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失序

文化與失序
定價:280
NT $ 222 ~ 260
  • 作者:馬修‧阿諾德
  • 原文作者:Matthew Arnold
  • 譯者:姜葳
  • 出版社:開學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6-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408958
  • ISBN13:9789869408950
  • 裝訂:平裝 / 193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19世紀學者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在當時期刊所登散文集合而成,主旨在討論基督教沒落後,英國應以何者作為人心之指導,作者提出之答案是廣義的人文文化修養,藉由討論當時英國時事來表達此立場。此立場塑造了今日英美大學英美文學授課及文學批評內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修‧阿諾德 Matthew Arnold


  馬修‧阿諾德1822年12月24日生於英國東南部雷蘭市(Laleham)。英國近代詩人、評論家、教育家。

  阿諾德對今日影響論文大於其詩作,其論文語調詼諧,主題嚴肅,貫穿之關懷為對人心社會之化育,可略分三期:初期以文學批評為主,起自1853詩集之序,終於1865《批評論文:第一集》(Essays in Criticism, First Series);中期以社會、政治、宗教評論為主,起自1860年,終於1875年;晚期80年代回歸文學批評,編撰華茲華斯和拜倫詩集,並出版《批評論文:第二集》(Essays in Criticism, Second Series),旨在界定英國文學經典範疇。

譯者簡介

姜葳


  台大外文系畢業,耶魯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教授西洋文學、語言學,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譯文組首獎,台大文學翻譯獎首獎。
 

目錄

譯序
阿諾德生平與本書導讀
阿諾德年表

文化與失序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譯序

  本書源於2012年國科會經典譯注計劃的退件。計劃申請於2012年尾送出,2013年6月才收到退件通知,其間已陸續譯了超過一半,而且一邊翻譯一邊學習了不少英國19世紀歷史知識,因此決定繼續譯完出版。 

  翻譯所據版本為1869初版,譯者由谷歌書籍網站(Google Books)下載影印本。翻譯中主要參考書籍包括:

  主要英文版本:
  《文化與失序》珍‧高涅(Jane Garnett)編,2006,牛津大學出版。
  《文化與失序》撒姆爾‧李普曼(Samuel Lipman)編,1994,耶魯大學出版。
  《馬修‧阿諾德散文全集》(Complete Prose Works of Matthew Arnold)蘇珀(Robert H. Super) 編,1989,密西根大學出版。
  《文化與失序》多佛‧威爾生(John Dover Wilson)編,1932,劍橋大學出版。

  阿諾德傳記:
  《阿諾德》史迪分‧柯里尼(Stefan Collini)著,1988,牛津大學出版。
  《馬修‧阿諾德》萊納‧崔靈(Lionel Trilling)著,1949,哥倫比亞大學出版。

  英語維基百科《馬修‧阿諾德》網頁,2013年4月15日內容。

  其他英語評論:
  《與未來溝通》(Communications with the Future)唐諾‧史東(Donald Stone)著,1997,密西根大學出版。
  《馬修‧阿諾德:當時與今日  逝世百年紀念》(Matthew Arnold in His Time and Ours: Centenary Essays)柯林頓‧馬坎(Clinton Machann)、佛勒斯‧勃特(Forest Burt)編,1988,維吉尼亞大學出版。

  其他中文譯本: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韓敏中譯,200,2北京三聯出版。

  本書以前之中譯本唯有韓敏中譯本,水準頗高,譯者也多次於疑難處參考其譯文。本書與其主要差異有三: 一、韓譯本根據蘇珀編《馬修‧阿諾德散文全集》第五冊。二、韓譯本於2002年出版,未及參考2006年牛津大學出版、富含註釋之版本。三、韓譯本偏向直譯,本書偏向意譯,以書名為例,an-archy字根意為「無—領導」,相關字anarchism為流行於19世紀歐洲的無政府主義;筆者根據本書內容,譯anarchy為「失序」。

  本書原著甚難翻譯。一因作者阿諾德浸淫希臘、拉丁文,語法受其影響,文句冗長、結構複雜,往往需再讀三讀始明其意。二因作者寫作對象為19世紀英國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與文化背景未多加解釋,譯者只能透過諸多英語版本註釋與其他書籍、網路,盡量了解其背景。

  對譯本讀者,譯者假設其具紮實大專程度知識。譯者翻譯之鵠的在幫助讀者明白作者原意,不在逐詞譯出原文,因此雖大致以句為單位翻譯,但不自限於此。為縮短冗長之原文以符合中文語法,譯文中多有採用文言詞句。

  現代西方文學批評派別繁多,其各別內容雖不難明白,但譯完此書,筆者對此現象根源才有所了解,阿諾德企圖以文學批評取代基督教,為西方文明奠定新基,但文學批評至今難堪大任,因此面貌始終變換不定。

  對今日台灣,此書可供思考之處有幾點:其一,阿諾德指出任何改革皆需考慮當時當地之情形;台灣、甚或中國大陸,過去二三十年多有借自歐美主流文化之概念體制於本地施行,但未周詳考慮是否與本地傳統文化相容,結果往往邯鄲學步,進退不得。其二,阿諾德指出19世紀英國拒絕皈依者(nonconformist)以悲情自限,未能融入歷史主流;台灣自比亞細亞孤兒,情況相類。其三,阿諾德批評英國當時放任的個人主義,缺乏整體關照;台灣學得歐美「權利」、「自由」等概念,卻偏廢了歐美相應的「義務」、「責任」概念;即使西方個人主義之真諦也在個人對上帝負責,台灣之個人主義既不對今日之社會,也不對傳統之祖先,更不對歐美之上帝負責,造成失衡。其四,阿諾德強調文史重於科學,因人類之意義主要來自文史,且正確之文史必然涵蓋科學;台灣過重科學,偏廢文史。其五,阿諾德強調:秩序先於公理,蓋因秩序為公理之必要條件;今日台灣已趨向失序。其六,阿諾德認為「知」重於「行」,蓋因片面之「知」所生之「行」破壞大於建設;阿諾德所言未必全然正確,但足以引導反思:我等據以「行」之「知」是否有所偏廢、是否「甘美與光明」?
2014年9月10日 姜葳 於台中

  補記:書成後遍詢台灣各大、中型出版社,皆因此類學術書籍多虧損而無果,迨今年經陳明哲、陳永豐、張擎諸先生轉介,承「開學文化」出版社同意出版,謹此致謝!

2016年9月20日 姜葳 
 

內容連載


 
此序主要目的在給「基督教認識促進會」進言。論文中經常引用威爾生主教的話。對我和促進會會員,主教的大名和文章無疑仍不陌生;但主教這類老一輩的人正被世界快速拋離,我最近訝異發現,一位崇信科學的傑出人士竟然沒聽過威爾生主教,還以為是我杜撰的人物。法院不久前撤銷禁令,再度允許如這位傑出友人者週日講道以饗大眾,其口才即將在聖馬丁音樂廳與阿罕布拉音樂廳再度彰顯,這批主導新時代的科學人士大多瞧不起主導舊時代的教會人士、渾然不知前輩之思想精華,想到這點令人神傷。此忽視部份源於「基督教認識促進會」之疏忽。該會早前曾印發威爾生主教的《基督教虔信格言》;我用的版本就是該會產品,印有該會出版資訊,書皮是我們孩提時代熟知、標誌該會的棕色小牛皮;但我的版本印於1812年。我只見過這個版本,據我所知該會也不再印發此書。因此前述知名物理學家才會有此令我本人自滿,而令他人遺憾的無知。
 
話說回來,作為宗教書籍,威爾生主教的《基督教虔信格言》值得流傳,不止因為好過目前大量流傳的劣等宗教書籍,也因為該書確有價值,在主教的著述中也獨佔鰲頭。比起主教更有名的《聖靈私語》,《基督教虔信格言》好在是主教為自己而寫,而《聖靈私語》是為公眾而寫。如同馬庫斯‧奧勒留感人更深的《沉思錄》,主教原本不打算出版《基督教虔信格言》,此書因之更真誠,更直接。《基督教虔信格言》部份精華收入《聖靈私語》,但前者保留了原貌;在後者,作者經常以神職人員身份對同道說話,而在前者,他總是以「人」的身份說話。我不是批評《聖靈私語》,我極為尊崇此書;但我覺得《基督教虔信格言》更好,更啟人深省。閱讀《基督教虔信格言》應該採取朱貝對閱讀尼科的主張:即知即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2
  2. 新書
    85
    $238
  3. 新書
    85
    $238
  4. 新書
    9
    $252
  5. 新書
    9
    $252
  6. 新書
    93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