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總序
十年一瞬間
常常在演講的時候,遇見一些年輕的讀者,他們從容自在的聆聽,意會的頷首,耐心等待著我為他們的書簽名,而後,像是要傾訴一個祕密那樣的靠近我,微笑著對我說:「曼娟老師,我是讀著【○○學堂】長大的。」【奇幻學堂】、【成語學堂】或是【唐詩學堂】就這樣被說出來,說的時候,帶著對於童年與成長的溫柔依戀。
啊!這一批孩子們已經長大了啊,他們看起來,都是很好的成年人了。也許不是念文學相關科系的,可是,他們一直保持著對於文字的敏感度,對於人情世故的理解。
「老師什麼時候要為我們這些小孩子寫書呢?」到現在,我依然能聽見最初提出這個請求的那個女孩,對我說話的聲音。
而我確實是呼應了她的願望,開始創作並企劃一個又一個學堂系列。
以【奇幻學堂】為起點,我和幾位優秀的創作者:張維中、孫梓評、高培耘與黃羿瓅反覆的開會討論著,除了將古代經典的寶庫傳承給孩子,更想與他們一同走在成長的路上,不管是喜悅或失落;不管是相聚與離別,都是生命的課題,都那麼貴重,應該要被了解著、陪伴著,成為孩子心靈中恆常的暖色調。
這樣的發想和作品,獲得了許多家長、老師的認同,更令我們感到欣喜莫名的是,孩子們的真心喜愛。於是,接著而來的【成語學堂Ⅰ】、【成語學堂Ⅱ】和【唐詩學堂】也都獲得了熱烈回響。
十年之後,那個最初提議的女孩,化成許多個大孩子與小孩子,來到我的面前,與我微笑相認。讓我們知道,當初不只是古典新詮,更是探討孩子成長中各種情境的系列作品,有著這樣深刻的意義。
也是在演講的時候,常有家長詢問:「我的孩子考數學,演算題全對,但是一到應用題就完蛋了,他根本看不懂題目呀。到底該怎麼辦?」這是發生在許多成績優秀的孩子身上的悲劇。
「中文力」不僅能提升國語文程度,而是提升一切學科的基礎,這已經是陳腔濫調了。中文力,不僅是閱讀力,還有理解力與表達力。能不能看懂考題,在考試時拿高分,固然重要。然而,更大的隱憂卻是,應付考試,得到高分的歲月,只占了短短幾年,孩子們未來長長的人生,假若沒有足夠的理解與表達能力,他們將如何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的擔憂與期望,才是我們十年來投入許多心血與時間,為孩子創作的初衷。
我們感知到孩子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在成長中不斷消失,於是創作了【奇幻學堂】;察覺到孩子對成語的無感,只是機械式的運用,於是創作了【成語學堂】;發現到孩子對於美感和情感的領受,變得浮誇而淺薄,於是創作了【唐詩學堂】。
十年,彷彿只在一瞬之間,許多孩子長大了,許多孩子正在成長,我們仍在創作的路上,以珍愛的心情,成為孩子最知心的陪伴。
文/張曼娟
創作緣起
永恆的傳唱
我在二○○五年創辦了「張曼娟小學堂」,雖然原本是以教導寫作為出發點,卻覺得孩子們的可塑性那麼大,只傳授他們寫作的技巧與方法,沒有其他,似乎是不夠的。於是,又規劃了經典閱讀和詩詞欣賞的課程,為孩子的品格及美感教育打基礎。經典的閱讀與理解,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力,尤其以儒家思想為入門,更能讓孩子學會人際關係,應對進退的合宜。
我們不像傳統的讀經班,要求學生死背硬記,並且期望他們長大以後自然能夠明白。我們將《論語》中的句子挑選出來,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並且用他們生活中會遇見的情境來理解,孩子總是熱烈討論,參與感很強,他們甚至覺得孔子爺爺好厲害,怎麼這麼了解他們?
有一年,秋光營十三次課程結束,家長很激動的跟我分享,她說八歲的哥哥和五歲的弟弟常在家裡搶玩具,甚至大打出手。哥哥來小學堂上課後,和弟弟的衝突變少了,前兩天弟弟又蠻橫的搶哥哥手上的玩具,眼見一場大戰即將開打,沒想到哥哥放開了手,指著弟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搶你的玩具,你會不會很生氣?」弟弟想了想說:「會。」哥哥又問:「我先玩一下,再給你玩,好不好?」弟弟說:「好吧。」家長說她不可置信的看著這一幕,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就是閱讀經典的潛移默化吧。
因為陳義太高,不符合春秋時代國君的功利心態,因此,孔子在政治上無法一展抱負,竟然成了一個了不起的教育家,在他的種種理念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因材施教」四個字,他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必須用最適合的方式去引導,如此一來,教育者就成了人類心靈的藝術家了。
這是個網路引領思考的世代,人與人的關係並沒有更靠近,反而漸行漸遠。從眾與盲目讓我們感到焦慮,經典的閱讀能讓我們沉澱自省,「沉靜的思考」成為難得的成功力量。
自從與親子天下合作出版「學堂系列」以來,就一直想將《論語》用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給孩子們認識。醞釀許多年,終於推出了【張曼娟論語學堂】,用有聲書和故事敘寫的方式,為孩子們展現如浩浩蕩蕩的長河那樣,滋養著我們民族品格與思維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群人,怎麼樣的一部經典。
這一回,我想用說話的方式,製作一部有聲書,引領孩子認識孔子這位從失敗的境地中走入永恆,成為巨大力量的導師。他說的話為什麼成為經典?正是因為那些簡單易懂的字句,仍指出我們在生活中遇見的困難或疑惑。孔子告訴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該如何與別人自在和諧的相處。這是從小到大,我們永遠無法逃避的課題。
延續著【成語學堂】和【唐詩學堂】系列,總能將故事說得令人欲罷不能的兩位作家:高培耘創作了《夢行者》,黃羿瓅創作了《孔鬍子先生說》。將《論語》中特別精要或是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名句揉合進故事裡。或帶著孩子們穿越到春秋時代,帶著好奇心去冒險,看見孔子與門生圍坐在一起,談論每個人不同的志向。又或是因為一段往昔的情誼,牽引著幾個孩子,偶遇在淡水河邊,吟詠著《論語》歌謠。
兩、三千年來,世界上人數最眾多的中華民族,不管經歷過一些什麼,《論語》中許多格言,不都像是歌謠一樣的,一代一代,悠揚的傳唱下去?歌聲裡有著謙遜與慷慨;良善與正義;自尊與包容。
在成長的過程中,聆聽《論語》的歌謠,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坦蕩蕩的君子,永不放棄光明磊落的追求。
文/張曼娟
謹序於二○一七夏至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