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認識剛明完全是靠攝影的緣分。
記得2003 年在《攝影世界》舉辦的「亞洲風采」攝影大賽,他拍攝的一組反映三峽大壩蓄水前長江景色的照片,從數萬張照片中脫穎而出,榮獲了自然類二等獎。當時不知何故,該組獲獎照片背面沒有找到作者名字,經過查找才知道剛明是一名來自湖北的攝影家,在全國已經很有名了。那時我們還未曾謀面,但我喜歡他的攝影風格,那就是與眾不同地把握題材,自我認識的哲理表達,紮實穩健的攝影語言。
與剛明見面也是攝影牽的線。
2003年底,他到北京出差,風塵僕僕地來到我在新華社新聞大廈東配樓的辦公室,想贈送給我他的畫冊《戒毒女》,並交流他的一些新作和拍攝體會,我們暢談甚歡。從那時起,他陸續在本刊發表若干篇幅較長的文章,比如「拍攝月亮」、「Leica—卓爾不凡,前世今生皆是雄」等。此後,我們開始合作,我不僅欣賞他奇特的構思、豐富的實踐,以及富有思辨性的文字表述,而且對他關於攝影器材發展,乃至某個品牌的特徵、優劣等精闢的分析大為讚賞。
和剛明互助的友誼。
2005年秋,本刊要做一個關於EPSON RD-1 旁軸數位相機的專題報導,鑒於他對Leica 旁軸相機(RF 相機)的深刻瞭解,我們遂請他作為試用的嘉賓,它不僅一口答應,而且還為本刊記者安排好行程和試拍的專案,做得無微不至。
能深入了解剛明亦是攝影之緣。
2007年夏,剛明參加中國攝影金像獎的評選,剛好我被遴選為評審會的成員。他選送的是一組反映徽州建築文化的照片──《徽居映射》,極富內涵和形式感。我看到了剛明對攝影的理解,對自我創作風格的闡述⋯⋯記得當時我代表評審團為他獲得金像獎寫了一段評語:「徽州民居好看、耐看,但不容易拍好也不容易領悟明白。而宋剛明先生試圖用這組作品表達他的一些悟性,他在配文《徽居映射》中寫道:『用結構大對比的手法,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表現徽居外簡內繁的風格。』以筆者對他的瞭解,泛讀他入選作品以及其他的照片和文章,宋剛明先生的拍攝功力深厚,文學修養好。他以哲人的思考、文人的詩情、遊人的心態、影人的技法,透過描述徽居,解讀了中國古代理學發源地徽州內在的道義和外在的民風。憶江南,徽州為首,不知還有多少用相機難以表現和解讀的美妙景象和深奧道理呢?但宋剛明先生做了一次成功的發現和再發現的攝影之旅,這組作品和配文就是很好的嘗試。」
接到剛明的短信,希望我為其新作寫幾段話,那時正值9月中旬,我答應了。9月下旬我去歐洲休年假,帶著剛明那兩本新作,儘管有不少文章我曾拜讀過,但閒來再讀,依然受益匪淺。正巧,他在書中談的是自己對相機的哲學思考和對影像的理解,而我去歐洲辦的兩件事也與之不謀而合。我先到德國參觀世界影像器材雙年展PHOTOKINA,全面瞭解當今影像技術的發展脈絡;接著轉道攝影的故鄉法國,再度尋覓那攝影被宣佈正式發明170
多年來的蹤跡,繼續探尋攝影在法國發展的原因。
在PHOTOKINA 期間,看著熙來攘往的場面,對著剛明在書中提到的那幾個經典老牌子,如Leica、Rollei、ZEISS、Hasselblad
等,著實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在數位技術橫行的當下,儘管這些老牌子革新激進了,也用上了數位影像技術,但恪守的「影像品質優先」的理念始終沒有改變。攝影人用什麼樣的相機,相機使用、如何拍攝⋯⋯這些並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具有哲學思考的問題。從PHOTOKINA 各大品牌展示的佈置和文化環境來看,我再次意識到Leica 就是人文的相機,Leica 在那裡展示用S2
相機拍攝的人像;Hasselblad 就是商業的工具,Hasselblad 與Ferrari 合作,不僅展臺上陳列供拍攝的法拉利豪華跑車,而且發佈限量版的Hasselblad 法拉利版數位相機H4D;而日系相機,如Canon、Nikon,就以媒體為導向,是傳播記錄的工具。
而在法國,攝影的故鄉,閱讀剛明的書,越讀越發人思考。為什麼19世紀攝影沒有誕生在英國或者德國,而是在法國呢?為什麼人文攝影大師多為法國人呢,比如卡蒂埃- 布列松、威利‧
羅尼、杜瓦諾、馬克‧里布?為什麼歐洲或其他大洲的人文攝影大師,如寇德卡、科特茲、卡帕、薩爾加多等,都嚮往法國且留在法國發展呢?在本書中可窺一斑。他寫道:「民族性格對藝術品質的影響不太被人留意,起碼在攝影界如此,細細想來, 這是比攝影硬體更值得討論的事情。」沒錯,
這才是相由心生的緣由。我曾在《淺談法國現代攝影家的心態》一文中提到,傲慢、憂鬱、孤獨⋯⋯在我們的語境裡都是貶義詞,而這些卻成了法國攝影家的藝術品格。他們的傲慢鑄塑了他們的個性;他們的憂鬱釀造了他們的高雅;他們的孤獨成就了他們的深邃。
真希望剛明能與我一起對這一現象做深入細緻的研究。
在剛明先生所有的文章中,我最推崇的當屬「追名逐利:攝影八股多平庸」一文,這是一篇猶如「及時雨」,針砭時弊,催人清醒。文章不僅具有哲人般的思維,而且文筆犀利,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前不久我倆在一起參加「貴州原生態國際攝影大賽」作品評選時,他告訴我,現在主要在教學。聽之我不禁再生敬意,作為湖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的剛明,不滿足於現狀,不為攝影名家、攝影評論家、影展策劃人、攝影活動家等諸多頭銜所累,而是一門心思去當攝影教育家,不僅教書育人,而且埋頭苦學研究。這些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我想,這本新作的出版,是剛明對前十年攝影思考的階段性總結,也是21
世紀第二個十年他對「相由心生」繼續思索的新的開始。
祝賀他的新作出版成功!
祝願他的攝影教學和研究取得進步!
祝願他的攝影事業全面成功!
是為序。
新華社高級編輯
《攝影世界》雜誌社總編輯
李根興