢變化還是取決于宏觀環境;南海爭議的演變與世界大局息息相關。本書以《從地圖開疆到人工造島》為名,正是意在體現過去一百多年間中國實力的變化趨勢。
本書的第三個任務是從國際法的角度初步釐清南海爭議。《 被扭曲的南海史》一書沒有太多涉及國際法,因為該書涉及絕大部分時段中都沒有「 現代」的國際法;而且當時幾乎沒有國家提出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爭議,適用國際法分析的事例並不多。但國際法成為二十世紀以後討論南海問題時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本書在討論南海歷史時,適當地插入相關的國際法討論,希望初步釐清相關歷史事件的國際法意義,以及主要南海問題的國際法框架。但是,南海諸島和南海劃界問題在國際法上的複雜性,大大超出了本書所能涵蓋的範圍。筆者唯有寄望未來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在下一本關於南海的書中專門詳細分析討論。
本書的最後一個任務是通過理清南海紛爭的來龍去脈,理解當前的南海局勢。南海是目前國際關係中的熱點。本書從歷史的角度,通過分析南海國際關係中的各方在南海的利益以及對南海的立場態度,描繪出南海局勢的大致脈絡。礙於篇幅,本書沒有深入討論南海的軍事與資源。
近年來,南海爭議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除了傳統的領土之爭、海域之爭、資源之爭外,現在南海爭議又成為中美雙方角力的場所。要理解南海爭議,首先就得讀懂南海的歷史,縷清南海爭議的來龍去脈。這看似最基本的前提,實際上卻很難做到。因為對南海歷史的敘述,大都與敘述者的立場有莫大關係,因而有關南海的信史極其難覓。筆者目前找到的南海歷史書,根據來源可以分為三類:中國和臺灣出版的、越南出版的,以及西方出版的。前兩類都帶有濃厚的本位主義立場,難言客觀中立,後者則因文獻獲取所限而普遍深度不足(尤其對南海古代史與二戰前的南海現代史)。
筆者在五南公司幫助下,於二○一六年出版了《 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該書以史料為證據,通過對南海古代史料的分析和對比,嘗試還原了南海在一九○○年之前的歷史,以期幫助讀者理解:南海自古以來就是公共之海,而非「 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這本書是該書的姐妹篇,專注于南海現代的論述,也就是一九○○年之後的南海歷史。本書全面參考了這個領域的代表性著作、眾多中外論文和專著,以及各國政府的白皮書、政府組織的學術圓桌會議和研討會資料等。筆者在書中進行了大量的原創性分析,對比各方關於南海的觀點與證據,試圖從歷史與學術的角度,勾勒出南海現代歷史,並力圖從中立的立場,客觀探討和理解南海問題。
本書首要的任務,仍然是發掘與梳理南海史料。相對古代史而言,南海現代史料較為詳實,但在有關國家的「 語言偽術」下,片面的史料選取和曲解歷史的描述依然比比皆是。例如中國宣稱:中國一直主張南海諸島的主權;戰時及戰後的一批聲明及條約把南沙歸還給中國;九段線在頒佈後三十多年一直沒有遭到反對;南沙從一九六○年代發現石油之後才出現爭議;越南在一九七○年代之前一直承認中國對西沙和南沙的主權;六七十年代,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等等。如果光看中國的一面之辭,難免令人以為中國的鄰國都貪得無厭。同理,如果只看越南方面的描述,就難免對中國﹁ 以大欺小﹂恨之入骨。然而,只要認真考據史料,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分析,並輔以國際法衡量,就會發現:南海問題錯綜複雜,遠非官方宣傳的那般清晰明了。也只有清楚意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理解南海為什麼會成為國際間領土爭議的焦點。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追溯南海爭議的起源、演變和激化,並在歷史的框架下理解這些爭議。南海爭議在最近這一百多年才出現,也是二十世紀南海史最重要的部分。得益於最近幾年各國檔案的開放和維基解密,可以對當年歷史事件的決策過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即便如此,南海的形勢變化還是取決于宏觀環境;南海爭議的演變與世界大局息息相關。本書以《從地圖開疆到人工造島》為名,正是意在體現過去一百多年間中國實力的變化趨勢。
本書的第三個任務是從國際法的角度初步釐清南海爭議。《 被扭曲的南海史》一書沒有太多涉及國際法,因為該書涉及絕大部分時段中都沒有「 現代」的國際法;而且當時幾乎沒有國家提出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爭議,適用國際法分析的事例並不多。但國際法成為二十世紀以後討論南海問題時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本書在討論南海歷史時,適當地插入相關的國際法討論,希望初步釐清相關歷史事件的國際法意義,以及主要南海問題的國際法框架。但是,南海諸島和南海劃界問題在國際法上的複雜性,大大超出了本書所能涵蓋的範圍。筆者唯有寄望未來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在下一本關於南海的書中專門詳細分析討論。
本書的最後一個任務是通過理清南海紛爭的來龍去脈,理解當前的南海局勢。南海是目前國際關係中的熱點。本書從歷史的角度,通過分析南海國際關係中的各方在南海的利益以及對南海的立場態度,描繪出南海局勢的大致脈絡。礙於篇幅,本書沒有深入討論南海的軍事與資源。
內容連載
十八世紀開始,英國和法國的船隻開始在南海的航行中記錄南沙一帶的島嶼。英國十八世紀末編纂的海圖與航海書中,已經有相當詳細的南沙群島的地圖,這些地圖不再像更早期的地圖一樣用一整片危險標誌標示南沙,而是已經畫出具體的島嶼,並加以命名。在一些地點,會標註上Breaker
的標誌,說明那是危險的地方,但未經仔細考察。那是歷史上最早開始明確南沙具體島嶼的資料。但無論在地圖還是在航海書中,都沒有對南沙群島的統一稱呼。
對南沙群島的統一稱呼似乎從二十世紀一○年代才開始。最早那樣做的是日本人。他們以新南群島(Shinnan Gunto,有時拼作Sinnan Gunto)去命名這一帶的島嶼。在一九三三年法國的九小島事件中,法國人找不到一個概括性的詞彙去描述南沙群島。他們考慮過兩種方式,第一是以經緯度線圈出範圍,第二是列舉的方法把主要的島嶼列出。這個過程顯示了當時國際並沒有通行的南沙群島的範圍。法國最後用了第二種方式,其中包括Spratly Island(中國稱為南威島),自此之後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才逐漸被用於稱呼整個群島,但其範圍也沒有被明確定義。當時,新南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兩個稱呼都被應用,但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困擾各國外交界的難點。在戰時和戰後初期關於南沙的處理方法的文件(見三.二)中,用的是Spratly and Other Islands(Shinnan Gunto)這個稱呼,定義為東經一一一點五—一一七度,北緯七—十二度之間的島礁(根據日本新南群島的定義)。當時還沒有把Spratly Islands 作為南沙群島的正式名稱。
中國在一九三五年通過「水路地圖審查委員會「創造了」團沙群島」這個名詞,來指代南沙群島的島嶼。這個名字其實是對﹁Tizard Islands﹂(即鄭和環礁)的音譯。團沙群島的範圍比新南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都要大,因為它向南擴展到曾母暗沙、向西擴展到萬安灘。但國際上對這個名詞似乎一無所知,見不到過這個名詞在國際場合出現過。在二戰之後,中國把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後來在一系列的外交交涉和主張中反覆使用這個名詞,這才逐漸為國際所認識。
對南沙群島的統一稱呼似乎從二十世紀一○年代才開始。最早那樣做的是日本人。他們以新南群島(Shinnan Gunto,有時拼作Sinnan Gunto)去命名這一帶的島嶼。在一九三三年法國的九小島事件中,法國人找不到一個概括性的詞彙去描述南沙群島。他們考慮過兩種方式,第一是以經緯度線圈出範圍,第二是列舉的方法把主要的島嶼列出。這個過程顯示了當時國際並沒有通行的南沙群島的範圍。法國最後用了第二種方式,其中包括Spratly Island(中國稱為南威島),自此之後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才逐漸被用於稱呼整個群島,但其範圍也沒有被明確定義。當時,新南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兩個稱呼都被應用,但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困擾各國外交界的難點。在戰時和戰後初期關於南沙的處理方法的文件(見三.二)中,用的是Spratly and Other Islands(Shinnan Gunto)這個稱呼,定義為東經一一一點五—一一七度,北緯七—十二度之間的島礁(根據日本新南群島的定義)。當時還沒有把Spratly Islands 作為南沙群島的正式名稱。
中國在一九三五年通過「水路地圖審查委員會「創造了」團沙群島」這個名詞,來指代南沙群島的島嶼。這個名字其實是對﹁Tizard Islands﹂(即鄭和環礁)的音譯。團沙群島的範圍比新南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都要大,因為它向南擴展到曾母暗沙、向西擴展到萬安灘。但國際上對這個名詞似乎一無所知,見不到過這個名詞在國際場合出現過。在二戰之後,中國把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後來在一系列的外交交涉和主張中反覆使用這個名詞,這才逐漸為國際所認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4折$560
-
新書7折$613
-
新書79折$695
-
新書85折$748
-
新書88折$774
-
新書88折$774
-
新書9折$792
-
新書9折$792
-
新書9折$792
-
新書9折$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