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掌故叢談(3):衣冠服飾

事物掌故叢談(3):衣冠服飾
定價:350
NT $ 80 ~ 315
  • 作者:楊蔭深
  •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4-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69946
  • ISBN13:9789888369942
  • 裝訂:精裝 / 172頁 / 13 x 18.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衣冠服飾,古今不同。本書主要介紹二十多種日常穿戴的源流演變,同時又附有歷代冠服的匯總介紹,內容極其豐富。中國歷朝對衣冠服飾極為講究,在專制時代,服飾更是等級地位的象徵。書中除了對袍、衫、襖、帽等正統服飾的介紹外,還對脂粉、首飾做了介紹,這類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書內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

  叢書介紹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學術家列傳》、《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編年長編》、《中國古代遊藝研究》、《古今小說來源考》、《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目錄

一 袍
二 裘
三 衫
四 襖
五 馬褂
六 背子
七 裙
八 袴
九 帽
一○ 襪
一一 鞋
一二 靴
一三 巾
一四 帶
一五 被
一六 褥
一七 衣料
一八 首飾
一九 脂粉
二○ 夾袋
附錄 歷代服制輯略
 



  衣冠服飾,古今不同。在昔專制時代,自天子以至庶人,服制皆有規定,上得兼下,而下不得僭上。今則此種制度,已成過去,各人服飾,全隨自由;且歐風東漸,服制更多變革,與吾國古時所服,迥異其趣。故欲以今制考證古制,事極困難。惟形制雖異,名稱猶昔,如袍如衫,如裙如袴,以至如鞋襪,如冠帽,古今固多同其名稱。今即就此習見習聞之衣服名稱,分別考其由來,述其沿革。其為昔有今已不復存在者,則以本叢書名為日常事物,概不舉列。大抵古今服制,其不同之點有二:一為古服上衣下裳,今則衣裳相連,而裳名轉廢;二為古服皆極寬大,惟武裝較為窄小,今則除僧衣道服猶存古制外,普通服制,惟窄是從。其相同之點亦有二:一為古時平民服色,類為皂白而已,今除婦女以外,男子服色固仍如此;二為今日所服衣飾,仍不出於古時創制以外,雖間有變革,而名稱仍如古時。其他首飾脂粉,過去如此,今日亦然,固無何等之分別也。此稿之成,為時極促,坊間又無同樣著作,足供參考,取捨之間,全憑臆測,惟大雅正之!

楊蔭深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內容連載

一、袍
 
今以衣長而有裡或襯的,叫做夾袍綿袍。袍蓋長衣之一,而與衫有別,古亦如此,所以漢劉熙《釋名》云:「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內衣也。婦人以絳作衣裳,上下連,四起施緣,亦曰袍。」又據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云:
 
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國語》曰:「袍以朝見也。」至貞觀年中,左右尋常供奉賜袍,丞相長孫無忌上議,於袍上加襕,取象於緣,詔從之。
 
此云自古即有,想當然的,但如《後漢書.輿服志》云:「袍者,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似以為周公所創,恐未必然。至袍的顏色,歷代均有規定,今則無此制度,自可不述。又袍的長至跗,古今正同。至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所云:
 
故事,謫散官雖別駕司馬,皆封賜如故,至司戶參軍,則奪封賜,故世傳寇萊公謫雷州,借錄事參軍綠袍拜命,袍短才至膝。又予少時見王性之曾夫人言,曾丞相謫廉州司戶,亦借其侄綠袍拜命云。
 
此所謂「短僅及膝」,未必定制如此,乃係借來的袍過短之故,所以袍終是長的。
 
又《禮記.玉藻》云:「纊為襺(「襺」通繭 ── 編者註),緼為袍。」據鄭註:「纊謂今之新綿也;緼謂今纊及舊絮也。」疏云:「如鄭此言,云緼謂今纊者,謂好綿也,則鄭註之時,以好者為綿,惡者為絮,故云緼謂今纊及舊絮也。」按:此註疏殊含混不清。推《禮》原意,古時的袍實有兩種,一種以絲綿為襯,稱襺而不稱袍,故字從衣從繭,綿即從繭出的,此為袍之上者;一種以舊絮為襯,則直稱袍,袍只包而已(後來《廣韻》又解緼為枲麻,則或襯之以亂麻),此為袍之下者。所以《論語》有「衣敝緼袍」,《莊子》有「緼袍無裡」,皆言緼袍為貧者之服。大約自漢以後,襺亦稱袍,彼此已無分別,所以鄭註云「今纊及舊絮」,蓋兼及二衣而言的。
 
袍在漢以後即以為朝服之稱,其服色歷代均有規定,然唐以前尚無嚴格區別,且臣民均可服黃色。自唐以後,乃惟許天子服黃,臣民不得僭服,以迄清末還是如此。(其詳可參閱附錄《歷代服制輯略》)
 
說起袍的故事,最為後人所羨稱的,無過於須賈贈范雎的綈袍,唐高適詩所謂:「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據《史記.范雎列傳》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3
    $80
  2. 二手書
    37
    $130
  3. 二手書
    4
    $139
  4. 新書
    79
    $277
  5. 新書
    79
    $277
  6. 新書
    85
    $298
  7. 新書
    85
    $298
  8. 新書
    85
    $298
  9. 新書
    9
    $315
  10.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