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學」言,包括靈性美學、心靈繪畫、合一經驗、崇高感受、審美經驗、審美歷程、自我創造、精神流變、靈性救贖。
就「教育」言,包括全人教育、人格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道德教育、課程與教學、教學藝術、協同合作、另類教育。
因此,重視美感經驗、追求靈性成長、喜歡哲學思考、關心教育改革的讀者,尤其藝術/文化工作者、美學/教育研究者、各級學校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有志成為教師的人,相信都能從中開展美學視野、豐富人文素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朝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方志華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教授
郭淑玲
心靈繪畫講師、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何佳瑞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偉鼎
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柏年
環球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助理教授
林忠蔚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徐永康
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李崗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謝易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哲學組博士、慈心華德福高中教師
王尚文
泰國曼谷易三倉大學哲學與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美玲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育哲學組博士生
林雅萍
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許宏儒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編者簡介
李崗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馮朝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方志華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教授
郭淑玲
心靈繪畫講師、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何佳瑞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偉鼎
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柏年
環球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助理教授
林忠蔚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徐永康
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李崗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謝易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哲學組博士、慈心華德福高中教師
王尚文
泰國曼谷易三倉大學哲學與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美玲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育哲學組博士生
林雅萍
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許宏儒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編者簡介
李崗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目錄
第一章 靈性美學—生態村運動之教育啟示
第二章 心靈繪畫—教師美育社群的實踐敘說
第三章 合一經驗—從馬里旦創作理論與中國繪畫之「傳神」概念為例
第四章 崇高感—從康德到席勒的審美教育
第五章 審美經驗—從杜威美學論自我實現
第六章 審美歷程—認知神經科學觀點
第七章 自我創造—從新實用主義美學論饒舌音樂
第八章 教學藝術—海德格觀點
第九章 圖象與音樂—人智學啟迪下關於課程與教學兩個交映的隱喻
第十章 聽覺退化—從阿多諾觀點論音樂教學
第十一章 精神流變—透過法蘭西斯培根論教育如何藝術化
第十二章 靈性救贖—梅朵論藝術的道德教學
第十三章 協同合作—論法國教育學家Roger Cousinet之教育學思想
第二章 心靈繪畫—教師美育社群的實踐敘說
第三章 合一經驗—從馬里旦創作理論與中國繪畫之「傳神」概念為例
第四章 崇高感—從康德到席勒的審美教育
第五章 審美經驗—從杜威美學論自我實現
第六章 審美歷程—認知神經科學觀點
第七章 自我創造—從新實用主義美學論饒舌音樂
第八章 教學藝術—海德格觀點
第九章 圖象與音樂—人智學啟迪下關於課程與教學兩個交映的隱喻
第十章 聽覺退化—從阿多諾觀點論音樂教學
第十一章 精神流變—透過法蘭西斯培根論教育如何藝術化
第十二章 靈性救贖—梅朵論藝術的道德教學
第十三章 協同合作—論法國教育學家Roger Cousinet之教育學思想
序
主編序
美學,作為一種安身立命的學問,必須根源於文化與教育的理解與想像。缺乏美學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容易形成平凡庸俗、單調無趣的教學風格;缺乏文化理解的美學研究者,容易形成高傲自大、充滿偏見的理論視野;缺乏教育關懷的文化評論者,容易形成喪失希望、無能為力的社會氛圍。因此,教育家應該充實自己的美學素養,進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此乃吾人提倡教育美學的主要旨趣。
本書的緣起,乃是主編從連續三屆的學術研討會中,精心挑選切合主題之論文,同時設定各篇文章的關鍵概念,作為系統化全書章節架構的基礎。換句話說,她並非一般常見的論文集彙編,我希望能夠藉此向讀者揭露,教育美學研究不可缺少的靈性向度。因為,美感經驗的發生,從來都不只是主體情慾的滿足,同時更是存有意義的開顯、天人合一的體驗、生命價值的創造。
首先,就靈性觀點言,教育界經常將其視為宗教的同義詞,有些學者主張靈性無法透過科學驗證,具備神秘色彩,充滿爭議,純屬無稽之談。這種說法乃是落入唯科學主義的迷思之中,殊不見超個人心理學運動的發展,極為重視身心靈統合作為人類潛能開發目標的終極價值。因此,本書特別從美學角度,主張靈性應包含神聖體驗、合一經驗、崇高感受、審美經驗、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精神流變等概念。其次,就美學觀點言,繪畫與音樂並非單純只是兩種藝術類型,草圖與韻律更隱喻課程與教學。本書聚焦於「教育如何藝術化」的問題意識,一則涉及中國美學「傳神」概念的介紹,二則詳細地剖析西方美學康德、席勒、海德格、阿多諾、德勒茲、杜威、羅蒂、梅朵、培根、斯泰納、馬里旦等人的思想內涵,三則透過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省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研究審美歷程。復次,就教育觀點言,本書指出生態村運動的文化精神,乃是存在美學、公民美學、靈性美學的三重奏,這是二十一世紀另類教育的精彩演化,更因此成為全人教育的典範。美感教育,必須促成心靈能量的轉化與心靈品質的提升,原本是人格教育,也可以是透過藝術的道德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運用生命敘說與協同合作的方式,得以湧現即興的教學藝術,進而朝向共生的靈性救贖。
再者,為了方便讀者能夠快速查詢,本書各章對於關鍵概念的延伸討論,主編與各章作者,乃是共同決定最具代表性的專有名詞,製作中英索引,希望有助於提升國內對於教育美學的認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興趣。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本書初稿在花蓮的首次發表,已經整整三年了。本人相當感謝每位作者,不僅在研討會上交換最真誠的肺腑之言,會後更仔細回應一切的匿名審查意見,甚至大幅改寫全文。在這個I級期刊至上的年代,願意惠賜大作,不計較研究績效的點數,長期等待只為了成就這部專書,實在兼具哲學家與藝術家的風骨與性情。此外,封面與封底的兩幅圖片,乃是心靈繪畫創始人郭淑玲老師的作品—〈轉化與輝映〉及〈暗夜一花〉,承蒙慷慨答應提供使用,其中寓意正與本書的標題「靈性」相互契合,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最後,各位重視美感經驗、追求靈性成長、喜歡哲學思考、關心教育改革的朋友,尤其是藝術/文化工作者、美學/教育研究者、各級學校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有志成為教師的人,主編誠摯地邀請大家,給自己一個沈思的場所與時間,與本書進行自由的心靈對話,相信必能從中開展美學視野、豐富人文素養!
美學,作為一種安身立命的學問,必須根源於文化與教育的理解與想像。缺乏美學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容易形成平凡庸俗、單調無趣的教學風格;缺乏文化理解的美學研究者,容易形成高傲自大、充滿偏見的理論視野;缺乏教育關懷的文化評論者,容易形成喪失希望、無能為力的社會氛圍。因此,教育家應該充實自己的美學素養,進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此乃吾人提倡教育美學的主要旨趣。
本書的緣起,乃是主編從連續三屆的學術研討會中,精心挑選切合主題之論文,同時設定各篇文章的關鍵概念,作為系統化全書章節架構的基礎。換句話說,她並非一般常見的論文集彙編,我希望能夠藉此向讀者揭露,教育美學研究不可缺少的靈性向度。因為,美感經驗的發生,從來都不只是主體情慾的滿足,同時更是存有意義的開顯、天人合一的體驗、生命價值的創造。
首先,就靈性觀點言,教育界經常將其視為宗教的同義詞,有些學者主張靈性無法透過科學驗證,具備神秘色彩,充滿爭議,純屬無稽之談。這種說法乃是落入唯科學主義的迷思之中,殊不見超個人心理學運動的發展,極為重視身心靈統合作為人類潛能開發目標的終極價值。因此,本書特別從美學角度,主張靈性應包含神聖體驗、合一經驗、崇高感受、審美經驗、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精神流變等概念。其次,就美學觀點言,繪畫與音樂並非單純只是兩種藝術類型,草圖與韻律更隱喻課程與教學。本書聚焦於「教育如何藝術化」的問題意識,一則涉及中國美學「傳神」概念的介紹,二則詳細地剖析西方美學康德、席勒、海德格、阿多諾、德勒茲、杜威、羅蒂、梅朵、培根、斯泰納、馬里旦等人的思想內涵,三則透過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省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研究審美歷程。復次,就教育觀點言,本書指出生態村運動的文化精神,乃是存在美學、公民美學、靈性美學的三重奏,這是二十一世紀另類教育的精彩演化,更因此成為全人教育的典範。美感教育,必須促成心靈能量的轉化與心靈品質的提升,原本是人格教育,也可以是透過藝術的道德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運用生命敘說與協同合作的方式,得以湧現即興的教學藝術,進而朝向共生的靈性救贖。
再者,為了方便讀者能夠快速查詢,本書各章對於關鍵概念的延伸討論,主編與各章作者,乃是共同決定最具代表性的專有名詞,製作中英索引,希望有助於提升國內對於教育美學的認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興趣。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本書初稿在花蓮的首次發表,已經整整三年了。本人相當感謝每位作者,不僅在研討會上交換最真誠的肺腑之言,會後更仔細回應一切的匿名審查意見,甚至大幅改寫全文。在這個I級期刊至上的年代,願意惠賜大作,不計較研究績效的點數,長期等待只為了成就這部專書,實在兼具哲學家與藝術家的風骨與性情。此外,封面與封底的兩幅圖片,乃是心靈繪畫創始人郭淑玲老師的作品—〈轉化與輝映〉及〈暗夜一花〉,承蒙慷慨答應提供使用,其中寓意正與本書的標題「靈性」相互契合,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最後,各位重視美感經驗、追求靈性成長、喜歡哲學思考、關心教育改革的朋友,尤其是藝術/文化工作者、美學/教育研究者、各級學校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有志成為教師的人,主編誠摯地邀請大家,給自己一個沈思的場所與時間,與本書進行自由的心靈對話,相信必能從中開展美學視野、豐富人文素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5折$476
-
新書9折$504
-
新書9折$504
-
新書9折$504
-
新書95折$532
-
新書95折$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