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工作的新視野
收到校園出版社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電子信件,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因為,這本書之所以有中文版,始作俑者好像就是──我自己。這本書是我在神學院上課時的指定閱讀,讓我獲益頗多。因此,知道校園開始出版「工作」書系時,我便向編輯團隊大力推薦。終於,七、八年後,它誕生了。
我是個喜歡閱讀《30》、《天下》、《遠見》這類雜誌的人,我想知道不同的人如何談「工作」這回事,包括工作的態度、如何規劃和進深、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企業如何發展……。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工作佔據我一天的大半時間,所以如果我想過得開心一點、有意義一些,那麼我就必須「學會工作」。我有位老師曾經這樣比喻,工作是我們的第二個伴侶,因為扣掉睡覺時間後,我跟工作的相處時間,有可能還多過我跟我老婆的相處時間!倘若感情不佳,不就痛苦哀哉?!
我曾經翻譯過兩本書,因此當我推薦這本書時,也曾想過要如何翻譯書名。The Fabric of This
World,直譯是「這世界的織物」,不過這樣翻譯,說不定會被理解為「服飾編織小物」之類的書。「Fabric」的另一個意思是「架構」或「構造」。但若譯成「世界的架構」,又覺深澀。我只能說,如果你才剛開始翻閱這本書,你會需要讀到書的一半,才能漸漸明白原書名的概念,這是在表述個人工作與世界運作的密切關聯。而要用中文如實呈現這些,對譯者和編輯而言,也實屬不易。
如果你問我,這本書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我會告訴你:它幫助我用一個中庸又實際的眼光去看待工作。我還記得自己一開始閱讀時,有點摸不著頭緒,因為作者花了不少篇幅解釋羅馬人、希臘人等等文化裡的工作觀。
「這不是神學院的指定書籍嗎?我還以為作者會講述聖經如何看待工作這事。怎麼開始變成哲學歷史課了?」
但當我硬著頭皮讀完第一章後,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因此,希望讀者別放棄第一章)。而神奇的是,我現在不太記得這本書的大多內容,卻反而記得第一章的重點!
出版社最後決定的書名是《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呼召尋求、職涯探索、工作設計的新想像》,可見這不是一本只跟你講道理的書,也直接切入實際面的問題。關於這點,作者在第二部分的一開頭就讓讀者放心:
今日的讀者可能很想問:這一切與我何干?這些新知如何幫助我們處理「選擇職業」這個通常頗為棘手的實際問題?有人被一份工作綁住了,但絲毫不覺得這是他的召命,那該怎麼辦?有人覺得他這一行的成規和標準作業流程已經嚴重腐蝕他的道德操守,又該如何是好?還有人不安地漸漸意識到,職涯的要求已經佔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得到的回報卻只是一個空洞的承諾,說世俗成就與物質財富可以換來幸福。(126頁)
作者不只探究工作及召命/呼召的關係(第一部分),也進入應用層面(第二部分)談職涯選擇。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個人主義對於職涯選擇的負面影響,因此,他也討論到工作制度的社會結構層面,甚至包括管理層面的議題。
沒有一本書可以完全解決讀者的所有問題,但我想,無論是從思考面切入,或是從應用面起手,這本書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耶穌曾經說過:「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英文NRSV版本是這樣翻譯的:「My Father is still working, and I also am working.」我們的神,是一位工作的神。這從創世紀第一章開始,就可以看得出來。我深信祂關切人們的工作,不只是靈命如何,或是有沒有上教會、傳福音。祂的救贖,也涵蓋工作這個層面。
然而,根據我跟友人及不少畢業生的交談,能享受工作的,卻是少數。對許多人來說,工作反而像是一種重擔、掙扎、報應,甚至是咒詛。面對工作的種種現實,這本書是否真能帶給中文讀者更遼闊的天空、更清晰的視野,以致我們對於「工作」的學習,能夠越來越上手,也越來越有盼望?
主啊,我深願能夠如此,求祢幫助!
台灣校園福音團契 左心泰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