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內涵中具有跨領域的成分,是未來課程發展之趨勢。但如何上一堂通識課?繼上一本收錄二十一門通識課程,作為教師的教材選擇。「通識在線雜誌社」再次精心挑選二十門通識課程,同樣提供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協助不同背景及學科的教師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
本書橫跨四大知識領域,從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中探討漢字文化與藝術、歷史與思想、物理學與創意思考、自然災害與永續發展、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等跨領域的通識課程。文中除了闡述如何設計一門好的通識課外,並附有圖表輔助,提供一般讀者或想要經營通識課程的教師參考,值得讀者研讀的通識教材。
目錄
人文學科
1. 洪錦淳 人與山水的對話--「自然文學」通識課程教學設計
2. 黃智明 妙趣巧施興味生--「漢字文化與藝術」課程規劃設計與實踐
3. 王美惠 「台灣古蹟巡禮」課程發想與實踐
4. 黃智信 「文物與文學」課程的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
5. 林煒舒 「歷史與思想」課程運作模式
自然科學
1. 鄒忠毅 優遊於自然與人文之間 --「物理學與創意思考」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2. 邱奕儒 談「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融入通識課程之設計理念
3. 江允智 「自然與環境概論」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4. 鍾隆琛 「環境倫理學」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5. 葉凱翔 當自然災害成了通識課程──自然災害與永續發展課程設計
社會科學
1. 王維君 樂讀經典-「音樂劇場」課程發想與實踐
2. 江維華 文化展演的「容」與「器」--「展演空間」課程教學理念與執行
3. 林子晴 帶著音樂走向人群-「世界音樂與多元文化」通識課程規劃
4. 陳閔翔 翻滾吧!民主――「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
5. 黃瓊儀 通識課程教學溝通策略:以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媒體與資訊社會」為例
6. 吳文昌 「工程•倫理與社會」課程的發想與實踐
7. 王震宇 當代全球議題與國際法
8. 趙惠玲 當代公民美學素養育成:「藝術鑑賞與視覺文化」通識課程之理念與實踐
9. 徐瑋瑩 從專業到通識:「身體覺醒與開發」課程規劃與教學實作
生命科學
1. 張宏名 醫學與影像美學
1. 洪錦淳 人與山水的對話--「自然文學」通識課程教學設計
2. 黃智明 妙趣巧施興味生--「漢字文化與藝術」課程規劃設計與實踐
3. 王美惠 「台灣古蹟巡禮」課程發想與實踐
4. 黃智信 「文物與文學」課程的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
5. 林煒舒 「歷史與思想」課程運作模式
自然科學
1. 鄒忠毅 優遊於自然與人文之間 --「物理學與創意思考」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2. 邱奕儒 談「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融入通識課程之設計理念
3. 江允智 「自然與環境概論」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4. 鍾隆琛 「環境倫理學」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5. 葉凱翔 當自然災害成了通識課程──自然災害與永續發展課程設計
社會科學
1. 王維君 樂讀經典-「音樂劇場」課程發想與實踐
2. 江維華 文化展演的「容」與「器」--「展演空間」課程教學理念與執行
3. 林子晴 帶著音樂走向人群-「世界音樂與多元文化」通識課程規劃
4. 陳閔翔 翻滾吧!民主――「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
5. 黃瓊儀 通識課程教學溝通策略:以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媒體與資訊社會」為例
6. 吳文昌 「工程•倫理與社會」課程的發想與實踐
7. 王震宇 當代全球議題與國際法
8. 趙惠玲 當代公民美學素養育成:「藝術鑑賞與視覺文化」通識課程之理念與實踐
9. 徐瑋瑩 從專業到通識:「身體覺醒與開發」課程規劃與教學實作
生命科學
1. 張宏名 醫學與影像美學
序
序
社會創新: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
近幾年來,「跨領域學習」、「創新創業」已成為大學高等教育的熱門顯學,大學必須善盡社會責任、推動社會創新,亦已成為新的時代任務。其實從十年前教育部推動「優質通識教育課程計畫」開始,各大學就有一群通識熱血教師,不只有滿腔理想熱情,也有過人的實踐毅力與能力,透過一個個通識課程計畫的執行,在推動跨領域學習、社會創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教育部今年甫推出「高教深耕計畫」,為未來五年的大學發展定調:教學創新、社會責任、公共性,這些通識熱血教師篳路藍縷的實踐經驗,值得提供給每一位大學教育工作者。本書集結了這些通識教師不安於現狀的實踐經驗,傳達的不只是教學的方法課程的設計,而是一種邁向未來的信念與豪情。
通識教育一直處在大學教育的邊緣位置,專業教育才是核心,遊走在邊緣戰鬥的通識教育,恰好是大學專業教育進行跨域整合最好的平台。「社會創新」的意涵係指能夠面對社會真實課題,重構進步的社會價值,提出解決方案,並付諸實現。然而真實的問題都是跨領域的,單一專業思維無法解決脈絡複雜的實際問題,唯有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才能解決具體問題。
傳統的大學是以學系為教學核心,也就是學系本位;師生生活在僵固安全的學系城堡之中,難以跨越的藩籬框限了師生的勇氣和創意。然而產業需要的是跨領域人才,我們不應該框限學生學習的範疇,大學應該讓學生倘佯在無邊界的學海中,依興趣自由組合所需課程,適性學習。
跨領域學習已成為各大學的教育趨勢,然而跨領域是一種態度:一種願意跟別的專業領域對話的態度,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的態度,同時有能力聽得懂別人在講甚麼的能力。跨領域學習,並不是要學生漫無目標地到處修課,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學會多領域的專業知識。跨領域學習是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跨出自己的專業去探索、冒險,學會與不同系的人一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項挑戰。然而,要形成一個跨領域學習的校園氛圍,首先要改變的是老師,因為教師常常在無意間流露出專業本位的思維、學系本位的思維。
通識教師通常是一群不安於自身專業框限的熱血教師,他們樂於跟不同領域的教師合作對話;通識課程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場域、冒險的空間來進行不同專業的跨域整合,這是大學推動跨領域學習、科際整合最好的平台。大學必須鬆綁學生修課的限制,鼓勵學生跨系選課。然而,如果教師缺乏跨領域的能力與態度,就不容易協助學生統整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而會淪為一種破碎零散的淺碟式學習。
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凝聚了全國的通識熱血教師,將通識課程變成大學最精彩的課程、最營養的課程;同時帶領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對話學習,重新認識甚麼是學習、甚麼是公共性,學習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本書是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中獲選為績優課程的成果分享,感謝這些績優課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得以在一個跨領域對話的校園氛圍中學習成長。
蔡傳暉
華梵大學教務長
社會創新: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
近幾年來,「跨領域學習」、「創新創業」已成為大學高等教育的熱門顯學,大學必須善盡社會責任、推動社會創新,亦已成為新的時代任務。其實從十年前教育部推動「優質通識教育課程計畫」開始,各大學就有一群通識熱血教師,不只有滿腔理想熱情,也有過人的實踐毅力與能力,透過一個個通識課程計畫的執行,在推動跨領域學習、社會創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教育部今年甫推出「高教深耕計畫」,為未來五年的大學發展定調:教學創新、社會責任、公共性,這些通識熱血教師篳路藍縷的實踐經驗,值得提供給每一位大學教育工作者。本書集結了這些通識教師不安於現狀的實踐經驗,傳達的不只是教學的方法課程的設計,而是一種邁向未來的信念與豪情。
通識教育一直處在大學教育的邊緣位置,專業教育才是核心,遊走在邊緣戰鬥的通識教育,恰好是大學專業教育進行跨域整合最好的平台。「社會創新」的意涵係指能夠面對社會真實課題,重構進步的社會價值,提出解決方案,並付諸實現。然而真實的問題都是跨領域的,單一專業思維無法解決脈絡複雜的實際問題,唯有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才能解決具體問題。
傳統的大學是以學系為教學核心,也就是學系本位;師生生活在僵固安全的學系城堡之中,難以跨越的藩籬框限了師生的勇氣和創意。然而產業需要的是跨領域人才,我們不應該框限學生學習的範疇,大學應該讓學生倘佯在無邊界的學海中,依興趣自由組合所需課程,適性學習。
跨領域學習已成為各大學的教育趨勢,然而跨領域是一種態度:一種願意跟別的專業領域對話的態度,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的態度,同時有能力聽得懂別人在講甚麼的能力。跨領域學習,並不是要學生漫無目標地到處修課,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學會多領域的專業知識。跨領域學習是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跨出自己的專業去探索、冒險,學會與不同系的人一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項挑戰。然而,要形成一個跨領域學習的校園氛圍,首先要改變的是老師,因為教師常常在無意間流露出專業本位的思維、學系本位的思維。
通識教師通常是一群不安於自身專業框限的熱血教師,他們樂於跟不同領域的教師合作對話;通識課程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場域、冒險的空間來進行不同專業的跨域整合,這是大學推動跨領域學習、科際整合最好的平台。大學必須鬆綁學生修課的限制,鼓勵學生跨系選課。然而,如果教師缺乏跨領域的能力與態度,就不容易協助學生統整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而會淪為一種破碎零散的淺碟式學習。
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凝聚了全國的通識熱血教師,將通識課程變成大學最精彩的課程、最營養的課程;同時帶領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對話學習,重新認識甚麼是學習、甚麼是公共性,學習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本書是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中獲選為績優課程的成果分享,感謝這些績優課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得以在一個跨領域對話的校園氛圍中學習成長。
蔡傳暉
華梵大學教務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16
-
新書79折$316
-
新書85折$340
-
新書85折$340
-
新書85折$34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3折$372
-
新書93折$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